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2423517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煤峪口矿3#层井田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第一章 矿井 概况 第一节 矿 井 概述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煤峪口矿地处大同市南西 65,直线距离 14公里。矿井地理位置为北纬 40 158.37 , 东经 113 7 38.28 。(见图 1-1) 图 1-1-1 井田交通位置示意图 整个井田从东向西北方向呈不规则狭长的马鞍形。东西长约 10.5 公里,南北宽约 1.8 公里。 区内交通极为便利,煤峪口 矿有运煤专用铁路经口泉到大同,与京包线、同蒲线、大秦铁路相接,可达北京、张家口、太原、呼和浩特、包头、秦皇岛等地,交通条件较为优越,具体铁路运距如下表: 表 1-1-1井田附近铁路运距情况 起 点 到 达 运 距( km)

2、起 点 到 达 运 距( km) 煤峪口 口泉 2.7 大同 太原 355.0 口泉 大同 20.0 大同 呼和浩特 286.0 大同 北京 382.0 大同 包头 434.0 大同 张家口 183.0 大同 秦皇岛 653.0 煤峪口矿公路交通也十分便利,井田东侧有同(大同) 泉(口泉)公路 横贯矿区, 向西有经忻州窑矿通西三风井、南信庄等地公路,公路运距如下表: 表 1-1-2井田附近公路运距情况 起 点 到 达 运 距( km) 起 点 到 达 运 距( km) 煤峪口 矿务局 2.5 矿务局 大同西门 外 13.0 二、地形地貌 煤峪口矿井田位于大同煤田 的南西部。 井田范围内为平缓的

3、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沟谷发育,最高点在井田西南部南信庄村的北面,标高 1362.4m,最低点位于四号井的西面,标高 1058.2m,最大相对高差 304.2m。 三、气象 本区属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1气温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温度为 5.1。极端最高温度为 39.3,极 端最低温度为 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 60以上,一般日 夜 温差在 20左右。 2降水量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70%, 年平均降水量为 420.05mm年最大降水量为 628.3mm,

4、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 79.9mm。 3蒸发量 全年日照时间为 2880 3140 小时,平均为 3011.4 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4 5倍。年蒸发量为 1644 2105mm 之间,平均为 1847.7mm; 4 7 月间,月蒸发量为 200 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 19.2mm。 4风 大同地区向来以风沙严重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时间 70%,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 3.2m/s,最大风速可达 17m/s。 5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53%,最大相对湿度为 100%,最小相

5、对湿度为 0。 6冻土 历年冻土月份为 11 月至翌年 4月,最大冻土深度 1.61m。 四、地震 近年来大同地区主要地震情况如下: 1 1962 年 6 月 5日左云发生地震,震中位置北纬 40,东经 112.6,震级 4.5。 2 1989年 10 月 18 日 22时 57分起,在大同县与阳高县之间发生地震,据大同日报 1989年 10月 24 日报道,截至 22日 17 时共发生大小地震 2016 次,其中 6.1级 1次, 5 5.9级 5次, 4 4.9 级 11次,震中在大同县册田乡和阳高县友宰乡之间,震源深度在地下 13 15km, 共发现 15人死亡, 145人受伤。 本区地

6、震基本烈度,为 7度。 五、矿井周边小窑情况 井田西北部有大同市南郊区荣华煤矿,东部有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里南沟煤矿,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北坡煤矿,大同市南郊区八道沟煤矿 14 号层扩区。其中,荣华煤矿现开采 3 号煤层 ;里南沟煤矿开采 2 号煤层;煤峪口北坡煤矿开采 10号和 11 号煤层;八道沟煤矿开 8、 9、 11、 14-2号煤层;万人坑煤矿开采 14号煤层;八道沟煤矿已于 1999年 8月封闭 。 1987 年荣华煤矿曾越界,三条巷道进入本矿 410盘区 81002 工作面后退回,后在煤柱内做永久密闭三座。 今后,在生产中应严格遵守矿界,不能发生越界开采现象,同时,应随时监测各小煤矿的

7、开采情况,水文情况及瓦斯等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煤矿情况调查如下表: 表 1-1-3小煤矿情况调查表 名称 位置 井筒名称 井 口 坐 标 批准文号 生产能力 (万吨 /年 ) 开拓方式 开采煤层 纵坐标 (X) 横坐标 (Y) 设计 实际 荣华 煤矿 井田外 西北部 主井 4439143.192 541484.054 晋煤生字(1984)第 1395号文 15.0 9.0 斜井开拓 3号 副井 4440964 19675402 里南沟 煤矿 井田外 东部 主井 4435218.191 19681010.705 9.0 6.0 盘区后退式 2号 副井 4435551.709 1968079

8、6.050 北坡 煤矿 井田内 东部 主井 4435569.43 19682339.18 省煤便函生(1984)第 87号文 15.0 3.8 斜井开拓 10号11号 副井 4435637.55 19682107.96 六、矿区工农业概况及供应等情况 木材由国家从东北调拨。 水泥由本地解决,主要厂家为大同水泥厂,矿务局水泥厂,大同市红旗水泥厂,及其它地方水泥厂。高标号水泥由大同水泥厂 生 产。 钢材由国家统一挑拨,本地生产极少。 炸药、雷管由同煤集团化工厂供应。 其它建筑材料如石片、河砂、砖、碎石、白灰 均由当地解决,夏季货源较紧,冬季货源充足。 七、水源、电源情况 本矿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均由

9、时庄水源地供给,供水量为 3000m3/d。水质类型:总硬度 17.41,固形物 529, PH 值 7.5,阴离子 HCO3-329.083mg/L,SO42-125.50mg/L , Cl-44.61mg/L ,阳离 子 Ca2+52.10mg/L , Mg2+45.73mg/L ,Na+K+74.93mg/L。 矿内供电由神头和大同热电厂的输电线路供给。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地质构造 1、地层 本井田地层出露较全,自下而上为:奥 陶系下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和云岗组,以及第四系。太原组和大同组是主要的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云岗

10、组亦含薄煤层或煤线。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是太原组和大同组,大同组是目前正在大规模开采的对象。太原组含煤虽然也比较丰富,但至今只有 3个钻孔穿过,正处于资源勘查阶段。大同组岩性主要是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砂质泥岩。砂岩颗粒成份主要是石英、长石、石英岩和燧石,含白云母和炭屑。胶结物成份为泥质,其次是钙质和少量硅质。颗粒分选差一中等,次棱角一次园状,发育板状和收 敛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岩性致密,发育水平层理和缓波状层理,并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碎片。砂质泥岩含完整的植物叶片化石,淡水瓣鳃类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从岩相类型来看,河流相约占剖面的一半,浅水湖泊和沼泽相约占 40%,而泥炭沼泽相约

11、占 10%,在走向和倾向上岩相都比较稳定。 (图 1-2) 2、地质构造 井田内构造较为简单,仅发育一些宽缓褶皱,断距大于 10 米的断层很难见到,落差 3.00 10 米的断层为数也仅几条,但落差 3.00 米以下的断层比较发育。下部将井田内主要构造形迹作一概述。 ( 1)大同煤田主向斜:横穿井田 西部,向斜轴位于 46371 47371 48366,大致呈近东西向延伸。向斜两翼产状都比较缓,南翼地层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 1 2。向斜北翼地层走向北西西转为北东向,倾向南西 南东,倾角 1 3,在与忻州窑交界附近,该向斜表现为一系列极为宽缓的次级小褶皱,向永定庄、四台沟方向向斜逐渐变窄、

12、抬高,向南东方向向斜变得开阔,在井田内延伸约 3600 米。煤峪口主要褶皱构造如下表: 表 1-2-1煤峪口主要褶皱构造 名 称 发育位置 两翼产状 延伸方向 井田内 延伸长度(米 ) 大同煤田向斜 井田西部 ,向斜轴位 于46371-47371-48366号孔一线 北翼 1 3 南翼 1 2 NW75 3600 煤峪口向斜 井田东部52341-53332-5304 孔一线附近 北东翼 5 8 南西翼 1 5 由近南北向偏转成 NNW向 2500 西部背斜 井田西部48391-47384-47383-47375-47374 孔一线 东翼 1 3 西翼 1 3 由 NE28向西偏转成NW29 2

13、400 ( 2)煤峪口向斜:该向斜是本井田表现最为显著的褶皱构造,位于井田东部,向北西延伸进入井田中部。向斜轴大致位于 52341 53332 5304 孔一线,在井田南部呈近南北向,向北延伸,向西偏转呈北西 30。煤峪口向斜与口泉断裂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在向斜北东翼,地层倾角大,井田东部岩层露头区地层近于直立甚至发生倒转。向井田内地层迅速变缓,在一公里之内地层产状呈近水平状态。地层走向近南北向 北西向,倾向西 南西,倾角 5 8。向斜南西翼地层平缓,地层走向呈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 3 5。该向斜向南仰起,变窄。向北延伸进入忻州窑井田。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2500米。 ( 3)西部背斜:位于井

14、田的最西北部,背斜轴位于 48391 47384 47383 47375 47374 孔一线。由西向东,由北东 25逐渐向西偏移成北西 30。背斜向南东方向倾伏于大同向斜的北翼。背斜西翼地层走向北北东 北西,倾向南西和北西西,倾角 1 3,东翼地层走向 NE30 60,倾向南东、倾角 1 2。该背斜向北延伸进入云岗井田,在本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2400米。 ( 4)次级褶皱:在煤峪口向斜的东翼,发育次一级的背向斜褶曲,其轴向平行于主向斜轴,高差起伏达十几米,长 500 600米,宽约 200米,致使开采过程所送巷道高低起伏。该次级褶皱在 9、 10、 11、 12、 14-2号煤层中发育均明显。

15、 此外,在井田西部还发育一些轴线平行于大同主向斜的小型宽缓褶皱。 2断裂构造 除露头区发育二条逆断层之外,目前井田内揭露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井田内断层不很发育,落差大于 10米的断层仅有一条, 5 10 米的断层也只有一条,落差 3 5 米的有 4条,主要发育的是落差小于 3米的断层,其中 3 1 米的断层24 条, 1米的断层,未作统计。这些小断裂常呈带状分布,形成断裂分布密集区。从断裂的延伸方向来看,本井田的断裂可分为如下四组煤峪口井田断裂统计如下表: 表 1-2-2煤峪口井田断裂统计表 断裂构造等级 断层落差 10米 10 5米 5 3 米 3 1 1 米 发育 位置 井田东部 井田西部3

16、09 盘区西南角 井田中部和东部 全井田分布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和西部 全井田分布以井田中部404 盘区 ,西部408,307,305盘区为主 发育 程度 一条, 0.06条 /km2 一条, 0.06条 /km2 四条, 0.23条 /km2 二十四条1.35 条 /km2 对生产的影响程度 影响盘区布置 影响盘区和工作面布置 影响盘区和工作面布置 影响工作面布置 形成断裂带影响工作面布置和顶板管理 ( 1)北北东向:这组 断层最为发育,主要分布于井田的西部和东部。包括底斜坑断层 F13、 F14、 F17、 F18、 F20、 F25、 F37、 F35、 F31、 F28、 F29等断层。

17、 ( 2)北西西向:该组断层比较发育,主要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包括 F1、 F2、F3、 F4、 F5、 F6、 F7、 F8、 F9、 F11等断层。 ( 3)北东向:主要分布于井田的东部和西部。主要包括 F16、 F15、 F21、 F24、F27、 F30等断层。 ( 4)北西向:这组断层最不发育,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包括 F34、 F32、 F12等断层。 上述各组断层中以北北东向断层最为发育 ,断层落差也比较大。其次是北西西向断层和北东向断层,北西向断层最不发育。在平面分布上,井田东部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井田中部主要发育近东西向断层。井田西部发育多组断层,以北北东向断层为主,北西向和

18、北东向断层也比较发育。 二 、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大同煤田位于大同盆地之西,介于口泉山脉、牛心山脉之间,呈北东 南西方向不对称向斜构造,东南翼窄,地形及构造复杂;西北翼宽广,地层平缓,构造简单。煤田四周为强烈上升的中高山地形,煤田内部呈低山丘陵,沟谷发育,相对高差 200 300m。 区内沉积岩厚度达 数百米,从地表第四系至煤层基底,均为各类碎屑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且纵横方向上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又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及大型地表水体,因此,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岩石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变弱,中深部、深部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

19、本溪组地层含水性较弱。 综观煤田内部,大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 1)太古界集宁群 在煤田东部边缘出露,岩性主要为结晶的花岗片麻岩,岩石坚硬,风化不深,裂隙少,泉流量不大,一般在 0.3L/s 以下。因位于口泉山脉山麓,汇水面积有限 ,推测含水性弱。 ( 2)寒武 奥陶系石灰岩 出露于煤田西南、西部边缘之西石山脉及东部边缘的口泉山脉,由南向北逐渐变薄,一般厚 520 82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性极不均一,在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含水性较好,一般含水性弱 极弱。单位涌水量 0.000009 0.95L/s.m,渗透系数 0.0008 8.0m/d,灰岩地下水具承压 自流特征,具统一的静压水面

20、,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北部玄武岩地下水,其次为西部奥陶系灰岩,极少量来自东部露头,水力坡度 3 10,向东、东南方向排泄,神头泉为主要排泄点。 水质类型 HCO3 SO4 Mg Ca 型水、 HCO3 Cl K+Na Ca型水,固形物 324 1598mg/L,总硬度 11.69 31 德国度, PH值 7.3 8.4。 ( 3)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0.000004 0.20L/s.m,一般含水性弱。 ( 4)侏罗系永定庄组、大同组、云岗组砂质泥岩、砂岩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0.0004 0.20L/s.m。但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应的河谷地

21、段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者,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 0.501.80L/s.m,渗透系数 3.36m/d。在十里河云岗镇南岸阶地上,大同组含水层地下水出现自流,自流水头 +0.67 +11.35m, 单位涌水量 0.60 L/s.m。水质类型一般 SO4 HCO3 Ca水,固形物 685 976mg/L,总硬度 28.22 38.92 德国度,PH 值 7.2 7.4。 ( 5)风化壳 不分地层时代,与地形相关,在沟谷低洼地段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 0.20 1.88L/s.m。在地形较高地带,赋水条件差,岩层漏水或含水性弱,单位涌水量 0.003 0.235L/s.m,渗透系数

22、 0.28 1.06m/d。 ( 6)第四系河谷冲积层 位于河谷两岸一、二级阶地及河漫滩,厚度 0.60 11.31m, 含水层为砂土和砾石层,厚度 0 6.0m,单位涌水量 1.21 9.47L/s.m,渗透系数 5 22.4m/d,富水性强,十里河、口泉河河谷两岸因矿坑排水影响,冲积层潜水位变深,水量变小,两条河巨变为渗透性河谷。 水质类型为 SO4 HCO3 Ca.Mg 型水,固形物 895 1083mg/L,总硬度 38 40.5德国度, PH值 7.1 7.9。 2、矿井充水条件 ( 1)、地表水: 井田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仅发育一些东西向的沟谷 。沟谷的最大切割深度达60m,沟谷两侧

23、及谷底基岩裸露。除雨季外,这些沟谷均干涸无水。里南沟是井田内最大的一条沟谷,由井田东南方向经过主、副井后向西延伸,长约 3km,汇水面积 6.9( km2)。洪水期水位猛涨, 1985 年 7 月曾淹没高 2.5m,断面为 8.66m2的主涵洞。除此之外其它沟谷汇水面积都比较小。 ( 2)、井田内的含水层与隔水层 大同组地层岩性变化大,由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粗砂岩、砾岩及煤层组成。粉砂岩和细砂岩胶结致密、孔隙度小,为隔水层。中、粗粒砂岩和砾岩胶结较差,孔隙度大,渗透性好,单位涌水量为 0.000463L/s m,渗透系数为0.00104m/d,为弱含水层,在煤峪口向斜轴部含水性增大。大同组地

24、层主要有七层中、粗粒砂岩层,由上而下分别是:第一层为 3号煤层老顶,厚 3.00 36.52m。第二层位于 4号煤和 8号煤层之间,厚 2.63 30.66m,第三层厚 1.20 22.06m,分布于 8号和 9号煤层之间。第四层位于 10号和 11号煤层之间,厚 3.00 36.65m。第五层分布于 11 号与 12 号煤层之间,厚 6.93 20.00m。第六层位于 12 号与 14-2号煤层之间,厚 1.55 8.31m。第七层是 14-2号和 15号煤层之间的中、粗粒砂岩,厚 2.25 13.83m。此外在 15号煤 层 之下还广泛分布一层中粗粒砂岩和含砾砂岩。 3、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

25、内地表水体不发育,仅发育一些东西向的沟谷,除雨季外平时均干涸。里南沟为最大的一条沟谷,一般干涸或细流(矿井排出污水或民用污水),雨季才有洪水暴发。本矿井既无大的地表水体又没有长流水,再者有村庄、矿界等保安煤柱的存在,地面有防洪堤坝的拦堵,因此,地表水一般不会补给井下。 本井田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 348.9 491.2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7、 8、 9三个月,占全年 降水量的 70%以上,区内沟谷发育,地表植被稀少,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只有一小部分沿裂隙流入大同组煤层采空区补给井下积水;现采的大同组煤系地层为不含水或弱含水层, 12号煤层至 K11砂岩裂隙水为井下的主要充水因素,

26、但其含水性较弱,对井下补给量不大。 据多年来的生产证明,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是风化裂隙水,其次为层状裂隙水,但含水性均较弱,对井下补给量不大。矿井水源则是老窑或采空区积水。断层虽多但其破碎带大部分不宽且紧密,为不导水或半导水断层,充水水源通过岩层孔隙、裂隙、节理,个别断层破碎带以淋滴水形式进入井下,不足 以给生产造成危害,但人工通道,采空冒落带则多是老窑积水和采空区积水突入井下的通道,应加强监控与排放。 综上所述,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 ,附 地质 综合柱状图 1-2-1 图 1 2-1 地质 综合柱状图 4、矿井涌水量预算 该矿井下涌水主要来自采空区积水和顶板孔隙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断

27、层裂隙、开采裂隙以及封闭不良的钻孔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本井田共打专门水文地质孔 2个。一为 49351 孔(旧孔号白 17),终孔深度 544.07m,终孔层位为奥陶系 下统,其主要用于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永定庄组含水层的抽水试验;另一为 49353 孔(旧孔号白 22),终孔深度 579.41m,终孔层位太原组,用于大同组含水层抽水试验。 49353 号孔,水位深度 89.00m,抽水 2次。采用计算公式为: 渗透系数 K=0.73Q( lgR lgr) /( 2H S) /S 影响半径 R=575S( HK) 1/2 抽水试验及计算结果如下: 第 1 次: S1=30.15m Q1=0.

28、0145L/s K1=0.009m/d R1=13.141m q1=0.000481L/s m 第 2 次: S2=48.95m Q2=0.0218L/s K2=0.000119m/d R2=24.684m q2=0.000445L/s m 由涌水量与采出量之比所得到的含水系数( K),其最大为 K=0.590m3/t,最小为 K=0.253m3/t,平均 0.346m3/t。因此,采用该含水系数利用富水系数比拟法能很好地预测以后的矿井涌水量。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矿井涌水量 Q=K T(矿井日产量) 若矿井年产量稳定在 120万吨,其矿井涌水量预计最小为 1546m3/d,最大为3606m3/

29、d。 5、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本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受水害影响不大,由于本矿井水害主要是采空区积水,所以防治水工作应该围绕预防、治理采空区积水而进行,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对于回采过程中遇到封闭不良的钻孔或顶板含水可能较大的地段时,要进行预测、预报,做好防治水工作。配齐、备足排水设备。 6、环境地质 :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南西部,属黄土高原,地貌类型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地表黄土覆盖广泛,基岩出露较少,煤层中的有害无素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区内沟谷发育,洪水排泄较畅通,黄土下伏基岩面较平整,地表岩体相对稳定, 大面积滑坡的可能性不大,但坍塌现象可能发生。 本区大面积的开发,特别是采用先进的回采工艺,

30、势必导致保护煤柱的留设大量减少,造成顶板岩层大面积垮落,从而引起地表塌陷裂缝,应引起重视。此外,随着煤层的不断开采,地表煤矸石的堆放及煤尘飘散,可能对区内土质和空气造成一定污染,坑下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也可能造成地表水及土质污染。 因此,在今后生产的同时,应做好以下防治措施: 1随时对地表进行监测,发现裂缝式塌陷,应立即用黄土填实; 2煤矸石应集中堆放后用黄土覆盖或进行煤矸石的综合开发利用,并搞好绿化工作; 3矿 坑水和生活废水要进行集中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用于生产用水。 第三节 煤层特征 一、煤层及煤质 1、煤层 本井田地层出露较全,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下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

31、二叠系山西组、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和云岗组、以及第四系,主要含煤地层是太原组和大同组,大同组是目前正在大规模开采的对象,其含煤 20 余层,总厚 21.99m,含煤系数 9.42%,其中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共 9层,自上而下依次是 2、 3、 8、 9、 10、 11、 12、 14-2、 15 号煤层,可采煤层总厚 17.69m。井田地质构造简单, 地层产状平缓 ,仅发育少量宽缓褶皱,除煤峪口向斜北东翼外,其它地段地层产状一般小于 5,属近水平地层,大中型断裂不发育,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仅有两条,但落差小于 3m的断层比较发育,常组成断裂带密集出现。 本设计计划开采 3号煤层:上距

32、 2 号煤层 25.70 47.42m( 2号煤层:是大同组最上部的一层位于云岗组 K21标志层之下 0 3.02m 的零星可采煤层。煤层厚度 0 1.84m,平均 0.60m。该煤层分布局限,煤层可采指数 0.46,厚度变异系数 65.63%,属极不稳定煤层。),平均 37.97m。煤层厚度 4.68 7.87m,平均厚度 6.22m, 煤层倾角 平缓 最小 为 1 ,最大为 8,最小近水平状态 。 煤系和煤层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 煤层结构简单,大部分地段不含夹石。夹石厚度变化在 0.09 0.48m,但一般小于 0. 11m。根据 71 个见煤点统计, 3号煤层可采指数为 0.85,厚度

33、变异系数 34.33%,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如下表: 表 1-3-1煤层特征表 煤厚 间 距 ( m) 顶 板 底 板 伪 顶 直接顶 老 顶 3# 4.51 7.8m /6.22m 25.7047.42 灰 灰黑色砂岩 灰白色 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灰白色粗粒砂岩 灰黑色粉砂岩 2、煤质 3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 2.31 5.01%,平均 3.46%。灰分含量为 3.70 20.83%,平均 7.65%。井田中部灰分含量较高,平均 8.96%,井田东部和西部较低,平均值分别为 5.3%和 7.62%。 3号煤的全硫含量是所有煤层中最低的,为0.14 1.39%,平均值仅 0.33%。含硫量的变化趋势与灰分相同,即井田中部含量高,井田西部和东部都比较低。 3号煤的含磷量也是各煤层中最低的,为 0.0009 0.0036%,平均 0.0017%。发热量( Qgr.v.daf)为 26.29 34.20MJ/kg,平均为 32.96MJ/kg。 3号煤 层煤 为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煤质特征表如下表: 表 1-3-1煤质特征表 Mad(%)(原) Ad(%)(原) Vadf(%)(洗) St.d(%)(原) Pd(%)(原) Qgr,v,daf(Mj/kg)(原) GR I(洗) 分类 煤层 项 目 含 煤 层 号 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