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39563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这是你的战争内容分析及解题思路(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1 江苏卷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 This is your war!”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 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

2、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 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

3、。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 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

4、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 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

5、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 ,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一、 段意概括 第一节: 学生看标语。 第二节: 补叙征调动员大会。 第三节: 弗之答问,做志愿者的条件。 第四节: 弗之给学生递手帕。 第五节: 弗之与蒋姓学生对话。 第六节: 玮、蔚对话。 二、 结构层次 选文是总分结构。 12 段,点明背景。 36 段,写不同的对话场景。 第

6、节交代故事的缘由,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第 节是故事的发展,历史系 教授孟弗之回答学生问话以补充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做志愿者的条件)并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第 、 、 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具体描绘了不同的两类学生形象。 三、 每节内容要点 第一节: 写标语点题,表明战争关系到每个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后方的昆明,标语上墙,也说明战事已经非常紧迫,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下文四处的师生对话提供了社会背景。 本段写雪景。昆明有大雪,表明天气的严寒,也隐喻局势之严峻。写学生“不顾”雪花飘扬看标语,表现他们对国事的高度关注。 第二节: 补叙征调动员大会。 征调对志愿者的年龄 “级别

7、”要求。“ 四年级男生 必须 入伍,其他年级的志愿参加。 ”此处是一伏笔,蒋姓学生是在应征范围之内的, 澹台玮 是可去可不去的,他们后来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节: 写弗之答问。说明了做志愿者的条件(补充上文),是否愿意上前线取决于一个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写下文的志愿者和逃避者作铺垫)。 “ 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学生们是热切的,老师的心是欣慰的。 第三段里写孟先生在时局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坚持到最后一刻,坚守自己的岗位也是对抗战的支持。 第四节: 写孟教授给工学院三年级学生递手帕, 不只是关爱, 以 嘉许 他 们的爱国热情。三、四两段是群像描写,写志愿者们火热的爱国热情。

8、老师的心是感动的。 第五节: 写孟教授和蒋姓学生的对话。 蒋学生应该被征调,但他怕死,想让孟教授说说情。他也知道这要求有点过分,在喊蒋先生时是“嗫嚅着”“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是其心虚,他所说的理由都是逃避的借口;在被严词拒绝后恼羞成怒“忽然大声说”。对孟先生的责问更是 歪曲 。第三段里写孟先生坚守自己的岗位也是对抗战的支持,何况我们相信,如果国家需要,孟先生也会义无反顾。“无一例外”指逃避责任者总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拒绝,说明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冷冷地”包 含着弗之的鄙视、讽刺、失望、痛心。 这一段主要折射出蒋姓学生等人所面临的个人愿望与国家责任 发生冲突时的一种自私选择 ,揭示了其人格的孱弱和

9、灵魂的丑陋。 第六节: 写萧子蔚和 澹台玮 的对话。 澹台玮 是三年级学生,他属于可去可不去的。萧子蔚一方面希望澹台玮这样一个好的科研苗子能继续学业的深造,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为国效力,所以是矛盾。但澹台玮的爱国热忱使他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和蒋姓学生形成鲜明对比。萧子蔚的惜才之心也是对第五段的一个补充。 萧澹 二人心意相通:萧老师从他讨论时的心不在焉已猜出了他的心思,“不是商量,是通知”表明老师对他很了解,明白了他的决定; 澹台玮 说“也是商量”是对老师的尊重。老师拉手的细节和郑重的态度是对 澹台玮 的支持和嘉许。 四、 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总结 本文选自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 本文选

10、自宗璞西征记(野葫芦引之三),共六段。 写的是 明 仑 大学学生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标题中的“战争”即指抗日战争,“你”也是“我们”,在这场战争面前,“我们”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小说中的不同学生 历史系学生、工学院学生、中文系蒋 姓学生、生物系 澹台玮 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战事紧张,形势危急 ) 情节:征调 应征( 四 处师生对话场景) 人物: 师:孟弗之 忠于职守 ,支持抗战 , 关爱学生 ,为人耿直 萧子蔚 爱惜人才,尊重他人选择 生:工学院学生 积极应征,充满爱国热情 志同道合,相互友爱团结 蒋姓学生 小有才华,但自私,逃避责任 澹台玮 富有才华

11、,且爱国,信念坚定 艺术手法:对比手法、细节描写、象征、烘托 渲染 五、 题目分析及解题思路 11、 文中第节师生问 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题目分析: 其实是在问原因,问写师生问答的原因,属于“抓”题,局部找。题干中已经提示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三节师生问答的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 答题思路: 找到提问句以后,看上文,上文是交代了征调事件,很明显孟先生的回答是在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再看下文,下文写了不同学生对于此事的不同反应,那么这段对话是在为后文作铺垫。 标准答案: ( 1) 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 2) 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

12、(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 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4 分) 题目分析: 依旧是“抓”题,局部找,找到手帕的细节描写,分条概括 , 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师、学生、师生三个方面去作答。 。 答题思路: 找到手帕的细节描写。描写 1 表现了孟弗之的嘉许和关爱。“关爱”这点不难,有些考生会丢掉“嘉许”这一点,要注意描写 1 写到“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这是对“嘉许”这个得分点的暗示。描写 2 和 3 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描写 1-4 表现了 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

13、水乳交融。 标准答案: ( 1) 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 2) 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 3) 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点拨: 凡是考小说的动作描写,要学会“分解动作”,然后再“组合动作”。即先把动作拆开,看看每一个动作体现的小点,然后再纵观整套动作,给出一个大点。 13、 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 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6 分) 题目分析: 这是“夸”题,题干中已经提示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4、要扣住这一点夸,拿两段文字作对比。另外要从内容方面夸。最后注意答题格式一定要分成两方面:学生形象、对话情境。 答题思路: 先到文章中找出对于这两处对话场景的描写(最后两段)。表明了两位学生的身份:同是高才生,蒋姓学生四年级,澹台玮三年级。表明了二者对于征调的态度:蒋姓学生逃避责任,澹台玮主动请缨。另外,两处场景描写体现的区别:蒋姓学生与孟弗之的对话尖锐,一波三折;澹台玮所在的对话场景含蓄 有诗意。 标准答案: ( 1) 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依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 2) 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

15、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 分) 题目分析: 仍旧是“夸”题,夸叙写自然景物的好处。 小说中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中的描写,后者只是单纯的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而前者是精心安排的,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都是有重 要作用的。 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象征人物性格三方面考虑。答案分成深刻寓意和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两方面来答。 答题思路: 找到所有有关自然景物的描写。 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有三处:一是第段中 1、 2 句学校雪景的描写;二是第段中尾句写腊梅林一片雪白;三是第段写雪已经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

16、了大半。三处都写到了雪,有两处写到了腊梅林。 开头交代下雪,明显是在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之后提到的腊梅林,是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第二问问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显然象征品格这一点要展开来答。注意腊梅林的变化:雪白 雪消 了大半 人梅相映。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得分点:雪白:暗喻孟弗之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雪消了大半:暗示澹台玮和萧子蔚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人梅相映:表现澹台玮隐喻坚贞人格。 标准答案: 深刻寓意: ( 1) 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 2)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表现人物: ( 1) 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 2)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 3) 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