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410508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练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答: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古代报纸 特征:在内容、形式、发行和传递上三个方面不同于现代报纸,具体来说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总之其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2、唐代 “ 开元杂报 ” 、 “ 归义军进奏院状 ” 辨识。 答: “ 开元杂报 ” 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

2、,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其性质是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报纸。而 “ 归义军进奏院状 ” 是主管(节度官)的文书,内容并不是朝廷公分所载的,而是进奏院管院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性质,并且其在进奏院发出前、传递过程中、主官收到后,都有可能被抄录、传阅,因此它实际上发发挥了新闻传播的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管报纸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3、 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作用。 邸报: 内容:日益丰富,趋近于规范化,基本内容为: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性

3、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 内容: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 “ 邸报 ” 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 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上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门。 性质: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 “ 解渴 ”

4、 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状况。 印刷:唐,宋为手抄,但是宋代有印刷的报纸而且流行很广;明、清为手抄,直到清代的乾隆、嘉庆时期的京报是刻印的。 发行状况: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个地方;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 都是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并且京报有人专送。 第二章思考题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什么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居垄断地位?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以农业小生产为本,商品经济不发达,新闻传播发展迟缓,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

5、行业。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刊,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实现近代化和大众化,即在报业中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方法,报刊面向社会大众,报业成为独立的社会行业之一。 在 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鸦片和种类商品,还在西式的学校、医院和报馆,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割让土地,“国中之中”的租界出现了,外报也从此开始在中国许多城市出版。 外报有一些中国古代报纸所不具有的特点: 在办报思想上,每一家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并公之于世。反观中国古代报纸,却找不出一篇直接阐述

6、办报思想与办报方针的文章。 在内容和版式上,外报逐渐形成以新闻、评论、文艺作品(副刊 )、广告为基本内容的格局,而邸报、京报始终以官方文书为基本内容。 在机构设置与专业分工上,外报的报馆是独立的机构,办报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报馆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从出报到营销能有序地运作。从最早的外报起,就有专门的编辑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处理稿件外,还要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由于采访新闻的需要,专做外勤的“访事人”(访员)也应运而生。 在新闻舆和印刷技术上,当邸报、京报还在手抄、木刻活字(或胶泥活字)印刷的时候,外报已经利用近代科学技术传输稿件和排印报纸。 在传播范围和效果上,邸报传递的是官方文书,主 要在官吏中传

7、播,范围很小,发布者不会很多,报房评价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普通商品投向市场,不会重视其传播效果和影响。而外报面向社会发行,办报者有明确的读者观念和市场意识,他们努力使报刊满足读者的需求,强化传播效果,扩大销售市场。 2.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18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利用统治印度的有利地位,在对华贸易竞争中,击败法国、荷兰等竞争对手,在各国对华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 50。为了打破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抢占广阔 的中国市场,在尚无足够实力用武力叩开大门的情况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仅通过走私和非法贸易进行经济上的侵略,还通过传

8、教、办学、行医以及出版书报等方法进行文化上的渗透。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是 19 世纪西方传教士出版的第 1 个中文刊物,历史上第 1 份中文近代报刊。月刊。 1815 年 8 月创刊于马来半岛西部城市马六甲。英国基督教 (新教 )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米怜主编,麦都思参加编辑,中国刻工梁发担任雕版和撰写部分稿件。雕版印刷,中国线装书式。出版后在南洋华侨聚居地区发行,少数传入中国境内。全部赠阅。宣称“以阐 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内容多以浅显中文诠释圣经,兼谈伦理道德和天文之类的科学知识,后期刊有少量评述政治时事的短文。宣传方式注意迎合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与习惯,经常用附会儒学的方式阐述基督教义。

9、文体多样,有论文、小品、对话、书信、诗、告帖等。近代中文报刊上的第 1 条消息月食即刊于该刊第 2 期。初印 500 份,后增至 2000 份。 1821 年停刊,共出 7 卷。 1807 年,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马礼逊( Robert Marrison, 17821834)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最马礼逊初马礼逊全力 学习中文,不到三年就可说一口流利的中国官话和粤语,并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以及编写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为了扩大宣传,马礼逊冒着杀头的危险,诱使中国出版商出版新约和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结识中国印刷工人蔡高、梁发并介绍他们入会。 1813 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

10、( Wi11iam Mi1ne, 1785 1822)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 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 万国公报 是美、英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刊。原名中国教会新报(又称教会新报)。 1868 年 9 月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周刊。 1874 年 9 月改名万 国公报。 1883 年 7 月,出至第 750 期休刊。 1889 年 2 月复刊,仍称万国公报,改为月刊 ,册次另起。 1907 年 12 月,出

11、至第 227 期停刊。参加编辑的外国传教士有慕维廉、艾约瑟和李提摩太等人;中国人有沈毓桂、蔡尔康、范祎等人。初期以教徒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宣传宗教为主。改名万国公报后 ,增加介绍西学等内容。 1889 年复刊后,成为 广学会 (原称同文书会。 1892 年改用此名 )的机关刊物。以上层官绅与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除继续宣传基督教义外,更注重刊登时论及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与自然科学等译著,成为一本综合性的时事政治刊物。在中日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期间,登载鼓吹变革的时论明显增多,主张中国在外交上联英拒俄,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在内政上广辟商埠、筑路采矿、聘用洋员等。这些议论,对部分洋务派官吏和维新派人士

12、产生过影响。其目的是希望中国按照它所提出的方案,进行社会改良,以逐步加深中国的殖民地化。这 一时期所刊重要译著,有林乐知的中西关系论略、文学兴国策序、中东战纪本末,李佳白的新命论、中国宜以新学辅助旧学说,李提摩太的泰西近百年来大事记 、新政策等。万国公报在传播西学的过程中,还涉及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为“安民新学”。 1899 年2 4 月,曾刊登李提摩太节 译英人 B。基德的社会进化论, 题名大同学,是国内刊物上最早提到马克思和资本论名字的文章,“马克思”这一译名,也是由此文首次使用的。此报 1889 年复刊时销数仅 1000 份, 1894 年增至 4000 份, 1899 年最高达

13、38400 份 ,是当 时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后期影响趋小。 申报 创办于 1872 年 4 月 30 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 1949 年 5 月27 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 申报曾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性报纸,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的重要文献参考,全称是申江新报。 1872 年 4 月 30 日创刊。 1949 年 5 月 27 日解放上海 后因历史原因停刊。前后办了 78 年,共出版 25600 期。 美查于同治初年( 1860 年代)其兄弟菲尔特利克美查来沪经营茶叶、缫丝

14、等出口贸易,约在 1862 年前后开办江苏药水厂。他的中国买办陈莘庚看到上海新报销路好,利 润高,便建议其办报。 申报由英商安纳斯美查( Ernest Major)等人集资 1600 两白银创办,初由美国人美查、伍华德 (C。 Woodward)、普莱亚 (B。 Pryer)和麦基洛 (J。 Macki11op)4 人出资,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关于美查办申报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其做生意不成,“思改业”。另外一种则是说由于江苏药水 厂生意兴隆,盈利颇丰,美查将多余资金拿来办报。 1872年 4 月 30 日创刊。初为双日刊,从第 5 号起改为日报。早期申报在商业经营和本土化办报模式上进行

15、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作为外商投资的报纸,申报除了美查以外,经营和编辑人员均由中国人担任。甲午战争前,赵逸如、席裕祺先后负责经营,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黄式权先后任总主笔。为突出中国特色,将报纸取名为“申”。报纸也没有采用上海新报所采用西式直栏,而继续沿用符合当时读写习惯的书册式。因为编撰者都为中国传统文人,报纸的口味和风格都是中国式的。也很注重言 论,每天头版都有评论文章。在新闻报道上也比较注重猎奇性强的社会新闻,创刊之初就公开征集“令人可惊可愕可喜”的来稿,刊登过很多谈神说鬼、志怪述异的新闻。也发表过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和杨月楼案的连续报道等。是年 11 月,出版瀛寰琐记,被

16、认为是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的出现。在业务经营上,申报并未采用进口白报纸,而用土产连史纸,虽然只能单面印刷,但大幅缩减了成本。 (每份售价定为 8 文 /10 文 外埠 ,大大低于对手上海新报每份 30文的售价 )。同时在上海设了 22 个代销点,并请人给商号上门送报,雇 用报童等措施提高销量。申报的本土化经营和商业措施,很快使得销量上升, 4 个月内就使销量从起初的 600 份上升到了 3000 份,只用了半年,就挤垮了上海新报,成为当时上海唯一的中文商业报纸。 1876 年 3 月 3 日面向中下层读者群出版通俗副刊民报 (周三刊 ),被认为是中国最 早的白话报纸。 1882 年 10 月,曾

17、用电报传送北京顺天乡试的榜文,次日见报,引起轰动。 1884 年 5 月 8 日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旬刊 ),创设申昌书局并出 版古今图书集成等图书,进行多种 经营。 1899 年美查将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售出自己的股份,得银 10 万两,返回英国, 申报事务由董事会主持。董事会中有一位中国人梁金池。改组后的报馆买办为席裕祺 (原 买办赵逸如病故 ),主笔黄式权,英籍董事埃波诺特 (E。 O。 Abufhnot)总揽馆务。 1909 年 5 月,该报华人买办席裕福出资 7.5 万购进申报。 1912 年 9 月,因经营不善,席将申报售予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和陈冷 五

18、人。史量才任总经理,陈冷为总主笔,席裕福仍任经理 (年余 解职,由张竹平继任 )。三年 后张謇等人相继退出,申报归史量才一人所有。史全面接手申报后,聘用张竹平担 任经理,在馆内设广告推广科和报纸推广科,大力拓展广告业务。 1916 年,发行量达 2 万 份。 1918 年斥资 70 余万兴建申报新大楼,又先后从国外购入新式印报机、制铜版机等 先进设备,使报馆在国内硬件设施方面首屈一指。同时由于在业务上的提高,申报蒸蒸 日上,利润逐年攀升,成为上海乃至国内大报。 1922 年,创刊五十周年时,申报发行量达到 5 万份。在国内时局混乱的 情况下,申报 以政治态度保守着称,为在各种政治势力混战的局势

19、下避免麻烦,对于一些敏感问题,申报 采取少评论或是不评论的策略。 1929 年冬,总主笔陈冷、经理张竹平等相继辞职,事业发展因人事变动面临危机。史 量才任用张蕴和继任总主笔,马荫良继任经理,同时酝酿改革。 1931 年 1 月,申报成立 总管理处,统辖一切馆务。史量才自任总经理兼总务部主任,聘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 等民主派人事入馆,参与报纸改革。 1932 年 11 月 30 日,申报月刊发表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 划宣言,提出在新闻和 广告编排、国内外通讯、自由谈副刊等 12 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在副刊自由 谈方面最为显著。自由谈创刊于 1911 年,一直是鸳鸯蝴蝶派文人的重要阵地,

20、此次改 革,史量才撤换任 12 年主编的周瘦鹃,启用曾留学法国的青年黎烈文。黎烈文的主持下, 大量左翼作家(以鲁迅为代表)发表文章,时评紧扣时事,尖锐泼辣,风格多样,很受读者 欢迎。言论在申报的地位上升到重要地位。 此外,申报还积极拓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从 1932 年到 1933 年 12 月,报馆相继创办 了 流通图书馆、妇女补习学校、新闻函授学校,出版申报月刊、申报年鉴、申报丛书、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对不抵抗政策大肆抨击。此做法很快引起当局不满, 1932 年 8 月,蒋介石下令“禁止邮送”申报。最后申报与政府达成妥协,辞退陶行知、黄炎培等人,但拒绝了“由国民党中宣部派员

21、进驻报社指导”的条件。 35 天后,申报解禁。 1934 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工暗杀,震动全国,一时舆论哗然。史量才身亡后,申 报产业由其子史泳赓继承。申报言论又趋于保守。 晚年 抗战期间,申报数度停刊复刊,历经波折。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图控制该报,申报 拒绝其新闻检查,于 1937 年 12 月 14 日宣布停刊。 1938 年 1 月、 3 月,汉口版、香港版先 后复刊,但汉口版不久停刊,香港版也于次年 7 月停刊。 1938 年 10 月 10 日,申报借美 商之名在上海租界复刊。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军开进上海公共租界,申报再次停刊。一周 后,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

22、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 1942 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 封申报。 12 月 6 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 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 陈为社长。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 战后,国民党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以 CC 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 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 1945 年 12 月 22 日申报复刊,潘公展任指导员, 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申报完全被国民党控制。 1946 年 5 月,国民 政府强迫史泳赓出让 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改变了申报的民营性质。在此基础上, 改组董事会,调整报社工作机构,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

23、,潘公 展任社长兼总主笔, 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 1949 年 5 月 25 日,上海解放,中共派工作组进入报馆。 5 月 27 日,申报出至第25599 号终刊。 5 月 28 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原申报馆原址上出版。 3.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外报的产生与发展,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 从 1815 年到 1840 年的 20 多年间,外报发展缓慢,寥寥数家中文宗教报刊也只能在境外出版。鸦片战 争以后,外报迅速在中国境内扩展,在 19 世纪 40-60 年 代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外报占据了垄断地位。 事实证明,外报的发展是同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相伴

24、而行的。 一些外国人并不讳言他们来华办报的目的。 外国人来中国办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准读者对象,即“影响”什么人;然后才是如何去“影响” 的问题,即争取中国人心的策略。朝廷和各地方当局的官员与士大夫,这些中国社会的上层人物成了一些外报瞄准的读者对象。 直接干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文字也较深些。但有一点是贯彻始终的,那就是在宣传 策略上利用中国传统思想形式,特别是附会儒学,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孔子加耶 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来外报的政治面目显露得越清楚。它们从维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益的立 场出发,一方面认为清廷腐败,非更弦易辙不可;另一方面又依赖利用这个顽固的封建政权

25、,同它一起反 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外报的主持人,大都同中国当局有密切的关系,成为达官显贵们的上宾和谋士。 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即中国人民阅读的、也有中国人参与工作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影响 : (1)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以。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外报的实践 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书上的: 1: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4.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国人办报首先是从对外报的利用开始的

26、。 外报以其内容丰富和传播迅速吸引了大量中国读者,但在政治上替外国说话又为中国人所不满。中国人在同外报打交道中,渐渐地对它熟悉起来,甚至开始为自己所用。这种利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员与商人,从外报上收集情报,了解政治、军事、商业动 向; 二是在外报工作的华人,从刊发“替华人说话”的文章到利用外报的条件创办华人主编的中文报纸。前者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外报,后者如王韬、陈蔼廷主编中文报纸。 5.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867 年, 一场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 1869 年参与六合丛谈

27、的编撰。 1874 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 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1883 年,一场将其部分政府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 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由于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 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政论为主的报纸,他也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主

28、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 1)论述了办报的 目的与意义。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丞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 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 报立言”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 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 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韬十分强调报刊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 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 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

29、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可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在当时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主 要表现为: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 ,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 起到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 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

30、了基础;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 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称为“中 国新闻报纸之父”。 第三章思考题 1.康有为是怎样倡议办报的? 到 19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主张维新变法的人迅速聚合,形成一个派别,登上了政治舞台。 报刊成为它的舆论工具。由此,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政党(团 体)报纸,并开创了政治家办报 的先河。 维新派的发起者和领袖是康有为。他于 1879 年游历了上海、香港,对西方国家情况开 始有所了解,又目睹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现状,因此深有感触。 1888 年,他在北京参 加顺天乡试时,写一封 5000 字的上皇帝

31、书,要求“变成法,通下清,慎左右”,以救亡图存。 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皇帝。在顽固派的干扰下,这封信没有递上去,但在一些人中传诵, 康有为获得了同情与称赞。 1891 年,他回广州办“万木草堂”。在讲演的同时,他撰写了新 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 书,作为维新变法主张的理论依据。 198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后于 1895 年 4 月 17 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于是康有为第二次上书皇帝。在具体建议中康有为陈述了办报的必要性。他写道:“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以观物价,琐之可以见土风。清议时存,等于乡 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外国农业、商学、天文、

32、地质、教会、政律、 格致、武备各有专门,以为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与铁路开垦实相表里;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其中的思想明显源 于西方,但对当时的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5 月 29 日,他又写了一封长达 13000 字的上皇帝书,内容与“公车上书”相似,只是 强调了变法的紧迫性。这是第三次上书。 6 月 23 日,康有为写了第四封上皇帝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表明了他 的政治要求。这封信中有“设报达聪”的建议,他写道:“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 镇亦会续开,日月进呈,并备数十副本发各衙门公览。虽乡校或非宵旰寡暇,而民隐咸达, 官匿皆知。

33、”他还建议购买各种外国报纸,如泰晤士报等,“令总署派人每日译 其政艺, 以备一览,并多以印副本,随邸报同发,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由于顽固 派的阻挠,这封信没有递上去。 此后,康有为就着手办报。同年 8 月 17 日,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2.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万国公报, 1895 年 8 月 17 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 1895 年 11 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 1 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 , 1895 年 12 月

34、16 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 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 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 1896 年 1 月 20 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 10 个月又 5 天。 强学报 , 1896 年 1 月 12 日,上海, 5 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 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 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 1 月 25 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

35、。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 10 多天,共出 3 期,其中第 3 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 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 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 、 湘学新报 、 渝报 、 国闻报 3.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 1)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成员的推动,以及一些倾向维新变法的政府官僚对国人 办报的赞同与支持,一起推动办报。 ( 2)意义: 两个突破,即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 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 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

36、貌。 ( 3)特征:全国性、多样性、进步性等。 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 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 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 4.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 “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 “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 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

37、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 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 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

38、舆论的论述 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 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5.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梁启超倡导的“新文体” 到了 90 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梁启超是这种“新文体”的领导者 “新文体”的基本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 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峰常带情感。 历史渊源:既是对晚汉魏晋文风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作者思想解放的产物 。 效果与社会反响:许多人以为 是新闻事物,竞相学习与仿效,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视其为野路子。 这种

39、文体的特点是: a.内容切中时弊,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有感而发; b.打破传统戒律,不守桐城派的章法、义法,自成一家; c.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杂以新名词、新术语、民间口语入文; d.感情充沛,赋予煽动性。 第四章思考题 1.中国日报创刊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它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 ( 1)背景:孙中山 1894 年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 年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起义 失败后流落欧洲,继续从事推翻清政府 的宣传。尽管他们十分努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就 在这时,有几件事更促使和激发孙中山决心办报。 一是伦敦蒙难。 1895 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被迫逃亡国外, 1896 年 9 月

40、 30 日他刚从美国 来到英国伦敦, 10 月 11 日就被清王朝驻英使馆欺骗逮捕并将遭杀害。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等人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伦敦地球报首发了“中国革命家孙逸仙在伦敦被诱捕”特大新闻,接着伦敦各报纷纷发表消息和评论,英国人民示威游行并包围使馆。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馆只好释放了已被囚禁了 12 天的孙中山。孙中山立即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揭 露清王朝和清王朝驻使馆的行径,英国报刊又作了连续报道。这些消息很快传播到欧美许多国家,使本来不知道孙中山、不知道中国革命的人,一下全知道了。孙中山感到,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二是同海外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戊戌变法失败

41、后,逃亡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转而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办起了清议报,并以此美化光绪皇帝、维护封建制度,使许多海外倾斜受了蒙蔽。这对孙中山震动很大,也使他下决心办报刊宣传革命并向保皇派展开斗争。 此外,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派的情绪需要鼓励,以积蓄力量为以后的 斗争做准备。这 些都促使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中国日报的诞生。 ( 2)意义: 创刊之初,言论并不激进。从 1900 年 8 月起,开始登载“排满”文章,且言论激烈。主要宣传内容为反清、提倡民权,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历史、支持义和团的反帝反侵略 斗争,与保皇党的报刊进行论战等。在反种族压迫、反封建专制、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上,该 报作为

4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阵地,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创多栏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活泼大方。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 首开横排分栏短行排的报纸,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中国日报不仅是宣传机关,还是革命党南方党务军务的总机关,兼宣传与组织双重功能。 中国日报出版两月后,又出版约一年的中国旬报。旬报的“杂俎”专栏改名“鼓吹录”并入日报,成为日报的文学副刊,是我国最早的副刊之一。 ( 3)早期宣传内容:(一)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二)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43、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三)报道革命党 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四)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五)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1902 年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二次广州起义失败后, 广州保皇派报纸岭海报乘机诬蔑,中国日报坚决驳斥,论战月余。 中国日报 1900 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的机关报,社长兼主编是陈少白。 中国日报每日 4 开两张,内容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与评论为主。 2.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情况如何? 留日学生办的报刊:开智录、译 书汇编、国民报、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44、江苏。 留日学生还印发了一批革命宣传的小册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 3.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苏报, 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刊于上海租界内。由胡璋经营。后因经营不善,于 1900 年售予陈范。陈范接手苏报的初期,苏报言论同情变法, 1902 年以后,中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陈范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从同情改良逐渐转向同情革命。 1902 年冬,苏 报专辟“学界风潮”栏目,报道并支持爱国 学生运动,从此为学界所关注。 1903 年 5 月 27 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的章士钊担任主笔。此时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社的机关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后

45、,每天的苏报几乎都会发表一些言词犀利、宣传革命的政论文章。 1903 年 6 月 9 日,苏报在“新书介绍”栏中热情介绍了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 10 日又发表章太炎的革命军序。 6 月 29 日,发表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驳斥康有为只可保皇立宪,不可革命的论调。并在文中称光绪帝为“载湉小丑”。这些大张旗鼓的革命宣传与激烈的言论 ,震撼了全国,也触怒了清廷,清政府决心镇压革命党人。 6 月30 日,上海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等人,邹容自动投案。此时由于章士钊未列入黑名单,所以仍在主编苏报,同时还发表了章太炎在狱中所写的狱中答新闻报记者。 7 月 7 日, 苏报被封。 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二人。上海租界当局一方面为维护治外法权,一方面也迫于舆论,不敢将二人引渡给清廷,故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对此案进行会审。当年 12 月24 日,判决章、邹永远监禁。由于受当事人和世人的坚决反对, 1904 年 5 月改判章监禁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