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348547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总结核心提示: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肝脏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对于一些肝损伤严重的肝病患者,适当的吃一些保肝护肝药物可以调节肝功能,但应遵循乙肝用药原则。否则过分强调保肝护肝药物的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增加肝脏负担。常见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肝脏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在重要生物合成、生物转化、解毒、分泌、排泄、免疫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一些肝损伤严重的肝病患者,适当的吃一些保肝护肝药物还是可以的,但应遵循乙肝用药原则。否则过分强调保肝护肝药物的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肝功能的负担。那常见的保肝护肝药物有哪些?一、降酶药:

2、肝炎灵、百赛诺、联苯双酯、甘草甜素百赛诺、联苯双酯:基本为单纯降血清肝酶药物,停药复升。肝炎灵:是山豆根提取物,另含少许苦参,临床降酶效果较著,但易停药后复升。苦参尚有弱抗病毒作用(但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者为另一药:博尔泰力)甘草甜素:促进胆色素代谢,降低转氨酶,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肝功能好转后应逐渐减量,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慎用。二、退黄药:思美泰、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熊胆胶囊、熊去氧胆酸思美泰:即腺苷蛋氨酸,在体内转甲基和转硫基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维持肝细胞膜完整性、流动性具有意义。用于治疗非梗阻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退黄作用显著,同时有促进肝功能恢

3、复的作用。因含琉基可能增加硫醇含量,肝性脑病时慎用。三、其他保肝护肝药物:凯西来、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古拉定 )、磷脂酰胆碱(肝得健、易善复)、水飞蓟类(益肝灵、水林佳)凯西来(硫普罗宁):为 2-琉基丙酰基甘氨酸,提供活性琉基基团,故能够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因琉基有可能增加硫醇、甲硫醇产生,故肝性脑病时慎用。水飞蓟类:对细胞膜结构及细胞代谢有稳定作用,能对抗肝细胞的坏死,减轻脂肪变性,促进蛋白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用于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四、改善肝脏供血的药物:丹参、凯时(PGE1)丹参: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之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能改善肝内微循

4、环、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肝门静脉压力、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并使早期形成的肝纤维溶解及抗肿瘤的作用。可作为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淤胆型肝炎最基本药物之一。五、帮助肝脏减轻负担和增加肝脏营养的药物肝脏承担着造血、排毒、新陈代谢的功能。当患者的肝脏不堪重负时,就会引发全身的一系列疾病。附一肝泰乐(葡萄糖醛内脂) 、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等均能帮助肝脏减轻负担。肝脏的营养主要有葡萄糖、芳香氨基酸、肌苷。因此如果保肝药中还有这些元素均可以增加肝脏营养,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保肝护肝药物治疗乙肝好吗?长沙方泰肝病医院专家表示,保肝药物也许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

5、疗效,但却不能阻止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更重要的是保肝护肝药物并不能清除乙肝病毒,只是暂时的抑制病毒。最重要的是,长期使用保肝类药物或用药不当还可能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危险,加剧肝脏损害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专业的肝病医院一般建议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先进行病毒变异耐药检测,通过该项检查可以知道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度等,科学的判断病情选择最好的乙肝药物治疗。最后专家提醒:过多的保肝护肝药物不仅对肝细胞的保护及修复无增强作用,反而会增加肝细胞的负担,因为多数药物都是经肝脏代谢的,因此护肝药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乙肝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最好在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的基础上,有专业肝病医

6、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导致病情复杂恶化。治疗乙肝最好的药物推荐北京东方肝泰 911 生物疗法治疗乙肝最好的药物推荐北京东方肝泰 911 生物疗法 01067975957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是一所治疗肝病的专业医院,也是我国首家成立的肝病研究型机构。对肝病治疗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研究和一整套的诊疗服务,该院采取的 911 生物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愈了无数的肝病患者。治疗乙肝没有特效药肝病专家强调,当然,防止意外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危险消灭于萌芽,对乙肝患者而言,就需要积极治疗,乙肝治疗需要到正规大医院进行肝功能和病毒 DNA 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对症施治。目前,全世界治疗乙肝

7、最权威的治疗方法是 911 生物疗法,它是最新乙肝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已经国内多家大医院的临床实践,最新乙肝治疗方法转阴率比传统乙肝药物治疗高 3-5 倍,有效率比传统药物治疗乙肝高 4-6 倍。911 生物疗法打破药物治疗乙肝的局限性据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专家介绍,生物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治肝技术,它摆脱了药物治疗的传统模式,采用体外光波技术,利用生物磁场效应分离肝脏中的乙肝病毒,根据索引出的病毒繁殖复制模版配对相对应的生物针剂,全面彻底的清除人体内乙肝病毒。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达到了修复受损肝细胞与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达到最终的治愈目的。911 生物

8、疗法治疗肝病安全见效快首先,911 生物疗法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效电磁病毒分离治疗仪,达到了检测治疗的一体化,达到科学规范的标准。通过体外光波技术,在对人体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深度检测与治疗。生物活性药物为纯天然的活性成分,对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也不会如药物般使患者出现免疫耐受性的状况。生物活性成分易于与人体细胞的有机结合,直达病毒核心,清除杀死人体内的乙肝病毒,迅速瓦解肝炎病毒对肝脏的继续损害,3 个疗程即可达到治愈目的。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以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在全省范围内名声鹊起。医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至精、聚萃鼎新、福泽民众 “的办院宗旨,以创办全面应用高新

9、技术的现代化医院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此项技术的成功研究是我国在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此次在成功应用于肝病治疗,是一个革命性进步,标志着我国在治肝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 2011 年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共接诊全国肝病患者 5 万余例,治愈率达 85.2%以上,给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012 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再次解决全国肝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治得好病,治的起病的问题,在国家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国家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东方肝泰肝病医学研究院现再次担任国家肝病基金会委托举办“万人肝病康复工程 “,国家肝病基金会将在2012 年增

10、加 1000 份救助指标,共发放 4000 份救助指标到我院,凡拨打全国肝病救助专线010-67975957 获得救助指标的患者,即可享受国家肝病救助金 4000 元,还可享受最新生物乙肝转阴针剂,费用一律减免 15%。现在的乙肝治疗药物比较多,常用的是西药治疗乙肝,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等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还有一些保肝降酶药等,但是乙肝治疗用药不能乱用,用药之前一定要结合病情做全面的检查,然后才能对症治疗,建议你先去江西正规医院做个检查,推荐你去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做检查,那里不但有先进的检测设备,而且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还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为乙肝患者提供最好的检查和

11、治疗服务。3.有效抗乙肝病毒药物: 3.1a-干扰素: 1992 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 a-干扰素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及免疫增强功能,推荐剂量为每次皮下注射 5 百万单位,每周 3 次,疗程至少 6 个月。此类药物目前有进口药物“干扰能“、“罗绕素“ 、“惠福仁“ 及国产药物“赛若金“、“运德素“、“安达芬“、“因特芬“等。 疗效较好指标包括:治疗前血清 HBVDNA 水平低于 200pg/mL,血清 ALT 在 100U/L 以上,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活动,女性,病史中有急性肝炎历史,病毒持续感染时间较短,非母婴传播,非病毒变异。 可能不良反应

12、有:感冒样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下降 ),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精神抑郁等。 3.2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我国商品名为“贺普丁“) 是美国 FDA 于 1998 年 12 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 100mg,每天 1 次,疗程至少 1 年。 可能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治疗 9 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3.3 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商品名为“丽珠风“)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米夫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 0.5g,每天 3 次,疗程至少 4 个月。 3.4 免疫

13、调节剂: 胸腺肽 a1(商品名为“日达仙“) 为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一般与 a-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推荐方案为每次皮下注射 1.6mg,每天 1次,连续 4 天后改为每周 2 次,疗程 4-6 个月。 4.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监测血清 ALT、HBVDNA、HBeAg/抗-HBe,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慢性肝炎治疗的成功不可能是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抗病毒治疗或是抗肝纤维化治疗,都要进行 1 年以上时间。治疗方案一旦确立,患者应该认真执行,如果疗程不到就擅自停药就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肝炎病毒统统消灭,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也只能

14、有限度地抑制肝炎病毒,通过长期抑制肝炎病毒,阻止其复制过程,最大限度消耗病毒储备。抗纤维化治疗更是需要长期用药,通过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达到降低胶原合成,抑制纤维化的贮脂细胞增殖,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循序渐进的。绝不能擅自频繁更换治疗方案,治疗要有耐心,中间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和专家商量解决。目前许多乙肝联合治疗并没有获得公认,疗效并没有得到提高,但是一经联合治疗,费用就会大幅度攀升,这样并不可取,例如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并不提高疗效。数百种保肝降酶药物中,甘利欣注射液、肝得宁、肝炎灵的疗效好,同时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各地批发价、零售价等相差较大,

15、需要货比三家,选择真货且价格便宜者。如果治疗方案已经确定,疗程时间较长,药物价格偏贵,患者可以通过药品生产单位或某些正规批发单位,联系到货真价实的药物。乙肝治疗现状知几多?6 个月),有 15%30%的病人 HBV YMDD 位点出现突变,这导致拉米夫定疗效下降。对拉米夫定有效的最好预测因子是基线 ALT 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两倍,而 ALT 正常患者的疗效并不比对照组好。HBV DNA 水平不是 HBeAg 阴转的预测因子,治疗 20 周内病人 HBV DNA 降至 1 万拷贝/ml 以下者,有效的可能性较大。最佳剂量为 100mg/日,尽管较大剂量(300mg/日)可使 HBV DNA 下降

16、更快,但是治疗3 6 个月后,HBV DNA 清除率和 HBeAg 阴转率相似。一项亚洲的研究显示,延长拉米夫定的疗程至 3 年,可使 HBeAg 阴转率升至 65%。联合治疗 在近期的一些研究中,干扰素 (10MU)每周 3 次,共 16 周,加拉米夫定每日100mg,24 周,有效率达 29%;与之相比,单用一种药的有效率为 18%19% ,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核酶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通过在 HBV DNA 的正反义两链之间形成杂交,而阻断基因的表达。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使 Pekin 鸭 DHBV 的复制与基因表达受到长期抑制。核酶代表抑制病毒复制的另一种

17、分子机制,它们是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催化剂,后者能在特定位点切割 RNA。免疫调节 急性 HBV 感染的临床转归依赖于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质量和强度,确切地说,感染肝细胞内的 HBV 可能是被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清除的,其可能机制为:抗原活化 CTL 直接杀死 HBV,并导致感染肝细胞破坏;CTL 分泌细胞因子(IFN- 和 TNF-) 通过非细胞溶解方式清除 HBV 导致病毒破坏(不破坏肝细胞)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清除大量肝细胞内的 HBV。耐受是病毒特异性的而非普遍的免疫抑制。许多实验研究提示CD8+、MHC 型 CTL 能从感染的细胞中清除病毒。因此,可用 T 细胞 HBe

18、Ag 抗原决定簇疫苗治疗慢性 HBV 感染者。胸腺素 -1 可增加内源性 IFN- 和 水平,同时也增高 IL-2,它还可增加 IL-2 受体的表达,增强 CD3、CD4 、CD8 和 NK 细胞的增殖与活性。在感染 HBV 的鸭肝细胞,胸腺素-1 似乎可减少病毒的复制,特别在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其安全性很好,但需皮下注射。综合 4 项研究结果表明,183 例患者治疗 6 个月(1.6mg 每周 2 次)后 36%的病人 HBeAg 和HBV DNA 转阴, ALT 降至正常。相比之下,111 例未治疗对照组病人仅 19%的病人有效。庄辉: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目标 发表者:赵建学 (访问人次:

19、 497)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防治现状及目标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区。据 1992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 1.2 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000 万例,每年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等乙型肝炎相关疾病人数达 30 余万例。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江苏省中医院肝病中心(感染科)赵建学一、预防 我国卫生部于 1992 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2001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从

20、2002 年起,除收取少量手续费外,给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按照 2005 年 3 月制订的计划免疫条例,自 2005 年 6 月 1 日起,所有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完全免费。经过近 15 年的努力,我国一般人群尤其是 15 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据 2002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5 岁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原来 9.7% 降至 3.2% 。但按卫生部提出的到 2010 年 5 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 1% 以下、总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 7% 以下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只实施对新生儿的乙

21、型肝炎疫苗免疫,而对广大儿童和高危人群仍未制订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只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而未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联合免疫;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疫苗的剂型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高危人群免疫的需要;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的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 因此,在预防方面:急需研究符合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的最佳免疫策略;研制应用于不同人群的新剂型乙型肝炎疫苗;研制免疫针次少但效果更好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建立标准化的乙型肝炎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和体系,正确评价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及其免疫持久性。 二、治疗 大量的研究证明

22、,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减缓肝脏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传染性,并可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国际上已研发和正在研发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目前主要有以干扰素类为主的免疫调节剂和针对 HBV DNA 多聚酶的核苷 ( 酸 ) 类似物两大类,虽有一定疗效,但尚不满意,多数患者不能被治愈。干扰素虽可使少数患者 HBsAg 消失或血清学转化,但费用较高,需要注射,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核苷 ( 酸 ) 类似物则作用于 HBV DNA 聚合酶,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和 HBV cccDNA ,且长期应用易导致病

23、毒耐药变异,如拉米夫定治疗 1 、 2 、 3 、 4 、 5 年时,其耐药变异发生率分别为 24% 、 38% 、 49% 、 67% 和 70% ;阿德福韦酯治疗 1 、 2 、 3 、 4 、 5 年时,其耐药变异发生率分别为 0% 、 3% 、 11% 、 18% 和 29%6 。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更有效且耐药发生率低的抗病毒药物。 HBV 感染的彻底清除最终要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但人感染 HBV 后,病毒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在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应研究 HBV 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机制,并发展新型有效的免疫疗法,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近年来,

24、国内外发展了 CIK 细胞疗法、 DC 疫苗疗法、基因疫苗疗法和治疗性蛋白疫苗疗法等新的免疫疗法,已有良好的基础,显示免疫治疗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缺少大规模的长期临床验证。对现有的治疗药物也缺乏良好设计的联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研究,尚无适合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特点的并经过优选的治疗方案。 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 4 种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一套治疗技术和规范,在救治重型乙型肝炎 ( 肝衰竭 ) 患者,降低病死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肝和肝移植

25、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重型乙型肝炎 ( 肝衰竭 ) 和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目前在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预防病毒耐药变异的发生; 研发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研发新的免疫疗法,如 CIK 细胞疗法、 DC 疫苗疗法、基因疫苗疗法和治疗性蛋白疫苗疗法等;研发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治疗重型肝炎 ( 肝衰竭 ) 的新策略、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重型乙型肝炎 ( 肝衰竭 ) 疗效,降低病死率。 三、乙型肝炎自然史及转归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及临床转归的资料,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仅个别为前瞻性研究。

26、我国大陆有关乙型肝炎自然史即临床转归的报道很少。 与发达国家和非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我国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感染,易引起对 HBV 抗原的免疫耐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易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我国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欧美国家也不同,主要为 C 型、 B 型和 B/C 混合型感染。不同基因型可能与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率和预后有关。但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亚型及准种的临床意义也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开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和以医院临床病例为基础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和转归研究,以便为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优化现有治疗方案

27、、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病机制 人感染 HBV 后,一般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 HBV 复制活跃,血清 HBsAg 和 HBeAg 阳性, HBV DNA 滴度较高 (105 拷贝 /m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 HBV DNA 滴度 105 拷贝 /ml , 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非活动或低 ( 非 ) 复制期表现为 HBeAg 阴性,抗 -HBe 阳性,

28、 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 或低于检测下限, ALT/AS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但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 HBV ,一般无免疫耐受期,一开始即为免疫清除期,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其中仅 5% 10% 发展成慢性。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了解。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研究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免疫应答规律及机制,研究抗病毒免疫应答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与肝癌的相互作用;研究儿童和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的病毒固有免疫、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病理学损伤的分子和

29、细胞机制;通过大样本采样检测和分析,系统揭示 HBV 基因型、亚型、前 C 区或 S 区变异、宿主免疫和遗传因素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症化的关系。 五、诊断 近年来,虽然我国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品种和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其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对我国市面上销售最广的 3 个厂家乙型肝炎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显示,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高,灵敏度最低者仅为 58.3% ,特异度最低者为 62%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试剂盒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新一代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究尚处于研发阶段。虽已开展对基因型、亚型和耐药变异检测试剂的研发,但尚无正式批准的试剂盒。因此

30、,今后,全面提升我国现有的乙型肝炎常规诊断试剂盒的水平,使其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新一代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包括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研制 HBV 基因型、亚型和耐药变异检测试剂盒;研究预测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发具有高通量特点的高效组合筛查诊断技术,全面提升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六、技术平台和示范基地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以及各种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中心等技术平台,对乙型肝炎预防、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肝炎病例资源丰富,研究队伍庞大,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

31、一定难度。至今,我国尚无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也未建立国家级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的技术平台。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因此,我国一些乙型肝炎的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从而阻碍了乙型肝炎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研究。例如“十五 “期间,在我国开展的一些大型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由于我国缺乏国家级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平台,我国患者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不得不送至国外实验室检测。因此,为了使我国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规范化和持续发展,并与国际接轨,亟待建立国家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组织、病毒和细胞等资料库,以及乙型肝炎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平台。乙型肝炎防治进展20

32、11 年 01 月 19 日 18:32 来源:好医生网站北京大学医学部 庄辉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60 亿人口中,约 20 亿人曾感染过 HBV,其中 3.5 亿人为慢性 HBV 感染,每年约有 100 万人死于 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携带率为 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 HBV 感染者约 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 000 万例2,每年因 HBV 导致的

33、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约 30余万例,新发乙型肝炎病例约 50100 万例。因此,本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在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优先解决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一、流行病学全球约 1/3 人口有既往或现行感染 HBV 的血清学证据。但世界各国 HBV 流行率地区差异较大,在发达国家慢性 HBV 感染流行率低于 1,HBV 总感染率为 57,多数为高危成年人群感染,包括静脉内滥用毒品者、有多个异性伴侣者、男同性恋者和医务工作者;在东南亚和非洲次撒哈拉地区慢性 HBV 感染流行率

34、高达 8以上,主要是围生期或幼儿期传播。由 HBsAg 和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 (HBeAg) 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发生围生期传播的危险性最高,于 6 月龄时约 7090发生 HBV 感染,其中约 90发展成慢性3 ;HBsAg阳性但 HBeAg 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发生围生期传播的危险性仅为 1040 ,其中约40 70发展成慢性。 HBsAg 阳性 (HBeAg 阳性或阴性) 母亲所生婴儿,如在围生期未感染 HBV,在幼儿期感染 HBV 的危险性较高。全球肝癌患者中,75以上由 HBV 所致。目前已有安全有效的乙型肝炎疫苗可供预防。我国通过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特别是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计划免疫,

35、HBV 感染率明显下降,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人群 HBsAg 流行率明显下降,一般人群 HBsAg 携带率已由 1992 年 9.75%降至 7.18%,即由高流行区降至中流行区水平。 15 岁以下儿童的 HBsAg 携带率下降更为明显,1 4 岁儿童为 0.96,514 岁为 2.42,1519 岁为 7.21。 人群 HBV 标志物模式改变,15 岁以下儿童的抗-HBc 阳性率明显下降,而抗-HBs 阳性率则显著上升,年龄越小,变化越为突出。如 14 岁组抗-HBs 阳性率由 1992 年 15.75升至 72.25;抗-HBc 阳性率由 1992 年 30.08降至

36、 3.76。但 15 岁以上人群变化较不明显。 HBV 围生期和水平传播减少,如 1 岁以下婴儿 HBsAg 阳性率由 1992 年 9.02,降至 0.69; 5 岁儿童HBsAg 阳性率由 11.7降至 1.2。 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995 年 04 岁和 59 岁儿童的乙型肝炎发病率分别为 0.6/10 万和 3.4/10 万,2001 年分别降至 0.4/10 万和 0.8/10 万。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比例上升,由 1992 年68.1 升至 70.5。 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广西报告,1019 岁组的肝癌死亡率19691988 年为 5.

37、7 /10 万, 19962001 年降至 0.4 /10 万。二、自然史HBV 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 3 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反应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5。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 HBV 复制活跃,血清 HBsAg 和 HBeAg 阳性,HBV DNA 滴度较高 (105 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免疫反应期表现为血清 HBV DNA 滴度 105 拷贝/ml , 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有坏死炎症等表现,称为 HBeAg 阳性乙型肝炎,由 HBV 野毒株感染所致,表示

38、HBV 感染早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 阴性,抗-HBe 阳性,HBV DNA 检测不到 (PCR 法) 或低于检测下限,ALT/AS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 HBV 者中,仅 510发展成慢性,一般无免疫耐受期。早期即为免疫反应期,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期可为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肝脏疾病缓解。无论是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或是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 HBV 者,在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的 HBV 感染者中,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动,出现HBeAg 阳转;或发生前 C 或 C 区启动子变异,HBV 再活动,但 HBeAg 阴性,两者均表

39、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后者称为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近 10 年来,HBeAg 阴性乙型肝炎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许多国家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占多数,一般与较严重的肝病有关,其自发减轻的发生率很低,对抗病毒治疗的持续应答率较低6。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5 年肝硬化累计发生率为 820,5 年肝失代偿累计发生率 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5 年累计存活率味 086,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较差,5 年存活率为14 35。近年来,全球肝癌发病率升高,已升至第 5 位最常见肿瘤,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的 5。HBV 携带者的肝癌年发病率为 0.20.6,但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病率可高达

40、 2。三、治疗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有以下 7 种:普通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PEG-IFN -2a)、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夫韦等。除替诺夫韦外,其余 6 种药物已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普通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多年。对 15 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干扰素组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和HBeAg 转阴率均高于安慰剂组 (分别为 37:17和 33:12 )10。普通干扰素耐受性差,从

41、而影响其治疗期限。长期随访研究证明,对普通干扰素有应答者具有远期治疗效果,HBsAg 转化率进行性升高,预后改善,发生肝失代偿和肝癌的危险性降低,生存率提高。拉米夫定是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其耐药发生率高,治疗 1 年时耐药发生率为 23,2 年为 46,3 年为 55,4 年和 5 年分别为 65 71。阿德福韦酯是第二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其耐药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治疗 1 年和 2 年耐药发生率分别为 0 和 3,5 年时增至 29,但治疗 1 年时 HBV DNA 1000 拷贝/ml 患者,4 年时耐药发生率仅为 414, 15。阿德

42、福韦酯每日 10mg, 其病毒抑制率不及拉米夫定。治疗 1 年时,HBeAg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分别为 21和 51。恩替卡韦是一种强的抗 HBV 药物,每日 0.5mg 恩替卡韦治疗 1 年时,HBeAg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分别为 67和 90,拉米夫定分别为 36和72 18, 19。恩替卡韦的 HBeAg 转换率为 21,与其他口服抗病毒药相似,对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长期随访表明,治疗 4 年后累计 HBV DNA 检测不到率为 90,耐药发生率很低,初治患者用恩替卡韦治疗 4 年时,累计基因耐药发生率仅

43、为 1.2;但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用 1mg 恩替卡韦治疗 4 年时,累计基因耐药发生率可高达 35。因此,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不是最佳选择。替比夫定是一种新的强抗 HBV 药物,每日口服 600mg,治疗 1 年时,HBeAg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分别为 60和 88,HBeASg 血清学转换率为23 22。其耐药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治疗 1 年后 HBeAg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发生率分别为 5和 2。治疗 24 周时 HBV DNA 检测不到的 HBeAg 阳性和阴性患者,于 92 周时耐药发生率分别仅为 4和 2;24 周时 H

44、BV DNA 高于 104 拷贝ml 的 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于 92 周时耐药发生率可高达 3060。替诺夫韦不同于阿德福韦酯,含有一甲基基团。2002 年被批准用于艾滋病治疗,2008年被美国 FDA 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最近研究表明,用替诺夫韦每日 300mg 治疗 48 周,对单一 HBV 感染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明显较高,HBeAg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分别为 76和 93,而阿德福韦酯仅为 13和 6324 。接受替诺夫韦治疗的各组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基因耐药和因耐药引起的病毒学突破。最近报告的替诺夫韦治疗 96 周资料表明,HBeAg

45、 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HBV DNA 检测不到率分别为 79和 91。目前,替诺夫韦尚未被我国 SFDA 正式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每周只需注射 1 次,使用方便,且效力较高,国外已取代了普通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降 HBV DNA 较快,HBeAg 转换率较高。有 2 次临床试验报道,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单药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拉米夫定单药治疗 48 周,停药后随访 24 周,该 3 组 HBeAg 转换率分别为 32、 27和 19,血清 HBV DNA 400 拷贝/ml 发生率分别为

46、19,20 和 727, 28。 4 年随访研究表明,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治疗的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治疗停止后,其持续应答率 (HBV DNA 400 拷贝/ml) 为 18,这些患者 HBsAg 阴转率持续增高 (每年增高 10以上),这与普通干扰素长期随访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不仅有抗病毒效果,还有免疫调节作用;既可抑制 HBV 复制,也可清除被 HBV感染的肝细胞29。最近研究表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2a 的耐受性较丙型肝炎患者好,其常见的 IFN 相关副作用和抑郁症发生率较低30。新近报告的一次HBeAg 阴性慢性乙

47、型肝炎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治疗早期,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有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血清 HBsAg 水平明显下降,提示定量检测血清 HBsAg 水平可作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以后 HBsAg 消失的预测指标。2007 年 2 月我国 SFDA 批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b 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四、展望目前我国只实施对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今后将增加对儿童和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应研制用于不同人群的新剂型乙型肝炎疫苗,以及免疫针次少、效果好的新型乙型肝炎疫苗;建立标准化乙型肝炎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测体系,正确评价我国乙型肝炎疫苗

48、接种的保护效果及其免疫持久性。与欧美和非洲国家不同,我国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因此易发生对 HBV 抗原的免疫耐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易发展成肝硬化和/或肝癌。此外,我国流行的 HBV 基因型与欧美国家不同,主要为 C 型、B 型和 B/C 混合型。不同基因型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不同。我国尚缺乏系统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对 HBV 不同基因型,亚型和准种的临床意义也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开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和以医院临床病例为基础的 HBV 感染自然史和转归研究,深入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为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49、在治疗方面,今后应进一步优化现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方案,预防病毒耐药变异的发生,提高疗效;研发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新的免疫疗法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治疗重型肝炎 (肝衰竭) 的新策略、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重型乙型肝炎 (肝衰竭) 疗效,降低病死率。乙肝治疗的最新进展 DCI 细胞免疫诱导疗法乙肝治疗有了最新进展。对于乙肝,国内目前最有的治疗措施是“最新乙肝疗法“ ,最新乙肝疗法-DCI 细胞免疫诱导疗法不同于以往的治疗方法。该生物疗法可使乙肝治疗用药量大大减少,局部用药浓度高,局部药效显著,全身毒副作用小。乙肝是由乙肝病毒(乙肝病毒 )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积极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手段。慢性乙肝感染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免疫耐受、免疫清除、低复制和再激活 4 个时期。在免疫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