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问题探讨”应用初探现行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编排形式独具一格,每章节之首都有“问题探讨”内容作为开始,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的面广,有自然科学史、小故事、自然发现、生活常识等,多数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练出来,为学生所熟悉,放在章节之首,有何用意?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用上它吗?1、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课堂导入负有酝酿情绪,组织教学,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精心设计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而现行人教版生物新教材设计的“问题探讨”环节,部分作为课堂教学导
2、入,效果非常好。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光镜下未染色的动物细胞图,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形象描绘、合理想象,并回顾初中学过的知识,分组进行讨论:“科学家用电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的存在了,请你推测,科学家是怎么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一下就把学生的心思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就很顺利进行。又如:细胞增殖象与鼠人个体大小比较。讨论:“请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课件展示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然的融入课堂内容,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它是一种
3、组织教学极佳的手段。但是生物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导入形式千篇一律,久而久之,会让人提不起兴趣,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变换着不同的导入方式,如:典故激趣法,实验观察引入法,复习引导过渡法,以直观教具导入等等,但最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课程标准基础之上的。2、作为教学过程中设疑置问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保证教学的高效,解决学生课堂疲倦,可适时适当地设置疑问,改变学生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问题探讨”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因此我在教
4、学过程中,对有些章节的“问题探讨”适时地作为“教学过程提问”给予讨论。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当我上到“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学生知道了不同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光质对光合作用的效果不同时,就自然地结合生产实践内容,让学生来讨论:“问题探讨”温室中红色日光灯。“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为什么不用发绿光的灯管作为补充光源?”教师引而不发,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又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当学生对糖与脂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再来分析“平常膳食的几种主要食物”就设计提出若干问题:“图
5、中哪些是属于糖类?哪些是脂质?同质量的这些食物含有的热量一样多吗?在参加激烈运动大量消耗体力时,你认为哪种物质能尽快补充能量?等等” 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营养平衡,合理膳食等,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学生求知欲倍增。可见,教学过程中,设计“立疑激趣”,能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可以给学生较强的新颖刺激,活跃课堂气氛,促成学生情绪高涨,克服注意力疲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问题的设计需要我们精心编排,不一定原搬“探讨”中的问题。再说,有的探讨问题不一定适用我们的学生,不适合的最好不用为好。3、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问题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
6、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就是整节课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串为核心,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教学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问题为学习的核心要点,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种模式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很有意义。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地壳和细胞的部分化学元素会含量表。根据数据,学生分小组设计出问题,组间交叉回答;教师围绕教学课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又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展示细胞电镜照片,教师设计要讨论的问
7、题:“细胞核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发挥想像力,把它比喻成什么才既形象又贴切?没有细胞核,细胞能存活吗?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合成蛋白质吗?没有细胞核还能生长和分裂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之后,知识点的解决自然水到渠成。“问题学习法”的实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合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弊端,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各学科的学时数是固定的,生物每周二课时,问题的讨论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得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时间略显不足,这有待于进一步摸索。4、作为教学过程资源素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采用了丰富
8、多彩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操作手段。它要求我们准确认识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当成一种达成教育目标的媒体,围绕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利用教材,创设一个有利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深味读书之乐。其中“问题探讨”就能提供很好的素材。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萤火虫,“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以这情景交融的诗句为素材,从日常生活常识来让学生思考生物问题,让课堂充满生机。又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忙碌的车间。分析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作用及分工合作时,利用“问题探讨”提供的资料:“忙碌的车间”,比喻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既形象贴切,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此外,有的还可以作为课堂练习进行复习巩固来用等。总之,对新教材中“问题探讨”如何合理应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不管以何种形式来呈现或取舍,都必须围绕课标要求,以教材为依托,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只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开发的都应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