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277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著作,细细品味文学典籍,它可以算是中国唯一一部褪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开诗经的第一页,我便被这样的千古爱恋相思的绝唱所着迷。再看国风汉广、召南草虫、邶风简兮、鄘风有狐、王风丘中有麻、秦风蒹葭、陈风月出这些单恋诗所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是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在当今如此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诗经中所反映出来的单纯、

2、坦率、直白的爱情观,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自己感情不加掩饰的真谛已经少之甚少了。再次研究诗经中的相思诗,唤起人们对最真实的人性的追求和对最单纯爱情观的赞颂。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当时社会中爱情观严谨苛刻,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青年男女或大胆或含蓄的表达着自己的爱慕之情、相思之情。在后代看来是对封建制度的逾越,因此历代学者对其中的爱情诗所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例如孔子“礼教”的文学观点便是对诗经中的爱情观的批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诗经中的相思诗。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论证首先,着眼于这些诗所存在的的社会背景,所反应出来的人物形象性格,所影射出来的社会学价值

3、以及这种价值观对现如今社会的一种启示作用。再者,具体分析单恋诗的篇目艺术特色,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很突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影响着后世的诗歌作品。一、引言(一)历代学者对诗经中的相思诗的观点1、孔子对“郑声”的贬斥和厌恶;2、其他各家对诗经中相思诗的不同解读二、诗经中相思诗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诗经相思诗创作所在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特点。1、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甚至当时的一些礼教也建立在民间的风俗之上,封建礼教较少渗透婚恋中。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观念渐渐定格。3、统治者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国无宁日。在这战争连绵的年代,加上战争带来的徭役,给下层

4、民众带来了极大苦难。三、诗经中相思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赋“赋”是直接描写陈述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特点,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摽有梅全诗直抒胸臆,层层递进的表达了青年女子大胆热烈的追求小伙子的情绪。(二)比“比”是举出事物来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本质。周南汉广中首章连用四个比喻,“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乔木比喻说出所爱之人在自己心目中乃是高不可攀的,又以四个不可能之事相比,足见樵夫的倾慕之深,渴望之切和极度的失望之心。(三)兴“兴”是借一事物来引起其他事物,触景生情。秦风蒹葭用秋景起兴,把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

5、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人的凄婉心境,也正借这样一副凄凉萧飒的秋景渲染、烘托和表现出来。(一)兴与比交织使用。关雎这首经典的单恋歌,以河州上一双和鸣的关雎鸟起兴,引起求偶的联想,渲染出爱情的萌动,兴中隐含比,以关雎和鸣比喻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四、诗经中相思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特色(二)感情表达的简单质朴毫无细腻的掩饰,自然单纯的表达爱意的方式,男女主人公简单明了地表达着自己的单恋之情,希望引起心仪对象的共鸣。周南关雎情感表达的典雅而不张狂,直率表现出男子单恋追求爱情美好的心理。(三)感情表达的

6、内敛含蓄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爱情的产生往往也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在单恋诗中,主人公通过爱情信物表达了自己的单恋相思之情。卫风有狐狐和人的对比,含蓄隐喻的诉说着是女主人公的怜惜体贴之情,展现着这种单纯的爱怜欲嫁之心。(四)感情表达的大胆热烈热烈的情感能使寒冰化为水,会使死灰复燃,真实的感情能冲破任何障碍,男女主人公然生单恋之情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大胆的表露着一份相思之情。周南汉广触景生情,单恋之情如浩淼的流水宣泄着樵夫对于美丽姑娘的一片痴情,情感强烈诚挚。五、诗经中相思诗的现实价值诗经相思诗所展现的爱情、人生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对比,所产生的启示作用。1、有邶

7、风简兮这样女性对爱慕者的完全无功利的欣赏,有着一种可与而不可求的惋惜,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有周南关雎男子出于生命本能的爱情流露,紧贴现实生活,感情真挚自然、单纯美好;有周南汉广樵夫所对美丽姑娘所展现的一片痴情,一片神往,没有阶级没有地位的束缚,只有感人肺腑的忘怀和无奈之情。2、现代人类婚姻爱情建立在了经济基础之上。人们的价值衡最标准无不掺杂着金钱、名利、声色、荣禄等成份,这无疑使得当今人与人之间爱情的纯度大打折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文明的快速前进。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求索与淡泊间多重的选择对当今人们有一个心灵的召唤。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文献综合分析法

8、通过全面地,正确地查阅诗经相思诗的学者分析研究资料,来了解相关诗经研究的全貌,对自己的研究有一个指导的作用。个案研究法对诗经中的相思诗,进行细致彻底的分析研究,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需要研究的方面。思维分析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分析。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中旬,导师出题,学生进行选题工作,在导师的帮助下理清论文研究头绪,确定研究方向。2010年12月初,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2010年12底至2011年1月初,学生分组汇报论文进展,进行开题论证。2011年2月至4月,查阅资料,完成论文初稿。2

9、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定稿,期间主动和导师交流修改论文。2011年5月底,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五、主要参考文献1程俊英,蒋见远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102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13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34殷光熹诗经论丛线装书局,200875李兆禄诗经齐风研究齐鲁书社,200886李颜垒最美不过诗经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8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语文出版社,199819顾颉刚中国古代歌诗研究论诗经所录为乐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94页10卫厚生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

10、的爱情诗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第一期11刘东岳,苏国伟论诗经爱情诗的表现特征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第二期12姚婷诗经中女性内心的激昂之声艺术殿堂2010第二期13赵林溪,党洁琼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上旬15张武坤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D文学教育2007416冯梦龙挂枝儿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P10717孙作雲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中华书局2008年P29718萧月贤诗经思妇诗的艺术构思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19孔慧霖诗经中思妇弃妇及其诗作特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20THEPRACTICALSIGNIFICANCEIN

11、LOVEPOEMOF“BOOKOFSONGS“GENERATIONOFSUPERPOSITIONSOFCOHERENTSTATESOFACAVITYFIELDWITHADRIVENATOMD199801221LISHENGXIANTHEBOOKOFSONGS一THEFIRSTCOLLECTIONOFPOEMSINCHINACHINAANDWORLDCULTURALEXCHANGED19920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浅论诗经中的相思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开诗经的第一页,我便被这样的千古爱恋相思的绝唱所着迷。再细读国风汉广、邶风简兮、秦风蒹葭、陈风月出这些相思诗所显示

12、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相思是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冲破封建制度的枷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是对纯美人性的呼唤。通过图书馆藏书阅读相关书籍方玉润诗经原始,李兆禄诗经齐风研究,金启华诗经鉴赏辞典,程俊英、蒋见远诗经注析。通过中国知识资料总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易起论文网等书籍,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关键字”、“文章名”精确检索收集到关于诗经篇目研究和观点,如“卫厚生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顾颉刚中国古代歌诗研究,论诗经所录为乐歌”这些期刊和书籍资料对我论文的筑建提供了有很大的参考和指引价值。前人

13、对于诗经中的相思诗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一、诗经中相思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价值观以及对现实意义赵林溪,党洁琼在“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爱情是丈学作品中一个永性的主题。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通过时诗经爱情诗的详细解读,重滥了远古人类单纯关好、真攀自然的爱情生活,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探掘诗经爱情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单纯美好、真挚自然”“审美观照、人性感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并发出了“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求索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被

14、上古人类坦诚真实的爱情所感动。”这样的感慨。卫厚生在“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提出,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除热烈讴歌和赞美爱情的美好与欢乐外,还集中反映了两个鲜明的主题,即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追求与对爱情忠贞的赞美歌颂。国风爱情诗爱情主题的揭示,大都是通过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完成的。无论是对女主人公言语行为的描绘,还是对他们内心思绪的刻画,都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许多清纯秀丽的女子形象,深深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如郑风自矜、秦风晨风、郑风风雨等。这诸多的女子形象,或热情爽朗,或严肃庄重,或纯真乐观,或刚毅深沉,尽管性格各异,在爱情的追求与表白上都那样

15、主动、大胆、热烈、执着。刘东岳,苏国伟在“论诗经爱情诗的表现特征”以诗经爱情诗涵蕴的真情及其自然而然的表现方式为基本线索,论证了诗经爱情诗质朴、直率、热烈、大胆等四个特征。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婚恋诗都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主体的真情。因此,诗经中婚恋诗的主基调不仅是真情,另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自然而然的表现方式,无论诗经爱情诗的质朴、直率的特点也好,热烈、大胆的特点也好,都在各种题材中表现出来。由于诗经的爱情诗表现了真情,并采取了自然而然方式表现。二、前人对于诗经中相思诗的不同理解殷光熹的诗经论丛中提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在论诗时,以正邪善恶作为标准,重在道德教育,不注重对作品

16、本意上的理解和追求,论语中,孔子两次评价关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孔子避诗歌其内容不说,而是强调了礼教和文化精神。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蒹葭为一首招贤诗,以为“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人之作”。在毛诗说中也提到“暴政而贤隐,虽招之不出也”诗人惋惜他们不为世所用,采用“似花非花”、“若即若离”的手发,抒发对“伊人”的追求和向往。又如从全诗描写的内容来看,给人的印象是“一位颜色洁白、志气高超的女子,她不是随便可以令人追求的。”(张西堂诗经六论)在殷光熹诗经论丛中看来蒹葭是一首情歌也未尝不可,描写一名男子单恋意中女子,并非无根之谈。还被认为

17、是用来讥讽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三、诗经中相思诗所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诗经鉴赏辞典对诗经的解读,张武坤在“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的指导下了解,赋比兴是古代诗经表现手法研究的概括总结。“赋”是直接描写陈述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特点,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摽有梅全诗直抒胸臆,层层递进的表达了青年女子大胆热烈的追求小伙子的情绪。“比”是举出事物来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本质。周南汉广中首章连用四个比喻,“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乔木比喻说出所爱之人在自

18、己心目中乃是高不可攀的,又以四个不可能之事相比,足见樵夫的倾慕之深,渴望之切和极度的失望之心。“兴”是借一事物来引起其他事物,触景生情。秦风蒹葭用秋景起兴,把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人的凄婉心境,也正借这样一副凄凉萧飒的秋景渲染、烘托和表现出来。还有兴与比交织使用,关雎这首经典的单恋歌,以河州上一双和鸣的关雎鸟起兴,引起求偶的联想,渲染出爱情的萌动,兴中隐含比,以关雎和鸣比喻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确定了研究重点放在诗经中的相思诗,首先,着眼

19、于这些诗所存在的的社会背景,所反应出来的人物形象性格,所影射出来的社会学价值以及这种价值观对现如今社会的一种启示作用。再者,具体分析单恋诗的篇目艺术特色,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很突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影响着后世的诗歌作品。最后,论述相思诗所反应出来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卫厚生自由与忠贞古老爱情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第一期2赵林溪,党洁琼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现实意义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上旬刊程俊英,蒋见远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103殷光熹诗经论丛线装书局,200874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15刘东岳,苏国伟论诗经爱情诗的表现特征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

20、报2007第二期6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37张武坤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文学教育20074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浅析诗经中的相思诗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一、引言3(一)历代学者对诗经中相思诗的观点31、孔子对“郑声”的贬斥和厌恶32、其他各家对诗经中相思诗的不同解读4二、诗经中相思诗产生的社会背景4(一)诗经中相思诗形成的历史背景41、礼教初设,婚恋方式相对自由52、礼教观念渗入,婚恋受到束缚53、社会战乱,家庭夫妻离散6三、诗经中相思诗的艺术表现手法6(一)赋“赋”是直接描写陈述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特点,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6(二)比“比”是举出事物来

21、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本质5(三)兴“兴”是借一事物来引起其他事物,触景生情5(四)兴与比交织使用5四、诗经中相思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特色8(一)感情表达的简单质朴8(二)感情表达的含蓄内敛9(三)感情表达的大胆热烈10五、诗经中相思诗的现实价值12参考文献12致谢13I【摘要】诗经中大多数相思诗所描写的爱情单纯、美好。有些作品不掺杂着封建礼教观念的束缚,展现的是劳动男女对于爱情的忠贞追求与坚定信念,情感表达的质朴简单而热烈大胆。这样的爱情价值观是早期人类情感取向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品质的展现,给了我们当今社会人类一种深深的震撼。通过从相思诗所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情

22、感表达方式三方面入手对诗经中相思诗进行研究,深切感受古人那份质朴、热烈、大胆的爱情观。【关键词】诗经;相思诗;社会背景;表现艺术;现实价值II【ABSTRACT】MOSTOFTHEBOOKOFSONGSLOVESICKNESSPOEMDESCRIBEDLOVEISPUREANDHAPPYSOMEPOEMSARENOTMIXEDWITHCONSTRAINTOFFEUDALMORALCONCEPT,TOSHOWTHELABORMENANDWOMENFORFAITHFULPURSUITANDFIRMFAITHOFLOVE,EMOTIONALEXPRESSIONPLAINANDSIMPLEANDWAR

23、MLYBOLDSUCHLOVEVALUESSHOWEARLYHUMANEMOTIONORIENTATIONANDTHECHINESENATIONHASALONGHISTORYOFEXCELLENTQUALITY,GIVEUSTODAYSSOCIETYHUMANADEEPLYSHOCKEDTHROUGHTHREEASPECTSFROMTHESOCIALBACKGROUND,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ANDEMOTIONALEXPRESSIONWAYOFLOVESICKNESSPOEM,TORESEARCHTHELOVESICKNESSPOEMOFTHEBOOKOFSO

24、NGS,FEELTHEANCIENTSTHATPLAIN,ENTHUSIASTIC,BOLDLOVEVIEWDEEPLY【KEYWORDS】THEBOOKOFSONGSLOVESICKNESSPOEMTHESOCICALBACKGROUNDEXPRESSIONARTREALVALUE3一、引言何谓“相思”,冯梦龙的挂枝儿想部对相思有了这样的阐释“相思铺,这几日翻腾重盖。大门外,挂一面卖相思的牌。有几等相思卖与人害单相思背地里想,双相思两下里挨。鹘突的相思也,还得鹘突人来买。”1正是如此“单相思背地里想,双相思两下里挨。”相思,向来是文学创作的经典题材。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间收录了西周

25、至春秋的305篇诗歌,被劳动人民所保留传唱,它积聚了中国古代几千年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在文学史上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细细解读品味诗经中的许多文学经典,深切感受到它是一部褪去了势力与庸俗的爱情文学。翻开诗经,我便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千古相思的绝唱所吸引了。诗经中写男女相思的篇目很多,如郑风子矜、国风汉广、召南草虫、邶风简兮、鄘风有狐、王风丘中有麻、秦风蒹葭、陈风月出等,这些相思诗所显示出古代劳动男女他们对于真正的爱情的追求是没有封建礼教观念约制的,是没有掺杂着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的,是一种单纯意义上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与赞美。这些相思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

26、情观念、婚姻婚嫁制度、民族风俗制度的很好见证。(一)历代学者对诗经中相思诗的观点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处于礼教观念形成初期,爱情观从宽松向严谨过渡的阶段。渐渐地,社会中爱情观变得严谨苛刻,家庭礼教开始用各种手段来干预恋爱和婚姻,青年男女或大胆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相思之情的方式,在后代看来都是对封建制度的逾越,因此历代学者对其中的相思爱情诗所产生了不同的理解1、孔子对“郑声”的贬斥和厌恶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对诗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他的观点对于后世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诗经的三百零五篇作品,孔子用了“诗三百,

27、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概括了它的特征。但是,孔子儒家“礼教”的文学观点便是对诗经中的爱情观的批判。“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等。在诗经中有很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爱情观的诗及对现实社会黑暗的愤激1冯梦龙挂枝儿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P1072论语M中华书局2006年P24不满的作品,但是儒家学者不敢正视这些作品,他们始终牵强地认为诗经的三百篇完全符合儒家“正”、“不邪”的标准,因此他们总是对诗经的民歌加上他们认为诗中所隐含的“史实”,对其进行曲解抨击。他们认为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摽有梅是“召南之国,被文王文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28、”;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32、其他各家对诗经中相思诗的不同解读对召南殷其雷理解诗序认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子贡诗传云“召公宣布文王之命,诸侯归焉。”;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讽众士以归周也。”;4姚际桓诗经通论云“此诗之义当阙疑。”5静女生动地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而毛诗序说“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东方之日宣泄了热恋中的男青年渴盼与爱人约会的心境,毛诗序说它“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桑中描写了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幽会场面,毛诗序说桑中是“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室,期于幽远,政

29、散民疏,而不可止。”另外,说溱渭是“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奔,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齐诗也说溱渭“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鲁诗认为“郑国淫辞,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芍药之和”。四家的言说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认为郑声是淫风,对这种热烈直白的民间爱情观念予以批判。有研究者认为“吉士求爱,春宵苦短之叹,美人相思之苦。在美丽的文字和调和的音韵中,巧妙表现出来。情感是那么丰富,生命是那么活跃,比起那些带了神鬼气味的宗庙诗、富贵气味的朝廷诗来,这些美丽的民歌,自然更能使我们了解和爱好”。6正是如此,抛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的要求,诗经作为一部影响了世界的中国古代文学著作,

30、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诗经中的相思诗所展现的真挚情感,以及坦诚积极的生活态度,给后世人类以深刻的启示,它重要的社会意义是显著而不容忽视的。二、诗经中相思诗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诗经中相思诗形成的历史背景3转引自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判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P224方玉润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1986年P675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P364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P6795诗经中的相思诗大至有三类一种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热恋相思;一种是战争时期夫妇之间的行役相思

31、;一种是阴阳相隔的悼亡相思。这些相思诗创作所在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能够反映出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特点的变化。1、礼教初设,婚恋方式相对自由男女婚恋较为自由的时代,封建礼教观念初设、古代民俗犹存的时代,甚至当时的一些封建礼教也建立在民间的风俗之上,较少渗透婚恋当中,如周礼地官媒氏说“媒氏掌万民之判。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女子无夫,男子无家,便可在仲春之月不受约束地相会相恋。由此可见,郑、卫等国,春日祭祀媒神、男女聚会的风俗依然存在。”7由此可见,当时婚恋当中的禁忌、制约很少,封建礼教并未渗透其内。正是因为婚恋的较

32、自由,男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显得自由而热情,大胆而活泼。而且抒情主人公的语调充满了纯真质朴的特点,“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显得稚气了。但是,儿童般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8这正是诗经所处的早期社会所带来的特定影响。2、礼教观念渗入,婚恋受到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观念渐渐开始定格,男女婚恋由自由宽松慢慢地受到严格约束起来。即使如此,大胆的男女青年为了坚守自己的爱情,坚定自己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他们敢于冲破社会家庭的阻挠,向社会封建礼教提出了挑战。郑风将仲子说“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齐风南山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卫风

33、氓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豳风伐柯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9由这些诗句可见,春秋时代,奴隶制度已经开始瓦解,并向封建制度过渡,婚恋制度也向着严苛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过渡。孟子滕文公下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10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在封建社会婚姻制度中必须遵守的准则。恩格斯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忒俄克里托斯和莫斯赫曾歌颂其爱情的喜悦和痛苦的那些牧人,朗格的达夫尼斯和赫洛娅,全都是不参7孙作雲诗经与周代社

34、会研究M中华书局2008年P2978萧月贤诗经思妇诗的艺术构思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9孙作雲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中华书局2008年P23710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P5286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113、社会战乱,家庭夫妻离散战争不断,社会动乱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统治者穷兵黩武,征战不休,国无宁日,百姓服役不断,造成了夫妻相别、家庭离散的社会现象。西周时期,为了抵抗北方猃狁的入侵,周王朝调遣大批士卒前去边疆,又加上杂役、力役繁多,男子不是服兵役就是服其他苦役。妇女不仅要担负原有的劳动任务,还要把不胜负担的田间劳作也承担下来,

35、12如周南汝坟、召南草虫、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秦风小戎等。因而,诗经相思诗中形成了这样一部分是表达妇女思念出征丈夫的服役相思之情,在这类诗歌中,夫妻之间饱受着离别相思之苦,渴望战争结束,渴望和平家庭的愿望渗透人心。妻子整日期盼着丈夫的归来,无限愁思缠身,无疑地在诗歌中产生了思妇的形象。三、诗经中相思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正是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主人公将细微触动的“情”抒发成“言”,被后人经典地流传下来。(一)赋“赋”是直接描写陈述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特点,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在诗经爱情诗中,

36、“赋”的手法用得较多,既直陈其事,也叙物言情,有的甚至通篇用“赋”。13陈风宛丘三章都采用“赋”,“宛丘之上”、“宛丘之下”、“宛丘之道”准确地点明了地点,并分别展示了“子之汤兮”、“坎其击鼓”、“坎其击缶”的场面,仿佛眼前能够出现当时巫女娉婷多姿的舞蹈场面和观众互动狂喜,大家沉浸于欢乐的境界之中。足见男主人公被巫女曼妙的舞姿所吸引,产生了深深的爱慕思念之情,带有浓厚的民俗风味、风土人情。还有摽有梅直抒胸臆,层层递进的表达了青年女子大胆热烈表达情感,追求小伙子的情绪;王风君子于役、邶风击鼓纯朴真挚,勾画了妻子对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还有邶风绿衣质朴真实,表达了丈夫对于亡妻的专一深挚的悼

37、念之情。这11殷光熹诗经论丛M线装书局2000年P5912孔慧霖诗经中思妇弃妇及其诗作特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13张武坤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7年07期7些都是“赋”上乘之作,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唱。(二)比“比”是举出事物来附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夸大的言词以切合事物的本质。刘勰说“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比有多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篇。14周南汉广中首章连用四个比喻,“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乔木”一个虚无飘渺的形象,比喻说出所爱之

38、人在自己心目中乃是高不可攀的,又以四个不可能之事相比,足见樵夫的倾慕之深,渴望之切和极度的失望之心。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用圆润晶莹的月亮比喻心爱之人的肤色,并将女子的容貌之美和体态之美都融入了朦胧的月色之中,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如此纯洁皓白的月色,不仅是女子肤色和美态,更加映衬了女子月光般纯洁的心灵,可见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之情。(三)兴“兴”是借一事物来引起其他事物,触景生情。所谓“兴”,宋代的李仲蒙作了精当的概括“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15召南殷其雷每章开始二句皆以“雷声”起兴。“殷其雷”、“何斯违斯”借着阵阵雷声表现了妻子对在外服役丈夫的关切和担心。第二句皆

39、以雷声的位置“在南山之阳”、“在南山之侧”、“在南山之下”以雷声位置的改变引出君子离家出门漂泊不定。由此来抒发了妻子急切期盼丈夫早日归来的思念之情。再如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用雄稚高飞,舒缓拍打翅膀来比作丈夫离家的不舍留恋,来引出妻子离别的悲痛。以“雄雉于飞,上下其音”雄稚在空中上下哀鸣,引出了那离别时候的悲伤情境还历历在目,深切地表现了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之心。还有秦风蒹葭用秋景起兴,把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人的凄婉心境,也正借这样一副凄凉萧飒的秋景渲染

40、、烘托和表现出来。(四)兴与比交织使用。14张武坤诗经爱情诗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7年07期15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诗经鉴赏辞典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P838关雎这首经典的单恋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朱熹解释道“言其相与和乐之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挚而有别也。”16以河州上一双和鸣的关雎鸟起兴,用雎鸠和鸣来比喻男女唱和,比喻男女爱情的和谐专一。又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来比女孩的美好难以得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慕追求之心。后两章又以“荇菜”起兴,“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人们在河中棌捞荇菜的行为,引出对女孩的追求行为,引起求偶成功的联想,渲染出爱情的萌动,兴中隐含比。再看鄘风

41、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既是兴又是比,用柏舟在河中飘忽不定来引出女主人公心无所依的烦恼痛苦;又以柏舟在河中相依相靠来比喻女主人公希望与所爱之人能够相依相爱的思念之情。四、诗经中相思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特色(一)感情表达的简单质朴毫无华丽辞藻的掩饰,自然单纯的流露着相思爱意的方式,男女主人公简单明了地表达着自己的相思之情,希望引起对方的共鸣。如周南关雎情感表达的典雅而不张狂,直率表现出男子单恋追求爱情美好的心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42、,钟鼓乐之。在研究诗经时,不得不提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情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承载着千年的相思情意。诗中开篇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雎鸠的和鸣加上第二章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将自然与人类和谐的展现出来,一幅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景象就勾画在读者眼前。春意如此生动,人也亦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如此美丽的女孩,怎么能不叫人心动爱慕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样的抒情直截了当,字字见情,简单直接的抒发着男主人公彻夜难眠的思念之情。最后两章,或是想象或是现实,明了的刻画了一幅甜蜜的谈情说爱的景象,“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如此和谐甜蜜16朱熹诗集传M中华书局2011年

43、P1819的场景,是一种健康、真挚爱情的直接向往。秦风蒹葭、陈风月出、郑风子衿、王风采葛也同样如此,直率质朴的表达爱情,正是劳动人民的爱情表现方式。直抒胸臆的相思,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期盼淋漓尽致地道出,没有拐弯抹角没有缠绵不尽。这样的简单质朴真情的流露不仅表现在青年男女相思爱恋的诗歌中,诗经中的另一类诗,相思行役的诗歌也有直接简单的宣泄了妇人思念服役在外的丈夫的相思情怀。例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邶风雄稚、卫风伯兮、郑风风雨召南殷其雷、周南卷耳、王风扬之水、王风君子阳阳等,其中君子于役可算是这类思妇诗中的佳作了。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

44、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全诗通过了白描手法刻画了两个鲜明的场景,一个是女主人公孤独思念的心理独白,一个是各种家畜黄昏归巢的情境。这样的手法既简单自然的表达了妻子的深厚的思念之情,又能起到烘托渲染一种更加悲凉的孤独心境。“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直接倾诉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挚缠绵的相思,笔锋简单、朴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诗中,多处描写到了家畜归家的画面“鸡栖于埘”、“羊牛下来”、“鸡栖于桀”、“羊牛下括”增加了一份浓郁的劳动质朴气息,家畜的归家更与离家的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思妇的凄凉孤寂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45、(二)感情表达的含蓄内敛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爱情的产生往往也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在相思诗中,男女主人公不直接表明爱意与相思,而是通过爱情信物或者象征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如卫风有狐中,狐和人的对比,含蓄隐喻的诉说着是女主人公的怜惜体贴之情,展现着这种单纯的怜惜体贴之心。10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一首典型的情歌,但是全诗并没有出现任何直白的对意中人的称呼,相思的情感表达的含蓄但很强烈。“有狐绥绥”诗歌的三章全是以狐狸的形象开篇,在淇水的桥梁上、淇水渡口、淇水岸边的单

46、独游走,渲染气氛。皮毛丰腴的狐狸,独自前行,出现在女主人公的眼前。狐狸场景的出现寓意着深刻的象征含义,由物到人,从“之子无裳”、“之子无带”、“之子无服”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穷苦、孤独、可怜的男子形象。一唱三叹的“心之忧矣”强烈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爱意。另外狐狸和流浪汉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兽类尚还有皮毛可以御寒而如此俊俏的人类竟缺衣少带,女主公强烈的怜惜、体贴之情由此表现地缠绵不尽了。在诗经中像这样通过信物或象征物表达情感的,还有周南樛木、召南摽有梅、卫风木瓜、陈风东门之枌、郑风野有蔓草等多篇中出现了“荇菜”、“梅”、“木瓜”、“蔓草”等。(三)感情表达的大胆热烈热烈真挚的感情如一

47、团火焰,强烈地引起他人的共鸣;大胆坚定的感情能冲破任何障碍,使男女主人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大胆的表露着一份相思之情。如召南虫草、周南汝坟、唐风葛生、邶风绿衣、周南汉广触景生情,单恋之情如浩淼的流水宣泄着樵夫对于美丽姑娘的一片痴情,情感强烈诚挚。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11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反复咏唱,不能自已,反覆表现了男主人公对于所爱的人,瞻望勿

48、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首章便以两个“不可”开篇与“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强烈地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怅惘之情。“南有乔木”、“汉有游女”两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比喻连用,足以见得樵夫对心爱之人的爱慕之深,渴望之切和失望之极。现实如此不堪,只有转入幻想,幻想着“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美好的想象再次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撞,这样的幻想永远不可成为现实。整首诗沉浸在连接不断的“不可”之子,深切的感受到了男主人公的那种沛然强烈的无可奈何之情,唤起了读者的无限同情。这类诗歌情感热烈的抒发,引起了读者深切的共鸣,单相思是无奈、是痛苦。还有一类诗歌反映着男

49、女主公的相思,他们大胆地反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坚定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如鄘风蝃蝀、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全诗共两章,女主人公感情真挚,大胆热烈、个性鲜明的形象牢牢地刻画在读者脑海中,痛苦而坚定的基调无处不在。“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泛彼柏舟,在彼河侧”两句借“柏舟”在河中飘荡的情境生动地衬托了女性那种无所依靠,飘忽不定的痛苦和迷茫。由此,女主人公大胆直率地袒露了自己的真挚爱意,“实维我仪”显示了有冲破封建礼教与父母之命的观念相对抗的强大勇气。“之死矢靡它”这句将全诗的主旨推向了高潮,如此坚定的誓言,强烈大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决心,誓死与旧观念违抗到底的悲愤,感人肺腑,激起了波澜壮阔的情感。诗经中一些篇幅的感情表达方式之所以会出现大胆、直率、热烈、质朴的特点,与当时社会特点和人类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由于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诗经时代仍处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们的思维仍带有初民式的纯朴简单,因而诗经中的抒12情、表爱方式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这样的特点。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人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