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学 考试大纲( 2009年 ) 一、 课程编号 110203 二、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知识 三、 编写说明 本大纲根据 诊断学 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它是 诊断学 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 针灸推拿学 本科专业。 四、 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实验 一:一般情况及头颈部体查 1.操作: 生命征; 一般状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头部检查;颈部检查 。 2.理解 : 一般状态、皮肤 体查的 方法和临床意义。 3.运用: 掌握 生命征、淋巴结及头颈部 体查方法和操作要领;掌握一般情况及头颈部体查在临床上的运用 ;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 调人文关怀 。 实验二:胸肺部体查 1.操作: 胸壁及胸廓检
2、查; 肺和胸膜检查 。 2.理解: 体表标志的临床位置和诊断学意义;胸壁胸廓检查及 肺和胸膜 检查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常见 病理征 及临床意义 。 3.运用: 熟悉体表标志;熟练胸壁压痛、皮下气肿、 乳房检查法 、 语颤 、胸膜摩擦感 、 肺部叩诊方法及正常叩诊音 、 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 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 正常三种呼吸音的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 、 听觉语音 (语音共振) 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人文关怀 。 实验三: 心脏体查 1.操作: 心脏视诊 ; 心脏触诊; 心脏叩诊; 心脏听诊 2.理解: 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
3、义 ; 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 心脏触诊时震颤、心包摩擦感 的 临床意义 ; 正常心率、心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 心 脏 听诊特点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 3.运用: 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 ; 心脏触诊时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法 ; 心脏叩诊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 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 ; 血管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人文关怀 。 实验四:腹部体查 1.操作: 腹部视诊 ; 腹部 听 诊; 腹部叩诊; 腹部 触 诊 2.理解: 腹部体表划区法及各区脏器分布 ; 腹部外形、腹壁静脉曲张和蠕动波的检查法及临床
4、意义 ; 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 3.运用: 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 肝、胆、脾和肾脏的触诊法及临床意义 ; 肝、脾和膀胱的叩诊法及临床意义 ; 心 肠蠕动音和振水音的听诊法及临床意义,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 腹水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人文关怀 。 实验五: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体查 1.操作: 脊柱检查 ; 四肢检查 ; 神经系统检查 2.理解: 脊柱常用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 四肢、关节检查内容和临床意义 ;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 ; 临床常见感觉障碍的类型 、 运动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 3.运用: 常用神经反射检查法、内容和临
5、床意义 ;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人文关怀 。 实验六: 心电图判读 1.操作: 心电图机的使用 ; 心电图判读 2.理解: 常用心电图导联 ; 心电图各波段及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 3.运用: 准确熟练进行各导联的连接和定位; 判读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 正 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 注意与患者的交流,强调人文关怀 。 实验 七 :阅片 1.操作: X 线片判读 ; CT、 MRI 影像学判读 2.理解: 常见病变影像学特征的发生机制 。 3.运用: 骨关节的检查方法及正常、异常 X 线表现 ; 肺部正常及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胸膜病
6、变及纵膈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 X 线表现,心脏病变的 X 线诊断和表现; 胃肠道各段正常、异常的造影表现及肝胆脾胰的基本病变表现;泌尿与生殖系统造影的正常与异常,泌尿系结石的影像学表现;颅脑基本病变在 CT、 MRI 表象,颅脑外伤、脑血 管疾病的 CT 表现。 实验 八 :病史采集 1.笔试: 病史采集 2.理解: 病史采集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3.运用: 准确 提供主诉 ; 现病史和相关病史的采集和记录方法 ; 问诊技巧,言语正确 。 实验 九 :病例分析 1.笔试: 病例分析 2.理解: 病例分析 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病历摘要的正确书写; 3.运用: 根据病例提供正确的诊断及其依据; 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项目及治疗原则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