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阐述国经 1003 班 陈俊霖本学期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让我对它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理解。法治通常的理解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是指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它根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法治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
2、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理想模式。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 13 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 (三)依法治国是发
3、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和前提。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法”应当是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的“法” ,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法治完备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一。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基础,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先决条件。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
4、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一)宪法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达和体现,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法制保障(二)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对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根本的意义和作用(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尊严(四)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树立和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执法为民。一、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 ;执法为民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二、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三、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四、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执法为民、构建社会
6、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进步的表现。包括:(一)执法理念文明(二)执法制度文明(三)执法行为文明(四)执法形象文明。公平正义。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公平正义是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和基础。 (一)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 (二)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 (三)禁止歧视。与反对特权相对应,
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使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三、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必须是合乎法律、利益均衡、理情兼顾。四、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正当,是指立法、行政和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要充分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程序约束。五、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这一法律谚语表明了执法效率对于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把一个家庭、
8、一个企业拖垮,虽然最终可能赢得官司,但公平正义就已经大打折扣。及时高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可以完善体制、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大局。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法治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然要求;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二、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服务大局的首要前提,是要正确认识大局,牢牢把握大局。深刻认识大局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
9、。把握大局的根本性,紧紧抓住大局不动摇;把握大局的统领性,自觉在大局指引下行动;把握大局的历史性,有效服务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大局;把握大局的层次性,正确处理国家大局与地方大局的关系。三、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要求打牢思想基础;全面充分履职;依法正确履职 党的领导。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二、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10、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四、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领域
11、得到贯彻落实。(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二)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三)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组织领导格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包括:健全完善立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 健全完善立法。一、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党科学执政、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二、坚持民主立法。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程序的民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注重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注重扩大公众参与立法。三、坚持法制统一。从立法层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任何法律法
12、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相同位阶的法相互之间不能相抵触。必须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严格执行立法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保证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的统一;加强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四、坚持体系完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加强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适时进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编撰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
13、基本要求。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补充;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价值体现;权责统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公正司法。一、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做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二、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公正与效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公正是灵
14、魂,没有公正,司法将会徒具形式;高效是保障,没有高效,正义将大打折扣,司法将难以承受日益繁重之任务;权威是品格,没有权威,司法将会失去应有的公信力,难以发挥其解决冲突纠纷,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四、充分发扬司法民主。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加强制约监督。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民谋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充分体现制约监督的要求。 意义:加强制约监督
15、是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证,我国法律制约监督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切实增强制约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自觉诚信守法。自觉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在全社会培养以自律为基础的守法意识,使人民形成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与崇敬,并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主动、积极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做到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社会主义法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阵地,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法学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并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