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关于女性的题材,自古以来便不乏佳作,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品对女性命运进行了关注。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虽然继承了中国儒家的一些女性观点,但又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近代。日本无赖派是在二战后不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日本战败的产物。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社会基础被摧毁,传统中的最高价值观念也被抛弃,人们因丧失原有的价值观念而困惑、不安和绝望。太宰治作为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短暂的三十九年生命中,五度殉情,最终情死,让人不免黯然神伤,也让人质疑是否只有死亡才可将爱推向极致的永恒太宰治的甚至提出“人为恋爱与革命而生”的口号。人间失格
2、是太宰治的“天鹅之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大庭叶藏外,鲜少有男性角色。女性一直是太宰治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他在文中对爱慕大庭叶藏的那些恋爱中的女性的描写,带着一种嘲讽;另一方面,他又是“在她们(妓女)的怀抱里,我反而能无忧无虑,安心入眠。”他在向女性求爱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自己,在他那看似调侃的表面下,带着他对女性的一种愧疚,一种负罪感。与其作品相比,对太宰治的女性观的研究却不多。作为一个以自序为创作风格的作家来讲,其自身的经历、观念便是作品的一个根源。因此,通过太宰治的这部作品,结合他的生活背景来研究作家本身的女性观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我们更加接近这
3、位无赖派文学大师,也可以借助对其女性观的研究成果反作用于其作品的研究,从而对太宰治的作品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的意思。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大庭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直以来,我过着羞耻的生活”。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在大庭叶藏的人生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中学在校期间、高校入学到情死事件、情死事件到被送入神经医院、出院到写手札五个时期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女性围绕在其身边。本文将根据各个时期叶藏对女性的态度研究叶藏
4、的女性观,继而从家庭、女性交往等方面分析主人公叶藏和作者太宰治的共同点。并想根据叶藏各个时期对女性的态度,研究太宰治的女性观。论述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间失格文本中所透露出的女性观1、对女性“天使/恶魔”的矛盾二重性女性在父权制文本中常常扮演着天使/魔鬼双重角色,这无疑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她即是男人的天使,又是男人的恶魔。他既给男人带来快乐与满足,又使男人产生厌恶和恐惧。在人间失格一书中我们亦可明显地感觉出这一点。大庭叶藏一方面认为女性的难懂费解,远非男人所能及,“她们难以捉摸,令人如坠云雾,一不经意便陷临惨痛的挫败。这种挫败感与从男性那所受到的鞭笞是截然不同的,是种犹如内出血般
5、的攻心剧毒,引人不快,且难以治愈。”甚至他的表姐妹们的每次到访,都能“吓得我差点跳起来”,她们以破坏道德的残忍面目出现。另一方面,女性又是他唯一的容身之所,当他遇见未经世事的良子时,甚至产生了“和她结婚吧,即使因此将遭临再大的悲哀,我也不在乎”的想法。对于女性,他既渴望得到她们的关爱,却又过度地保护着自己。2、“母亲”形象的缺失在人间失格中,虽然大庭叶藏与许多比自己年长的女性交往过从最初一起殉情的常子,到在最窘迫时期接纳他的静子,让他染上毒瘾的药行老板娘,甚至是最后那个叫作阿铁的老女佣,然而在众多带有母性色彩的女性形象中,唯独缺少了大庭叶藏真正的“母亲”。即使是在描写大庭叶藏在老家的童年时期,
6、也几乎没有提到母亲。母亲的出现基本是类似于“正待在孩子房的我听到父亲大声对母亲说道”这样的一个影子。3、对妓女的独特观点太宰治对于妓女的观点非常独特。对于低阶层男性来说,娼妓是他们合理合法地宣泄婚前性欲或者婚后剩余性欲的现成对像;对于那些有钱有势或者有权有势的男人来说,娼妓又是他们惟一有可能合理合法地找到的“情人”。对妓女,男性并不会投入太多情感,而只是将她们当作低贱的玩物。然而太宰治却不同,在人间失格中,他借大庭叶藏之口说出了“在我眼底,妓女这种东西,既不是女人,也不是人,倒像是白痴或疯子。在她们的怀抱里,我反而能无忧无虑,安心入眠。”“许多夜里,自这些白痴、疯子般的妓女身上,我恍若看见了圣
7、母玛利亚的圣洁光环。”4、女性形象众多却都是面容模糊的尽管书中出现了许多的女性角色,但却甚少有关于这些女性的外貌描写,甚至连女性的名字也是不确定的。外貌描述的最多的是在后记中,透过“我”看到的京桥酒吧的老板娘,而并非是大庭叶藏手札中所记载的。对于和自己一起殉情的常子,不仅没外貌描写,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确定。“我记得是叫这个名字吧,但记忆已经模糊了。瞧,我这个人竟然连一起殉情的对象的名字都忘记了。”是否他只是将女性当作一种符号,一种存在物或者说是因为出于对女性的负罪感使他觉得,淡忘反而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5、太宰治女性观与日本近代女性观的差异良妻贤母观是近代日本女性观的基本内容,日本继承了中国儒
8、家“男尊女卑”的思想,男性承担着抚养女性的责任,而女性的任务是辅助男性。男性雄壮伟岸、女性内敛温柔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贞节问题上,在日本父权家长制家族制度下,家不仅仅指家庭成员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超越家族成员生死而存在的经济共同体概念。与注重血缘的延续和繁荣的中国家族制度不同,日本的家族制度更加注重家业的存续。因而对后代血缘纯正性的要求不像中国那样强烈和极端,故而日本对女性贞节观的强调和鼓励她们做贞女烈妇的训诫并不像中国那样极端。但仍认为“女子遭夫家弃去,再入富贵之门,乃莫大耻辱”,即使是在现在,虽然日本对于女性婚前的性开放非常宽容,但在婚后依然要求女性守贞。而大庭叶藏,不仅一直依赖着女性生存,
9、对女性也没有占有欲,他说“我这个人天生就没有太强的占有欲,即使偶有感到可惜的经验,却也从不大胆主张自己的所有权。”(二)结合文本,浅析太宰治女性观的形成原因1、时代背景明治维新后新思想的涌入;战争的影响;战后日本旧的道德体系的崩坏和颓唐思潮。2、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传统旧式大地主家庭体弱多病的幺子,在传统日式家族中,能够继承父亲的官位和财产的只有长子,因而长子的地位仅次与父亲。其他的男孩只能仰仗着父亲和大哥过着一种花花公子式的蛀虫生活。虽然生活富足但缺乏人真正的关爱;虽然在女人堆里成长却缺失母爱,吃奶妈的奶,跟随叔母长大的太宰治,在上小学二年级前甚至不知母亲的存在。3、太宰治的病态性格和自身经历
10、太宰治的性格是一种现实型、过分敏感型、强迫型并且抑郁型倾向的复杂性格。他从异常性格中解脱出来或者说是忘记痛苦的方法就是酒、烟草和女人。他一生都与女人分不开,但却总找不到真正的爱情。4、对女性的负罪感的来源对于女性负罪感体现在人间失格一文中,应该是从殉情事件以后。“女人死了,我却得救了。”在医院里,“我只是在思念着死去的常子。我悲伤哭泣,终日簌簌地流泪。”在现实中,殉情并不是太宰治第一次面对死亡,然而这一次的面对死亡给太宰治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毕竟一个无辜的女子死去了,虽然并不是自己直接杀了她,她自己本身便抱有求死之心。然而面对社会的指责和自己内心的不安,还是使太宰治对女性产生了一种负罪感。“出
11、生在这个世上,对不起。”这是他对世间的道歉,也包括对女性的道歉。他认为自己背负着十大灾难,而这些灾难也给身边的女性带来不幸。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主要通过收集有关论题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加工,运用罗列、比较、筛选、联想等手段,选取对阐述论证自我观点有力的成分,批驳与自我观点相悖的成分,最终形成自己的论文体系,从而完成对资料的占有、分析、加工、升华的过程。论文拟对人间失格中的女性形象,及小说中男性角色(大庭叶藏)的言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太宰治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太宰治的人生际遇,从而总结出太宰治的女性观,并试对其女性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
12、11月至12月22日,选择导师,填写选题申请表,并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年12月底,进行开题论证,并做开题论证汇报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3月,认真研究各种文献资料,组织撰写论文,并形成初稿2011年3月至4月,提交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并最终完成论文五、主要参考文献1刘军,“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19992村濑学,人間失格発見M,大和書房,19883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C,有精堂,19704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C,有精堂,19705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
13、,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6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7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文庫,199010李东山,人生苦旅中外名人自绝探秘,岳麓书社,200311刘研,斐丹莹“丧失为人资格”的太宰治DB,外国文学史话东方近现代卷,200112悬田克躬,太宰治的病态性格DB,挑战性格的弱点10种性格类型及其行为表现,200113王述坤,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倒的文人太宰治DB,日本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200714PHYLLISILYONS,THESAGAOFDAZAIOSAMUACRITICALSTUDYWITHTR
14、ANSLATIONSM,198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人间失格是日本无赖派大师太宰治的“天鹅之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但与其作品相比,对太宰治的女性观的研究却不多。所以我只能从前辈学者关于太宰治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总结出一些与太宰治女性观相关的研究观点一、对太宰治的生平际遇及其思想渊源进行研究,从而推导出太宰治女性观形成的原因。外国文学史话东方近现代卷一书中有提到,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的太宰治,正是因为家庭富足,作为家里第六个儿子的他,从小就被丢给了保姆,从未体验过父母强烈的爱。同时他又继承了母亲柔弱的体质,体弱多病,非常敏感,总觉得自己在家里孤独寂寞,他渴
15、望得到别人的爱。这一切都与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的描写相吻合作为一个以自序为创作风格的作家来讲,其自身的经历、观念便是作品的一个根源。这一点在刘军的“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中也有提到“毋庸置疑,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经历与家庭环境对他(她)日后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决定其一身。这一点在太宰治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在太宰治的人生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中学在校期间、高校入学到情死事件、情死事件到被送入神经医院、出院后等各个个时期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女性围绕在其身边。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女人分不开,但却总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在他1931年回到家乡青森,与初恋情人小山初代同居后不久,便极
16、度失望地得知小山初代曾与另一男子发生过关系。这一打击使他的精神出于崩溃的边缘。二、对人间失格中女性形象原型的考证。由于人间失格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文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也都有着各自的原型。如在太宰治年鉴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人间失格中与大庭叶藏一起镰仓殉情的银座酒吧女常子,正是1930年11月与太宰治在镰仓殉情的银座酒吧女招待田部子。而文中大庭叶藏那遭受到他人奸污的妻子身上,则有着太宰治初恋情人小山初代的影子。对小说中女性角色原型的考证的意义,不在于那个人到底是彼时现实中的哪个人,而在于表明一种态度,即小说的创作是有凭可依,是时代思潮和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三、对太宰治病态性格的研究。性格有
17、时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也影响着他对问题的想法和观念。挑战实型、过分敏感型、强迫型并且抑郁型倾向的复杂性格。”而他从异常性格性格的弱点一书在太宰治的病态性格一节中提到“太宰治的性格是一种现中解脱出来或者说是忘记痛苦的方法就是酒、烟草和女人。而在其短暂的三十九年生命中,五度殉情,最终情死。太宰治经常想到死亡,对自己说“想死”就能够产生获救、被救的心理。然而为什么太宰治的自杀总是以殉情的形式进行的呢这是一个值得去深思的问题。四、太宰治对待女性甚至对与家庭的矛盾态度。女性在父权制文本中常常扮演着天使/魔鬼双重角色,这无疑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对于女性,太宰治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态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
18、敏锐细腻的感受,塑造出一系列女性形象,然而在字里行间又透露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在“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一文中提到这是因为,“从小在女人堆里长大的我(太宰治)”,由于叔母、阿竹给了他某种程度的母爱补偿,所以太宰治牵起的作品中仍不乏有诸多健康明朗的女性形象。而后来由于经历女性的磨难,他不禁发出了“她们难以捉摸,令人如坠云雾,一不经意便陷临惨痛的挫败。这种挫败感与从男性那所受到的鞭笞是截然不同的,是种犹如内出血般的攻心剧毒,引人不快,且难以治愈。”的感叹。当然以上几点,只是从前人研究中总结出的一种大致的情况,无法完全覆盖人间失格女性形象研究的每个领域。太宰治的作品中既有卑弱女性
19、生存困境的描摹,也有对没落封建大家族中女子迷茫的关注。他渴望的到女性的爱,但又因为在女性那里受过伤而对女性有着一种排斥感。他写过无数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私小说”,可以看出她对于女性的心理还是比较了解的,然而他却又在人间失格中表示“她们难以捉摸,令人如坠云雾,一不经意便陷临惨痛的挫败。”虽然,前辈学者对太宰治的女性观有过不同方向的论述,但是尚有阙漏。围绕着大庭叶藏的家庭生活、社交经历,小说中出现了不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从生理学角度而言,或为老妪,或为少妇,或为少女;从伦理学角度,或为母亲,或为女儿,或为妻,或为情人。但却甚少有关于这些女性的外貌描写,甚至连女性的名字也是不确定的。是否他只是将女性
20、当作一种符号,一种存在物或者说是因为出于对女性的负罪感使他觉得,淡忘反而是对彼此最好的保护。而且在诸多的女性形象中,虽不乏有母性形象,但母亲的形象却有所缺失。本文拟对人间失格中的女性形象,及小说中男性角色(大庭叶藏)的言行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太宰治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太宰治的人生际遇,从而总结出太宰治的女性观,并试对其女性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人间失格中所表现出出来的太宰治的女性观做一番新的论述。参考文献1刘军,“我想到没有女人去的地方”从丧失为人资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观,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19992村濑学,人間失格発見M,大和書房,19883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C,有精堂
21、,19704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太宰治C,有精堂,19705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6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7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文庫,199010李东山,人生苦旅中外名人自绝探秘,岳麓书社,200311刘研,斐丹莹“丧失为人资格”的太宰治DB,外国文学史话东方近现代卷,200112悬田克躬,太宰治的病态性格DB,挑战性格的弱点10种性格类型及其行为表现,200113王述坤,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倒的文人太宰治DB,日本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200714PHYLLISILYO
22、NSTHESAGAOFDAZAIOSAMUACRITICALSTUDYWITHTRANSLATIONSMSTANFORDUNIVERSITYPRESS,STANFORD,CALIFORNIA,198515HIJIYAYUKIHITO,ARELIGIONOFHUMANITYASTUDYOFOSAMUDAZAISNOLONGERHUMAN,CRITIQUE,1974本科毕业论文(20届)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目录试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女性观IDAZAIOSAMUSFEMINISTATTITUDESREFLECTEDINHISNOLONGERHUMANII一、“天使/恶魔”的矛盾二重性4二、母
23、亲形象的缺失6三、对女性的负罪感7四、与川端康成及鲁迅的女性观之比较6(一)对女性的矛盾态度7(二)对妓女的观点8五、浅析太宰治女性观的形成原因11(一)时代背景11(二)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12(三)太宰治的病态性格和情感经历13(四)对女性负罪感的成因14参考文献1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太宰治被认为是20世纪日本最重要的小说作家。他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一人称”视角,这在日本被称为“私小说”。他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某种方式的自传。在作品人间失格中他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研究他的女性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作家复杂、矛盾
24、的女性思想以及这种女性观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关键词】日本文学;女性观;女性阅读I【ABSTRACT】DAZAIOSAMUWASAJAPANESEAUTHORWHOISCONSIDEREDONEOFTHEFOREMOSTFICTIONWRITERSOF20THCENTURYJAPANTHESINGLEMOSTDISTINGUISHINGFEATUREOFDAZAISNOVELSISTHEIR“FIRSTPERSON“VIEWPOINT,ASTYLECALLED“INOVELS“ALLOFHISNOBELSAREAUTOBIOGRAPHICALINSOMEMANNERWITHAPARTICULAR
25、UNDERSTANDINGTOFEMALES,HEHADCREATEDFEMALEIMAGESOFVIVIDCHARACTERISTICSTHROUGHOUTHISNOLONGERHUMANSTUDYINGHISVIEWONFEMALESMAYHELPUSBETTERUNDERSTANDHISCOMPLEXANDINCOMPATIBLEIDEASANDTHEIRINFLUENCEONHISCREATION【KEYWORDS】JAPANESELITERATUREVIEWONFEMALESFEMALEREADINGI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的精神支柱被神化了的天皇制开始瓦解,丧失了原有价值标准的
26、日本人,陷入到了一种心理性的虚脱状态之中。中坚作家开始创作表现这一混乱时期的知识人的苦恼与痛苦的文学。这些作品描写了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并试图从“丑”中发现“美”,这就是无赖派文学。无赖派文学的出现,迎合了一些读者对现实不满,又茫然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理,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居所。1因而,无赖派文学虽然在日本文学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对日本战后的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作为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日本是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的战后文学巅峰人物。“无赖派”得名于太宰治在1946年1月15日致作家井伏鳟二的书简“因为我是无赖派,所以我要反抗战后的风气。”同年5月,他在东西
27、杂志上著文再次强调“我是自由人,我是无赖派。我要反抗束缚。我要嘲笑挂着一副得势面孔的人。”2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为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这一阶段的作品大多格调灰暗,具有较强的颓废色彩,如短篇小说集晚年、虚构的傍徨、二十世纪的旗手、丑角之花等。中期大致在战争期间,这一期间太宰治结婚,生活和健康都进入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时期,作品基调较为开朗,著有奔跑吧梅洛斯、富岳百景、惜别等。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这是太宰治创作最有成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太宰治创作了维荣之妻、斜阳、人间失格等作品,此时太宰的作品又恢复了灰暗颓废的色调,但与初期相比,多了
28、一份负罪意识和反思。人间失格创作于1948年3月,同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投水自尽。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天鹅之作”,可视作太宰治本人自传性质的遗书,因此,这其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观也可视作是太宰治本人的女性观的折射。“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资格的意思,但却并不包含贬义,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人间失格全文由序言、大庭叶藏的三篇手札、后记组成。故事从“我”所见过的三张“那个男人”的奇怪的照片开始,并从“那个男人”大庭叶藏的三篇手札中,窥视到其一生。“一直以来我过着羞耻的生活”,这是大庭叶藏手札的第一句,由此奠定下全书的基调。大庭叶藏出生于日本东北乡下的地主家庭,从小便觉得“我是个异类”,扮演丑角成了他“对
29、人类最后的求爱”。他想要画出“妖怪的画”,想要进入美术学校就读,最后却还是听从父亲1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2无赖派文学M洋文社,1975I的话进入东京的高中。在东京认识了堀木,并开始出入风月场所。仅仅由于喜欢“非法”的氛围而参加了马克思主义活动。和咖啡店女招待殉情,女人死了,他却活了下来,并因此以“协助自杀罪”被带往警局。这一事件后,除了哥哥们每月偷偷寄来的微薄生活费,他与家族断了所有联系。没有了生活来源的他与杂志女编辑同居,并开始以漫画家的身份工作。生活看似平静安好,连女编辑的女儿都开始叫他“爸爸”,然而终究还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的一句“想要一个真正的爸爸”,叶藏逃离了那个“
30、家”。寄住在酒吧的他被香烟铺的良子身上的纯真所吸引而与之结婚。可惜好景不长,他亲眼看到良子受到玷污。从此叶藏彻底崩溃,逐渐走向堕落沉迷药物,自杀。在被抢救过来后说道“我想到没有女人的地方去”,因此被送入精神病医院。父亲去世后,叶藏在哥哥的安排下住到了海边的一间破旧的茅屋里疗养肺病,与照顾她的丑陋老女佣有着不正当的关系,完全成了一个废人。大庭叶藏的一生经历,包括他在女性方面的经历都与太宰治本人的经历重合,太宰治通过叶藏之口传述了自己的女性观。那么,女性对于太宰治来说究竟是种怎么样的存在呢一、“天使/恶魔”的矛盾二重性无论东西方,在男权社会中,一切都是按男性的眼光和标准来决定的,包括文学作品中的女
31、性形象。在这些作品中,女性总是以或虚幻、或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女性既是男性的天使,又是引诱男性堕落的恶魔;她们既给男性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男性厌恶和恐惧。在人间失格这部作品中,女性大多以残忍的道德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幼年时家中“犯罪”的女仆、非法活动中说着“你就把我当作姐姐”却又缠着大庭甚至与他发生关系的女“同志”、提议一起自杀的银座女招待常子、使大庭吗啡上瘾的药店老板娘她们凭着本能嗅出了大庭身上那份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孤独感,趁虚而入,为潦倒的大庭提供栖身之所,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去缓解大庭的痛苦,结果却是在她们的善意之中,大庭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堕落。而另一方面,在这些女性身上又闪烁着坚韧之光丈夫因
32、诈骗罪入狱的常子,靠在酒吧做女招待赚取微薄的收入,坚持着每日到监狱为丈夫送点东西;杂志社的女编辑静子,在丈夫过世后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这些女性虽然都是些生活底层的人物,本身的生活都并不富裕,但是对待大庭她们可谓是倾尽所有,来接纳这个只见过一两次面的男人。对于大庭叶藏来说,女性既是引诱他堕落的恶魔,又是将他从寂寞困顿中拯救出来的天使。I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太宰治的女性观总的来说是矛盾的,这一点在人间失格中具体表现为大庭叶藏对女性既恐惧却不得不依靠女性。“在我看来,人世间的女性远比男性更加的费解难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幼年时开始,我便在女人堆里嬉戏长大。但是,即便如此,实际上我却一直怀着如履薄
33、冰的心情与她们相处着。大多数时候,我完全摸不到头绪。就像是坠入五里雾中一般,一不小心便会像踩到老虎尾巴那样遭受惨痛的挫败。这种挫败感与从男性那所受到的鞭笞截然不同,这是一种犹如内出血般极度不快的内伤,并且难以愈合。”3甚至中学时代,当他的表姐妹来到他的房间,“每一次都吓得我要跳起来”。可以看出,大庭叶藏对女性一直怀有恐惧感,他认为“被女人迷恋”是恶魔的预言。然而另一方面,当他遇见纯真的良子时,发出了“和她结婚吧,即使因此遭受再大的苦难也不在乎”的感叹,这时女性又成了拯救他于混乱之中的天使。太宰治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在对妓女身上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娼妓对于普通男性来说,是他们合法宣泄婚前性欲和婚后剩余
34、性欲的对象;对于有钱有权势的男人来说,则是他们惟一有可能合理合法地找到的“情人”。对妓女,男性并不会投入太多情感,而只是将她们当作低贱的玩物。这些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特殊群体。出现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妓女题材的作品大多是男性作家怀着对人类丑行的羞耻心和两性关系中的商品化倾向的愤怒,以忏悔与同情,来为那些女性们伸张正义。4无论作者对她们是怨是怜,都是从人类尊严的角度出发,对社会提出的抗议。可是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对于女性的见解却非常独特“对于我来说,妓女这种东西既不是人,也不是女人,倒像是白痴或者疯子。在她们的怀抱中,我反而能够安心入眠。她们虚无无欲到让人悲哀。或许是因为,她们在我的身
35、上感觉到了一种同类的亲切感,所以这些妓女们对我展现出了真诚的善意,对萍水相逢的人的善意。使我在茫茫黑夜中,从这些白痴、疯子般的妓女身上,甚至看到了圣母玛利亚那圣洁的光辉。”5妓女对于大庭来说并不是发泄性欲的对象,也不是低贱的玩物,只是一种用来逃避对人恐惧的方法而已,她们不是女人,甚至不是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庭认为自己和妓女一样,都已经丧失了为人的资格。对妓女,大庭(太宰)有着一种同类的归属感,他说妓女“虚3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19904陈思和文学中的妓女形象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5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1990I无无欲到让人悲哀”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虚无寂寞而悲哀。大庭对女人对人
36、类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但对妓女他不但没有了恐惧,甚至只有在她们怀里才能安然入睡,这也是因为他并不将妓女看做是人类。他也只有在这些已经丧失为人资格的妓女身上才能看到人类所没有的圣洁光辉。但同时,大庭对沉迷于妓女怀抱中的自己感到厌恶。与妓女玩乐之时他始终感觉到一种讨厌的氛围,当堀木点明大庭不过是利用妓女来进行女人方面的修炼后,大庭感到了一种近乎屈耻的痛苦。而妓女们对大庭的照顾,在大庭看来是一种胁迫着自己的束缚,他认为和自己有过一夜情缘妓女一定对自己怒火难遏,所以他害怕再次见到她们。可是“同类”的气息不仅仅吸引着妓女们接近大庭,大庭也被妓女们身上“同类”的归属感所吸引,他习惯地将妓女当做了自己的
37、安身之所。二、母亲形象的缺失大庭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很大原因上是因为“母亲”的缺失,“母亲”形象的缺失使得他虽然在女人堆里长大,但对女性的认识却是有缺陷的,他始终认为女性的费解难懂的,家中的女性令他感到可怕。也正是“母亲”形象的缺失使得他一生都在渴求着得到母爱,只有这种幼年未曾得到的母爱,才能解救自己。作为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多多少少会涉及到关于作者的成长以及家庭的内容,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却找不到关于母亲的形象。即使是在描写童年的第一手札中,作者提到了家中的下人、他的兄弟姐妹以及父亲等人,却惟独没有提到一个孩子在童年本应最亲近的母亲。“母亲”这个词只是以“正待在孩子房的我听到父
38、亲大声对母亲说道”这样的方式出现,没有任何关于母亲的外貌或者话语的描写。与此相反的是,关于父亲的描写却非常详尽。对于父亲,大庭是畏惧的;而对于母亲,大庭是疏离的。在第一手札中,大庭惹恼了父亲。一般在孩子惹恼父亲后,母亲都会出来维护孩子,孩子也会向母亲撒娇。然而大庭在惹恼父亲后只是躲在被窝里打着寒颤。在第一次自杀后,偷偷为大庭寄来微薄的生活费的,是他的哥哥们而不是他的母亲。也许正因为大庭亲生母亲形象的缺失,他在成年后不断地与年长的女性交往,而这些女性的身上都带有浓厚的母性色彩。因为“母亲”的缺失,他无法理解堀木对母亲毕恭毕敬的态度。因为“母亲”的缺失,成长过程中感觉不到家庭温暖的大庭一直有种自己
39、是多余人的心理,在遇见静子时,静子对I他如同母亲般的照顾让他对静子越来越依赖。与其说他是静子养的小白脸倒不如说他更像是静子的孩子,大庭对母爱的渴求使他安心于呆在静子身边,活在短暂的幻想之中。当静子的女儿繁子无心地说出自己的愿望就是要一个真正的爸爸时,幼年那种“多余人”的感觉再一次袭来,大庭也终于从自己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明白静子不过是别人的母亲。繁子的话将大庭的伤疤无情地掀开,再一次加深了他对女性的恐惧。可是大庭在遭遇了挫折时,本能地还是去寻求了母爱的庇护,他在逃离静子家后又住进了酒吧老板娘那里。三、对女性的负罪感恐惧女性却又不得不依靠女性,大庭很清楚自己对女性的态度,他也明了自己从女性那里得到
40、的远远多于自己给予这些女性的。这种情感上的不对等付出也使得大庭在记录手札时抱着一种负罪感。人间失格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读完全书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些女性的性格,却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她们的模样。她们就像一个个面容模糊的影子,成为大庭生命中的过客。在大庭的三篇手札中我们找不到关于女性的外貌描写,唯一一段描写女性外貌的文字出现在后记中,透过“我”的视角看到的京桥酒吧的老板娘。不仅没有女性的外貌描写,有些角色干脆没有名字或是连名字也并不确定。例如常子,她是大庭一起殉情的对象,作为第一次自杀时一起的人,本应是印象深刻的,然而大庭却说“我记得是叫这个名字吧,但记忆已经模糊了。瞧,我这个人竟然连一起殉情的对象
41、的名字都忘记了。”甚至在多年之后,他仍记得等待常子时所在的寿司店老板的脸,却不记得常子的模样和她的名字。那么是否是因为太宰治并不擅长进行外貌描写呢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男性形象的外貌描写,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例如他描写堀木“堀木有着一张黝黑的端正脸孔,身上总穿着整齐的西装,颈上系着素雅的领带,这种装束在学画的学生中是颇为罕见的。他的头上还抹了发油,将头发正中央齐整地向两侧梳开。”6一个东京时髦浪荡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女性在这部作品中似乎成了一个个符号,然而大庭真的是这样一个无情之人吗我认为,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面容模糊正是太宰对女性的一种负罪心理的体现。在镰仓殉
42、情后,6太宰治人間失格M集英社,1990I常子死去而大庭却获救,那时躺在病床上的大庭想的不是老家知道这些事后会不会与自己断绝关系,今后的生活要怎么办,那时的他只是在想念死去的常子,他终日悲伤地哭泣。这一事件是大庭生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成为了他日后无法逾越的挫折,也正是这一事件让他终于直面自己一直以来对女性的那份负罪感。在日本文化中,恋人双双殉情是一种恋的极致,这是一种死后虚无的恋,殉情在日文中写作“心中”,如果反过来看,就可以合成一个“忠”字,殉情是对对方的“忠”也是对这段感情的“忠”,而殉情未遂是对情人的不忠不义,是一种罪。太宰治在春之枯叶中写道“罪多之人,其爱也深(罪多者、愛深)。”这句话正
43、是解读人间失格的钥匙。他无颜以对那些曾经伤害过的那些女性,又或许淡忘反而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可是大庭那种幼年被培养出来的贵族家庭孩子的虚荣心又使得他不愿太过直白地表达出对于女性的负罪感,因而他用看似轻松的调侃说着对她们面容的遗忘,而字里行间无却又不透露着他对于女性的那份负罪心。他害怕见那些和自己有过一夜情缘的女子,因为他认为这些女子一定都对他充满愤怒。这些女子本就是风月场上之人,或许根本就不会记得大庭,但大庭却认定了这些女子一定对他不满,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从这些女性身上获得的与自己付出的不对等,她们有理由来恨自己,怨自己。太宰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缺乏去爱别人能力的人,所以对于喜欢着自己的女
44、性也充满着负罪感,他自己也蒙受了这些喜欢她的女性态太多的恩惠,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激怒她们,然后在满足了她们喜欢一个人的需求后远离她们。四、与川端康成及鲁迅的女性观之比较太宰治的女性观究竟还有何独特之处通过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比较我们可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一时期,川端康成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自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发表以来直到晚年,他作品约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表现爱情的,爱情和女人是川端创作所关注的主题。同时代的中国,日益衰弱的清政府试图通过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甲午战争以后,留学生更多地涌向了日本,这其中就包括不少文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李叔同、郁达夫等等,日
45、本女性观对这些文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被称作“民族魂”的鲁迅,相当关注妇女问题,他的女性观有着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是那一时代中国先进女性观的代表之一。川端康成和鲁迅的女性观在同时代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I(一)对女性的矛盾态度不论是川端康成、鲁迅还是太宰治,他们对女性都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川端康成的矛盾表现为他的作品中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崇拜”、“女性拯救”意识,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对于女性的轻视和偏见。他笔下的女性都是理想化、审美化的、符合日本传统女性观的,她们纯洁美好,但同时也弱小无力。川端的文字中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如俳句、和歌般的日本传统诗意美优雅纤细、并且具有女性美,但这种美却也总
46、伴随着悲哀。鲁迅对女性的观点也有着矛盾之处,尽管他热烈歌颂女性,深切同情女性,可是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并不把女性理想化。鲁迅一面执着地推进着男女平等的启蒙观念,另一方面却又对此感到深深的怀疑。而太宰治女性观的矛盾之处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在于他恐惧女性却不得依靠女性。太宰笔下的女性是过分现实、令人捉摸不透的,她们对男性的依赖不再那么强烈。太宰治在使用纤细优美的日语语言的同时,回顾人类活动,并试图找到一种超越国界和道德传统限制的美。7太宰治与川端康成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具有“女性拯救”意识,即女性“天使”的一面。伊豆的舞女中14岁的舞女阿熏那孩童般的纯真使“我”获得了灵魂的洗礼;人间失
47、格中良子的童真将大庭叶藏从堕落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从成长环境来看,同样是因为童年缺乏家庭的温暖而对爱有着强烈的欲望,同样是初恋受挫并对女性产生怀疑与绝望,川端康成通过塑造一个个纯洁美好的女性形象,从文学的世界中追寻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另一方面,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又完全展现出了他对女性的鄙视,他笔下的女性始终处于比男性略低一等的地位,而男性则是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女性;男性与女性之间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8。因而川端康成不存在着太宰治那种“不得不依靠女性”的观念。太宰治的作品中,将年轻时自己对女性的怀疑、恐惧和绝望完全地表露无遗。川端在艺术的世界中的到了女性的拯救,而在太宰的世界中,女性的拯救只是
48、暂时的,脆弱的不堪现实的一击。太宰治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就像药物上瘾一般,明知对自己的痛楚并无实质性的救赎,却又不得不依赖于此。和日本作家“女性拯救”意识不同,在中国,推行妇女解放运动的是男性。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鲁迅的作品中自然没有川端康成那种理想中的完美女性,鲁迅看待女性是清醒的、现实的。这一点上,鲁迅与太宰治有着相似之处,他们作品中都真实地再现了当7HIJIYAYUKIHITO,ARELIGIONOFHUMANITYASTUDYOFOSAMUDAZAISNOLONGERHUMAN,CRITIQUE,19748盛竞凌,圣洁与卑微略谈川端康成的女性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49、007I时女性的生存状况。伤逝中的子君那样的中国娜拉们识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可是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她们在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间失格中的女性表面上已经看不出和男性在社会地位上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她们比一般的男性更勇敢更有能力。她们参加革命运动,她们不再依附男人,她们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大庭还一度依靠女人生存。但从大庭、堀木这些男性的言行间还是可以看出男性对这些女性的偏见。鲁迅和太宰治都写到了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也都看到了她们的抗争无果。但在鲁迅笔下,总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而太宰治则是完全的绝望。(二)对妓女的观点这三位文人都在作品中关注到了妓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但三者对这一群体的观点又各有不同。川端康成所写的更多的是一些艺妓,她们在川端笔下就是美的化身。也因为她们的身份,她们除了具有女性朴质、含蓄、细腻的特点外,在形体上较一般的女性更为优美,在气质上更为哀愁和感伤。和很多作家一样,川端康成作品中的这些艺妓深处社会底层却难以掩盖她们身上的“美”。她们面对这个社会时的痛苦和无助激起了川端和作者的同情。因而在展现这些特殊女性的“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于这些女性的同情与悲悯。川端康成站在人类尊严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人道同情和人性关怀。鲁迅和太宰治对于妓女的观点与川端康成不同,他们不仅仅是表达一种同情,抒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