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社会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内涵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 从学科性质来界定社会科学,根据这样一个立场,我们将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社会科学”概念: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
2、、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二)、社会科学的复杂性 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远比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 ( 1)、社会现象的不可重复性 ( 2)、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则常常以个性事件为对象 ( 3)、社会现象难以模拟和控制 ( 4)、社会现象充满着偶然性、不可测性 ( 5)、社会现象难以量化,具有更大的模糊性 2、社会科学认识主体的复杂性。 ( 1)、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 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来研究社会现象。 ( 2)、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解释。 ( 3)、对事实作出评价的过程中,其价值
3、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 3、社会科学理论的复杂性。 ( 1)、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 (形式逻辑、辩证逻辑)。 ( 2)、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 3)、社会科学真理检验的复杂性。 (三)、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的确定无疑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1、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 、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2、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3、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因此,社会
4、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 展有其客观规律。 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的,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会科学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格、和谐身心、修养德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四)、社会科学研究 及其
5、特点 1、所谓社会科学研究,就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应用某些方法和技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简称为社会研究。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智力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 活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知识,解决一定的理论或现实问题。 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 1)、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的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只有通过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整体联系才能得到说明。 ( 2)、必须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孔德的学术继承人涂尔干从社会事实的客观性
6、出发,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当然,涂尔干也承认,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复杂得多,因 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之间的联系也复杂得多。 ( 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在科学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系。 上述观点虽然维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纯洁性,但这个原则事实上即使是在所谓纯粹的经验科学内也难以坚持。 因为,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它的认识对象虽然是客观的,但由于任何科学活动必然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由不可能与价值无涉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实现价值中立。 二、社会科学
7、方法论 (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 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西方,“方法”( method meta+)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指思考问题的路径,并意味着比知识更深刻的东西(思路),而方法论( +logy)则是对之的解读。“在现代,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概言之,方法就是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 方
8、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 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统计分析法 列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
9、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 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过计算各种比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
10、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 于定量研究的范畴。 2、比较研究法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研究法迅速兴起。比较研究不只是一种具体的分析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一系列与此思维方式相关的学科纷纷出现,如比较社会学、比较人类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政治学、比较教育学、比较法学、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比较文化学等等。这些新兴学科的出现,表明比较法是
11、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比较研究法又称类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 一种基本方法。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简称调查,是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掌握调查研究法是社科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研究技能。 调查研究法是指采用自填问卷或访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及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它有几个基本特征: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收集工具的特定性;获取资料的及时性和全面概括性;资料分析的定量化。 4、统计分析法 列
12、宁曾明确地把社会经济统计看作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要定量地研究社会现象,不能满足于对社 会现象的一般观察,而必须进行专门的和有计划的社会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法作为社会科学定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社会科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揭示事物内在数量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是构成统计分析方法的两大基本支柱。其中,描述分析是对已经初步整理的数据资料加以概括,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的一种过程和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对资料进行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通
13、过计算各种比例 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系统描述和反映事物数量方面的本质。统计推论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总体进行推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在于根据样本资料去推论总体的一般情形。如通过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的代表性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都属于定量研究的范畴。 4、系统分析法 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是现代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它同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观点一起,构成了现代认识和思维方式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系统分析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 义。 所谓系统,不是单一晶体或单一细胞,而是两个以上的因素组合而成具有
14、一定结构的整体。任何事物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 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 3)要素之间的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 系统作为整体尽管不等于要素,也不能还原为要素,但它却不能离开要素,它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作为系统的构件(元件)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又对整体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发生着作用和影响。这里所谓的功能,是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统从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 统的变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系统对其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为输入。可见,系统的功能体现了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
15、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系统的结构和环境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输入 输出关系体现了系统的结构。 系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范畴。整个世界及其各种事物无不处于系统的联系之中。这些系统可划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自然 人工复合系统,或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或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或宇宙系统、宏观系统和微观系统,或有机系统和无机系统等等。系统与系统之间,按其有序性程度的 高低,又构成从低级到高级的等级序列,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过渡。系统范畴的普遍性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普遍性的反映,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体现。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则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16、1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2、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 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关系 1、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 (
17、 1)、均为研究客观物质世界提供模式、程序、手段和合理性标准 ( 2)、均为人们获取真理性认识,并且促进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 3)、均需要构造理论并对理论作出评价 2、两种方法的差异和界限 这主要由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社会过程是比自然过程更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社会科学要考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选择性、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采取数量化、形式化的方法求得理论的清晰性、精确性和预见性相对困难。 3、两种方法论逐渐走向统一 ( 1)、从阶级性看,阶级问题已不能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 合的障碍 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证明社会现象中有一部分没有阶级性。 ( 2)、从价
18、值观看,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脱离价值判断,自然科学脱离价值判断亦非绝对 ( 3)、从准确的预见性看,关于自然现象可以准确地预见,而社会科学现象则不能准确地预见的差别也在逐渐消失。 ( 4)、从可重复性看,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能而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不能重复出现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 5)、从定量化看,也同样不能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障碍。 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 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19、,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
2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社会科学研究时之所以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而不能把现代西方的某一思潮和流派奉为神明,主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超越了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起其他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和流派来要正确得多、深刻得多、高明得多。 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两个“坚信”概括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我国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研究西方哲学的著名学者刘放桐先生认为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具有一致性,同时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从根本上超越了包括近代哲学在内的全部西方哲学,彻底克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 局限性,而且也从根本上超越了取代西方近代哲学的西方现代哲学,同样避免了它们的种种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超越,不是在个别问题上的突破,而是整体上的超越。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所以当我们选择已有的思想资源作为自己的评判标准和指导思想时,只能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在内的其他哲学理论和流派,它们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 为我
22、们提供借鉴,因此,我们也只能把它们视为提供借鉴者而不能作为指导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运用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科学研究; 2、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所提出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作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23、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就研究社会现象而言,人文科学方法论主张以理解的方法或方法论个人主义开展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则是一种主张以实证的方 法或方法论整体主义开张社会现象研究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
24、,他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具体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在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视野之外的。 马克思恩格 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于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这在当时的思想界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实践性 马克思从实践的唯
25、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 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
26、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2、 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社会的总体运 动和结构。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