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骼学,撰写人:王一平联系电话:18030303389QQ:188436088、188436089,瑜伽骨骼大纲,第一章:中轴骨。第二章:附肢骨骼。第三章:关节学。,第一章:中轴骨,一、脊柱:(一)椎骨,(二)脊柱整体观,(三)脊柱的功能。二、肋:三、胸骨:四、胸廓:五、颅骨:(一)颅的组成,(二)颅的整体观.,一、脊柱,(一)、椎骨。(二)、脊柱整体观。(三)、脊柱的功能。,(一)、椎骨,椎骨包括:A:颈椎7块。B:胸椎12块。C:腰椎5块。D:骶骨5块。E:尾椎4块。,椎骨,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2)胸椎,(3)腰椎,(4)骶骨,
2、(5)尾骨。,1,椎骨的一般形态(一),A,椎体位于前方,呈短圆柱状是承受重力的主要部位。B,椎弓附于椎体的后方,呈半环状,与椎体围成椎孔。C,所有椎骨的椎孔及其连接构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椎骨的一般形态(二),D,椎弓前部与椎体相连接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有上下切迹。,椎骨的一般形态(三),E,相邻的椎弓根上、下切迹形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出入。,椎骨的一般形态(四),F,椎弓发出7个突起。G,向后方伸出一个称棘突。H,向两侧伸出一对称横突。,椎骨的一般形态(五),I,向上方伸出一对,称上关节突。J,向下方伸出一对,称下关节突。,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一),A:颈椎椎体
3、小,椎孔相对较大,呈三角形。,颈椎(二),B,横突根部有横突孔。C,二、三、四、五、六节棘突末端分叉。,颈椎(三),D,第一颈椎称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E,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F,前弓后面正中有一小的关节面,称齿突凹。,颈椎(四),G,第二颈椎,称枢椎,椎体有一个向上的突起,称齿突。H,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构成寰枢关节。,颈椎(五),I,第六节颈椎横突前结节较大,称颈动脉结节,颈动脉行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将动脉压向动脉结节,进行止血。,颈椎(六),J,第七颈椎称隆椎,棘突特别长,易触摸到,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2)胸椎,A,由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B,椎体两侧
4、上下缘处有两个肋凹。C,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分别与肋头、肋结节构成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D,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E,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3)腰椎,A,椎体最大,椎孔较大近似三角形。B,上下关节面呈矢状位。C,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4)骶骨(一),A,由五块骶骨融合而成。呈三角形。B,上面与第五腰椎体相连接。C,尖朝下,接尾骨。D,前面光滑,称盆面,微凹,有四对骶前孔。E,上缘中份向前突,称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骶骨(二),F,后面粗糙隆凸,有四对骶孔。,骶骨(三),H,骶骨两侧上部各有一个粗糙的耳状面,与髋骨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骶骨(四),I,骶骨内纵行的管,
5、称骶管,是椎管的一部分,并与骶前后孔相通。J,骶管下口后壁缺口,称骶管裂孔。K,骶管裂孔两侧各有一向下的突起,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的重要标志。,(5)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面与骶骨相接,下部游离。,(二)脊柱整体观,1.前面观:从前面看脊柱,椎体自上而下到腰椎逐渐增大。2.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A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B胸曲和骶曲胚胎时已形成,出生后婴儿抬头、坐起和站立时出现颈曲和腰曲。C由于生理弯曲的存在,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可减轻对脑和脏器的冲击与震荡。3.后面观:可见棘突自上而下排列成一条直线。各部棘突形态各异。A颈椎棘突短,但
6、第七颈椎棘突长而突出;B胸椎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C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间隙较大。腰穿常在此进行。,(三)脊柱的功能,1,脊柱是躯干的中轴。2,上托颅脑,下连接下肢骨,具有支持和传递重力的作用。3,脊柱参与胸廓、骨盆的组成,保护内脏器官。4,脊柱的运动可做:前屈、后弯、侧屈、扭转等多种运动。5,两个椎体间的运动幅度很小。,二、肋(一),1,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两部分。2,肋骨属扁骨,呈弓形,有12对。3,分前、后端和体3部分。4,前端接肋软骨。5,中部为体。6,内面下缘处的浅沟称为肋沟,沟内有肋间神经和血管走行。,肋(二),7,后端膨大,称肋头。8,其稍外,肋骨变细为肋颈。
7、9,肋颈、肋体交界处肋骨有一向后的膨隆,称为肋结节。,肋(三),10,肋头、肋结节分别与胸椎肋凹和横突肋凹构成关节。,肋(四),11,第一肋骨近水平位,扁而短。12,上7对肋的内侧端与胸骨的肋切迹相连,称真肋。13,第8-10肋骨前端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并间接连于胸骨,称假肋。14,第11、12肋骨游离在腹肌内,称游离肋或浮肋。,三、胸骨,1,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个部分。2,胸骨柄的上缘中部微凹,称颈静脉切迹。3,柄体相连处稍向前凸,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4,末端游离的是剑突,薄而狭长。,四、胸廓,1,胸廓由
8、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接而成。2,呈前后略扁的圆锥。3,胸廓上口较小,由第一胸椎体、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的通道。4,胸廓下口较大,由第12胸椎体、第12肋、第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5,两侧肋弓之间的夹角称胸骨下角。6,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7,胸廓的形态因年龄、性别、体形、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8,病理情况下可使胸廓形态发生改变。9,胸廓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保护胸内脏器。,五、颅骨(略),成人颅骨由23块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各颅骨借连接装置连成一个整体(下颌骨、舌骨除外),具有容纳、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一)颅的组成:颅骨分为1脑颅骨和
9、2面颅骨两部分。(二)颅的整体观:1颅顶,2颅底内,3颅底外面,4,颅侧面,颅前面。,1脑颅骨(一),脑颅骨在颅的后上部,由八块骨构成。即:A额骨一块、B枕骨一块、C顶骨两块、D颞骨两块、E蝶骨一块、F筛骨一块。它们之间紧密结合,围成颅腔。A额骨位于前部.B枕骨位于后方.C颅顶中线两侧为左右顶骨。,脑颅骨(二),D侧方为颞骨。E蝶骨位于颅底中部。F其前方为筛骨。,筛骨,2面颅骨,第二章: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肩胛骨,(二)锁骨,(三)肱骨,(四)前臂骨。二、下肢骨:(一)髋骨,(二)股骨,(三)髌骨,(四)小腿骨,(五)足骨。,附肢骨骼介绍,A附肢骨骼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于功能的不同,
10、二者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B上肢骨成为劳动器官,故上肢骨骨体小而灵活。C下肢骨则粗壮坚实,连结稳固,以适应支持和行走的功能。,一、上肢骨,上肢骨由肩胛骨、锁骨、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组成,每侧32块。,(一)肩胛骨,1肩胛骨位于胸廓背面的外上方,为三角形扁骨。2可分为2面、3角、3缘。3肩胛骨前面为一大的浅窝,称肩胛下窝。4背面有一横位的骨嵴,称肩胛冈。5,肩胛骨背面分为上下两个窝,分别称岗上窝和岗下窝。6,肩胛冈外侧端扁平游离,称肩峰。7,肩胛骨上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为背部计数肋的重要标志。8,外侧角肥大,有朝外侧的浅凹,称关节盂。9,内侧缘薄,又称脊柱缘。10,外侧缘又称腋缘
11、,腋缘肥厚。11,上缘短,近外侧角处有一突向外侧的突起,称喙突。,(二)锁骨,1锁骨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全长可摸到。2,锁骨的内侧端钝圆与胸骨柄构成胸锁关节.3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组成肩锁关节。4,锁骨支撑肩胛骨,使上肢灵活运动。,(三)肱骨,1肱骨是典型的管状长骨。分一体两端。2上端膨大,其内上方半球的关节面,称肱骨头,与关节盂相关节。3头的周围狭细,称解剖颈。4颈的外侧是大结节。5颈的前侧是小结节。6肱骨体中部外侧的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7肱骨体的后面粗隆的下方有自内上斜向外下方的浅沟,称桡神经沟。8肱骨下端亦膨大,前后扁。9外侧有呈半球形的关节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10内侧有
12、呈滑车状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11肱骨小头外侧突起称外上髁。12滑车内侧突起称内上髁。,(四)前臂骨,包括1桡骨和2尺骨,桡骨位于外侧,尺骨位于内侧。易混小常识:尺切迹位于桡骨,桡骨下端内面有关节面,称尺切迹。桡切迹位于尺骨,尺骨冠突外侧面有桡切迹,1桡骨(一),A桡骨上端细小,下端粗大。B桡骨上端呈短圆柱形,称桡骨头。C头上面有关节凹,周围有环状关节面。D桡骨下端的内侧有关节面,称尺切迹。E下端外侧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桡骨(二),F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2尺骨,A尺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分一体两端。B上面前端有半月形的切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C滑车后上方的突起,称
13、尺骨鹰嘴,可在体表摸到。D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E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称是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F尺骨下端细小,称尺骨头,与桡骨下端尺切迹相关节。G尺骨头的后内侧向下伸出的突起,称尺骨茎突。,(五)手骨(1),手骨包括1腕骨、2掌骨和3指骨。1腕骨:共8块,排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A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B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手骨(2),2掌骨共5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一至五掌骨。A掌骨的近侧端为底,接腕骨;B远侧端为头,接指骨。C中间为体。,手骨(3),3指骨共14块,除拇指两块外,其余各指均为3块。由近侧向远侧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
14、节指骨。,手骨(4),各节指骨由近侧到远侧分为底、体、滑车三部分。,二、下肢骨,人类的下肢以承受体重和行走为主要功能,骨骼粗大以适应功能。下肢骨由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组成。每侧31块。,(一)髋骨1,A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B15岁之前此3块骨之间为软骨结合,15岁以后骨化为一块骨。C3块骨融合处的外侧有一深窝,称髋臼。D髋臼前下方的孔称闭孔。E髋骨后上方扁而宽阔称髂骨。F其上缘厚钝称髂嵴。G两侧髂嵴最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是临床腰穿的重要标志。H髂嵴前端的突出部分称髂前上棘。I髂嵴后端的突出部分称髂后上棘。,髋骨2,J髂前上棘的后上方约5厘米处,髂嵴向外侧增厚,称髂结节
15、,是临床骨穿部位。K髂骨内侧面光滑的浅凹,称髂窝。L髂窝的下界为一钝圆的弓形隆起,称弓状线。M其后方为粗糙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对。N髂骨的前下方为耻骨。O耻骨上支的上缘较锐,称耻骨梳,后端与弓状线相续。P耻骨梳前端为耻骨结节。Q耻骨结节至中线的粗钝上缘称耻骨嵴。R弓状线后下部为坐骨,其最低处粗糙称坐骨结节。S坐骨结节后上方的三角形突起称坐骨棘。T坐骨棘上方的切迹称坐骨大切迹。U坐骨棘下方的切迹称坐骨小切迹V坐骨支和耻骨支围成闭孔。,(二)股骨,A股骨位于股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B上端朝向内上方呈半球状,称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C股骨头下方较细,称股骨颈。E位于颈外上方的突起
16、称大转子。F内下方的称小转子。G股骨体的后上方粗糙,称臀肌粗隆。H股骨下端膨大,并向后方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I两侧髁间的窝称髁间窝。J两髁在前面的关节面称髌面。L内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内上髁。M外侧髁向侧方的最突出部位称外上髁。,(三)髌骨,髌骨位于膝关节的前方,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与股骨髌面相接触,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四)小腿骨,包括1胫骨和2腓骨。1胫骨位于小腿内侧,上端膨大,向后和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A两髁的上面微凹,与股骨下端相对。B两髁之间向上的隆起称髁间隆起。C外侧髁的后外侧有腓关节面。D胫骨上端与胫骨体移行处的前端粗糙,称胫骨粗隆。E胫骨体呈三棱柱状,前
17、缘锋利,居皮下。F胫骨下端较膨大,其内侧部向下突起形成内髁,下端的下面和内髁的外侧面有关节面。2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长,上端膨大,称腓骨头,下端称外髁,其内侧面有外髁关节面。,(五)足骨1,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1跗骨共7块,包括:A距骨、B根骨、C足舟骨、D骰骨各1块,E楔骨3块。A距骨位于小腿下方,其滑车与胫、腓骨下端相关节。B距骨前方是足舟骨。C足舟骨前方是3块楔骨,分别称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D距骨的后下方是根骨。E根骨的前方是骰骨。,足骨2,2跖骨共5块,由内侧向外依次是第一至第五跖骨。跖骨分为后端的底、中部的体和前端的头3部分。3趾骨共14块。除大脚趾2块外,其余各趾均为3
18、块。趾骨分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三章:关节学(略),一、骨连接的类型:(一)纤维连接,(二)软骨连接,(三)滑膜关节.二、中轴骨的连接:(一)椎骨的连接,(二)颅骨的连接。三、上肢骨的连接:(一)肩关节,(二)肘关节,(三)桡尺骨的连接,(四)手关节。四、下肢骨的连接:(一)髋骨的连接,(二)骨盆,(三)髋关节,(四)膝关节,(五)胫腓骨的连接,(六)足关节,(七)足弓。,关节学,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关节或骨连接。研究全身关节的科学称关节学。,一、骨连接的类型,连接方式分为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滑膜关节三种。,(一)纤维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借致密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的骨连接方式,称纤维连接。此类连接比较稳固,一般无活动性。根据骨间的连接组织不同,可分为两类。1缝2韧带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