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感染,丰台中西医感染科,流行性感冒,一、病原学正黏病毒科,RNA病毒,由包膜、基质蛋白及核心组成。包囊中2种糖蛋白: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NA:释放病毒颗粒,促其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促进病毒颗粒的释放H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分为人、猪、马及禽流感病毒等,其中人类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A、B、C)三型,无交叉免疫。,一、病原学,感染鸟类、猪等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似。甲型根据H和N抗原性不同分若干亚型,H:H1H16,N:N1N9易发生抗原变异、抗原飘移与抗原转变。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性频
2、繁,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大流行,乙、丙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二 、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既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最强(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间接传播(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无交叉免疫,反复发作(四)流行特征: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可以起大流行。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为主,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乏力、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流涕,咽痛、干咳。肺部干湿罗音,可出现肺炎症状(肺炎型流感)胃肠道反应(胃肠型 )脑膜脑炎型: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心肌炎,心包炎,横纹肌溶解等
3、肌炎型,四、并发症,(一)呼吸系统:继发细菌感染: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气管炎、细菌性肺炎(二)肺外:中毒性休克、心肌炎、瑞氏综合征,五、实验室检查,(一)血象:WBC,N ,L,单核也可。继发感染时上升(二)病毒分离:将发病3天内患者含漱液、呼吸道分泌物接种在鸡胚或组织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三)血清学:急性期和2周后的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前后抗体滴度上升4倍,为(+)(四)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发病3天内鼻粘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荧光抗体检测抗原(+),六、诊断鉴别诊断,诊断:冬春季同一地区,12天内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应考虑流感;流行期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鉴别:与支
4、原体、衣原体、腺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鉴别,七、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饮水、营养、密切观察,监测并发症。解热镇痛,止咳祛痰,儿童忌服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二)抗病毒治疗:1、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阻断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应用可减少病毒排毒量和排毒期,缩短病程,对甲流有效。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特异性(-)甲、乙病毒的NA,从而(-)病毒的释放,减少传播。,八、预防,(一)控制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集会,少去公共场所(三)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病原学正黏病毒
5、科甲型流感病毒属H5N1 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 H5N1 H9N2 H7N7 H7N9,二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病及携带病毒的家禽,尚无缺乏人传人的确切证据(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三 临床表现,潜伏期:7天,通常24天H9N2: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7:结膜炎H5N1:重症患者,早期酷似感冒,发热,发病15天后出现呼吸急促,肺炎,呼吸窘迫,肺实变、呼吸衰竭,肺出血,胸腔积液,肾衰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四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重症总数及淋
6、巴下降(二)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或RT-PCR法检测核酸(三)病毒分离:(四)血清学检查:初期、恢复期血清前后滴度4倍(五)影像学检查:肺炎,胸腔积液,五 诊断鉴别诊断,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鉴别诊断: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单、衣原体、支原体肺炎预后:H5N1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六 治疗,隔离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重症患者的治疗:营养支持;血氧监测及呼吸支持;防治继发细菌感染;防治并发症,短期内可用激素改善症状。,七 预防,(一)监测和控制传染源,发现疫情,立即封锁疫区,将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化为疫区,捕杀疫区内全部家禽,对疫区5公里内的易感禽类进行强制疫苗集中,加强密接人员的检疫。(二)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处理好废弃物,深埋死禽,污染的环境,个人防护(三)保护易感人群:目前尚无人用H5N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