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24855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90后要什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 90后要什么? 黑马 任何 2C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如果创始人不了解 90后,那就等于不了解主流消费群体。就像互联网著名脱口秀罗辑思维中所说的,“90后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 以下为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今日的演讲,根据实际创业体验和工作经历,拆解了一下 90后人群到底在想啥: 那天我跟小伙伴们说我要去百度大会上谈 90后,所有人告诉我说傻逼,我说这句话不能写,虽然我知道你们说的是我,怎么办 ?于是他们告诉我一句 90后的金句,叫做带你装逼带你飞。 90后让我特别受教育 我基本上没有能力来谈还 没有进入职场的这批 90后,但是对于进入职场的 90后,我确实花了一些

2、时间在他们身上,我觉得如果想要跟 90后一起愉快地玩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这也是我觉得他们特别值得我们致敬的地方,也是跟我们这些 70后这些听广场舞的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不贴标签、不站队,不为别的事表态。我问了一些 90后的小朋友,我说你们觉得网络上什么样的行为是你们觉得特别傻逼的 ?他们说就是在微博上为别人的事投票表态,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 罗辑思维在网络上有 250万的用户互动,大概有 30万人在后台回复关键字,当任何一件事发生之后,你会发现 70后,或者 85前、85后分成两大阵营。 70后这代里面,大量的时间花在站队上,我要先做一个价值观判断,这个世界分两部分,一部分跟我的价值观

3、一致,一部分跟我的价值观不一致。 但是对于 90后来说,基本上大家不太做价值观判断,他们的判断标准只取决于一件事情,有趣没有趣,这个事件也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我,一个部分叫我以外的东西,这个空间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我自己在今年以来有很多跟 90后共事的经验,特别是我到了罗辑思维这三个月以来,我每天都被 90后给溜,我说他们的策略是熬大鹰,精力很旺盛,一天 24小时给我发短信,有 些事情我说错了,没有及时反应,我们有一个小女生就问我,脱不花你傻逼了吗 ?我也年轻过,但是我还不敢这么跟我的老板说话,但是我觉得她蛮可爱的,她在提醒我,她没有把你看成另外的人,你跟她是平等的,她没有给你贴标签叫老

4、女人或者中年妇女,我觉得这其实是 90后最可贵的一点。 前两天,我跟罗胖出去开会,有很多人说看不上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罗胖就说了,如果你今天看不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 ?因为你会死的呀。每一代的事业都会属于下一代人,这是肯定的,你会死的,等你这一代人死了之后,世界就归他们了,你喜 欢不喜欢没有关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真实情况。 我曾经有一个 90后的实习生,我让他和同龄人来评测一下社群电商网站,给他们每人 5000块钱,到我给他们推荐的在我看来很不错的电商网站上买东西。结果他们什么的都没买。对这种网站他们评价:标榜的是 “有爱 ”,但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不是真的 “有爱

5、”,而是卖爱,非常讨厌。我问难道是你们排斥销售和广告吗 ?他们说不是呀,只是我们希望不要用一个价值观的概念来包装龌龊的广告行为,做广告就做广告就好了。广告有趣我们也很喜欢。 我推荐的这些网站里还有一个堪称我们 70后文学青年,也包括很多 80后心中的圣殿 一个很牛逼的小众的网站。但只有一个小男孩买了个笔记本,其他人什么都没有买。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不买呢,他们对这个创始人啊,背景啊,场景啊什么都不知道。就是评价这个我们视为圣殿的网站是 “充满了一种六零后老男人端着的放不下的无力感 ”。 他们也推荐给我了他们认为做得好的社群电商网站,我一打开就感觉脑子 “嗡一下 ”,因为整个页面的感觉在我看来是嘈杂

6、不堪,而他们真的非常喜欢,每个人的都买得特别高兴。 我自己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对于 70后或者 85后前这一代人来说,由于我们童年生活的匮乏,所以我们在消费审 美观念上是有一种审美的需求,所谓审美需求就是距离,它离我的现实生活够远,它代表了我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我是愿意为审美议价的,所以一些高冷风格比较受欢迎。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从小生活相对富足的人来说,他们没有审美需求,他们真的只有一个参与感的需求,他们对于所有的商业的要求,或者所有娱乐的要求就是我不管你是谁,你必须让我能一头扎进你怀里,快乐的一起玩耍,这样的方式是我喜欢的。所以,我觉得这群年轻人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教育。 后来我又遇到一

7、个 90后的大学生,他是安徽一所大学的学生,手里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 offer,而且在学校做了很多的实践,他是怎么做的呢。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承包了整个校园的韵达快递,很快就把校园里所有的宿舍、教学楼、教室、水房什么的全摸清楚了。然后新生入校的时候他又干了一件事儿,就是在不久前新生快要入校的时候,他拿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生姓名和联系方式,建了若干个超级大群。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呢 ?你都不认识他们,人家还没来报道呢,你怎么就能拿到联系方式呢 ? 他说很简单,他就在贴吧上发帖,告诉大家这里有个大师兄,大家入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大师兄。然后再发一个贴,告诉大家新生入校的时候,可以来找大师兄 领入

8、校的礼品,领什么呢 ?一袋洗衣粉。然后小朋友就都来领了。说起送新生东西,我们可能会觉得那就送话费充值卡什么的,他告诉其实那都没有吸引力,父母都已经给充好了。但是洗衣粉是要让新生入校第一天就要用的东西,而且是从他/她自己兜里往外掏钱的。所以想组织个校园推广送新生东西,洗衣粉是非常好的。 我跟他们聊天觉得特别受教育,而且也让我自己在反省,当我们每天在说 90后的时候,我们其实在做一个贴标签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其实是无效的。比如他们会告诉我,说你没有办法取悦我,取悦是无效的,你只能说我就是这样的,你认同就认同,不认 同就是不认同,判断的标准在他自己手上。 另外一个,就属于谁都敢黑的状态,本能的是反组织

9、和反权威的。对于大量的 90后来说,特别是更年轻的 95后来说,他们特别不能忍受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和一个组织等同起来。包括他们会强调谁也不能代表我,那天他们开玩笑说三个不代表,不站队、不表态、不代表,可以被了解,不能被代表,他们是人格碎裂的场景动物,在不同的场景里面,在音乐里、贴吧、视频、微博里是完全不同的人,包括他们是非常多现场的动物。 我认识很多 70后,他们已经是 90后的父母了,他们特别不接受的一点,是当他们跟子女说话时 ,他们的子女一直玩手机,或者盯着电脑屏幕,对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漏过任何信息,因为从小够活在多现场的世界里。 还有就是不耐烦,我有一天问一个 90后女同事特别傻逼的

10、问题,我说假设你现在有十万块钱,已经可以买一辆经济型小车,不考虑到摇号的问题,以及你要再攒到 20万买一辆更好的车,你会买什么样的车 ?她觉得很不可思议,说我肯定会拿 10万块钱贷款买 20万的车,这样的问题你怎么问得出呢 ? 他们表现的特点就是 “不能令 ”也 “不受令 ”:不能管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管。在餐厅吃饭就可以看得出来, 70后会主动坐在老板身边,给老板夹 菜。 80后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老板你不主动坐在我身边我就不太高兴的。到了 90后就更严重了,你起开点,不要理我,他工作的时候,你站在他身边,他也不想跟你打招呼。下了班之后,我可以完全不认识你,但这并不妨碍我是这个团队的

11、成员,为什么 ?因为我是一个场景动物,当这个场景换了,我已经换了一个新人,只是你还以为我是你的老板。 所以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情况就是不信任、不讲究、无所谓,不信任一切看起来权威的东西,任何东西只要打上权威的标签,比如说年长、组织等等,他们就进入谁都敢黑的这样一种状态。 第二个就是绝不讲究、 不妥协。他们想要的一定现在就要,以及无所谓,你对我的评价无所谓,你给我贴标签我很不爽,标签我可以自己贴,比如说我是御女,但是你不能给我贴,谁给我贴标签谁就是傻逼。 九零后作为一个团体并不存在,因为每个九零后都不一样 所以,对于今天的 90后研究来说,我个人觉得 90后作为一个群体并不存在,如果我们把他作为一

12、个社会学话题去研究,我觉得这个群体一定不存在,因为每一个 90后都很不一样,也许他们会有一点点共性,但是这个共性还不足以支持我们,说你就按照这个规律性的东西去做一些什么行为,而这可能对我们的 市场或者说管理都会产生极大的挑战,也许我们要回归到一个更手工业的状态去做一些事情。 他们也有非常严肃认真的一些时候。包括今天中午还有一个 90后的小朋友考上台湾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临行来跟我告个别,非常严肃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我回来之后,媒体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我说你都要去台湾读社会学博士了,你还问我回来要不要干媒体,我都瞧不起你。 游戏化生存:时间感、距离感和慰藉感的异化 人获得存在感的方式已经变

13、了。对于 90后来说,或者对于任何一代人来说,我们说的很多特征不是 90后的,每一代人都有, 70后也有叛逆的时 候,但是在 90后身上有不一样的特点,比如说他们获得时间感的方式。对于中国的 85后和 90后来说,他们生存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我经常开玩笑,我说像我父母那一代,基本上他们中学毕业 30年之后还可以回去搞一个校庆,走一走当年走过的小路。但是对于 85后和 90后来说,放一个暑假,学校已经变成万达广场了。 另外一方面,他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游戏的世界里,而游戏的世界,包括任何的屏幕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 ?就是快速的反应,你做出任何一个动作,按一个发送叮一声,收一个反馈, “

14、叮 ”的一声,在游戏上做任何一个动作响半天, 他们活在即时反馈的时间里,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感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对之前的很多人来说,时间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于 85后和 90后来说,时间感就是一个高频率的。所以很多人说90后没有长远的想法,我个人绝不认同,只是说他们的长远被切成了一个个的碎片,变成了一个频率很高的行为。 另外一个,就是他们的距离感变得不一样。这可能是社交媒体或者像贴吧这样的东西给他们带来的改造。过去人与人之间是有物理上的空间距离感,今天无论你再屌丝、再边缘的人,都能在贴吧上找到跟你一样的人,这些人没有距离感,实时沟通、实时交互。 第三个就是慰藉感发生了改变。比如对 9

15、0后来说,他们的变化不是市场给的,而是计划生育,因为对于 90后几乎百分之百全部是独生子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所有的人类进化史上都是长者为先的,部落里都是长者为中心。后来变成了以夫妻关系和婚姻关系为中心,但是中国的计划生育 30年以后,我们发现在 85后和 90后身上出现整个家庭以一个不懂事的娃娃为中心,所有的老人、成年人、夫妻、婚姻关系围绕着这个娃来运转,他们从小就是宇宙中心。 这个时候,最可怕的是当从小就是宇宙中心的一群人慢慢长大进入到职场里,他会突然发现他不再 是宇宙中心,他的 70后 80后傻逼老板不会给他中心,他就会自己找中心感,可能在贴吧上找、可能在微博上找,都有可能

16、,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无论你对他的表扬或者批评不太好用了,为什么呢 ?因为很简单,过去老板批评了我很紧张,但是现在你对我的批评产生那一点点沮丧,我一秒钟之后就可以在游戏社区里面得到补偿,因为在那里面我是大神,或说我是女神,我不在乎你给我造成的心理影响。 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办 ?当整个这一代人的存在感发生改变时,对于无论是品牌,或者是管理者决策者等等,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改变过去贴标签的习惯,重新 回去,把人当人看,这可能才是我们唯一的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的实践:如何和九零后员工愉快玩耍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有意思的公司的管理实践。对 HR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基本没有人

17、关心。但是这家公司很有趣,当新员工通过面试开始试用期的时候, HR会发给他一张游戏通关卡,新员工需要从通关卡上有限的信息里,在几百人的公司里找到一个特定的人。这样就把组织的压力转移给了个人,他必须要和外界交流,得问别人才能确定,最终找到这个人以后,这个老员工有义务把自己在公司里的一个绝活儿教给新员工,同时他也对新员工的这项 技能负责验收和考核。如果验收合格了,再发下一张通关卡。集齐七张卡片,走完一个试用期。 但是过了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但还不算 “自己人 ”,这个公司把员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员工,还有一类叫做 “自己人 ”。当正式工作一年以后,可以申请 “价值观答辩 ”。这个公司很个变态的地方

18、是有 “九常委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 “首席闻味儿官 ”。这个 “闻味儿官 ”他并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就是作为公司里是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他就在这个二次面试即 “价值观答辩 ”中,来感受一下是否愿意和这个新同事一起工作,成为自己人。 如果通过了价值观答辩,你就被承 认为 “自己人 ”,可以享受公司的各种变态福利。比如老板包下一架飞机去大溪地,自己人就可以去,不是自己人和你就没什么关系。这整个流程还是 HR的流程,只不过变成了 90后更熟悉的游戏化的攻关的方式。 节操币 这是我们罗辑思维在玩的一个方式。现在表扬员工已经不好使了,因为他不在乎 ;发奖金他觉得是应该的。我们就给每个员工发节操币。每

19、个员工每月会领到 10张节操币,这个节操币不能自己留着,必须要发给你的同事。比如谁在工作中给了你很重要的帮助,谁做了特别了不起的事儿,谁牛逼。你可以发一张节操币给他。要在节操币后面写一句话,你 为什么要送他这个节操币,他做了什么帮到了你。而且要告诉全公司的人,必须公示。那么在一年结束的时候,会产生一个 “节操王 ”,得到节操币最多的人,天然地就成为当年最优秀的员工,会获得当年的大奖。这样就把一个纵向的奖励体系变成横向的了。 上次我在别的地方讲完了这个节操币的实践以后,看到很多老板学习,出现各种 “伪钞 ”“点赞币 ”“么么币 ”,老板们都觉得很高兴。把纵向体系变成横向连接,变成人和人之间交互活动的时候,管理就变得简单了。 我个人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你希望发动一个创新,可能都需要重新配置权力。 我们还发现两个 公司的实践非常有意思,一个是淘宝电商 “韩都衣舍 ”。一个 1000多人的公司,分成 252个 3人作战小组。所有新产品的设计、上新、下单等业务都是由这一个个三人作战小组完成的。每个新员工进入到作战小组的时候就变成经营层,公司提供的是 IT、供应链等基础设施。这个设计使韩都衣舍的售罄率达到 97%,这是非常好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