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296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以后,关于日本天皇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焦点。二战后,无论是国际舆论还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都强烈要求将裕仁天皇作为头号战犯判处死刑,并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当时在日本最具发言权的是美国占领当局。但结果,美国却不顾大多数国家的坚决反对,未将裕仁天皇送上国际军事法庭,免于追究他的战争责任,并且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但其性质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战后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

2、依据”;“天皇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这种天皇没有任何实权、仅具象征意义的天皇制,史学家一般称之为“象征天皇制”,以区别于战前那种天皇拥有极大权力的专制主义的近代天皇制。象征天皇制问题在战后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也很丰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天皇制度保留或者说象征天皇制形成的原因,象征天皇制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研究的内容比较有个别针对性,而致力于从宏观上对从战后象征天皇制形成做一个全面探悉的则较少。通过了解近年来学界对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

3、象征天皇制的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很深入,研究的人也很多,而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近年来也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但更多的只是提到了研究的方向,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藉此,本文拟从二战结束时期的国际形势切入,结合日本国内现状,分析象征天皇制形成的时代背景,通过梳理和探讨象征天皇制形成的具体过程,并以此反观其成因、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求能有新的发现。(二)意义纵观日本战后围绕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所出现的倒行逆施,是影响中日关系,乃至日本通亚洲诸国关系的一大障碍。本文力图追寻着具体的历史过程,去澄清战后对日本实施占领的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GENERALHEADQUA

4、RTERS,简称GHQ)当局,与试图继续保存天皇制的政治势力,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采取什么样的协调机制,建筑起象征天皇制的。如此一来,战后日本为什么会对侵略战争与殖民地统治时期的战争责任表现出暧昧不清的态度,其原因就自然会水落石出。笔者坚信把历史事实当作事实加以认识,可以为中日两国民众开辟出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在这条道路上两国人民能够相互加深了解,结下友谊的纽带。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日本一些学者研究的成果入手,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基于大量的原始资料整理,比如通往象征天皇制的道路、战后日本史、天皇的战争责任、天皇的玉音放送等,配合使用这段时期内日本史方面的著述,美国方面的文

5、档记录,以及国内一些论文研究成果,梳理战后的国际形势,美国GHQ当局的态度和决策,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日本民众的政治倾向等,从而探讨象征天皇制的具体形成过程、特点及其本质原因和影响。论文围绕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分为三个主要部分1象征天皇制形成的时代背景11日本国内形势(天皇及近代天皇制,国内各种政治势力,日本民意)12国际形势分析(美国对日占领政策,苏联、中国等国的立场)2象征天皇制的形成过程21第一步发表人间宣言22第二步拟定“司令部草案”23第三步出台日本国宪法3象征天皇制的评价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二战结束后,对于战败国日本方面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是否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否保留日本

6、的天皇制度。这其中众多的因素在起着作用,美国GHQ当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日本民众的态度等因素在左右天皇和天皇制的命运。总而言之,象征天皇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虽然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和论文,但由于该课题的史料繁多,涉及面也比较广泛,加之笔者能力有限,在阅读、理解和应用史料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偏颇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笔者通过校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互联网等方式搜集、查阅一切可以利用的相关资料,有比较地将这些材料逐一筛选、分类,然后有重点地进行阅读,深入了解本论文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态,进而探寻出研究的切入点。在掌握足够充分

7、的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并形成一条明确的思路,以特定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将杂乱的材料汇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再根据体系的要求,从材料中提炼要点,组织论文提纲,从材料中总结出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形成的过程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并透过象征天皇制的形成探讨最为本质的成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11月,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包括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探求可作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2、2010年12月,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2010年12月2011年2月,撰写论文初稿,为进一步修改奠定基础。4、2011

8、年2月,将撰写完毕的初稿交给指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修改论文。5、2011年3月,将修改好的二稿交给老师,针对老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6、2011年4月,定稿,并根据要求整理成册打印,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2日赤间刚范力民译昭和天皇的秘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3日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4日小森阳一陈多友译天皇的玉音放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日井上清战后日本历史(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6日宫泽俊义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7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

9、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8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日户川猪佐武刘春兰译战后的日本纪实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11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12日本读卖新闻社天皇和日本投降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13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4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谢慧君谈美国与战后日本天皇制J理论界,2006,416董璠舆天皇室国家元首吗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317英爱德华贝尔天皇裕仁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

10、9218HALBRANDSWHOSAVEDTHEEMPERORJPACIFICHISTORICALREVIEW,2006,75219HARBRANDSTHEEMPERORSNEWCLOTHESAMERICANVIEWSOFHIROHITOAFTERWORLDWARIIJHISTORY,2006,68120何越,张保同天皇的“二战”罪责探析兼谈天皇制的保留及影响J南都学坛,2001,2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人文教育试析二战后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四、材料来源笔者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通过数据库查找相关研究成果来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并在图书馆找到了许多相关的著作,其中内容很多都缘于原始的资料,

11、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另外,笔者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详细书目可参见“参考文献”一节。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比较和分析,对这一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二、研究历史及现状对于象征天皇制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材料的积累和认识角度的不断更新,对于象征天皇制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而微。而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比较和总结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迄今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所取得的成果。(一)国外方面首先,日本学界对于象征天皇制的研究比较深,论著也不少。鲁斯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

12、需制定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很明确,但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对日政策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日本是否会无条件投降,二是是否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作者是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最终结论是日本会无条件投降,并且应该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明确指出裕仁天皇最为日本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必须承担战争责任;还引用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3、审判长澳大利亚代表威廉福拉得卫伯发表的其个人意见“天皇是有战争责任的,他之所以没有被起诉,又由于政治上的考虑。”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投降实际是天皇与美国的交易,虽放弃抵抗却保留了原有政权。本书以史为证,对象征天皇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小森阳一在天皇的玉音放送中,力图追寻着具体的历史过程,去澄清战败后对日本实施占领的美国GHQ当局,与试图继续保存“天皇制”的政治势力,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采取什么样的协调机制,建筑起“象征天皇制”的。这样一来,战败后的日本为什么会对侵略战争与殖民地统治时期的战争加害责任表现出暧昧不清楚的态度,其原因就会自然水落石出。此外,作者所发表的天皇制与现代日本社会一文中

14、,指出战后象征天皇制的形成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政治手法,克服了近现代以来的种种危机,对现代日本的政治思想产生这根深蒂固的影响。藤原彰的日本近现代史(第三卷),本书叙述的是19311960年日本史,主要以政治史为中心作了重点叙述,特别试图阐明二战的原因及其结果。本书对象征天皇制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祢津正志的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本书后半部分涉及日本战败投降后围绕天皇制存废问题的激烈斗争、日本战后政体的确立以及有关天皇的大事件。本书无论对了解天皇裕仁生平,还是对了解日本现代史及日本政治底蕴,都很有参考价值。宫泽俊义的日本国宪法精解中,不仅详细分析了宪法的各项规定,而且根据历史还原了宪法制定的过

15、程。二战后日本国宪法的出台标志着象征天皇制的最终确立。因而,本书涉及的立法背景以及天皇权限的规定等等都为象征天皇制的形成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户川猪佐武的战后日本纪实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展示了战后三十年日本的历史画卷,其中关于天皇的纪实对研究象征天皇制的形成是非常珍贵的史料。赤间刚所著的昭和天皇的秘密一书,认为天皇的战争责任本不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以专论的形式直言不讳地对天皇的战争责任予以追究,对裕仁天皇以及象征天皇制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日本学界的论著大都围绕天皇的战争责任展开,进而深入探究象征天皇制的成因、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其次,美国方面战

16、后对日本最具发言权的是美国占领当局,美国保留了当时大量的文件、政令,比如日本统治体制的改革、麦克阿瑟回忆录(麦克阿瑟作为美国GHQ当局的最高统帅,对日政策最具发言权,他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对日政策)等,这些都是研究象征天皇制非常珍贵的史料。再次,还有一些源自英国的相关学术论著,例如FC琼斯和休傅顿所著的19421946年的远东(下册),英国爱德华贝尔天皇裕仁传,也都是研究象征天皇制的重要史料。(二)国内方面国内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对国外关于象征天皇制著述的翻译,真正能有一些自己新的见解或新的研究角度的著述并不多见。即便有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也仅是在著述中的某个章节简单地提到过,如王希亮

17、著的战后日本政界战争史观研究在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分别有提到。又如于群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着重阐述了美国对日政策的不断演变,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了天皇制的问题,但系统的关于象征天皇制的发展的曲折历程的著述却并未曾见,这就难免会留下研究的空白。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我们可以看见,很多都是在从单一的方面论述象征天皇制。有的研究其形成的原因或者说时代背景。如王金林的战后天皇制及其存续的原因、沈美华的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确立及其存续的原因、谢慧君的谈美国与战后日本天皇制等;有的研究象征天皇制所产生的影响,如施超伦的现代日本人的象征天皇观及“象征”天皇制、高洪的象征天皇制战后改革的政治遗产等;有的研究涵盖了

18、日本天皇制的全部发展历程,比如姜成玉的日本天皇制发展的历史轨迹、王蕴杰日本天皇和天皇制产生和发展历史探讨等;还有的研究围绕天皇的战争责任展开,兼谈象征天皇制,如张红的天皇的战争责任兼谈日本天皇制的演变等;而最近的一些研究则是关注于象征天皇制的发展前景的展望及其在影响之下的现状。三、发展动向与趋势综观目前关于象征天皇制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象征天皇制的形成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个倍受关注的特殊事件,其受到关注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是战争的发动者之一,而当时的天皇作为日本国内唯一的最高统治者是否需要承担战争的责任,是否保留原有的天皇制度,

19、这两个问题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所以,当日本以确立象征天皇制作为最终的处理结果时自然会为外界所研究。其次,战后几十年来,日本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政界一些人,一有机会便发出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叫喊,否认天皇的战争责任,妄图翻历史的案。日本在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所出现的倒行逆施,是影响中日关系,乃至日本同亚洲诸国关系的一大障碍。这种种的现实状况,对于我们重新去审视象征天皇制的形成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那么,对于这一并不陌生的研究课题,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呢是继续按着以前的角度去研究,去关注象征天皇制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是关注其特点、成因或者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

20、新的研究角度,只是还没能付诸实践。我们要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去把握它总体的发展脉络,从中去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冷静、客观地分析其产生的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从整体上去把握,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象征天皇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该制度的发展情况,对于我们认识目前的日本社会有着更直接的意义。有的学者已经提出要把全国与地方、精英与民众、政治与社会、外来影响与内部动力等完美结合的新综合史作为研究努力的方向,这大致代表了未来研究所要达到的突破。主要参考文献1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2日赤间刚范力民译昭和天皇的秘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3日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M北京商务

21、印书馆,19884日小森阳一陈多友译天皇的玉音放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5日井上清战后日本历史(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6日宫泽俊义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7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8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0日户川猪佐武刘春兰译战后的日本纪实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11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12日本读卖新闻社天皇和日本投降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13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

22、版社,198414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谢慧君谈美国与战后日本天皇制J理论界,2006,416董璠舆天皇室国家元首吗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317英爱德华贝尔天皇裕仁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8HALBRANDSWHOSAVEDTHEEMPERORJPACIFICHISTORICALREVIEW,2006,75219HARBRANDSTHEEMPERORSNEWCLOTHESAMERICANVIEWSOFHIROHITOAFTERWORLDWARIIJHISTORY,2006,68120何越,张保同天皇的“二战”罪责探析兼谈天皇制的保留及影

23、响J南都学坛,2001,215本科毕业论文(20届)试析二战后日本象征天皇制的形成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I前言11象征天皇制形成的时代背景211亚太冷战格局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212日本国内形势分析42象征天皇制形成的过程721天皇从神到人722宪法草案之争823战后日本国宪法的诞生103象征天皇制的评价1231象征天皇制的特点1232象征天皇制的影响12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I【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领导盟军进行了对日的占领和重建工作。其中,最具影响的当属日本天皇制的改革,即由二战前被神化的专制集权的天皇制和平地演变为象征天皇制。究其根本原因,是美

24、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其次,日本特殊的国情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象征天皇制形成的具体过程,以此反观其象征性和民主性的特点,及其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关键词】战后;日本;天皇制;美国。【ABSTRACT】AFTERTHEWORLDWARII,THEUNITEDSTATESLEDTHEALLIESINTHEOCCUPATIONANDREHABILITATIONOFTHEJAPANESESTATEAMONGTHEM,THEMOSTINFLUENTIALISTHEREFORMOFJAPANSSYMBOLICEMPEROR,THEMIKADOSYSTEMWHICHWASDEIFIEDAND

25、DICTATORIALBEFOREWORLDWARIIANDITPEACEFULLYEVOLVEDTOSYMBOLICEMPERORTHEFUNDAMENTALREASONISTHATTHEUSNEEDSTOSAFEGUARDTHEIROWNINTERESTSSECONDLY,THEJAPANESESPECIALCONDITIONSALSOPLAYEDADECISIVEROLETHISPAPERDESCRIBESTHESPECIFICPROCESSOFFORMATIONOFSYMBOLICEMPEROR,THEREBYINTENDSTOKNOWITSSYMBOLICANDCHARACTERIS

26、TICS,ANDTHEIMPACTOFJAPANESESOCIETY【KEYWORDS】POSTWARJAPANMIKADOSYSTEMTHEUS1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以后,关于天皇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焦点。最终,“头号战犯”裕仁天皇被免于追究战争责任,日本的天皇制得以保留,但其性质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战后日本国宪法的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天皇关于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没有关于国政的权能”。这种天皇没有任何实

27、权、仅具象征意义的天皇制,史学家一般称之为“象征天皇制”,以区别于二战前那种被神化的专制集权的天皇制。象征天皇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战后日本政局的稳定,但也带来了贻害无穷的后果,例如日本战后围绕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所出现的倒行逆施。象征天皇制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研究上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藉此,本文力图追寻着具体的历史过程,去澄清战后对日本实施占领的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GENERALHEADQUARTERS,以下简称GHQ)当局,与试图继续保存天皇制的政治势力,是怀着什么样的目的,采取什么样的协调机制,建筑起象征

28、天皇制的,并以此反观象征天皇制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日宫泽俊义董璠舆译日本国宪法精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第4168页21象征天皇制形成的时代背景11亚太冷战格局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败局日益明显,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1944年1月,美国国务院设立了战后计划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该委员会颁布了战后对日政策的第一个计划蓝本,即“美国对日目标”。此时美国对日政策的根本战略目标是使日本不再成为对美国及太平洋地区各国的威胁。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美国

29、需要与战时同盟一道,实行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强制对日本进行内容广泛的民主改革,清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影响;同时,鉴于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主要和最危险的敌人,美国对日本也怀有惩罚其战争行为,削减其总体实力,使日本不再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危险的竞争者的切身利益要求。但该计划蓝本对日本最为敏感的天皇制问题未作明确表述,认为“既然日本人几乎狂热地崇拜天皇,从外界试图消灭天皇制很可能归于无效;仅仅废黜天皇是不会消灭天皇制的。”美国主张在对待天皇制问题上,盟国军事占领当局应尽量采取灵活的做法。从1944年底到1945年初,德、日的战败已成定局,战时由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所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基础日

30、渐消失,美苏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则愈演愈烈。这种变化使美国的战后对日政策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为确保美国实现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完成对日本的全面改造,防止苏联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渗透和扩展,美国必须实现对日本的单独军事占领。美国方面甚至提出修改“无条件投降”原则,以保留天皇制为诱饵,力争使日本单独向美国投降。众所周知,无条件投降原则是美国最先提出来的,该原则已成为联合国家对法西斯集团作战的最基本原则。但在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则一直存在着反对或对其持有异议的势力,如国务卿赫尔、美国前驻日大使格鲁、陆军部长史汀生等人。其中,格鲁是美国著名的“日本通”,对日本国情了解较深,对国际形势的发展较为敏感。格

31、鲁认为裕仁天皇是有利用价值的,应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如能在日本投降和占领日本时充分发挥天皇的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最有效地推行占领政策。反之,如果盟国采取严厉的态度,主张废除天皇制,日本人就会为了天皇誓死战斗到底,这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格鲁等人的这些主张遭到了美国公众舆论和国会议员们的强烈反对。为了严惩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卑劣行为,必须取得对日作战的完全胜利;为了取得战后稳定的和平,根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基础,也必须制造政治上的真空。“保存天皇这种神话式的人物,就意味着没有战胜日本;因此,也就意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9页3味着同日本还要发生一次战争。”1

32、945年6月29日华盛顿邮报舆论调查,美国民众对处理天皇的意见如下处死刑33;由审判决定17;终身服刑11;流放9;由于是军阀的工具不予追究4;作为推动日本的偶像,加以利用3;其他及无回答23。待到德国战败以后,美苏之间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逐渐丧失了基础,隐藏在东西方之间的敌对情绪,开始暴露出来。出于远东政策和战后国际政治的需要,美国开始慎重新考虑日本天皇制的要求。从1945年开始,格鲁先后担任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和副国务卿,对制定对日政策有很大的发言权。为了说服对天皇持强硬态度的参议院,格鲁强调指出对于日本人而言,无条件投降的最大障碍是他们认为要摧毁或者从根本上废除天皇和天皇制。在实现日本顺利

33、投降的过程中,“天皇是唯一能使日本稳定的力量。只有天皇有足够的力量强制日军停止在中国的战斗,而靠军部首脑是无法使日本彻底投降的。如果不支持天皇,我们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无限期地管理面临崩溃的7000万人口的社会。”格鲁的看法逐渐引起美国的政府的重视。同时,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后,美军所遭受的重大伤亡,也使得格鲁的主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级军事将领的支持。1945年5月8日,德国的战败投降,随之而来的德国分区占领以及欧洲势力范围划分等一系列问题,使美国统治当局感到苏联影响的严重性。因此如何在最后打败日本以及对日战后处置等问题上,最大限度地扩大美国的作用和影响,避免苏联过多过深地介入,就成了美国优先考

34、虑处理的关键性问题,而无条件投降原则则成了从属于这个关键问题的次要条件了。怎样修改和如何利用无条件投降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统治当局自然要优先研究和考虑。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1945年9月22日制定了占领初期美国对日本政策基本原则,明确规定了“美国对日本的最终目的”(1)保证日本不能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此政府应尊重其他国家权利,并应支持联合国章程的理想与原则中所显示的美国的目标。战后不久,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随即改变了对日政策,即把日本变成其和苏联在远东进行对抗的反共堡垒基地,把日本纳入美国

35、的势力范围,以使其更好地为美国在远东的长远战略利益服务。美国的目标是决定不能让苏联染指日本,要让日本倾向西方。所以,美国既保留天皇制的外壳,满足日本人的要求,为美国占领政策提供方便;同时又施以民主化改造,使它能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可以说,美国巧妙地利用了天皇的威望统治日本。美国国会国会档案Z第90卷,第139期,第A41134115号转引自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14页日猪木正道吉田茂的执政生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第41页日祢津正志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第222页412日本国内形势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根据明治宪法的

36、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大日本帝国”;“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照本宪法规定的行使其权利”。很明显,天皇是国家的最高负责人,是日本军队唯一的最高统帅,没有天皇的命令和许可,日本是不能与外国交战的。因此,裕仁天皇对战争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正如东条英机在接受东京审判时的自我辩护称“日本国民不能从事违反天皇意志的行动。”此证词有力地说明了发动太平洋战争是遵从了天皇的意志。二战结束后,无论是国际舆论还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都强烈要求将裕仁天皇作为“头号战犯”判处死刑,并废除日本的天皇制。裕仁天皇本人为了“维护国体”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不顾法西斯军部将领的强烈反对,做出了接受波茨坦

37、公告的决定;在8月15日下午不顾陆军少壮军官制造的“流血的录音盘事件”的干扰,将叛乱部队镇压下去,并亲自广播投降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才使得战争得以结束。与此同时,裕仁天皇迫于压力而采取了一种积极合作的态度,主动做出顺应美国要求的“友好举动”。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亲自登门拜见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并表示“我是作为对我国人在进行战争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所作出的一切决定和所采取的一切行动负完全责任的人来到这里的,是向你所代表的那些国家投案并接受审判的。”天皇的这一主动认罪行为,打动了麦克阿瑟,得到了美国人的谅解,同时也获得了日本人的同情和支持。日本社会各界的右翼人物都把这当作崇拜和歌颂

38、裕仁天皇的力证,极力渲染,大加颂扬,以图借此彻底抹杀天皇的战争责任。但关于这次会晤的详情一直存在争议。当时唯一在场的第三人是担任翻译的外务省参事官奥村胜藏,1975年11月的文艺春秋上发表了奥村笔记,披露天皇根本就没有谈到战争责任问题。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公布了裕仁天皇同麦克阿瑟会晤的记录资料,内中,根本就没有天皇就战争责任表示负全责的记载,这与奥村的回忆录相符。事实上,直到裕仁天皇去世,从来没有见他在公开场合下承认或承担战争责任,也没有见过他反省、谢罪或道歉的记录。至于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美化天皇的词句,不能忽略是出于力保天皇,以保证占领政策顺利实施的初衷。除天皇本人以外,日本政府也在

39、竭尽所能地“维护国体”。早在1945年初,日本战败之前,日本内阁成员就上奏天皇表明若持续进行战争将陷入共产主义者的圈套,最终有导致共产革命的危险,因此,要尽快清除军部内的主战派,同英美媾和以维护国体。日本政府在8月10日向盟国日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第13页日藤原彰等彻底检证昭和天皇独白录M大月书店,1991,第153154页转引自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第31页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183页5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宗旨,但附有“不包括有损于主权统治者天皇大权的要求”这样的谅解。当时,日本政府对国民许诺“维护

40、国体”,所以接受波茨坦公告不妨碍“维护国体”为最理想。当然,这一要求最终遭到了盟国的拒绝,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7日,战后第一任政府东久迩内阁成立,但其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秩序的恢复和解决重大问题之上,而是把主要目标放在所谓的“国体护持”上,即采取各种手段、各项措施,千方百计地维持天皇统治的政体。对于刚刚结束的战争,东久迩内阁惟恐将战争责任算到天皇的头上,于是抛出了一个“一亿总忏悔”的谬论,把战争的责任转嫁到一亿国民身上,意在转移国际和社会各界追究天皇战争责任的视线,庇护天皇和天皇政体。东久迩内阁不断强调战争的结束是由于天皇的“御仁慈”和“大御心”,强调裕仁是“和平主义者”,

41、模糊“战败责任”和“战争责任”的概念,为天皇进行开脱,从而保证天皇政体的继续实施。鉴于各界追究战争责任的呼声日高,东久迩等人甚至提出让天皇退位以逃脱战争责任,退位后由皇太子即为,这样才能保证天皇统治的“万世一系”,使日本的“国体”得以维系下去。美国占领日本后,东久迩内阁依然坚持战时的一切反动政策,甚至就战犯处理问题提出“自主审判”,这些倒行逆施理所当然遭到GHQ当局的否定。不久,东久迩内阁辞职,日本原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出台组阁。由日本旧政权的政治家所组成的币原内阁同东久迩内阁在“国体护持”上几乎没有什么分歧,为了维护天皇的统治体系,币原内阁成立了一个“大东亚战争调查会”,该调查结果指出“大东亚

42、战争时鉴于帝国周边的情势,而不得已发生的。天皇陛下坚决主张对英美交涉,和平的妥协。关于开战的决定,作战计划的实施,天皇陛下遵从宪法运用中确立的惯例,不能驳回大本营或政府决定的事项。”这一调查结论迎合了GHQ当局利用天皇、推行美国占领政策的初衷,也与冷战初期西方营垒对抗共产主义的战略决策合拍。此外,日本作为一个神道教的国家,天皇对日本国民具有神化权威。在日本国民看来,神创造了日本,天皇则是神的子孙,是日本唯一正统的统治者,因而他们无限尊崇天皇,对他绝对服从。“日本和天皇是分不开的,日本没有天皇就不是日本。日本的天皇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国家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即使日本战败,天皇也

43、不能因战败而受到谴责。在此观念影响下,在战争结束时,人们对“维护国体”非常关注,无论是进步党、自由党、社会民主党,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主张在未来的国家和社会中继续保留天皇制。换而言之,谁扰乱了这种“忠君”思想和等级观念,谁就将为此付出代价。日本的进步党、自由党、社会民主党甚至共产党中的一些日历史科学协议会日本现代史M青木书店,2000,第158页转引自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第13页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3页6人,都主张继续保留天皇制,广大日本人民群众对此也非常认同。在多数日本人看来,天皇制与民主化并不相悖,因此主张在未来

44、的国家和社会中继续保留天皇。但与此同时,日本统治阶级的开放人士也指出在当时的条件下,企图原封不动地维持战前的天皇制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把天皇制与民主化融为一体。综上所述,在日本废除天皇制的阻力是巨大的,它不但与日本社会传统相悖,而且也不符合日本政局的主流。美国为了顺利实施占领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势必要迎合日本的特殊国情,巧妙地利用天皇和天皇制。72象征天皇制形成的过程21天皇从神到人前面提到,日本是一个信奉神道教的国家,天皇是神的子孙,日本人民被告知天皇本人是神圣的,每个臣民一生中的最高目的就是为天皇效忠致死。引导日本走向战争的军国主义者就利用这种宗教以推进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在日本投降之前

45、,美国在制定战后对日占领计划就考虑到两点一是废除天皇很可能会遭受来自日本国内的广泛阻力,另一个是摧毁像天皇这样具有日本政治特色的元素很容易发生军事独裁。1945年10月初,远东小组委员会审阅了一份关于宪法改革的文件(国家陆海军协调委员会228号文件,简称SWNCC228),并对天皇的地位问题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为了防止产生不良的倾向或引起叛乱,最终的决定是保留日本天皇制,使其继续存在与日本人民之中。“如果天皇制继续存在,无论如何,美国都要坚持许多保障来确保天皇已被剥夺了权利。天皇的特权应该被废弃,伯恩斯声明,总的来说,这个体制的变化受到了更强烈的群众压力。”鉴于这种强烈的群众压力,美国首要措施就

46、是通过把天皇和神分离开,把国家和神道教分离开,以此逐步动摇并转变日本人民的信仰,使他们能够和平地接受天皇制作为一种世俗政权而发生的演变。1945年10月4日GHQ当局发布自由指令,其中特别强调了取消对政治、宗教自由的限制,实际上就是从思想意识领域开始清除天皇神化意识;同月15日还颁布了废除政府对国家神道和神社神道的保障、支援、保全、监督及传布。这个指令与其说是要废除神道特权,不如说它是铲除旧天皇制意识形态更为确切。随后,SWNCC228文件正式公布,这个文件指示了麦克阿瑟如何明确处理有关日本的提议,并从总体上看待日本宪法改革的进程。实际上,美国当局是把天皇处理问题和天皇制问题的裁决权赋予了麦克

47、阿瑟。因此,麦克阿瑟对制订新宪法和对天皇及天皇制的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麦克阿瑟的态度非常明朗“天皇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日本人崇拜天皇,如果把天皇作为战犯处理,势必引起数世纪的相互复仇的连锁反应,其结果在占领行政方面至少要投八百万军队和数十万的行政官。”1946年元旦,麦克阿瑟导演了一出好戏报上发表了以天皇的“人间宣言”为内容的诏书。这份诏书的原稿是GHQ的社会教育局长戴克上校拟定的,后经学习院译成日文。为起草这份文稿,戴克上校绞尽了脑汁,他认为,在日本实现国家与神道教的分离,不仅需要来自外部或是上边的指令,还要从国民感情入手,从根本上推翻日本人忠君爱国的信仰核心对天皇的崇拜。诏书的主要内HA

48、LBRANDSWHOSAVEDTHEEMPERORJPACIFICHISTORICALREVIEW,2006,752271305郭宏茂论日本战后象征天皇制的形成J日本研究,1985,479828容是“将朕与尔等国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始终应该是相互间的尊重和信赖,不应该是神话和传说。视天皇为现世活神,并因此而认为日本国民优越于其他民族、应该统治世界,这种虚构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个诏书是GHQ一手炮制的,它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世活神”的神格。而裕仁同意天皇之所以同意颁布这个诏书,主要是针对当时较为混乱的国民思潮,即新闻媒体和一般民众要求“废除天皇制”和“天皇退位”的呼声。在过去他们根本不敢提出这样的

49、主张,裕仁天皇非常担心“国体”所面临的压力和皇室未来的处境,正是这种担忧心理才促使他同意颁布这个诏书。在诏书公布的同时,文部不得不根据GHQ的指令,发布了废除在纪念日宣读教育敕语的命令。该命令通知,不要把教育敕语视作神圣的教条,要改变将其视作教育根本方针的观念。GHQ认为如果构成国民桎梏的各种因素是与多年来存在着的天皇制这一根源交织在一起的,那么,当这个根源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柱被摧毁时,传统的天皇制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发布了“人间宣言”,那么明治宪法第3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在法律上理应变为无效。这个诏书使日本人受到很大的震动,天皇作为“人”首次在日本人观念中扎根,麦克阿瑟对这一宣言甚为满意,公开评论“天皇的新年文告是我非常高兴。他借此承担了他的人民的民主化过程中的领导职责。他毅然地为了未来站在自由主义路线发展的立场上。他的行动反应了一个健全和正确的观念的不可抗拒的影响。一个健全正确的观念是不可阻挡的。”“人间宣言”的发表成功地迈出了保留并改革天皇制的第一步。22宪法草案之争关于天皇政策的另外一半讨论内容,是关于日本国宪法的修改。之前提到的明治宪法,是大日本帝国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由天皇自己制定。但二战中日本的投降使其的根基发生动摇了。因此,在日本投降不久后,提出了修改明治宪法的问题。为了实施波茨坦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