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 项目类别:种养项目(设施栽培) 项目代码: 2013 年文成县 特扶资金补 项 助 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200 亩反季节松花菜基地 项目单位(盖章):文成县下垟南圩农业专业合作社 项目法人代表(负责人):王祖光 项目建设地点: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下垟村 申报时间: 2014 年 10 月 15 日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目 录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 (一 )合作社基本情况 . (二)运营状况 .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 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 . (一)必要性分析 . (二)优势分析 . (三)市场分析 . (四
2、)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 第三章 项目目标 . (一)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 (二)产品建设规模及种类、产量、特性 .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 (一)主要建设内容 . (二)主要技术参数 .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一)总投资估算 . (二)资金来源 . (三)财政补 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 (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 第六章 效益分析 .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经济效益 . (二)社会及生态效益 . (三)、结论与建议 . 附表: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财政补助合作社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 2.投资估算汇总表 - 2-1.设施投资明细表 - 2-2.设备投资明细表 - 2-3.科技措施投资明细表 - 2-4.流动资金测算表 - 3.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 4.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 4-1.经营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测算表 - 4-2.成本费用测算表 - 附图: - 1.项目区位示意图 - 2.项目规划或平面布局
4、图 - 附件: - 1.合作社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 2.合作社章程、相关制度及入社成员名单 - 3.合作社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申报项目的决议 - 4.自筹资金证明 - 5.项目申报前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7.其它相关材料 - 7-1 土地租赁合同书 - 7-2 种植合同 -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概况 1、概况 文成县下 垟 南圩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2009 年 7 月 13 日, 是一家集种植、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业务范围:高山蔬菜、食用菌种植。 2、成员及出资构成 合作社注册资金 10 万元,入
5、社成员 7 人,分别是陈延寿占 20%的股份、廖运炎占 57%的股份、陈永理占 19%的股份、蓝金良占 1%的股份、陈思楼占 1%的股份、李小华占 1%的股份、富火旺占 1%的股份,每人均占 1%的股份,法人代表为陈延寿。 3、收益分配机制 该社章程明确规定:合作社收益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原则,盈余主要按 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比例返还”的机制分配。 具体规定如下: 1)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 10%的公积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2)本社从当年盈余中提取 5%的公益金,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 3)
6、合作社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其中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按业务交易量(额)返利比例为 70%。返利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4)本社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帐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式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 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帐户中。 5)提取的公积金按成员出资额 0.1%与交易额 1%相结合的方式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并记入每个成员账户。 6)本社接受的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均按本章程规定的方法确定的金额入账,作为本社的资产,按照规定用途和捐赠者意愿用于本社的发展。在解散、破产清算时,由国家财
7、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处置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接受他人的捐赠,与捐赠者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法处置,没有约定的 ,视作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处理。任何单位与个人 无权平调本社资产。 7)本社如有亏损,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可用公积金弥补。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亏损的,可用以后年度盈余弥补。 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 目前尚无。 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陈延寿,男, 1963 年出生,高中文化, 1980 年至 1996年从事农业劳动。 1996 年至 1998 年兼下 垟 供电区管理员, 1998 年至 2000 年任文成县半坑发电有限公司法人代
8、表兼经理, 2002 年至2005 年在家务农, 2005 年至今,任文成县半坑发电有限公司经理,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2008 年至今任下 垟 村村委会主任。从事生产、经营 和管理工作已有15 年,工作责任心强,诚信度高,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驾驭和拓展市场的能力。无破产和银行欠资记录,社会形象和信用良好。 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便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成立了合作社管理机构,目前 设有:成员大会,是该社最高权力机构。合作社设理事长一名、监事一名、经营管理层。经营管理层下设: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办公室等四部门。其组织结构图 1-1。 图 1 1 7、办
9、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 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文成县下洋村新建路 19 号,建筑面积 40平方米。目前有工作人员 8 人,陈延寿法定代表人兼经理, 李小华任监事。 各类技术、经营管理人员 4 人。同时聘请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文成县农业局、福建省寿宁县农业局等单位专家、教授 3 人,作为合作社的技术顾问,指导蔬菜种植。 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合作社设有财务室,聘用会计、出纳各一名,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经理 办公室 生产技术部 财务部 销售部 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合作社参照 2007 年 12 月财政部发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 200715 号,建立了南圩专业合作
10、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财务管理机制健全,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 财务管理工作,接受监事监督。按照“财务分开、民主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资产五分开、审批一支笔”,做到账实相符、往来明晰、价格公开、分配公正、管理透明。 (二)运营状况 1、主业发展情况 文成县下 垟 南圩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主营高山蔬菜、食用菌种植,主要品种有反季节无公害松花菜、茄子、黄瓜、毛豆、包心菜和花菇、平菇等。大部分产品销往温州等市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产品产地处文成、泰顺、景宁三县交界的高山地区,海拔高、环境好、气候资源优势突出,生产的产品都为绿色无公害蔬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价格较为坚挺,经济效益明显 ,盈利相对较强。 20
11、11年本合作社经营收入 371 万元,盈利 34.3 万元, 2012 年 1 月开始社员二次返利 20.58 万元, 2011 年农民户均收入 2.13 万元,户均增收 1.05 万元。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倡导安全绿色,打造蔬菜精品”为质量方针,从源头把控农产品质量,做好生产记录,实现追溯控制,让消费者放心。 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截止 2011 年 12 月底,合作社拥有总资产 118.45 万元,固定资产净值 37.62 万元,实收资本 10 万元,所 有者权益 110.42 万元,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 资产负
12、债率 6.77%。 2011 年实现主营收入 371 万元,净利润 34.3万元,净资产收益率 31.06%, 2012 年 1 月开始二次返利 20.58 万元,未分配盈余 13.72 万元。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合作社自成立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省市财政资金的扶持。经过三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如能得到财政资金扶持,必将推动合作社所带动的农户种植积极性,以实现项目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 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 (一 )必要性分析 1、项目建设背景 文 成县位于 浙江省 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 46 12015,北纬 27 34 5
13、7 59,中心为北纬 27 47,东经 12005。东接 瑞安 ,南临平阳、 苍南 ,西南倚 泰顺 ,西北连景宁,北界 青田 。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长期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主要以外出务工及出国为主。近年来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与温州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十分明显,仍为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之一。农民的增收途径较少,且原始的家庭式生产有极大的制约性,对人工及资源都有极大的浪费。发展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也使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 推进优质产业建设,是突出比较优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农业生产存在着生产无序、单一、投入不足、受市场影响较大的弱点。而利用农村合作社的模式生产首先使其具有法律地 位,有利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从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其次还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使农户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最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