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清远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技术方案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3 年 4 月II目 录第 1 章 项目背景 .- 1 -1.1 基本情况 .- 1 -1.2 项目建设背景 .- 1 -1.3 编制依据 .- 1 -1.4 编制原则 .- 1 -1.5 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 .- 2 -第 2 章 对本项目的认识和建议 .- 5 -2.1 城市概况 .- 5 -2.2 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认识 .- 5 -2.2.1 餐厨垃圾的特点 .- 5 -2.2.2 餐厨垃圾的危害 .- 6 -2.2.3 清远市餐厨垃圾现状 .- 7 -2.2.4 项目建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意义 .- 8
2、 -第 3 章 厂址选择及建厂条件 .- 11 -3.1 选址基本要求 .- 11 -3.2 处理厂厂址选择 .- 11 -第 4 章 餐厨垃圾收运管理及信息系统 .- 12 -4.1 收运概述 .- 12 -4.1.1 综述 .- 12 -4.1.2 收运范围 .- 12 -4.1.3 收运流程 .- 13 -4.1.4 主要技术指标 .- 13 -4.2 收运系统计量方式及管理 .- 13 -4.2.1 计量要求 .- 13 -4.2.2 计量设施管理 .- 14 -III4.2.3 计量数据管理 .- 14 -4.2.4 计量数据应用 .- 14 -4.2.5 餐厨废弃物收运车辆管理 .
3、- 14 -4.2.6 收运系统数据报送流程 .- 15 -4.3 收运体系的建立 .- 15 -4.4 收运体系保障措施(包括信息管理) .- 15 -4.4.1 及时收运 .- 15 -4.4.2 密闭运输、整洁作业 .- 16 -4.4.3 其他保障措施 .- 16 -第 5 章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状况和工艺选择 .- 20 -5.1 国内外处理技术综述 .- 20 -5.2 国外技术应用状况 .- 20 -5.2.1 美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20 -5.2.2 欧盟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20 -5.2.3 日本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21 -5.2.4 韩国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4、- 21 -5.2.5 其他国家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21 -5.3 国内餐厨垃圾处理现状 .- 21 -5.3.1 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21 -5.3.2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22 -5.3.3 重庆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22 -5.4 主要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简介 .- 23 -5.4.1 概述 .- 23 -5.4.2 填埋处理技术 .- 23 -5.4.3 焚烧处理技术 .- 23 -5.4.4 厌氧消化处理技术 .- 24 -5.4.5 高温好氧堆肥处理技术 .- 26 -5.4.6 饲料化处理技术 .- 28 -IV5.4.7 生化处理
5、机技术 .- 30 -5.5 餐厨垃圾处理主要技术比较 .- 32 -5.6 清远市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选择 .- 33 -5.7 分析与结论 .- 34 -第 6 章 清远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选择 .- 36 -6.1 湿式厌氧消化和干式厌氧消化的比较 .- 36 -6.2 中温厌氧消化和高温厌氧消化的比较 .- 36 -6.3 单相和两相厌氧消化的比较 .- 37 -6.4 序批式和连续式的比较 .- 39 -6.5 厌氧消化工艺比较结果 .- 39 -第 7 章 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设计 .- 40 -7.1 设计条件 .- 40 -7.1.1 处理量 .- 40 -7.1.2 进料性质 .
6、- 40 -7.2 主体工艺流程图 .- 41 -7.3 预处理系统 .- 43 -7.3.1 接料系统 .- 43 -7.3.2 物料输送系统 .- 43 -7.3.3 磁选系统 .- 44 -7.3.4 油脂净化系统 .- 45 -7.3.5 杂物分选系统 .- 47 -7.3.6 返混系统 .- 49 -7.3.7 主要构筑物 .- 49 -7.4 厌氧发酵系统 .- 49 -7.4.1 厌氧产沼的机理 .- 50 -7.4.2 厌氧发酵工艺说明 .- 51 -7.5 沼气处理系统 .- 54 -V7.5.1 沼气产生量 .- 54 -7.5.2 沼气成分 .- 54 -7.5.3 沼气
7、利用方案 .- 55 -7.5.4 方案比较的结果 .- 59 -7.5.5 沼气利用系统 .- 59 -7.5.6 紧急火炬系统 .- 60 -7.6 沼渣脱水系统 .- 61 -7.7 沼渣处置系统 .- 63 -7.7.1 沼渣生产饲料 .- 63 -7.7.2 沼渣堆肥制生物肥料 .- 63 -7.7.3 沼渣制营养土 .- 65 -7.7.4 方案比较结果 .- 65 -7.8 沼液处理系统 .- 66 -7.8.1 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 66 -7.8.2 生物处理 .- 66 -7.8.3 膜技术 .- 68 -7.9 臭气处理系统 .- 69 -7.9.1 除臭范围 .- 6
8、9 -7.9.2 除臭标准 .- 69 -7.9.3 臭气处理工艺选择 .- 70 -7.9.4 工艺单元说明 .- 73 -第 8 章 总图及辅助工程 .- 75 -8.1 总图 .- 75 -8.1.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75 -8.1.2 厂区道路 .- 75 -8.1.3 厂区绿化布置 .- 75 -8.2 建筑和结构 .- 75 -8.2.1 设计标准 .- 75 -VI8.2.2 建筑 .- 75 -8.2.3 消防及安全 .- 76 -8.2.4 结构设计说明 .- 76 -8.2.5 地基处理 .- 76 -8.3 给排水系统 .- 77 -第 9 章 电气工程 .- 78
9、 -9.1 编制依据 .- 78 -9.2 设计范围 .- 78 -9.3 供电设计 .- 78 -9.4 配电设计 .- 78 -9.5 电动机保护与控制 .- 79 -9.6 连锁控制 .- 79 -9.7 照明设计 .- 79 -9.8 防雷、接地系统、等电位联结及过电压保护 .- 80 -9.9 总图电缆敷设 .- 80 -9.10 主要电气设备选型 .- 81 -9.11 通讯系统 .- 81 -9.12 建筑空调系统 .- 81 -第 10 章 自动控制 .- 82 -10.1 设计范围 .- 82 -10.2 设计依据 .- 82 -10.3 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 .- 83 -1
10、0.4 控制方式 .- 84 -10.4.1 现场控制 .- 84 -10.4.2 PLC 远程控制 .- 85 -10.5 仪表系统 .- 86 -10.6 防雷、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 87 -VII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监测 .- 88 -11.1 污染来源 .- 88 -11.2 环境保护措施 .- 88 -11.3 环境监测 .- 89 -11.4 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布置 .- 90 -第 12 章 节能节水篇 .- 91 -12.1 节能措施 .- 91 -12.2 节水措施 .- 91 -第 13 章 安全生产与工业卫生 .- 92 -13.1 设计依据、遵循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 92 -13.2 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和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 92 -13.3 安全生产 .- 93 -13.4 工业卫生 .- 94 -13.5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 94 -13.6 安全与工业卫生预期效果 .- 94 -13.7 厌氧发酵工业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