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白瑞芳.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95024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白瑞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白瑞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白瑞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白瑞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说课稿 元宝山区民族中学 白瑞芳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 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 的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 一 、 教材分析: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是 第 四 单元第二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人生,而这小文 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 作者是 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 8 岁时一次 “脱险 ”的经历 。从这次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 生活哲理 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 ,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

2、终战胜困难。 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二 、 学情分析: 七年级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却不能很好的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要从 一件事或一个活动悟出它的哲理 是 有一定的难度。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针对这些孩子 的这些特点, 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 、 教学目标: ( 1) 积累字词, 默读课文, 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 (

3、 2) 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人物心理过程;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 3) 培养自信心,勇于战胜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这堂课的目 标, 是因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 “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整体感知 ”和 “重点探究 ”。本课的整体感知可以通过回答 “问题链 ”和复述故事情节来完成。重点探究针 对 最后一段的有关语句去探究其深刻含义。 2 指导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求学生言之成理地说出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看法。这是将课文阅读和生活经验

4、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尝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 “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 四 、 我对 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 教学重点: 默 读课文,复述故事, 梳理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悟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 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五 、 教学方法: 本着 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 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的原则,所以我决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 自主 默 读法, 合作 讨论法, 探究 法。 六 、 教学 过程设计: 叶圣陶先生说: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

5、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 ”。所以说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严格而有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学生习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教学设计为 以下 几个环节: (一)、课 前导入 ,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回忆中 。 要求 两名 学生提前搜集莫顿 亨特的故事,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这样既锻炼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 (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这套教材

6、和以往教材的明显不同在于字词积累多了,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数量明显增加了。为了让学生将 字词积累落到实处,我要求学生读准音,写准字,释准意思,并在书上做 预习卡片,每课都有。 通过幻灯片进行检测。 ( 四 )、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种读法,学生 默 读一遍课文,勾画记叙的要素 。( 这是3 完成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 也是 为了 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他们的 默 读能力,默读课文实际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梳理阶段,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为复述故事打基础。 然后让学生 先抢答问题,再 复述课文, 内容是从冒险到脱险的过程 。这个环节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

7、又是对课文的一次整体感知,可以同座进行,这样就能全员参加。 然后举手发言展示。 ( 五 ) 、梳理课文的情感线索。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 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 批注 “我 ”在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进而完成板书。 ( 六 )、 在 合作讨论 中研读文本,感悟主旨。 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可能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复述完课文后,迅速整合关键问题,要求学生关注重点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在阅读,想象,整合中让学生充分体悟。 主要是引导学生说出在我爬上小山之后,对小山充满了恐惧,毫

8、无信心可言,为下文中父亲引导我下山埋下伏笔, 引导 学生说出父亲在帮助我下山是采用先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的办法 ,使大的困难变小了,从而完成板书设计,也引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这样师 生互动, 生生互动, 就能化难为易了。 最后,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勾勒出你觉得重要的句子。并 再一次 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这其实是 学 生学习的 重 点所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同样应该在读中体会,感悟 出文章的主旨 。 ( 七 ) 多角度阅读课文,评价文中的人物。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以外,还可以多角度的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 :父亲、杰利、“我”、内德和

9、其他孩子。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 问题的习惯。 (八)、拓展延伸, 深入思考。 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假如“我”父亲没有来,你是“我”的同学,你将怎么办? 4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怎么办?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九)、 写作方法 学习 。 好的文章不是学完了就完成任务了,而是要学习它的写法,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所以,我让学生总结,本课给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以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练习写作。 (十)、布置作业: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 设计原理:阅 读教学的终点是写作,这样的一个作业正是为了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同时也是对链接生活,直面困难的一个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十一 )、 总结本课内容 。 朗读 一首小诗做总结, 激励学生在人生中应有作家的气质,战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本文时的思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其中肯定有些不妥当的地方,在此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