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现代科学环境的体会如今的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人类科学史上成绩辉煌的一个世纪。伴随和推动着人类文明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正在以更新和更猛的力量推动着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在已经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所谓“爆炸”的现象, 大量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而且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为缩短。有人统计,现代每隔十年左右,知识的总量就要增加一倍,呈现出按指数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人类的科学知识朝着两个方向迅猛发展,即知识的分化与综合-“分化”是指学科的分支越来越多,理论越来越细,并且彼此互相交叉和渗透。“综合”是指知识的系统化总体化过
2、程越来越强,即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相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之,现代科学已经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形态。现代科学新特点与新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现代科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第三,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第四,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现代社会的需要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而且社会的需要还对科技的发展起着调控作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 每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必须适应社会的这种需
3、求, 从而把科学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在迎接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 发展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纳米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只有在社会需要的大潮中才能寻求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科学研究新思维和新方法影响、制约现代人思维活动方式的要素较之过去已经改变,这就要求新思维方式与新研究方法的出现。第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现代科学认为整体已不再是部分的算数和, 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综合体。第二,定性与定里的辩证统一,任何领域的研究, 在其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要求引入数学方法,
4、使之进一步发展成为逻辑体系严密的科学。否则任何缺乏定量分析的结果, 只能被看成是对研究对象的简单、粗糙的初步认识。第三,精确性与模糊性的辩证统一,如我们对航天技术、人脑等等的系统研究, 模糊就占据着显著地位。如果过分追求精确, 人们对整个系统的认识, 控制能力, 反而会大幅度下降。产生于当代的成果: 模糊论和模糊数学, 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在模糊中求得精确。现代科学环境思考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
5、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但是,当今社会对由一些缺乏必要科学精神的科学研究者的报道层出不穷。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黄禹锡的干细胞研究成果造假事件可谓其中的大事件。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被本民族寄予如此大的期望,但这位“民族英雄”先是被指控违背研究伦理,紧接着又被指控欺世盗名、伪造研究成果,终于以刑罚结束。反观国内,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网络上处处充斥着对中国学术问题的谴责。从四川大学的“魏于全涉嫌论文造假事件”、 “丘小庆论文造假事件”到清华大学教授刘辉学术腐败事件,无不折射出中国学术界的浮躁之风。近十几年,中国形成了政治精英(官员) 、经济精英
6、(老板) 、文化精英三大强势阶层联手分赃的格局。政府支配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大批知识人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逐步放弃独立性,已经形成学界主流宠物化,独立学者边缘化的格局。八十年代曾经出现的小中兴,已经成了远去的风景。无怪乎有人说:“教授没有学术冲动,只有利益趋动。学生没有学术兴趣,只有文凭兴趣。 ” 显然,重塑中国学术氛围已经迫在眉睫,当今社会,不论是大众学者,还是政府机关,都已经参与其中。我们期待另一个学术中兴的出现。现代科学环境下大学生的作为尽管今天进行科学研究的资料、手段、工具, 已达到史无前例的丰富与先进. 但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 人.也即是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这就要求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所作为:第一,好好学习基础科学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容量。第二,顺应时代发展,了解前沿科学,尤其关注自身专业的发展动态。第三,培养现代科学研究所需的思维方式,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总之,在知识大爆炸的21世纪,我们应该取长补短,通过自修等方式努力完善自己,实现自己身为大学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