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2690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97 大小:4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第一节 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概述了解疾病的概念,必须了解健康以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了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一般概念和表现。一、健康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2、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近年的观点,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体内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一)躯体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无病理信息,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即平时的体格检查正常。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直接检查、化验检查、2特殊仪器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

3、、CT、MRI等)。体格检查项目一般为: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肌力、耐力等)、营养状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有无异常和变化的状况等。下列各条可用来自我检测:1、食欲好、吃得香。2、入睡快、睡得熟。3、没有吸烟、饮酒习惯。4、每天定时大便、大便通畅。5、生活有规律,不轻易打破。6、体重比较稳定,无大起大落。7、不易感冒。8、无怕冷、怕热、腹泻、心闷、胃滞等情况。9、不易疲劳,起床后心身舒畅,头脑清醒,无疲倦感。10、面部、手部皮肤红润,有光泽。11、一天中总觉得身体轻松舒畅。12、全天工作,家务事结束后,还有精力干点什么。13、遇障碍如沟壑等,总能轻松地跨过。14、有自己的

4、兴趣、爱好。15、一天中有休闲的时间。(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真正的心理健康也真不容易,和躯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也有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意识障碍。除睡眠状态外,能清晰和准确地识别自己、他人、环境和时间。32、没有感知觉障碍。对事物的感知客观、正确,没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错觉和虚幻知觉。3、没有思维障碍。言语有条理,思维连贯,没有被动的或体验为不属于自我的思维,没有强迫性思维,没有无端的敌意。4、没有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集中,在进行意志活动的同时,对客观环境保持适度的警觉。5、没有记忆力障碍。远记忆力、近记忆力和即刻记忆力均在正常范围,没有异常的遗忘,没有记忆的错构和虚构。6、没有智

5、力障碍。一般常识、计算力、判断力、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符合所受教育的水平。7、没有情绪障碍。自己不感到过度的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惧,没有无端的兴奋、快乐、感动,情感反应和其他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8、没有意志活动和行为障碍。有正常的睡眠和进食规律,没有过于压迫或冲动的意向,没有对于自身或外界施加破坏的意向,没有性活动或其他生命活动的特殊偏颇。二、亚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短暂的阶段,它既可回复到健康状态,也可发展成为各种疾病,其转化和方向取决于机体与环

6、境的相互作用。(一)原因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一种特殊过程。健康危险因素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亚健康状态与以下健康危险因素有关:4(1)生物性因素:致病微生物感染、昆虫或有毒动物咬伤等。(2)理化因素:环境污染、高温、寒冷、辐射、噪声和接触有毒物质等。(3)营养因素:饥饿或低血糖、暴食暴饮、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等。(4)内分泌因素:处于内分泌功能波动时期,如青春期、月经期、更年期等,或有轻微的内分泌功能紊乱。(5)躯体因素:适应新环境、肥胖、消瘦、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等。(6)行为因素:酗酒、吸烟、吸毒,或生活规律紊乱等。(7)精神和社会因素:遭遇生活事

7、件刺激、人际关系紧张、人格缺陷、经济压力大、失业等。(二)亚健康的一般特征 亚健康状态是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缺少病理学证据和客观征,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合并或交替出现。失眠或嗜睡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健忘,表现为短时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性欲低下。情绪不稳定,可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多疑等。常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躯体症状。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提高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健康。(三)亚健康的评估许多学者对亚健康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既不健康又没有疾病” ,这个定义简单

8、易懂,容易被以众接受,但学者认为它科学性不强。“虚弱即亚健康 ”,“虚弱”概念包含着“没病,但表现为:躯体活力不足、时感疲劳(疲劳是亚健康态的典型表现)、心理不健康(不愉快是典型表现)、社交障碍5(孤独冷漠是典型表现)、性障碍等”。但感到虚弱,不健康,不愉快,也包含着大病、重病、治愈之后的恢复期、慢性疾病痊愈后平稳期的虚弱以及因衰老而致组织结构老化、退化及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的症状。这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可惜无定量标准。建立亚健康概念,确立评价标准,对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是很在意义。不少学者用流行于世界的“MDI” 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它本来是WHO 对人类死

9、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的健康定义,进行世界性普查,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其标准是:85分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之间即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结果显示:人群中处于85分以上的健康状态的人约为10%,70分以下的疾病状态的人约为20%,而7085分之间的亚健康态(第三状态)的人则为60%以上。中国学者则认为,中国亚健康状态人要高于60%,“MDI”所依据的提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中风预报、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

10、、肢体损害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躯体性指标,以及近年来增加的心理、社交障碍指标。简言之,亚健康概念可概括为:没有器质性病变指标。诊断为疾病但查无实据,感觉躯体不适、心理不快,有时有社交障碍。(四)亚健康的具体表现WHO的健康定义,给亚健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它包括虚弱以及躯体、心理、社交和性方面适应的“ 不完满状态 ”。这是一个巨大的模糊空间,它是对健康的背离,同时也是疾病的前奏,是健康、疾病的中介状态。“ 不完满状态” 的亚健康,与健康相对应,也有躯体、心理 、性和人际交往适应四个方面的中介表现。因此,亚健康的具体表现可分为躯体、心理、人际交往适应及性亚健康四个方面。6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虽由多种

11、原因所导致,但有一个主导原因。通过这里的介绍,希望人们对亚健康状态有一个清晰和深入的了解。这里主要阐述躯体、心理性亚健康。躯体性亚健康躯体性亚健康的原因很多,“自然折旧” 是个必然因素。生理学研究表明:假如30岁为一个人生命力的巅峰,每年长一岁,其器官功能便以0.8%的比例下降,就是说到了40岁,其内脏器官的功能仅剩下30岁时的92%,假如“天年” 可到80岁,其器官“自然折旧 ”就达40% 了,此时个体功能的存留度仅剩下60%。除“内因”外,还有许多外因,都可导致多种多样的躯体性亚健康,这里叙述其中主要的几种。1、疲劳感疲劳是亚健康的主要标志和典型表现,也是躯体、心理疾病的征兆。因此引起许多

12、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疲劳可分为以下为五类。(1)躯体性疲劳 这是健康人劳累后出现的正常现象,休息后便可恢复,但经常劳累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则可导致亚健康,乃至疾病。(2)脑力性疲劳 这是用脑过度的表现,而用脑过度的信号常有以下几种:头昏眼花、听力下降、耳壳发热。四肢乏力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下降。反应迟钝。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出现性格改变如烦躁、郁闷不语、忧郁等。看书时看了一大段,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人之所以产生疲劳的感觉,是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时间持续过久或劳动强度过大,体内组织器官急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和二氧化碳(两者又合称“疲劳素” )积蓄增多,此时需要有效的休息,使代谢

13、废物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疲劳。因此,感到疲劳本身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目前的保健新观点是不等疲劳出现就应该休息(称“主动休息”),因为疲劳既现,说明身体已经受到某种损害,也许这些损害尚不可见,但7却在“侵蚀”着健康、生命。主动休息则可保证身体免受损害,有利于体、脑的保健,人们把主动休息称为“ 健康的金钥匙 ”。(3)心理性疲劳 即平时所说的“活得累” ,它提示该进行心理调适了。(4)病理性疲劳 由各种疾病引起,是这些病的先兆之一。有多种疾病会出现自觉疲劳、无力等明显的先躯症状,诸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贫血、血液病和癌症等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劳,这各疲劳与体力、脑

14、力、心理性疲劳性质完全不同,其特点有三:一是在健康人不应该出现疲劳时出现,比如活动量本来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在平时是不至于出现疲劳的,但这时却出现了。二是疲劳的程度严重,消除得也慢,适当休息之后也不易消失。三是这种疲劳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或亢进等。一旦出现这种疲劳,便是疾病的征兆,应及早就医。(5)综合性疲劳 现代生活导致的疲劳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它既有体力、脑力的原因,也有心理、社交的原因,也可能还夹杂着疾病的原因,使各种单一疲劳的“症状 ”不很突出和典型,这种非单一因素引起的疲劳称为“综合性疲劳”,往往容易被忽视。还有一种疲劳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如果一个人

15、经常感到疲劳,经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疾病,这多半表明身体素质较差或饮食不合理、营养失调或休息方法欠妥、生活无规律而致的节律紊乱,这种疲劳也是一种综合性疲劳,它在提醒人们,该改变生活方式了。研究表明,体质差、平时体力活动少、又不大锻炼的人稍动即感疲劳,活动后更甚。这种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生理学告诉我们,有了强健的体魄和强而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就不容易产生疲劳,就可获得更高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除体质差易产生疲劳外,营养失调,主要营养素供给不足也容易产生疲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吃早饭去上班,接近中午时工作、学习效率就明显下降,思路不清,记忆力、理解力都下降。疲劳是一种感觉,

16、“ 感到疲劳 ”,若到医院检查,多数仍是无器质性病变,但疲劳感却的确存在。80年代,日本流行慢性疲劳症,看上去似乎是单纯的躯体疲劳,8其典型特征是“ 精疲力竭”,多因体力及脑力消耗所致,但这里面何尝不交织着心理和社交性疲劳呢?2、“亚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正常高血压)我国已接受WHO 的高血压诊断新标准:收缩压 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均定为高血压,并认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正常高限,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589毫米汞柱(约7.5毫米汞柱=1 千帕)。即亚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近年又称为“正常高血压” 。亚高血压并不是高血压,在无危险

17、因素存在的前提下,也无需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它已偏离正常,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5倍,所以识别亚高血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发展为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要大。处于亚高血压水平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将来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的人。因为许多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都提示:血压水平的高低与靶器官(心、脑、肾)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糖尿病和(或)心、脑、肾损害的病人,如果血压处于临界水平,此时就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这是需要特别提醒人们注意的。概言之,只有将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或理想水平,才可能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

18、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血压是个情绪“ 器官 ”。情绪的波动(发怒、忧愁、焦虑、恐惧等)均可导致血压居高不下。故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我国是高血压高发地区,患者人数高达1亿多。然而知晓率仅为25%,治愈率只有12.5%,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更是低到3%。因此,及时纠正亚健康,把高血压消灭于萌芽状态显得尤其重要。3、失眠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患过失眠,失眠真是一种“普遍症” 。偶然失眠,会引起短期不适,例如次日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若失眠不继续下去,便会慢慢好转,症状消失,也算不了什么;若长期失眠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失眠折磨人,更困扰着现代人,表现为:半睡半醒,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

19、以再入9睡,以及浅睡眠多梦;似睡非睡、易惊醒、有效睡眠时间短;早晨醒来感觉头昏脑胀、颈部酸痛、乏力、食欲不振,这种浅睡眠和失眠统称睡眠障碍。浅睡眠往往不引起人们重视,但它和失眠一样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睡眠比吃饭更重要。睡眠障碍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衰老和器官功能衰退。良好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使生命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一场良好的睡眠之后,会感到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从而可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失眠的根本原因是睡眠节律(生物钟)的紊乱,其诱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躯体因素 极少部分的失眠是由于躯体性疾病引起的气急,如风湿病引起的疼痛,心源性或肺源性疾病,甲状腺功

20、能亢进引起的心慌,皮肤病、糖尿病等引起的瘙痒,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嗽等均可导致失眠。(2)精神心理因素 85%以上的失眠者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工作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加大、竞争激烈、情绪紧张、心理冲突等,常常影响睡眠的质量,并常引起各种形式的失眠。(3)药物因素 如服用苯丙胺、咖啡碱、麻黄素、氨茶碱等也可引起失眠。一旦出现失眠(连续数天,才可确诊为失眠。不要一天出现失眠,便自认为是失眠,造成了心理性失眠,反而引起真的失眠),应及早查找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大量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要重视心理调适。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长期思考某一问题,不能安下心来使心境平静。整日无所事事,

21、闲得无聊,起居无节制,以至晚上睡不着觉。夜生活过度,深夜或凌晨入睡,过了“入睡最佳期” 。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从而扰乱了人体生物钟,破坏了正常的生活规律。盲目依赖安眠药。10失眠恐惧症。失眠可说是“ 无法入睡” 的慢性化。对无法入睡恐惧,即在恐惧中入睡了,但仍认为未睡着,并引以为苦,虽然这也算是一种“ 症” ,但并没有其本人所说的那么严重。这一类,只要检查睡眠中的脑电波就能了解。因为它显示了和正常人情况差不多的睡眠状态,而且主诉失眠的“患者” 常常不知道夜里附近所发生的火灾,换言之,失眠的和正常人的差别在于其就寝后进入熟睡状态的时间较短,或容易在睡梦中突然苏醒,连续几天一点也不能入睡的人是极少的

22、。4、头痛头痛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束扎性头痛与头面部器质病变有关的头痛等。其中以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最为常见,两者占头痛患者的90%以上。紧张性头痛,常由于慢性精神紧张、焦虑、职业性体位不良引起,是长期紧张的积累所致,往往可因疲劳而加重,头痛的部位大多在太阳穴两侧、额顶、后脑部或全头部。疼痛表现为钝痛,呈压迫、束带感,虽然会影响日常生活,但很少因此而卧床不起的。偏头痛是一类有家庭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多起于青春期,女性为多,为男性的4倍。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的搏动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72小时不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羞明、畏光等症状,有些患者 在头痛前会出现先兆症状,如眼前有盲点、闪光,或麻木、头晕等,持续1520分钟后开始头痛。头痛的诱因多为睡眠不足、精神疲劳、情绪激动、生活不规律等。虽然有药物治疗(一般的镇痛剂,目前多推荐复方镇痛剂,如加味百服宁片),但多属治标,故还需治本。如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调整精神状态,进行适当而经常的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头痛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先兆,若头痛持续发作,对症治疗无效时,就要去看医生。5、便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