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集 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他们视自己为普通的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是给这个国家最顶级的文物治病的医生。他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同时生活在机器工业时代,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了。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故宫仍然有传统的师徒制,现代社会如何处理这种新型的师徒关系,王有亮高飞给出了很好的示范。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和特殊生命体验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对话的过程,更何况,修复的是提醒时间的钟表。我们的职业生涯,能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来临,当我们与各个展台里这些保有完整品相的文物擦肩
2、而过时,是否知道它们曾历遍断裂残损和惊心动魄的修复。文物是过去式,但修复文物是现在进行时。第二集 木器、漆器、百花镶嵌、织绣的修复总结现代人如何修复它残损的身体,同时还保持它千年之前的风貌,这是非常考验审美的,能在千年后遇到合适的修复师,也是极为难得的。在高楼越来越多的北京,越来越多的人只能在办公桌旁放上盆栽和小型绿色植物时,他们还可以在瓜果飘香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修复原则:修旧如旧+ 最小的干预,最好的保护这些长度超过三米的屏风,写着不同形式的寿字,总共两万有余,是康熙皇帝六十岁时的生日礼物,是儿孙们隆重献上的厚礼。在此之前,它们封存了已近三百年,多数已经残破不堪。屏风的修复,集合了多种工艺
3、,除了织绣,镶嵌、漆器、木器组的年轻人也在忙碌着。最近几年,故宫每年大约吸收四五十名应届毕业生,未来几年,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五年后,随着老员工慢慢退休,故宫将会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被替换为新鲜血液,包括屈峰,闵俊嵘,孔艳菊,陈杨在内,这个日益壮大的年轻人队伍,将真正决定着故宫的未来。木器组中国人对木头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几千年下来,中国人一直在用远比石材脆弱很多的木材建造家园,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房子里,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栖身从木开始,用木头造纸,用木头刻版印刷,栽种,培养,雕琢一个个可造之材。屈峰:每个人对佛的理解还都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
4、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
5、,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上面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漆器组更为棘手的事这件文物,看起来是块大木板,其实它是一种乐器,很多学音乐的人都未必认得的一种乐器瑟,琴瑟和谐的瑟。我们背诵古诗词的时候听到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是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这些孔洞还能看出它是乐器的痕迹。瑟属于宫廷乐器,体积比古筝、古琴要大很多,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瑟也是最不为人熟知的。 (闵俊荣 漆器组)上漆前,要补灰
6、胎,从底灰到中灰到表面的,一共大概有三层灰,最上面的最细。漆器,是用加工处理过的天然漆,髹涂在不同材质上的胎体上做成的器物,比较多的是木器。天然漆在胎体表面结成坚韧的漆膜,既抗潮、防腐、耐磨,又有美丽柔和的光泽,不仅保护,更能装饰器物。在古代,礼器、乐器、生活器具、建筑等,能刷漆的都会刷漆。从漆树上采集下来的乳白色胶状液体是原生漆(天然漆、生漆、大漆) ,一接触空气转化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就先炼制成为透明漆,把生漆放在太阳下晾晒,太阳光的照射能让它变半透明。生漆过敏猪血料,是古建筑和漆器工艺中的传统材料,它的强度,比用大漆做的灰胎低一些,但是便宜,可以大量使用。好的修复,就
7、是要几乎看不出色差。第一遍底漆,干了之后要打磨,然后再上第二遍漆。百宝镶嵌组孔艳菊:其实修一件文物蛮有意思的,可以了解古人是怎么雕刻它的,怎么构图的,最后是怎么做成的,它又干嘛用了,这中间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实际上都很有意思。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死的东西放在那里,你真正接触它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精彩,非常美,而且确实是有生命的。我们现在要修复补配,还是会加入现在修复者对手艺上,对美的理解各方面的东西加进去。认真地对待它,你就会觉得有一种精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你会觉得它是活的。织绣组故宫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同时,也开始借助现代科学理念和技术的运用,纺织品修复过程中,需要现代仪器检测分析。织绣组,女
8、性从事文物修复时会遇到的问题:不能开空调,化妆,抹粉底,涂指甲,喷香水游览故宫时,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留意过,那些宫灯穗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保护和修复。(盘子倾斜,水倒在刷子上,给它一个缓冲,用刷子涂过穗,一遍遍洗)虽然年轻人已经不太愿意学习这样费时费力费工夫的技艺了,但职业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陈扬去承担。第三集 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中国古书画所用材料,大多为绢和纸,质地纤薄,再加上年代久远,很容易会有破损、掉色,如果没有一代代修复师的工作,我们根本不可能看到那些流传千年的传世名作。书画作品,往往百八十年修复一回,现在的人可以看出上一个修复者当时的技艺如何,甚至可以猜测他当时的心理和外貌。这
9、是一种穿越古今的奇妙体验。隋唐以前,中国的山水画还处于稚拙的阶段,到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开始真正在表现空间首次出现了大场景绘画,所展现出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 游春图是故宫博物院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绢本山水画,从它问世到今天的一千四百年间,我们很难想象,它经历过多少次战乱、天灾和人祸,但它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游春图画幅只有两尺多长,却场面开阔,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 游春图是中国第一张重彩。传统的中国画颜料,一般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大类, 游春图画中山石以细线勾勒,山体则是以石膏、石绿填色,山脚用泥金晕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些矿物颜料已经氧化变黑,有
10、些矿物颜料或者渗入绢中,或者胶质变性,很容易从绢上游离而来,怎么去黑,怎么固色,对修复者都是很大的挑战。故宫博物院实行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制度,而且是五点准时下班,文保科技部更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规定,除非是特殊情况,不准加班,这就是文物修复工作的特殊性,更强调慢工出细活。书画印一体,古代字画的临摹,都需要摹印师进行摹印。中国印坛有南陈北金的说法,金寓民大师就是北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也是故宫博物院摹印的开创者。故宫摹印是三代单传(金寓民刘玉沈伟) 。摹印并不是在石头上刻字那么简单,读印,是最费时,最见功力的。每枚印章的时代特点,个人风格,印文字体,章法布局,运刀手法的轻重、屈伸、疏密、增减、挪让,尤其是刀笔的情趣和意趣,都要有深刻的领悟,而且,还要形神兼备、不差毫厘地再现原印风采,就已经非常难了。这种由汉字、篆刻及印章石组成的印章艺术,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中国人,经久不衰的收藏喜好。每一方收藏级印章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它是实用与艺术的合体。盖印的镇尺。古今对话,很有穿越感的职业。这些作品,都曾经历过故宫博物院书画组的修复或临摹。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