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412886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政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政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政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政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财政学复习题 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各经济单位和个人依据一定的市场规则,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与财政 什么是市场? 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市场 是指有形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市场 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无形市场: 是指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靠广告、中间商以及其他交易形式,寻找货源或买主,沟通买卖双方,促进成交。 什么是市场经济? 众说纷纭,如价值经济说、等价交换经济说、自发性经济说、优胜劣汰说、信用经济说 等等 市场经济: 是各经济单位和个人依据一定的市场规则,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进行 资源配置 的一种经济体制 。 (P2) 市场经济: 自发进行

2、资源配置的经济。 市场经济的特征 1、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不能直接干预)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有民事责任。 2、竞争的平等化 必须公平;必须相对充分;必须有序 3、经济关系市场化 所有的劳动产品和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加以配置。 4、经济活动的法制化 经济活动要纳入科学而完善的法规体系中,经济运行建立在基础之上。 5、宏观调控间接化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而间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调节。 6、经济生活的开放化 不能有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壁垒 7、政府职能的规范化 不能过度干预经济活动,受到法律的约束。 市

3、场失灵的概念及其表现 市场失灵 是指在市场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的过程中,对某些领域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并引起收入分配不公、经济乃至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不能有效提供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满足个别人需求 日常消费的物品 公共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产品的定义: 是指一类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和服务,比如国防、行政服务、公共道路、气象信息、路灯、防病、廉租房、生态环境等。 2、 外部性 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入。(原因:没有或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

4、,但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全部利益;或他捞到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全部的代价。 因此, 外部性最早定义就是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 ” 3、 自然垄断 (竞争失灵) 当某一行业或集团的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问题,由此就会形成垄断,从而削弱市场的竞争性。 如自来水、电话、邮电、电力、 “中国两桶油 ”等行业 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1、产量受到限制,生产者随意抬高价格,给消费者带来额外损失。 2、生产者缺乏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扼杀竞争 3、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4、信息失灵(信息不对称) 是指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如:

5、售房人比购房人更了解房子的质量; 卖者对市场信息的错误判断也是一种信息失灵 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政府职能与财政 由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存在,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政府的重要职责就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越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社会需要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市场系统;另一个是政府系统 。市场主要是满足私人的、个别的需要,而社会公共需要则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来满足。 定义: 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经济发

6、展的社会条件等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很广,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行使其政治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及正常运转的需要。 如行政、国防、公检司法、外交等。这些都属于纯粹的社会公共需要。 2国家行使其社会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一些公益性、基础性条件的需要。 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风险产业等。这些有的属纯粹的公共需要,更多是属于介于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的准社会公共需要。 3保障市场经济顺利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调控措施、政策及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政府职能 包

7、括: 政治职能 实行阶级统治、保卫国家 政府职能 经济职能 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 社会职能 管理社会事物 财政学所要关注的是 经济职能 。 按照西方经济学观点,市场失灵的领域正是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简单归纳如下: 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 1、提供公共物品或劳务。 2、矫正外部效应。(采用税收、限产、罚款、补贴、关闭等手段) 3、维持有效竞争。(指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4、调节收入分配。(采用财政补贴、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发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周期性波动) 概括:政府发挥作用的手段: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 法律手段 政府失灵的概念 : 指

8、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指国家财政以公平和公正为目标,通过收支活动和政策运用,客观上具有对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拥有的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和个人财富发挥直接与间接地再分配和再调节,进而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功能。 财政的概念: 财政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一般特征 : 1)财政分配的基本动因(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国家(或政府)。 国家处于支配地位,其它单位和个人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职能概述 一

9、、财政职能的内涵 :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功能。 二、我国有关财政职能演变的探讨 两职能说 :分配职能、监督职能 三职能说 :分配职能、经济调节职能、监督职能 四职能说 :筹集收入、安排支出、调节、监督 四职能说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所谓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就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1、资源配置的概念 指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

10、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 在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和财政的介入,确保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性。这就构成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首要职能。 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主要由市场机制或私 人部门达成,公共部门起补充作用; 财政学强调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之所以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在于市场存在缺陷而不能 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财政可以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主要手段。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 : 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调节收入悬殊,贫富不均,促进社会公正,改善社会福利,达到社会稳定的功能。 市场有

11、效运行的结果,常常会扩大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在社会成员中的不平等分布状态。 私人能力和天赋的差异; 私人资本收益的差距; 遗产和赠与使得收入和财富差距拉大的过程,从一代人扩展到不同代人之间。 收入分配的目标 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又包括 经济公平 和 社会公平 两个层次 。 经济公平 强调要素的投入与要素的收入相对称。突出的是效率原则。(谁投资,谁受益) 社会公平 是对市场分配的偏差所造成的收入差距维持在各阶层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洛伦兹曲线 和 基尼系数 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国际经济学界通常采用基尼系数 。 而这个系数是在洛伦兹曲线得出的。 洛伦兹曲线: 用来衡量

12、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分为 5 个等级,各占人口的 20%,按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分额的大小可以作出一个表。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G =0 时 : 收入绝对平等; G =1 时 : 收入绝对不平等; 一般情况下, 。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公平,反之则越不公平。 按照西方国家通行的标准: 0.2 G 0.3 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0.3 G 0.4 收入分配状况较为合理 G 在 0.4 以上,收入分配差距大 财政收入再分配活动的措施 一是,通过征收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来缩小贫富差距; 二是,通过政府的济贫支

13、出直接将收入转移给贫穷阶层; 三是,通过政府的社会保险支出和其他社会保障支出来保障个人的基本生活,公平社会福利; 四是,政府通过干预自然垄断行业和进行公共投资性支出来改善社会福利分布状态。 稳定经济职能 一、稳定经济职能的含义 AG AB 01G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必然会使一国经济处于一种周期性的波动之中。熨平经济的周期性震荡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 政府是唯一具有政治权力的全国性机构,这使其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唯一力量,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施加应有的影响。 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大体处于平稳、均衡状态。 主要标志是 : 充分就业 、 物

14、价稳定 、 经济稳定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机制 1、通过税收对高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2、通过转移支出增加低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4、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 GNP 或 GDP 及其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 经济稳定增长,就是尽量避免 GNP 或 GDP 大起大落 ,经济过热或过冷。 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作为一般市场主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15、、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等。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 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 3、 发行国债 4、 加强监督管理 税收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税收的含义 * 税收 :是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进行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取决于债权人意愿)、政府收费(取决于缴款人的自主行为)等区别开来 2、 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

16、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将税收与债务收入(必须按期还本付息)、规费收入(国家为付费者直接提供服务而取得的收入)等区分开来 无偿性的另一面:整体有偿性(公共产品的价格) 3、固定性。 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 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不具有确定性规范的财政收入形式)区分开来。 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政策变化而变化。 国债的含义: 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是中央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

17、,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国债的特征: ( 1)自愿性 购买建立在自愿基础上。 ( 2)有偿性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 3) 灵活性 是否发行、利率高低 发行多少、期限长短 灵活确定 按发行载体分类,可分为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可以分为 购买性支出 和 转移性支出 。 1、购买性支出: 也称消耗性支出,政府为开展政务活动的需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支付活动。 具体包括 政府部门的 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如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卫支出以及政府公共投资支出等。 特点:政府支出时获得了等价的补偿 相对指标: 指

18、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量占相关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收入等)的比率。简单地说 , 常用相对指标:财政支出总额与 GDP 之比 在分析、研究财政支出规模时,通常是以相对指标作为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指标。 政府活动扩张论 瓦格纳法则 19 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 Wagner, A.)提出。 在考察了许多西欧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公共部门增长状况之后,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 GDP 的提高,财政支出占 GDP(或 GNP)的比重相应提高。 (有的教科书) 当国民收入增

19、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 GNP 的比重将会提高, 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看图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性因素 它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经济干预政策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影响。 经济体制的选择 集中表现在“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的不同上。 经济干预政策 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到垄断时期财政支出的变化可以充分地证实。 2、政治性因素: 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局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非正常事件。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3、社会性因素: 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

20、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相应的住房、教育、健康、保健以及救济贫困人口的支出压力较大;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公众要求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福利等也会对政府财政支出提出新的要求。 政府采购的涵义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对象通常有: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 三种。 政府采购制度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 第二,有利于减少采购实体与供应商之间的共谋,预防“人情采购”、“暗箱操作”

21、等腐败现象。 第三,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手段。 结论: 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就业以及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均衡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购买性支出: 购买支出是政府作为一般的市场主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具体包括: 国防、行政、科教文卫等消费性支出及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支出等等。 共同点 :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也就是政府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国防支出的内容 我国的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专项工程以及其它支出。 按其用途分为维持费和投资费两大部

22、分 。 我国政府重视“三农”问题的理由 孙中山和毛泽东都说过 :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现今: 仍是农民(农业)大国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础产业、弱质产业 弱质产业的理由:基本上“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易受气候等条件影响;供求关系不稳定。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已制约内需增长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 这些不可能都靠城镇化来解决。 (以往的城镇化是土地被拿走了,房子被拆掉了,进城后还没有应有的权益。 ) 转移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指财政支出中用于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和服务

23、。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支出; 援外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共同点: 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这里不存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问题。 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参见 P128) 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 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一种保障制度。它是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 社会保

24、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 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模式: 1、现收现付制 (社会保险税 ) 概念: 以(当期)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的开支的制度(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当期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2、完全基金制 概念: 以(远期)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3、部分基金制 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当年筹集的基金,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的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 也就是

25、说: 在通过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 。 总结: 现收现付制 靠后代抚养的筹集模式。 完全基金制 每一代人都是靠自己工作期间缴纳的保险费所积累起来的养老储备基金来维持老年生活。(自我养老) 部分基金制(混合制) 自我养老和后代抚养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 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特征 (一)财政补贴的概念及性质 财政补贴: 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1、补贴的主体 国家 2、补贴的依据 国家政策 3、补贴的对象 企业或居民 财政补贴的性质:政府单方面的无偿

26、支出(转移性支出);与价格变化联系紧密的支出。 (二)财政补贴的特征 1、政策性。 财政补贴实施的依据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目标,要体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实现的需要。 2、可控性。 3、特定性。 有特定补贴对象 4、灵活性。 是政府可以灵活加以使用的经济杠杆。 5、时效性。 当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可能相应减少或完全停止。 财政补贴的作用 财政补贴具有正负双重效应,是双刃剑 正效应: 1、弥补市场失灵。 财政补贴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经济和社会一时稳定。 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收入形

27、式分类 收入形式 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式。即来自全社会各方面的财政收入通过什么方式上缴给国家。(税收、利润、国债、规费等)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如图: 税收收入 财政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 非税收入 公债收入 行政收入 财政收入结构 指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 目的在于揭示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理顺分配关系,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监督和管理。 论述 影响政府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规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影响一个国家财政收人规模的决定性

28、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 人均 GDP 来反映,它表明了一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社会产品丰裕程度和 经济效益 高低的概括说明。一国的人均 GDP 较高,表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 GDP 较高,则为增加财政收入规模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一个最综合的基础因素,也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决定财政。因为,财政收人最终要来自 社会总产品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社会产品丰裕了,可供财政支配的部分也就会相应增加。根据世界各国的情况,无论是从横向比较还是从纵向比较, 都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从横向看,经济发展水

29、平高的发达国家,其财政收入规模一般都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从纵向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财政收入规模一般会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充分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当然,这是就普遍情况而言,并不排除一些例外,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毕竟不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惟一因素。 (二 )政府职能范围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是为了履行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显然政府的职能范围越大,政府需要筹集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就越大。所以,政府的职能范 围是决定一国财政收人规模的直接因素。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反映。在 资本主义 发展的早期,政府的职能范围十分有限,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国

30、防以及维护国内法律秩序,因而有 “夜警国家 ”之称。在这种 “越小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 ”的观念下,自然是 “花钱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 ”。当时,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一般都不到 GDP 的 10。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要求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和 社会保障 的呼声日益高涨。到 19 世纪的后期,西方国家政府担负的社会福利职能越来越大。相应地,各国政府的公共收支规模也不断地攀升。目前,西方国家的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 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 50,其中财政收入的 40一 50是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 (三 )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

31、个人之间进行一系列的分配和再分配。在我国,国家制定的国民收人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决定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在 国民收入分配 中所占的份额。在传统的 计划经济体制 下,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 财务管理体制 ,对城市职丁实行 严格的 工资管理 ,对农产品实行 “剪刀差 ”的 价格政策 ,在这种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下,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中政府财政的收入规模较大。 在 经济体制 改革以后,由于国家改革了分配制度,调整了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通过 “放权让利 ”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进行 改革,从而使企业上缴财政的税利有所下降。在国有

32、企业改革的同时,国家还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另外,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城镇职工的 工资水平 ,并且在坚持 按劳分配 的同时,允许存在一定形式的按要素分配。在农村经济改革方面,国家多次大幅度提高 农副产品收购 价格,从而使农民个人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上述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政府 财政预算 内收人占 GDP 的比重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个人收入占 GDP 的比重则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企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很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与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

33、。 (四 )价格变动 财政收入是政府取得的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它是按照当年的 现行价格 水平计算出来的。这样,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个财政年度的 价格水平 上升,该年度的名义财政收入就会增加。但这种财政收入的增加完全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造成的,并不代表财政收入的真正增长。也就是说,这时名义 财政收人虽然增加了,但实际财政收入并不一定增加。所谓的名义财政收入是指当年在财政账面上实现的财政收人;而实际财政收人则是指财政收人所真正代表的商品物资 (劳务 )的数量,在价值上它可以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收入的量来表示。 价格水平对财政收人的影响有三种情况:一是价格水平的 增长率 超过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

34、率,则实际财政收人水平下降;二是价格水平的增长 率低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提高;三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不变。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物价水平上涨对财政取得收入并不一定有利。但如果物价上涨是由于财政出现赤字, 中央银行 被迫发行货币弥补赤字而引起的,那么这时的 通货膨胀 对财政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财政在引发通货膨胀的同时,自己多取得了一笔收入 (即 财政赤字 部分 ),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实际收入则因通货膨胀而有所下降,财政这 种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弥补赤字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企业和个人征收了一笔税收,人们通常把它称作 “通货膨胀税 ”。另外,如果

35、一个国家的 税收制 度 是以累进的所得税为 主体税种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企业和个人的名义收入水平就会提高,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会相应提高,出现所谓 “档次爬升 ”的局面。一旦出现了 “档次爬升 ”,政府的财政收人水平就会提高。 (五 )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 由于 税收收入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在 税源 既定条件下,税收管理水平和 税收政策 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规模。税收管理水平包括 税务管理 的 质量 、国家对税务管理组织力量的安排、 纳税人 的守法程度、税务官员的廉洁程度、对征纳双方违法行为处罚的轻重、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与 税

36、收效率 等等。税收政策则包括 税种 的选择、税种的数目与结构、 税率 的高低与 税收优惠 的实施情况等。 除上述因素外,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一定时期的 经济结构 ,如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 ,以及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的景气周期等都是影响一国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 一、 养老 保险 制度存在的问 : 1.国家对老职工有隐性负债。 2.养老保险金缺口大。 3.挪用基金现象严重。 4.资金存储管理混乱。 5.基金保值增值措施难以奏效。 二、 医疗 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1.保障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低。截至 2005 年 8 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37、人数是 1.32 亿人,从总量上看,参保率很低 .从结构上看,现在的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其余社会成员还没有被制度所覆盖。 2.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 1制度不统一。 2统筹层次低。 3覆盖范围小。 4执行成本高。 5社会保险基础薄,妨碍因素多。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建议 世界银行建议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多极体系,它包括:强制性的、公共管理税收维持的再分配极,强制性的、完全基金型私人管理的储蓄极,自愿参与的追加保护极。 “十五 ”计划提出我国要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参考世界银行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应以养老保障为突破口。 1统一制度。 2以税收确保基础保障,全国统收统支。 3扩大覆盖面。 4切断单位与个人的社会保障联系,约束和激励公民建立个人社会保障账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