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421637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文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9 页 (J9)语文,应该让人的生命回归 散谈人文精神与语文教育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的 21 世纪,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学科,当然应该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于其中, 语文,应该让人的生命回归。 关键词 : 生命回归; 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 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

2、,更是一种精神。我将用这些去唤醒学生灵动的心灵,并与之共创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一起追寻理念和生命的回归。 题记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文章,他们的语言世界依然那么贫乏?更让我想不通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本有了一种自然的心理抵触情绪,当我们为作者的一种经历感动得想要落泪时,当我们为作者的一种见解而拍案叫绝时,学生的眼里却依然透着麻木? 语文教学怎么啦? 多年的高三教学,我似乎也不知道 什么是语文了。走进不少所谓优质课语文课堂,我越来越发现我不会教语文了。我总是疑惑,语文课上,怎么老师和学生都不读课文了呢;语文课堂怎么那么缺少读书声呢;甚至

3、课堂上老师讲的和学生谈的都不是所学的文章了呢;甚至一节课下来,老师的所谓单元目标,课堂目标据说是完成了,可为什么对本篇文章几乎缺少接触呢?据说是要拓展课外内容,据说是要发表和文章作者不同的观点,据说是要学会正确评价和批判。可是,连课文都没有读懂,怎么进行批判呢 ,怎么进行发散思维呢? “ 中国语文教育有问题! ” 在由新读写杂志等发起主办的 “ 中国语文教 育高峰论坛 ” 上,与会的 200 多位语文教育专家、知名作家发出了如上感慨。他们在论坛结束时共同发布的 “ 金山宣言 ” 上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现状: “ 语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会对初、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应强烈,而且不少学生第

4、2 页 共 9 页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 ” 就此我想再说说 就说大家最熟悉的荷塘月色吧?我曾经不只一次问过刚听完有关本文优质课示范教学的的同学 ,其中一次对话如下: 问:“还记得文章的一些句子吗?” 因为那三段直接描写“荷塘月色”的文字是要背诵的,所以学生回答:“记得几句。” 我又问:“这篇文章写作者 的什么感情呢?” 回答说:“反正是很美的,至于感情嘛,老师说的,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我又问:“为什么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呢?” 学生回答:“情景交融啊,荷塘月色的景物是素淡朦胧的,所以,作者的感情就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我又问:“那作者的第一句写的什么你还知道吗?”

5、学生想了半天,说:“记不得了。” 我告诉他:“第一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接着问:“既然是作者颇不宁静,那怎么能是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呢?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句,是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既然如此“ 惦着江南”,又怎么能说作者的感情是淡淡的呢?还有,如果你是一个心情颇不宁静的人,你怎么还会有心欣赏那么美好的景色呢,作者为什么能呢?” 他回答:“反正老师这样说的,再说我们老师是很有名的老师。” 我接着又问:“文章除了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前边还有三段,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联系呢?而且写了比较长的三段呢?” 他说:“老师没有说,不知道。” 我又问:“既然你不清楚,是不是作者写的废话呢?” 他

6、语塞。 交代一下,这个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读了一遍课文后,解决了生字词,然后就集中讲了中间三段,从修辞手法到写 景特点大大的分析了一通,然后就是让学生讨论这三段的写景和修辞手法。当我把问学生的几个问题与他交流时,他说:那能顾那么多,这叫大胆取舍,一课一得。我默然,因为我是个没有他那么大名气的老师,面对“权威”,我只能“默然”。 这位语文老师的示范课朱熹也描述过:“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 雎 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笔者注:时下不少语文教师把结论应塞给学生不就是如此么)。某因道公而今说诗,只消这八字,更添“思无邪”三字,共成十一字,便是一部毛诗了,其他三百篇,皆成渣

7、滓矣!( 笔者注:学 “荷塘月色”只知道“情景交融”和“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第 3 页 共 9 页 愁”,不正与此相同么)。 很明显,学生没有读懂文章,老师也没有读懂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斯识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读不懂作者的思维之路,更不懂得品读文章进入作者的境界,又怎么能亲呢? 可是,语文教学中只有达到老师和学生与文章“亲”,与作者“亲”,才可能陶醉在文章中,也才能不遗漏真正的“语文知识”,才可能更准确的理解和记忆字词句;而且,才能真正与作者精神同往来,才能得到美感享受,得到情感和思想的启迪。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所谓权威,一定要喋喋

8、不休的分开什么“人文”与“工具”,非要说重视人文性是对的,但是不能忽略工具性,知识性。我想,达到与作品“亲”,应该是人文性吧,想想看,人文性都实现了,怎么还能忽视字词句,忽视工具性呢?如果忽视整篇文章的字词句,能够得到深刻的精神启迪吗?哪个真正做到“亲”的人,会只亲一个人的局部,而不亲这个人的整体呢,整体都被占有了,那里还会舍弃部分呢?这不是最浅显的道理吗?一味强调工具性,就认为是为了学生能得高分,就认为是为学生负责,真是岂有此理啊!对课文支离破碎的讲解,其实也 并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没有心灵碰撞的语文课堂,还叫语文课吗? 如果老师和学生在研读荷塘月色时,不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和领悟“颇

9、不宁静”的背后隐藏的,当时由混乱动荡的社会现实而带来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看不到出路的种种愁苦,以及在暂时宁静中欣赏荷塘月色而产生的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对古代江南采莲旧俗中纯朴自然的爱和自由浪漫情怀的深深怀念,又怎么与作者精神同往来呢?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立好人的“ 精神的底子 ”呢? 北大教授钱理群 认为, 中学语文教育,要打好两个底子 ,即“ 终身学习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 ” 。何谓 “ 精神的底子 ”?我想 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说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是最好的诠释。 夯实“ 精神的底子 ”就是为了“立人”,就是为了“ 在他们长大以后,真正面对社会与人生时,就能以从小奠定的内在生命中强大的光明

10、面,来抗拒外在与内在的黑暗。 ” 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根本所在。其实这话一说大家就明白,但关键是不知怎样防止和救治学生的“精神缺钙” ,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一座“精神灯塔”。 我于是想到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对当今的学生来说缺失得太严重了!首先请看许多学生在文本阅读后的一些“真心话”: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学生看到的不是他拳拳的爱国心,却总觉他投江“不值”;愚公矢志移山,他们却说“蠢”;面对富春江奇丽多姿的山水,他们说“无所谓”;对于于勒的悲苦境遇,他们说“活该”;对于毛泽东主席教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说“行不通。原因是批评是揭露,易得罪人;自我批评就是自我揭露,谁干

11、?”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最可爱的人”;学习求知如采金,他们更赞同“采金胜于求知” 透过这些“真心话”,我们的确看到了学生的“真心”,那就是极端可怕的自私,道德良心的泯灭,审美情趣的低 级,盲目的愤世嫉俗,拜金思想的泛滥。学生们原本纯净的心灵受到了太多世俗的污染,第 4 页 共 9 页 他们的精神层面已出现“空洞”。 我所认为的“人文精神” 近些年来,人文精神已经成为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的 21 世纪,历史的经验教

12、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学科,当然应该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于 其中, 语文,应该让人的生命回归。 但是 对人文精神,很多人知之甚少,甚至存在重大误解。比如,有的老师以为人文精神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语文中的人文精神就是课文里面的主题思想;更有甚者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的伟大思想硬塞给学生,认为这便是人文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里不是每篇课文都体现了人文思想的,人文思想更不仅仅是什么主题思想。那么到底何为人文精神呢 ? 何谓“人文”?古人以为“人文”即文明教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13、。”西方学者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价值是具有首要意义的 ,因而主张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古今中外对“人文”的诠释共同点是都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教化与全面发展。人文精神就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指出:“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由此 看来,人文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正在受到越来

14、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盛衰变迁,始终绵延不绝,是世界文化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忠诚;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有“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的坚贞爱情;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等等,都已成为民族灵魂 深处的精神支柱。今天,古老的人文精神又注入现代化的新鲜血液,如开拓创新、勇于拼搏、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等等,使古老的人文精神更加光大,更

15、加丰厚。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警示,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受到人文精神第 5 页 共 9 页 的熏陶。 “人文精神”理念的确立 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今天之所以遭到人们普遍诟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能不把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思想加以认真对待。 河北“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曾对部分高 中生的阅读与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忧虑: 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出于学习需要,并认为他们现在读的书(教科书)是学习用书,没有时间读经典名著,偶尔看看励志书、通俗杂志等, 100%的学生尊崇郭敬

16、明、韩寒的作品,对凝聚着太多历史感使命感的经典名著本能地反感。当今高中生阅读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弱。一些学生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常常从阅读作文的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勇于挑战的意识不够强,缺乏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位资深的从事多年德育 工作的教师指出: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内涵,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责任不完全在学生,当前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完善之处。美国二战后一代青年由于缺乏精神支撑的苦

17、闷彷徨,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被称之为“迷惘的一代”。对于当今的中国学生,如果不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是否也会成为“迷惘的一代”?目前学生犯罪、自杀、心理疾患等问题的增多,表明这个提问绝不是杞人忧天。学生的人文素养 亟待提升。 痛定思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师之己任,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让教育走出僵化,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个性飞扬的天空。 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 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文,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

18、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依赖于语文。语文教学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与认 识,从中体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散发出来的深厚的文化意味,换言之,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张扬人文精神。 大纲规定,高中语文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第 6 页 共 9 页 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表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注和个性发展的重视,这当然也是人文精神在语文大纲中的体现。那么,究竟

19、应该怎样来看待中学语文教育呢?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中学语文在工具性知识性外亟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为中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奠基一生的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一个个精神大师在和我们的学生 对话,就是他们精神的引路人;那一篇篇富于青春气息的作文,就是学

20、生们试图张开的一双双眼睛,就是他们向精神家园迈出的脚步;那课堂上的唇枪舌剑,妙语如珠,是学生们心灵中磨砺出的丁冬泉水。用课文中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学会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用一份责任来审视自己,用惊喜去感受春天,用沉寂来总结冬季;当知识一点点充实了头脑的时候,让精神因为善于感悟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生的精神自由,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精神的故乡,一个心灵的家园。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学是人生中一 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青春期本身包含“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向往和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由此贯穿了了锐意激情生命活力,坚强的

21、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创造精神” (钱理群我的教师梦 ); ,即钱理群先生说的“青春精神” “独立、自由、批判、创造”。而这些,恰恰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而又是为传统文化所忽视的。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及课外辅助材料,让中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创设富于人文精神的“家园”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 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培养个性、塑造个性、展现

22、个性的过程。 一、植根于生活的沃壤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 “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 根 ” 。 刘国正先生也强调 “ 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第 7 页 共 9 页 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 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枯燥。 ” 我们要树立学生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这本无字书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和无比丰厚的资源,我们的语文

23、教学为什么一定要囿于一本教科书呢?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如生活交际中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像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在影视中学习人物表演与语言的艺术,了解服饰与历史的关系,了解社会万象,关注生活热点 ,拓宽知识视野;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言的鲜活与另类;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言绝妙的,纠正语言有病的;在各类活动中,不放过“表现”语文才能的机会,讨论时直陈己见,演讲时学一次名家,运动会、晚会等会上做一回主持人;帮人家起个店名,拟几条标语,起草一分活动方案,写个小发明的说明书等等,可以说,我们老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

24、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二、张扬学生独立个性 在信息快速流动的今天,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获取知识,其广度 与深度往往是超出我们想像的。他们 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 的 独立思想和主体意识 。如在学习完边城之后,让学生们写一篇后续,而大多学生在续文中将翠翠塑造成一个独立坚强,敢于追寻爱情、幸福的女性。无疑这体现了现代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而教师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各种思想行为呢? 当学生主体意识已经觉醒,在肯定的同时,应予以指导、培养,对于一些有失偏颇的看法应予以纠正 。 事实上由于父母和老师没有把孩子当作有主体意识 “ 人 ” 来对待 , 父母长期的包办代替,学

25、校教育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 体意识的培育 。在新 语文课程标 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因而 在语文教育中 我们 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张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 “ 人 ” 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 三、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 学生精神领域

26、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告诉我们,人本与文本合一才称之为“人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作者富有激情的思考,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屈原的忠君爱国,庄子的特立独行,李白的蔑视权贵,陶渊明的平和冲淡,鲁迅的深刻犀利,汪曾祺的幽默达观不一而足,都可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滋养。那么在教学中,教材与第 8 页 共 9 页 学生、学生与老师将不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更不是生命与逻辑的相遇,而是通过文字,通过课堂,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教师应以文为 本,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为人

27、的一切: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短暂与永恒。如在教读我与地坛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和学生一起反复诵读文章,在诵读中,学生读出了作者命运的悲苦及他对生命的热爱,读出了母爱的深沉而不外露,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读出了作者的痛彻心肺的悼念。并且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了各自母亲的心情故事,这种深沉却又往往被忽视的情感打动了许多学生的心,有位学生流着泪说:“它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从未想母亲会这么伟大,母爱这样深沉而毫不张扬过去我 厌烦母亲,嫌她约束我,嫌她没水准,嫌她唠叨我很愧疚,我要向她道歉,为我过去对她的无礼、对她的顶撞及伤害道歉,妈妈原谅我。”当我们被文本感动时,我们就受到了熏染。又如祝福中的祥林

28、嫂遭遇凄惨,“她在春天失去丈夫,又在春天失去儿子,她两次出现在鲁镇上都是在初冬时分。在她的人生季节里,似乎只有萧瑟的秋冬,而没有明媚的春天。”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当读到祥林嫂痛失儿子,痴痴呆呆地重复“我真傻我单知道”那一段时,起初不少同学仅停留在嘲笑的层面上,嘲笑她的唠叨,我便启发说:“鲁迅先生在文中安排这一段和初中时我们所学的孔乙已一样,是为了提示那些看客们甚或我们自己是如何对待一个不幸的人的。小说中的看客们面对祥林嫂的不幸是嘲讽、挖苦甚至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冷漠,正是这种冷漠,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之一。我们呢?我们应该怎样看呢?我们无法感受到别人精神上的痛苦,但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不能将别

29、人的痛苦视若无睹,对每一种痛苦的关注,其实便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关注。”学生们深受震撼,用新的一种眼光去看祥林嫂这个人物。课后的交流中,很多学生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从鲁迅的文章中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感动,他们说,真是很有重新认识大师的 必要。 人 文 信 息 的 交 流 , 师 生 与 课 文 的 情 感 的 交 融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使 学 生 在 书 声 琅 琅 中 释 放 活 力 , 舒 展 灵 性 , 发 挥 想 象 ,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提 高 思 想 认 识 , 陶 冶 道 德 情 操 , 培 养 审 美 情 趣 。 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30、四、拓展视野,领受久远滋润 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仅仅将视线局限于教室,终究会营养不良,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开展第二课 堂活动。高中生学习压力大,任务紧,几乎没有阅读的时间,语文老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利用讲座、阅览、看经典片,课前鉴赏参观本地文化遗迹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素养,提升他们的人文品位。教学兰亭集序,讲解课文前,结合文学常识的介绍,我特地给同学们放了一段出自“探索与发现”的有关王羲之与兰亭序的电视片断。尽管只有短短的 20 分钟,可同学们看得十分认真,充满好奇,对王羲之生平、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古代一些常识及人物情感思想了解了许多。在之后讲解课文的过

31、程中,学生们对王羲之的在序中的情感变化第 9 页 共 9 页 及人生感叹有 了很好的理解。对于生活经历单一的学生们来说,原本难以理解的人生观、生死观,在此却变得明白释然了许多。之后,一位学生的作文古亭的和谐之韵更是对文章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融入了她的自我思考与主体意识。这些活动对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补充,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自由精神,拓展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使其心灵领受久远的滋润。 写在后面的话 把 人 文 精 神 渗 透 到 语 文 教 学 中 , 让 语 文 教 学 回 归 到 人 文 教 育 的 轨 道 上 , 重 视 对 人 自

32、身 的 关 怀 与 完 善 , 是 语 文 教 学 值 得 好 好 研 究 、 探 索 和 实 践 的 一 个方向 。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以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贯穿教学活动,牢固鲁迅先生的“立人”哲学,培养有尊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当代新人。我们学生应该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来感知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灵魂去安排自己的人生。总之,我们应当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让学生的生命闪耀着属于他们的亮色! “以精神培育精神”,“ 让高贵和 高贵相遇” 让人的生命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教学:我与学生一起进行的精神跋涉明广义 2004.12.12. 2、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3、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 4、中华人民共和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5、 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中国教育报)作者 周远清 6、 扬起自信的风帆 体验成功的快乐梁威主编 北京出版社 1999.12 7、 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学与管理 2005 年第 8 期 9、 找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谈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张冬颖 2005.6 10、 绿色语文徐余忠 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