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英译贝奥武甫中照应衔接的研究 【摘 要】照应是语篇衔接分析的重要手段。谢默斯 ?希尼英译本贝奥武甫语言直接精练、内容前后连贯。本文深入剖析照应在该译本中的运用,并帮助读者以新的角度理解并欣赏该诗。 【关键词】衔接;照应;贝奥武甫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 2016)07-0271-02 一、衔接理论 贝奥武甫( Beowulf)全诗共 3182 行,是用古英语(即盎格鲁撒克逊方言)记录下来的。爱尔兰诗人、翻译家谢默斯 ?希 尼( Seamus Heaney, 1939 2013)用现代英语把古英语贝奥武甫完整译出。“希尼的贝奥武甫已成为独
2、立的诗篇,至少可供两代人阅读”。该译本内容前后呼应,语义前后连贯,语言衔接尤其是照应衔接在意义上起到解释及增强等作用。 1976 年韩礼德( Halliday)和哈桑( Hason)出版的英语的衔接( 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对衔接的具体手段进行描述与分析。照应是衔接的主要手段。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获得解释,这就是照应。 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解释发生在句间所构成的语篇内关系而非句内关系。张德禄和刘汝山发展了语篇衔接理论,总结出衔接的 10 个原则,到 2012 年增加到 112 个原则。照应一般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
3、较照应。结合照应的分类及其衔接原则,本文将对希尼英译贝奥武甫进行分析。 二、英译贝奥武甫中照应手段分析 (一)人称照应。用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和名词性所有格代词所表示的照应关系叫做人称照应。也就是说,当一个实体、概念或事态再现时,我们不用原来名词或再描述一遍这件事情,而用相应的代词来指代,名称 出现不一样但是它所指的对象或内容是同一事物。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人称照应是第三人称代词及其相关词类;其次,所体现的照应关系实际是一种语义关系,这样我们才能在语篇内找到前后所指,使语篇内容连贯、表意明确通达。 1.复现指代原则。贝奥武甫人物众多,因而人称代词使用很多。又因为诗里有大量的叙事
4、形式即直接引语的使用,各种人称使用丰富,从第一、第二人称到第三人称都多次反复出现并各有所指,成功建立起语篇内部衔接机制、语篇及语境的衔接机制。 如果在同一个项目连续多次出现,就用同一个代词,而不用 同一个名词来指代它,称为复现指代原则。 164 行 -169 行描述怪兽格伦德尔( Grendel)对鹿厅( Heorot)进行第一次突袭取得胜利的这一节当中,节首用“ Grendel”后,后面出现 3 次“ he”, 1 次“ his”,都指的是“ Grendel”。这里一连使用代词指代叙事的主体“ Grendel”,描写他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优势,全国无人能挡。 随后,在贝奥武甫及其勇士到达鹿厅并
5、在那里休息的当晚,怪兽格伦德尔对他们进行突袭( 710 行 -735 行)。节首用“ God-cursed Grendel”3 和“ the bane of the race of men”来指明偷袭者的主角身份并说明它是个人神共愤的祸害,接下来的整个场景描写都用“ he”来指代“ Grendel”。这里重复出现 7 次“ he”, 8 次“ his”,把读者视觉的镜头定格在“ Grendel”一系列紧凑的行动上,跟随以他为行动主角的推移见证这一血腥事件的过程,把“ Grendel”毫不心慈手软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高了读者的紧张感。人称照应的复现指代原则得到充分体现,诗中也多处使用这个原则。
6、 2.阻断原则。被其它项目阻断后再出现时用名词指称的现象称为阻断原则。诗中 1977 行至 1986 行描写贝奥武甫及其勇士们受到国王海格拉克( Hygelac)宴请的其中一个场景:国王 Hygelac 致辞完毕,哈烈斯( Haereth)的女儿给各位勇士斟满酒,然后 Hygelac 又询问勇士们在国外作战的情况。 Hygelac 一直是这节描述的中心,因而始终占据主角地位。其衔接链被女儿哈烈斯斟酒中断,之后便先以名字指称复原,进而继续用代词“ he”指称来保持 Hygelac 在读者记忆中的位置。 3.叙述焦点原则。本诗的照应衔接中多处运用了叙述焦点原则。叙述焦点的项目一般用代词指称,而非中
7、心项目既可以 用代词来指称,也可以用名词来接续。该诗情节长,人物多,叙述视角可以从叙述人称看出叙述内容的变换,从而让读者分清主次、先后、因果等关系。 790 行至 835 行先描述贝奥武甫和勇士们与格兰德尔的搏斗,接着描述格兰德尔刀枪不入,接下来描述格兰德尔和贝奥武甫正面交手,贝奥武甫最终把格兰德尔打败。叙述焦点先集中在我们的英雄贝奥武甫决意与格兰德尔生死一战上,接着焦点又转到他的勇士们身上,接下来的 4 个“ they”一气呵成表现出他们护主(贝奥武甫)与刀枪不入的半人半兽(格兰德尔)搏斗的勇4 气和行动,无奈勇士们的合攻奈何不了他。在 这一小段的结尾处用“ their demon oppo
8、nent”开启下文、转移叙述焦点,接连使用 2 个“ he”, 2 个“ his”和 2 个“ him”预言恶魔格兰德尔的必败下场。接着贝奥武甫出场与恶魔交手,从动作、情节、心理的发展,叙述焦点在两个角色身上交替进行。这两场战斗的叙述焦点的出现先是“名词 +代词复现”的模式,循环出现。这样的衔接方式使焦点交替明确、语义连贯、内容清楚,让读者体验了一场势均力敌的硬战。 (二)指示照应。指示照应实际是一种词语指向的形式。说话者通过距离来确定所指对象。也就是说,指示照应中的参 照点由说话者所在的位置和时间的远近回溯或下延到所指对象。本文讨论指示照应系统中的两类词,第一类是指示代词,涉及具体的人、物或
9、事件;第二类是附加语,涉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例: 1.He had never been clamped or cornered like this. 2.After these words, the prince of the Weather-Geats was impatient to be away and plunged suddenly: . 例 1 的“ this”回指一个事件,回指前面格兰德尔在搏斗中处处受贝奥武甫的牵制只好落荒而逃。此前人们对它是闻风丧胆、避之不及,而这一次与贝奥武甫的对决,他的力量却不足以对抗贝奥武甫。“ like this”把遇强则弱、“ Grendel
10、”前后的巨大反差呈现给读者,也表现出古代社会崇尚力量、力量代表强者的观念。诗中有多处“ like this”的表达与用法。 例 2 的“ these”是修饰语,复数,与名词“ words”一起回指上一节5 “ Beowulf”临战前立誓的话。 3. That was their way, their heathenish hope; deep in their hearts they remembered hell. 4.They marched in step, hurrying on till the timbered hall rose before them, radiant with
11、 gold. Nobody on earth knew of another building like it.Majesty lodged there, its light shone over many lands. 例 3 的“ that”也是中心词,指事态,回指前面一整句话,即他们在异教徒神社里对神像所立的誓言。例 4 中出现两种照应,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但参照点所指为同一物。指示代词“ it”回指“ the timbered hall”,避免行文中出现重复,为人称照应。指示性副词“ there”也是回指“ the timbered hall”,强调那里是圣殿的中心,辉煌又威严。指示代
12、词在该诗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多为句内衔接,一部分为语篇内衔接,还有一部分为情景衔接,还有些同时具有句内衔接与情景衔接的情况。 (三)比较照应。比较照应指的是用比较事物异同的形容词或副词及其比较级表示的照应关系。因此比较照应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实体及事件等的比较,而涉及词语的指向会在语篇中寻找到与其构成比较关系的其它词语。比较照应分为一般比较和具体比较。一般比较只涉及事物或事件的异同,具体比较就事物的数量或者质量进行比较,主要通过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来表达。例: 5.The chieftain went on to reward the others: each man on the bench wh
13、o had sailed with Beowulf and risked the voyage received 6 a bounty, . “ the others”所指的意义以下指方式从下文找到具体所指的意义。下指时是以下文的“ each man on the bench”为参照点,“ each man on the bench”后的定语从句说明了他们得到奖赏的原因。因而“ the others”与上文的贝奥武甫构成比较关系,指的是随贝奥武甫一起前来消灭格兰德尔的勇士们。 6. One of these things, as far as anyone ever can discern,l
14、ooks like a woman; the other, warped in the shape of a man, moves beyond the pale bigger than any man, an unnatural birth called Grendel by country people in former days. “ the other”所指的意义以回指方式从上文找到具体所指的意义。回指时是以上文的“ one of these things”为参照点,“ these things”又可以回指到上一句的“ two such creatures”,便可得知两个怪物中一为格
15、兰德尔一为其母,而上文的“ looks like a woman”指明“ one of these things”是指其母,则此处“ the other”与“ one of these things”构成比较关系,指的是格兰德尔。此例中还出现了“ bigger”这一比较级,是 Grendel 和“ any man”之间的比较,但这有别于句间的比较结构。也就是说,表达比较意义的 词语指向语篇内不同小句间的另一语言成分形成照应关系时,才是具有衔接作用的比较照应。希尼译本中,比较照应衔接手段运用较少,主要通过“ others”、“ the other”等指示词来形成句间的照应关系。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
16、也较少出现,一般也只用在句内比较,不用跨句就能找到照应点。 7 三、结语 本文在分析研究希尼译本贝奥武甫中发现,该诗的照应衔接手段中,大量使用了内指照应,也有不少外指照应。内指照应中使用最多的是人称照应,比较照应较少出现,指示照应使用居中。人称照应中较多使用的是复现指代原则、阻断原则 和焦点原则。这几种原则并不总是单一出现,更多的是几种原则混合使用,还与词语衔接手段交叉使用。不仅第三人称使用多,文中也多处出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交叉使用,使得语篇内和语篇外的衔接及其产生的叙述焦点发生转移,这些对诗歌的主体突出、叙事重点明确、人物区分都起了很大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外指照应与内指照应交互使
17、用的情况,也就是同时可以从情景中获知所指对象也可以从语篇内明确所指对象。总之,衔接手段使得诗歌行文流畅、语义明确,为读者研读该诗提供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cCarthy , Conor. Seamus Heaney and Medieval PoetryM.Cambridge: D.S.Brewer, 2008.87. 2Halliday MAK, Hasan R.英语的衔接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31-304. 3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5-27. 4张德禄,刘汝山 .语篇连贯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97. 5张德禄 .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8 版社, 2012.70-85. 6Seamus Heaney.BeowulfM.New York: W.W.Norton&Company,20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英诗贝奥武甫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KY2015LX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