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37394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在宋代时被称为邸报。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封建社会产物,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内容受到当局的严格限制,主要涉及皇帝诏书,皇帝起居,官员任免,臣僚奏章,战报赏罚等,读者主要是一般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第一家近代境外中文报刊,1815年由英国人马礼逊创办于南洋马六甲,主编米怜,梁发,采取中文书式,主要传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内容上以传教为宗旨,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科学知识。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辅。后期增辟专栏,介绍各国概况,开始涉及时政。设有新闻专栏

2、,刊出了中文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月食 。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等形式以适应中国读者,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常用对话讲故事等方式以求生动易懂,写作文体丰富多彩,长篇文章采用连载以求短小。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第一家境内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在广东由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内容上,宗旨是宣传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思想,传播西方友谊消除中国人敌视外人心理,内容以传教,道德,科学为主,增加了时事政治性内容。首次刊登社会新闻,行情价目表和文学作品,首创编者按,刊登中文报刊史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新闻纸略论 ,第一次摘录京报,刊登行情物价。 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

3、大的综合性外文报刊。1850年在上海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前身叫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在中国边远地区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路透社专电的特权,新闻来源广泛,以消息灵通著称,信息发布及时。重视言论,经常对中国政局与中国关系发表意见,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政治上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英美侵华活动做辩护,仇视中国革命运动。 万国公报传教士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所创办的教会新报教会新报创刊时为宗教性报刊,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 ,实际上演变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最为典型地反应了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

4、化。内容有三方面:(1)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2)大力介绍西学,鼓吹中国变法(3)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人的控制之下该报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上也变得宗教宣传色彩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污蔑孙中山。它希望中国社会改革沿着西方所期望的道路即殖民化的道路发展,林乐知曾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 ,希望中国和印度一样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申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第一家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一直由中国文人主持笔政的,1872年创刊时为两日刊,在于上海新报的时效竞争中改为日刊,英商美查创办的目

5、的完全是为了赚钱,因此让中国文人主持笔政,经营上采取销售的营销策略。该报在内容上:重视报纸言论,认为利与义并不完全对立,申报的有些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献策,或对鄙规苛政口诛笔伐,从启迪民智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重视新闻真实性,在一系列战争报道中为自己赢得了声誉。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申报的改革与史量才之死1912年由史量才接办之后厉行改革,更新设备,重视经营和广告,曾出自由谈副刊,并聘请著名报人黄远生,邵飘萍等人为申报特派记者起初申报只重视经营,在政治上较为保守,从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史量才的主持之下转向抗日立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引起国民党当局的嫉

6、恨,在实施拉拢利诱等办法失败之后,于1934年派特务刺杀了史量才。史量才的遇刺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残暴。引起全国的愤怒不满,上海五年多人出席史量才追悼会。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评价从主观上说,外国人在华办报,都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舆论工具,一些外报关于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介绍,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而是通过宣扬西方文化征服中国人高傲自大的排外心理。客观上起到了开阔国人眼界,启迪国人心智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变法的实现。外国人在华办报,把西方新闻出版自由的报刊观念,较为先进的印刷排版技术引入中国,确立了中文近代报刊的基本格局,即新闻、言论、文艺、广

7、告四要素,同时近代报馆、通讯社在华出现。外人办报活动,不自觉地为国人办报提供了借鉴。国人早期的办报思想太平天国的后期领导人洪仁轩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提出了新闻思想:设新闻馆,准卖新闻篇,兴新闻官,只需实写。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通民隐,达民情的主张。林则徐:被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创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最早的译报, 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虽然名为报纸,但并不公开发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在报刊作用方面,报纸应该通民情,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在文风、报人素质方面,强调应重视内容而不拘泥于形式,报人应具备较高素质,应有较高的操守和常识。在新闻自由方面,主张朝廷改变禁止国人办报而

8、放任外人办报的政策。国人早期的办报活动1.昭文新报1873年在汉口由艾小梅创办,所载奇闻杂事居多,间或有诗词杂做2.汇报1874年在上海创刊,凡事之有关时务者,皆无所不包。3.王韬和循环日报王韬和循环日报王韬:中国近代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报刊政论文体,对文坛报界产生深远影响。他早年曾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倡导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知识分子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了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园文录外编是我国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循环日报: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的报刊政论家王韬所创办的第一家政论报刊,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报刊,其宗旨为强中以囊外,

9、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首创政论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对后世影响重大。中外纪闻1895年创刊于北京,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康有为独自承担经费,梁启超主持笔政,随报房所印京报一并送京官阅读。两日一期,发行量多达3000份左右,引起强烈反响,内容上除了论说之外,增加了外报外电选译和各报摘录。是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接受袁世凯等达官贵人的捐款,资金雄厚,1896年元月20日停刊。强学报1896年1月创刊于上海,是上海强学会机关报,是康有为南下宣传变法的结果。何树龄任主编,政治色彩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主张明定国事,开设议院。引起封建顽固派的极度恐慌,后被迫停刊,只

10、存在14天出版了3期。时务报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是宣传维新变法最有影响力的报刊,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时务报因梁启超大胆而新颖的言论而震惊朝野,风靡一时,是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创下当时最高的发行量时务报形成了实务文体,第一次发表了全面阐述维新变法的纲领性文件变法通议 ,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把报刊比作国家的耳目喉舌。主张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除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民族独立。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围绕时务报 ,在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斗争中以维新派失败而告终,一方面说明报纸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的

11、软弱性。梁启超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新闻思想家,从事报刊活动27年,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有丰富的办报实践经验。1895年参加公车上书,是维新派报刊宣传的主将,主办过中外纪闻 , 时务报 ,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在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 , 新民丛报鼓吹保皇立宪。他创造时务文体,开启一代文风:在政论报刊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颖的政论文体,具有明白晓畅,平易畅达,逻辑性强,酣畅淋漓的特点,被称为时务文体。提出耳目喉舌论,揭示报刊的多重功能:梁启超对于报刊的功能有深刻精辟的见解,他在时务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在该文中,他提出了耳目喉舌论,即报刊应

12、当去塞求通,启迪民智。知新报1897年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梁启超,何树龄任主编,是实务报的姊妹篇,二者编辑方针一致,但知新报的宣传更为大胆,以传播科技知识作为重要内容,以“有助于多识” ,以沟通中外信息。是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湘学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江标,唐才常,蔡钟睿创办于湖南长沙,1897年4月发刊,旬刊,主要介绍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对于开通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戊戌政变后停刊,共出版45册。 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创刊于长沙,是一份通俗日报,设有多个栏目,初具近代综合性报纸的规模。目标是“开风气,拓见闻” ,

13、报道各地维新运动,抨击封建专制,鼓吹民权平等,提出并宣传变法主张,激进程度超过以往。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国闻报严复于1897年10月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是维新党人的第一份日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于旬刊国闻汇编上,注重翻译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维新派办报活动的特点:办报地区广,由沿海地区发展到内地中小城市,同时海外华侨办报增多。报刊数量大,品种繁多,而且出现了一批专业性报刊。报刊品种多政治上大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从办报方式上看,大多采用报纸,学会,学堂三位一体的形式从办报人员上看,维新派政治家大多参与办报维新派办报思想:早期(王

14、韬,郑观应):报纸应该去塞求通,把报刊比作国家人民的耳目喉舌,通民隐,达民情。作为报人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操守,重视内容应大于重视形式。应改变禁止国人办报而放任外人办报的政策。戊戌变法时期:将办报视为民众自然的权力,认为是民主的体现,倡导新闻自由,冲破封建言禁。认为报纸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是宣传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使用报刊打开舆论,扩大影响。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升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制,为报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报刊宣传有力推动了维新变法的进程开创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开创了新的报刊文体 时务文体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和民族主义

15、爱国主义的教育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业务有所发展清议报1898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是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梁启超为第一撰稿人。在形式上略同于时务报 ,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的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明确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总体上该报反对革命,主张改良,但对于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民丛报1902年创办于日本横滨,是康梁保皇派的主要舆论阵地,该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政治上的总体倾向是保皇立宪,虽然曾经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还是走回到改良的老路。对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提升民族素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16、,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中国日报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其主要宣传内容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鼓吹反清革命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改报是革命党人的重要舆论阵地。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很大贡献。时报1904年创刊于上海,是戊戌政变后在国内创刊的第一份报纸,该报在政治论说方面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但是在报刊业务方面却又颇多创新。讲新民丛报的短评栏移植于该报,这一应时而发,短小精悍的文体颇受欢迎。率先将报纸分为一至四版,并注重标题的制作和醒目。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

17、的著名报刊,1902年创刊于天津,由满族爱国人士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宣传改良思想,君主立宪,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志,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的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了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方针,对国民党实行小骂大帮忙的宣传。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 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苏报和苏报案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1896年最早在上海由胡璋

18、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之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1902年苏报与革命性学校爱国学社合作,由学社师生每日为苏报撰写论说,从此苏报成为一份革命性报纸。1903年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连续发表十余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的革命军序和邹容的革命军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03年6月, 苏报发表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被清政府勾结租借当局查封,章太炎,邹容等五人被逮捕, 苏报永远停刊。之后邹容在监狱中被迫害致死,史称苏报案苏报虽然被查封,却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之后革命党人又在上海创办了多家革命报刊。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

19、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它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在内容上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但因过分排满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905年展开,历时两年,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一次报刊大论战,以保皇派的失败而告终。双方的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革命还是改良?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君主立宪?要不要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民报以章太炎为主帅, 新民丛报的

20、文章则多出于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经过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章太炎和他的报刊活动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稿,1900年在中国时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之后,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神州日报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1907年4月创办于上海,是革命

21、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尽报道了秋瑾烈士遇害的经过,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揭露列强觊觎我国蒙藏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创刊80天后报馆被焚,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竖三民民呼日报1909年5月创办于上海租界,意为“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学说,揭露贪官污吏罪行。因披露当时甘肃灾荒中官吏侵吞救灾款项的情况,引起陕甘总督嫉恨,串通上海租界将于右任驱逐出租借。民吁日报1909年10月创刊于上海法租界。因报道声援抵制日货的行动,出版一个月后被查封。民立日报1910年10月创刊于上海租界,成为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是辛亥革命

22、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详尽报道黄花岗起义,揭露列强的侵华野心。于右任: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家,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1904年“畅言革命,大逆不道”而被清廷通缉,1906年加盟同盟会后鼓吹反清革命,1907年创办神州日报 ,1909年创办民呼 , 民吁 , 民立三份报纸,影响日益扩大,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诗词,感情炽烈而名噪一时。革命派的办报思想重视报纸在革命中的作用。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提出为革命而办报,公开宣称自己的报纸为党报,机关报。将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党报重视舆论的制造和引导,认为报纸可以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性

23、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报纸的雏形,为五四以后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报纸一般已经兼有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部分的内容。言论的加强,报刊评论大多是新民文体,比时务文体更加严密犀利,学识水平更高,更通俗。新闻的加强,读者对新闻的需求愈加迫切,交通和电讯的发展有利于消息的传递。许多报刊重视特派记者,报人的素质和地位均有所提高。编辑的进步,西式板式普及,重视标题,版面灵活,栏目设置越来越细致。新闻摄影图片,漫画受重视,文艺副刊也有一定的提高。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原因:旧的法律的废止和新法律的保护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各省军政当局对报刊出版发行的支持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创办报

24、纸为自己宣传或以报纸图财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特点:短暂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由“政论时代”转入“新闻时代” ,产生了一批著名记者,报人报纸副刊盛行一时消息通讯得到很大发展新闻工作者自觉把新闻学,新闻业务和新闻教育结合起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在这一时期成立。民国初年政党报刊的堕落:袁世凯统治时期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创办御用报纸和收买报人,通过创办亚细亚日报等报纸来控制舆论制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袁世凯在执政期间先后颁布了报纸条例和出版法用暴力手段摧残报业,迫害报人。杀害新闻记者,查封报馆癸丑报灾:1913年在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之后,事情的真相被揭露,革命党人发起二次革命,不久被镇压。

25、从宋教仁遇刺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对新闻界开始采取大规模的摧残镇压,全国多地的国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被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也被迫停刊。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只剩下139家,从1912年初的500多家锐减了300多家,大批报人惨遭迫害。黄远生:被称为报界之奇才,以擅长撰写新闻通讯而著称,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其通讯有如下特点: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砭时弊,忧国忧民通俗自然,不拘一格重视新闻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并且身体力行重视新闻的传播功能新闻是舆论机关,提倡为民生社会请命,平民视角,同情人民。于1915年在旧金山被枪杀邵飘萍:

26、报界全才,在新闻采编,评论,通讯写作,报业经营,学术研究、新闻教育方面都有重大贡献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 ,二次革命后汉民日报被封,邵飘萍入狱。1914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东京通讯社,并较早将二十一条协定通报国内,推动反日倒袁爱国运动。1916年回国,受聘为上海申报 ,为申报撰写大量稿件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以打破外国通讯社对中国新闻的垄断。创办大型日报京报自任社长,揭露段祺瑞政府的反动统治。参与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任导师,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1919年京报被查封,他再次流亡日本,任日本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 ,后秘密加入中国

27、共产党,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为名杀害。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代表着现代报刊的开始。在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从创刊到1922年七月止,共出9卷54号。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5年9月1918年11月, 新青年高举科学民主大旗,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写作。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舆论阵地。总体来说, 新青

28、年前期对于民主与科学的宣传,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是它猛烈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开辟了道路。第二阶段:1918年12月1920年8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两篇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标志着新青年从民主主义刊物向社会主义刊物的过渡,他所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向中国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为后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1920年9月1922年7月,中共上海发起组将新青年改组为自己的机关刊物,从此进入无产阶级报刊时期,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重大贡献,

29、并且成为党成立后的理论刊物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办于北京的一份政治性周报,李大钊主编。作为新青年月刊的补充,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和全国工人状况。是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形势所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一样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把思想斗争和文化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内容丰富,议论精辟,初期陈独秀对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抱有幻想,对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怀疑观望,后随巴黎和会的进展而彻底改变错误观点。1919年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版 37期,前25期又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主要撰稿,鲜明宣传革命,倾向社会主义,后由胡适接编,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

30、战,成为实用主义刊物。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4开4刊的小型周报,新闻,评论皆用白话文写作,以评述为主。毛泽东在报上发表政论,杂论近40篇,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共产党月刊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7月创办的半公开理论刊物,李达主编。秘密出版,不表明编辑印刷,发行地点,也不署真名。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必读教程,酝酿建党的重要纽带。作者多为上海发起组成员,全用化名写作。宣传内容:党建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俄共资料和列宁著作论述中国革命道路和党的

31、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中共,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向工农兵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1921年停刊,共6期。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06年考过,当做大题来准备):政论的发展与自由讨论风气的出现。如新青年 , 每周评论 , 湘江评论的出现,一方面采用政论和新闻报道相结合述评形式及时讨论国内外大事,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倡导学理,讨论自由,促成了思想解放,形成了自由讨论的民主风气,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提倡新文风,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的广泛使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

32、倡新式标点的使用,使得白话文,白话诗,白话小说纷纷出现,引起了中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 新青年 , 每周评论 , 湘江评论等刊物都采用白话文写作。新闻业务的改进:报纸版面编排改进,重要新闻做头条,重视标题制作,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重视直接采访,开展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不少报纸聘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的比例大幅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副刊和杂志革新:报纸的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出现了影响较大的四大著名副刊。如北京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 , 京报副刊等,宣扬民族科学,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美术各类稿件兼容并蓄,内容丰富,题材生动。为我国新

33、闻学做了巨大贡献。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标志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徐宝璜,邵飘萍任导师。徐宝璜所著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学专著。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 ,是我国最早的新闻学业务刊物。向导周报(重要)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出版的。首任主编蔡和森,继任主编瞿秋白,彭述之。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大多参加过它的编辑工作。改报以报道国内外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内容:用大量事实报道

34、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政治经济,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努力进行打到封建军阀的宣传。注意和帝国主义在华报纸和通讯社进行斗争。与反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斗争大力宣传各个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主张。影响: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口号成为全国普遍的政治常识,销量高达十万份,还远销一些亚欧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对之恨之入骨,进行各种迫害。国内读者赞扬向导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不足:对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强调不够,大革命后期,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显得软弱退让。1927年7月停刊。蔡和森(2005年考过):

35、中国无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的首任主编。1918年和毛泽东等人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蔡和森的文章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政策。1931年在香港被捕,后被反动军阀杀害。先驱:北京团组织于1922年1月15日创办的半月刊。在首批团刊中, 先驱是出版时间最长的,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团中央机构, 先驱从此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先驱的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状况

36、,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施存统,高尚德,蔡和森等担任编辑。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周刊。恽代英,萧楚女,李秋实等先后担任主编。1927年10月停刊。在大革命时期, 中国青年是办的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有: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工作,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列主义,同各种反动错误的思想作斗争。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政治周报1925年12月创刊于广州,毛泽东筹办并担任第一人主编,并撰写发刊词。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报告,知名人士的撰稿,部分新闻报道材料,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