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第二节 植物虫害防治技术第三节 植物草害防治技术 第四节 农药使用技术,第一节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什么叫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生育、贮藏、运输过程中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或有害生物的侵染,使其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而使植物经济价值受到影响,这种变化称为病害。 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植物病害病原的分类,v,v,非侵染性(占总病害的1/3 )特点,1 、大面积同时发生,时间短只有几天,多由污染、冻害、干热风、日灼等引起。2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为生长不良或遗传所致,如番茄筋腐病。3 、有明显枯斑,灼伤且多集中于某一部位的
2、叶和茎上,无即往病史,大多由化肥或农药药、肥害所致。4 、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5 、植物缺素现象检索(一),症状在老组织上先出现( N 、 P 、 K、Mg、 Zn );不易出现斑点( N 、P );新叶淡绿,老叶黄化枯焦早衰( N );茎叶暗绿呈紫红生育期推迟( P );,5 、植物缺素现象检索(二),易出现斑点( K 、Mg、Zn);叶尖至边缘先枯焦,随后生育期加重( K );叶小,斑点在主脉两侧出现( Zn );脉间明显失绿多种斑点,但组织不坏死(Mg)。,缺素检索,症状在幼嫩组织先出现( B、Ca、Fe、S 、Mn 、Mo 、 Cu ); 顶芽易枯死( Ca , B
3、);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 Ca ); 茎叶柄变粗,脆,易裂,开花结果不 正常( B ); 顶芽不易枯死(S 、Mn、Cu、Fe、Mo ); 新叶黄化,失绿均一( S );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坏死( Mn、Cu、Fe、Mo ),侵染性病害分类,动物界:线形动物门-根结线虫有 4 个龄期、专性寄生,以食道腺分泌物危害。植物界:菌藻植物门的-寄生藻(苔藓)。 双子叶植物门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列当、兔丝子)。 菌物界:真菌的五个亚门病毒界:病毒 55-70 oc , 10mm 失活; 常见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等,菌物界-真菌门的分类,低等真菌:鞭毛菌亚门无性阶段是游动孢子,有性阶段是卵孢子。代
4、表是卵菌纲霜霉目黄瓜霜霉病、荔枝霜霉病接合菌亚门无性阶段是孢囊孢子,有性阶段是接合孢子。代表是接合菌纲毛霉目果实黑霉病,高等真菌(一),半知菌亚门无有性阶段或不清楚,无性阶段是分生孢子。代表有梨黑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桃褐腐病、柑橘青霉病。苹果褐斑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苹果轮纹病、葡萄白腐病、梨干枯病。,高等真菌(二),子囊菌亚门有性阶段是子囊孢子。代表有梨黑星病、苹果干腐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炭疽病、苹果腐烂病、梨轮纹病以及桃褐腐病担子菌亚门有性阶段是担孢子。代表有豆锈病、苹果紫纹羽病和苹果白绢病,真菌,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裂殖、芽殖、原生质割裂有性繁殖方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
5、裂三个阶段。真菌命名:属名+种名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孢子经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原核生物界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外面是一层细胞壁,细胞壁外常围绕一层厚薄不等的粘液物质;细胞壁内充满呈胶质状态的原生质。 细胞质膜是细菌进行能量代谢的场所。细菌的细胞核无核膜,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双链DNA,只有一个染色体。核不固定、单细胞、有或无壁。细菌不含叶绿素,依靠动植物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属于异养生物。,细菌病原物简介,细菌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而植物病原细菌全为杆状,一般具有鞭毛可以游动,大小为0.5-0.8*1-5微米,G-。最适温度一般为2530, 致
6、死温度一般是50(在10分钟内杀死细菌 的温度称为致死温度)。,例:果树根癌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2,致死温度是51;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最适温度是2428,致死温度为5152;柑橘溃疡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30,致死温度为52。,植物病原细菌的为害症状,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可分为组织坏死、萎蔫和畸形三种。植物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初期常呈现半透明的水渍状,同时病斑周围由于毒素 形成黄色晕圈。天气潮湿 ,病部表面常有黄白色滴状粘液;叶斑有的因受到叶脉限制常呈现角斑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的后期脱落呈现穿孔型桃细菌性穿孔病。,植物病原细菌的为害症状,植物细菌性病害发生在柔嫩多汁的组织器官,尤其是贮藏器官
7、染病后由于细菌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细胞中胶层分解,细胞组织崩溃,造成软腐型并散发臭味马铃薯环腐病。 系统侵染性细菌病害,早期较难发现,因无病征无法判断,应以预防为主,如番茄青枯病。 果树根癌病的典型症状是根茎部位产生畸形的瘤状突起。埋土防寒的葡萄遭遇冻害后,地上枝蔓也可能发生瘤状突起。,侵染性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五个界),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植物体或根系可看到寄生物;线虫病在根表、根内、根际土囊或籽粒有:根结孢囊、茎坏死,植株黄化,缺肥状;真菌:保湿可长出子实体,能镜检或分离、培养;细菌:初期水渍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有菌脓外溢,有斑点、腐烂、萎蔫,肿瘤; 病毒病: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8、、无病症;,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细胞和组织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根据其寄生性将病原菌(物)分为:1、专性寄生菌:只能从活体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寄主死亡,病原菌也停止生长和发育霜霉菌、白粉菌、锈病菌和病毒。,2、强寄生菌:主要从活体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也可腐生于落叶中- 黑粉菌、斑点落叶病菌和叶斑型细菌。3、弱寄生菌主要从死亡细胞和组织或濒临死亡或衰弱的组织获得营养葡萄白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霉心病菌、青霉菌、褐腐病菌、白绢病菌、灰霉病菌。4、腐生菌只能从死亡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完成生长发育蘑菇、木耳、根朽病菌。,病原物寄生性的专化,寄主范围一种寄生
9、菌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为寄主范围。例如桃缩叶病菌只为害桃;而白绢病菌可为害百余种植物。转主寄生某些寄生菌需要在两类亲缘关系不同的植物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例如梨锈病在梨树完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在桧柏类完成冬孢子阶段;桧柏类就称“转主寄主”。专化型一般来讲,病原菌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间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称为“专化型”;而将对寄主植物的种、品种间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称为“生理小种”。 非专性寄生菌灰霉病菌、腐霉病菌、立枯病菌等一般没有专化型。,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病原物通过传播媒体传到寄主植物接触感病点;然后侵入寄主体内取得营养,建立寄生关系;并在寄主体内进一步扩展
10、使寄主组织破坏或死亡,然后出现症状。这种接触、侵入、扩展和症状出现的过程,称为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划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进行的发展过程,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相互斗争的矛盾统一过程。,病害侵染过程侵入期,侵入途径:1、直接侵入从幼嫩健全的寄主表皮的角质层直接侵入 黑星病菌、 锈病菌、白粉菌属、刺盘孢属以孢子萌发的芽管直接侵入。线虫以锋利的口器刺破表皮直接侵入。2、自然孔口侵入通过寄主的皮孔、气孔、水孔和腺孔侵入苹果轮纹病菌由皮孔,葡萄霜霉病菌游动孢子由气孔,苹果霉心病菌由柱头侵入。3、伤口侵入通过剪锯碰冻虫等机械伤口侵入病毒只能从微伤口或随口针侵
11、入;弱寄生菌类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贮藏期青霉菌等是典型的伤口侵入真菌。大多数细菌也是经伤口侵入。,真菌直接侵入过程,孢子萌发- 产生芽管顶端与寄主表面接触形成附着器,附着器分泌粘液固着芽管,-附着孢然后附着器内部产生侵染丝,-侵染丝先以机械压力穿过寄主角质层,再通过酶的作用分解细胞壁进入细胞。芽管里的原生质随即沿侵入丝向内输送,发育成 ,- 菌丝体-吸取寄主营养,建立寄生关系。,真菌直接侵入方式,其中直接侵入的病原菌普遍产生附着器以侵入丝侵入;由伤口侵入的病原菌普遍不产生附着器,以芽管直接侵入;而由自然孔口侵入的病原菌或产生附着器侵入丝侵入或以芽管直接侵入。影响因素:湿度、温度、寄主形
12、态结构、水膜的存在是病原物侵入的最重要因素。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几小时24小时内完成。,病害侵染过程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建立寄生关系开始,直到寄主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的历期称为病害的潜育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和扩展的时期,也是寄主对病原物的扩展表现不同程度抗性的过程。植物病害均有一定的潜育期,一般为310天不等。苹果褐斑病331天不等;梨黑星病1429天不等;而苹果轮纹病是15150天不等。潜育期的长短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大,例如葡萄霜霉病的潜育期23是4天;在12是13天;在29是8天。稻瘟病在24-25度是5.5天。,病害侵染分类,局部性侵染: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的扩展,局限在侵入点附
13、近。系统性侵染:扩展到其它部位,甚至全株。潜伏侵染:某些病原物侵入寄主,经过一定程度的扩展,由于寄主抗病性或环境条件不适于发病,而不表现症状;待到寄主抗性下降和环境适宜,才继续扩展发病 例如苹果腐烂病。隐症现象:某些病毒病已出现发病症状,遭遇环境条件的改变,症状暂时消失 。带毒现象:某些病毒病侵入寄主,任何条件均不显症。,病害侵染过程发病期,病原物侵染寄主,经过潜育期不仅掠夺寄主的营养,而且扰乱寄主的生理活动,使组织、形态发生病变即出现症状,进入发病期。真菌性病害随着症状的发展,受害部位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发病;再产生无性孢子,引起重复侵染、发病病害流行。细菌性病害显症后,病部往
14、往产生脓状物,内含大量的细菌个体,也引起重复侵染发病。病毒病中的病毒是细胞内的寄生物,寄主体外只现病症,寄主体外不显病征。,植物抗病性的反应类型,感病 耐病 抗病 免疫,植物的抗病机制(一),避病:寄主植物的感病时期错过了病原物的盛发期,使寄主植物躲避了病原物的侵染。例如葡萄炭疽病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的原因就在于早熟品种采收早避开了病害盛发期。抗侵入:寄主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生化机能上的特征、特性,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减少侵入机会。例如角质层的厚薄、皮孔数量与构造、气孔密度与构造 。,植物的抗病机制(一),抗扩展:寄主植物的内在因素和生理生化,使寄生关系解除,或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能扩
15、展。例如细胞组织中的营养物质、细胞的酸度、细胞的渗透压,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植保素、植物碱、抗生素、酚类、单宁等都与抗性有关。过敏性反应: 寄主受到侵染,侵染点周围的细胞立即坏死,预防病原物进一步扩展。保卫性反应:侵染点周围形成木栓化组织或形成枯死斑脱落穿孔,从而阻止病原菌扩展、病斑扩大。,植物抗病性的变异,植物的抗病性常因寄主植物的发育阶段、器官生长的年龄而有变化。 植物的抗病性与寄主的生活力有关,而生活力与寄主的营养条件和环境关系密切。 植物的抗病性与品种有关。,“环三角形”生态关系,植物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是病原物的有无、多少、致病力强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决定植物是否发病和发病程度的基
16、础因素。植物病害的发生程度和流行趋势取决于环境条件的利弊。杀菌剂的杀菌活性取决于自身的特性和病原的抗性;其安全性取决于寄主的耐受力和环境的承载力以及敏感性、蓄积性和降解性。,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在寄主体内扩展,最后引起发病的过程。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全部过程。 侵染循环研究的内容包括: A、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B、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C、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寄主成熟收获或进入休眠期,病原物如何渡过这一时期,并引起下一生长季节侵染为害,就是所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问题。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寄主
17、在生长季节内最早发病的初侵染来源。1、田间病株苹果树腐烂病、梨黑星病、柑橘溃疡病。2、种子苗木接穗葡萄黑痘病、枣疯病、果树根癌病。,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3、病株残体葡萄炭疽病、苹果褐斑病、蔬菜软腐病。4、土壤肥料:专性寄生菌霜霉菌的休眠体卵孢子、锈病、白粉病。土壤寄居菌只能在土壤病残体中长期存活多数真菌。土壤习居菌能离开病残体在土壤中繁殖和长期存活镰刀菌属、腐霉菌属、丝核菌属。,植物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气流转播霜霉病雨水传播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葡萄霜霉病、果树根癌病、马铃薯环腐病等随雨水传播。昆虫传播桃蚜可传播127种病毒病;苹果透翅蛾可传播苹果树腐烂病;菱纹叶蝉传播类菌原体枣疯病。人为
18、传播嫁接是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苗木接穗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有效方式。 总结:细菌多由风雨传播属近距离传播;真菌以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属中距离传播;病毒常由昆虫 传播属 远距离传播。,植物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在植物生长期引起的初次侵染,称为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的病株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1、单病程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次侵染过程苹果梨锈病、轮纹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只要清除初侵染源和控制初侵染即可基本控制病害。2、多病程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初侵染过程后,还有多次再侵染过程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葡萄霜霉病、枣锈病。除
19、了控制初侵染,更重视再侵染问题,因此需要防治多次才能控制病害。,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选药原则,化学保护作用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前使用化学农药,杀死或阻止病原物的侵入,从而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称为化学保护作用保护性杀菌剂。化学治疗作用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或已发病,使用化学农药杀灭病原物,使寄主重新恢复健康的作用,称为化学治疗作用内吸性杀菌剂。化学免疫作用化学农药引入健康寄主体内,以提高寄主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起到限制病原物侵染的作用,称为化学免疫作用。化学钝化作用某些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抗生素等进入寄主体内,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称为化学钝化作用。,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选药原
20、则,春季病原物初侵染之前保护性杀菌剂春季病原物再侵染之前保护性杀菌剂春季单病程初侵染之后内吸性杀菌剂春季多病程再侵染之后内吸性杀菌剂夏季单病程病害降雨前保护性杀菌剂为主,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选药原则,夏季单病程病害降雨后内吸性杀菌剂为主夏季多病程病害降雨前保护性或内吸性轮换交替夏季多病程病害降雨后内吸性+保护性秋季多病程病害降雨前后保护性+内吸性或轮换交替全生育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春季保护性、夏季内吸性+保护性、秋季保护性杀菌剂。,杀菌剂的杀菌作用简介,杀菌作用杀菌剂直接杀灭病原物,使病原物失去侵染和致病的能力。抑菌作用杀菌剂不直接杀灭病原物,而是抑制或限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丧失或降低了致病性。
21、铲除作用杀菌剂杀菌力强大,杀菌彻底,但安全性差,只适合在休眠期施用。诱导抗性内吸杀菌剂进入寄主,诱导产生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免疫作用或影响致病过程。,蔬菜病害知识(按病类分),低等真菌病害:,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白锈病、根肿病、花腐病、猝倒病例如:烟草黑胫病、胡椒瘟病、霜疫霉病。,1、霜霉病,病原物: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属。寄主:十字花科、瓜类、菊科,如生菜、莴苣、茼蒿、葱、菠菜等。 发病条件: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早春和晚秋发病较重;在气候潮湿、冷凉地区或沿江、沿海地区易于流行。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85以上。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
22、片,老叶多、嫩叶少。其次为茎秆、花梗和果荚。叶片发病,多从下部或外部叶片开始。初期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然后黄色或黄褐色最后枯死。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在相应叶背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传播方式:气流传播。,2、疫病,病原物: 疫霉菌 寄主:瓜类 韭菜发病规律:病残体及土壤带菌,是初侵染源。病菌凭借风雨、水流进行传播蔓延,造成再侵染, 病菌的孢子要在植株表面有水膜或水珠的条件下才能侵入到植株内部,高湿是疫病流行的先决条件。通风不良、雨水多或大水漫灌发病重,重茬地发病重。典型症状:常自叶柄基部开始发病,也叫死半截茎基部明显缢缩,瓜受害软腐凹陷,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白色霉状物;根颈
23、部发病,表皮初呈褐色,内部迅速变褐腐烂,使整株萎蔫。传播方式:雨水传播侵入时期:幼苗移栽、开花初期、盛花以后。,3、晚疫病,病害: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茄果类绵疫病、葱蒜韭疫病。 寄主:茄科、百合科。发病条件: 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 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 典型症状:果蒂部先有病斑、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
24、,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4、绵疫病,病原物:疫霉菌。条件:在高温(2830最适)、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过密、定植过迟、偏施氮肥、管理粗放、重茬、长果型品种发病较重。特别是在结果期、雨后暴晴,最易发病。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为害。典型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且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 叶片被害,病部水浸状,褐色,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缘不明显,扩展极快,病斑上生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大,病部组织
25、干枯。花被害;常在发病盛期,呈水浸状褐色湿腐,向下蔓延,常使嫩茎变褐腐烂,缢缩以致折断,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幼苗受害,常发生猝倒现象,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5、十字花科根肿病,病原物: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 寄主:白菜、甘蓝、油菜、芥菜等肿瘤多发生在根或侧根上,一般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在主根上的肿瘤大,数量少;侧根上小,数量比较多发病条件:25-30度典型症状:发病初期, 症状不明显, 后期,根部出现肿瘤,是最明显的特征,地上部生长迟缓、矮小,基部叶片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基部叶片变黄、枯萎。,6、白锈病,病原物:鞭毛菌亚门白锈属寄主:蕹菜(空心菜)旋花科,苋菜发病条件:气流雨水传播
26、。典型症状:初黄后褐色,叶背生白色隆起状沧斑后破裂散发白色孢子囊经被害肿胀畸形,内含大量卵孢子。,7、猝倒病,病原物:瓜果腐霉菌寄主:黄瓜、茄子、番茄、辣椒和甘蓝等。症状: 1-2片真叶是发生,3片叶后发病少。与立枯病区别是立枯病部初生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褐色丝状霉。发病条件: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管理水平。 苗床温度过大、浇水过多、土壤温度15以下、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播种过密、间苗移苗不及时、施用带菌肥料、长期使用同一苗床土壤等都会诱使该病发生或加重。传播途径:主要为雨水或流水。,低等真菌常用高效药剂,烯酰吗啉 甲霜灵霜脲氰 噁霜灵霜霉威 缬霉威醚菌酯 吡唑醚菌
27、酯氟吗啉 乙膦铝一般都和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复配,高等真菌病害,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1、炭疽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不等,初为水渍状,很快干枯成红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常有几个小病斑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后期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产生粉红色粘稠状物,干燥情况下,病斑常开裂、穿孔。茎和叶柄上的病斑为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稍凹陷。果实上的病斑圆形,褐色,稍凹陷,中部开裂,后期病斑上产生粉红色粘稠物。,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通过风雨、气流及蚜虫 传播为害。 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
28、种子表面、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病菌从伤口入侵,发病后,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温度为1232,适宜温度27,相对湿度为95左右。雨季来得早,温湿度适宜,也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重复浸染次数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8795,病菌潜育期仅3天左右,侵染次数频繁,病原积累快,在短期内可以造成大流行。,2、各种斑点病(一),黑斑病: 主要危害十字花科叶片。叶片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面具明显或者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外围具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斑面现黑色霉状物, 叶柄病斑表现为近棱形的凹陷斑;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也可以在种内或种皮上越冬,借助气流或风雨传播,由表皮、气
29、孔侵入。在广东周年都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不存在越冬现象,病菌发育适温为17-20,要求高湿度。通常在气温偏低,雨水充足的季节和天气发生。,2、各种斑点病(二),白斑病:大白菜白斑病,由半知菌、白斑小尾孢菌引起高温高湿、雨水气流传播。,2、各种斑点病(三),芹菜叶斑病:寄主:伞形花科病原物:由芹菜尾孢菌引起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期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中心坏死。其上布生小黑点。叶柄和茎受害产生长圆形、稍凹陷、黄褐色病斑,其周围常有一圈黄晕,在病斑边缘生有许多黑色小黑点,病害严重时,造成叶枯。,2、各种斑点病(四),另外还有:大蒜紫斑、 生菜空心病、落葵蛇眼病、芋污斑病,
30、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溴菌腈、腈菌唑、戊唑醇、多抗霉素、异菌脲、咪鲜胺等。,3、菌核病、灰霉病,菌核病由有性态子囊菌亚门富克尔核盘菌引起,主要危害十字花科,属低温高湿型病害,15度最适。 灰霉病由无性态半知菌亚门灰葡萄胞菌引起,无专化性,寄主范围广有: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菜豆、韭菜、芹菜;属低温高湿型病害,15度最适。,常用药剂,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乙烯菌核利、甲托、多菌灵、甲基立枯磷等。,4、早疫病:腐生基肥不足发病重,病原物: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属真菌寄主:茄科症状: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
31、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发病。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流行速度快。,5、叶霉病,寄主:茄果、豆类病原物: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的褐孢霉菌属真菌侵染所致。 症状:主要
32、危害叶片,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划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叶片正面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发病条件:一般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但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的因素。传播途径: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 另外:煤烟病、煤霉病等由污霉孢菌引起。,6、蔓枯病,病原物:此病由半知菌亚门的球腔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寄主:主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症状:一般在第一个分枝节上出现并流出红色胶状物。,西瓜蔓
33、枯病简介,症状: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的椭圆形至梭形病斑,病部易裂,并分泌出胶状物。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呈星状干裂,引起瓜腐烂,果实膨大到成熟期发病猛,蔓延迅速,严重时会造成绝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可在病残体上、土壤里越冬,种子也能带菌。病菌靠风雨传播,从茎的节间、叶和叶缘水孔及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缺肥、植株长势弱均易发病,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施肥和整蔓造成伤口,病菌易侵染。,8、茄子褐纹病,主要危害果实拟茎点霉引起高温高
34、湿、雨水传播病斑圆形、稍凹陷、病部出现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可扩大至整个果实,导致软腐。,茄子褐纹病简介,生长全期植株各个部位均可受害幼苗期茎基部受侵染产生不定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若环绕茎部可引起幼苗枯死。成株期以果实受害最重、最常见,圆形茄果在果实的任何部位均可受侵染;长形茄果多在中腰部或近顶部开始发病,病斑近圆形或不定形,褐色,病斑上有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几个病斑相连可使全果变褐腐烂 。,茄子褐纹病症状,果实以即将成熟采收期最易染病,因此,留种茄果发病率最高。染病而未显症的茄果在贮运和销售期可继续显症腐烂。叶片以中、下部位的先发病,产生近圆形褐斑,可达11.5厘米,病斑上亦有
35、轮状排列的小黑粒点,病斑多时亦可互相连接使叶片早枯。茎部染病产生长条形或梭形、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色稍凹陷的病斑,亦长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起茎或枝条易受强风而折断。,发 生 规 律 和 发 病 条 件:,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组织越冬,亦可随种子越冬,成为初侵染的菌源。通过风雨、浇水或昆虫传播,萌发后进行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传播后在同一生长季可进行频频的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直接引起幼苗发病。高温、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诱发茄褐纹病的流行。6-8月平均温度28-30,若遇降雨、潮湿,又值结果盛期,是茄褐纹病的发生高峰期,田间常发生大量烂果。栽培管理上若菜田低湿、土质
36、粘重、施氮肥过多、种植过密,田间杂草丛生,通风透光性差,也利于诱发此病。一般北方的圆茄品种较感病,南方的长茄品种较抗病。,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溴菌腈、咪鲜胺等。,6、白粉病,主要寄主:瓜、豆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及叶面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长一层白色粉状物,并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后干枯死亡,不脱落。传播途径:靠气流或雨水传播发病条件: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通风透光不好,土
37、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的地块,均容易发生该病。,7、锈病,寄主:豆类、葱锈病发病条件:秋季多雨常易引起此病流行,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部位: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豆类锈病,常用药剂,洁苗、真彩、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8、枯萎病,寄主:尖镰刀孢菌引起寄主:瓜、豆、茄果传播:土传病害,瓜苗即可侵入。主要症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似缺水状。湿度大,长出粉红色霉层,后期黑褐色腐烂。病基部常纵裂,病根褐腐,维管束褐色,,西瓜枯萎病,局部侵染,全株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发黄,随病情发展,自下而上变黄枯萎,1-2层枝叶明
38、显。剖检茎基部,可见变褐,挤压切口无菌浓溢出。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借水流、灌溉水或雨水溅射传播,由伤口或幼根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堵塞导管,分泌毒素,致疏导机能受阻,造成叶片变黄或枯萎。连作地、土壤潮湿、土温高(28)、氧气不足、根活力降低、 中耕伤根多、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都易诱发该病。,9、黄萎病,由大丽花轮枝菌引起,如茄子黄萎病(能治好)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68年;寄主:茄科茄子最重主要症状:半边疯发病条件:半干旱地区沙壤土发病较重。 适宜气温为2025摄氏度,土温为2226 度。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温度高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灌水不当是导黄萎病加重的主要原
39、因。,茄子黄萎病也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症状识别: 一般现蕾期开始普遍发病。由植株一个下部叶片开始,边缘和叶脉间褪绿内化,逐步发展到半叶或整叶黄化斑驳,叶缘稍上卷,有时只半叶发病。病株初期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雨天可恢复,后期明显萎蔫。叶片枯萎脱落,植株只剩光秆或心叶。有时只部分枝条发病,另一侧正常。罹病植株不舒展,较正常植株矮小,剖开病株的根、茎、靶、叶柄等,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株结果少而小,质硬或干瘪皱缩。发病规律:气温超过30摄氏度,症状发展缓慢。春大棚茄子最早在茄56叶时发病,结门茄时病株增加。,茄子黄萎病,10、立枯病,病原物:该病由立枯丝核真菌侵染引起寄主
40、:豆、瓜、茄果、十字花科症状: 幼苗出土后即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重。病苗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叶片萎蔫不能复原,直至直立枯死。病斑初呈椭圆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后期形成菌核,是与猝倒病区别的又一重要特征。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发育适温为24。 土传病害,常从根部、幼茎和伤口侵染发病。,常用药剂:,噁霉灵、霜霉威、五氯硝基苯、敌磺钠、甲托、多菌灵等。灌根结合喷雾,可用生根剂处理。,11、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黑腐病(维管束变黑)、青枯病、角斑病、溃疡病、姜瘟病。病原物:欧氏杆菌、假单胞
41、杆菌、黄单胞杆菌、茄科罗斯氏杆菌。主要寄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西葫芦科、芸香科。发病条件:高温高湿传播途径:雨水、气流传播。,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但有时也危害茎和瓜。子叶受害,初为水渍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斑,以后变为黄褐色斑,干枯。叶片初受害,产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后变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面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后为一层白色透明膜 。病斑后期质脆,易开裂穿孔。茎及果实上病斑水渍状,近圆形,后变为淡灰色,病斑中间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菌脓,并向果肉部分侵害,使果肉变色,腐烂,并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该病为丁香假单胞杆状细菌
42、性病害。主要靠气流、灌溉水、雨水、昆虫、农事等传播,从气孔、水孔、伤口等处侵入。高温和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在日平均温度12以下,湿度相对较大时发病重。栽培密度过大,磷钾肥不足,通风不良,低温高湿,重茬的地块发病重,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普遍且严重。,防治方法:,主要药剂: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铜制剂、中生菌素、水合霉素等。,12、病毒病(病原物:芜菁花叶病毒),寄主: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百合科。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花叶病毒TMV、 马铃薯病毒PVX-PVY、 甜瓜花叶病毒MMV 西瓜花叶病毒WMV 苜宿花叶病毒AM
43、V 病毒传播:昆虫、农事操作,防治方法,杀虫: 蚜虫、蓟马、白粉虱叶面肥 : 如硫酸锌、硼砂 、氨基酸、 DA-6 、复硝酚钠、 芸薹素内酯。病毒抑制剂: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 菌毒清、植病灵 氯溴异氰尿酸、有机铜等,第二节 植物虫害防治技术,第三节 植物草害防治技术,第四节 农药使用技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法是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农药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等。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一些突发性病害,是一种应急措施。,1农药的基本概念 用以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
44、称农药。从工厂生产出来未经加工的农药叫做原药,固体状态的原药称原粉,液体状态的原药称原油,原药中含有的具杀菌、杀虫等作用的活性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加工后的农药叫制剂,制剂的形态称为剂型。农药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称为药效,对人畜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在施用农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农副产品和环境残留毒物对人畜的毒害作用称为残留毒性或残毒。对农药的要求是高效、低毒、低残留。,2防治病害农药的种类(1)依防治对象分 防治病害的农药可分为杀真菌剂、杀细菌剂、杀病毒剂(也称钝化剂)和杀线虫剂。杀线虫剂对线虫有触杀或熏蒸作用,触杀是指药剂经体壁进入线虫体内产生毒害作用,熏蒸是指药剂以气体状态经呼吸系统进入线虫体内
45、而发挥药效。杀菌剂的类型比较复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合称杀菌剂。目前防治病害的农药主要为杀菌剂和杀线虫剂,其中又以杀菌剂特别是杀真菌剂的种类和数量居多。杀病毒剂主要通过钝化病毒或抑制的病毒复制而发挥作用。,(2)按照药剂的来源分 杀菌剂可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农用抗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无机杀菌剂,利用天然矿物或无机物加工而成,如硫酸铜、硫磺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氯化铜等,此类药剂价格便宜、污染少、药效长、杀菌谱广、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但易发生药害,多为保护性杀菌剂。,有机杀菌剂,人工合成绝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有机硫、有机砷、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等,此类药剂高效、用途广、使用方便,但易污染
46、环境和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有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农用抗菌素,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四环素、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等,此类药剂污染少、不破坏生态平衡。植物源杀菌剂,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大蒜素等,此类药剂安全、无污染。,(3)按照作用方式分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铲除作用、免疫作用,按照作用方式不同,杀菌剂可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免疫剂。,保护剂指施在植物表面保护植物不受病原物侵染的药剂。该剂特点是不能进入植物体内,对侵入的病原物无效。一般在病原物侵入前使用,且要求药剂必须均匀周到地分布在植物表面。铲除剂指杀菌作用强,但易产生严重药害,常在植物休眠期或其周围环境中使用,铲除潜藏的病原物,清除侵染来源的药剂。如五氯硝基苯、石硫合剂等。, 治疗剂指能进入植物组织内部,抑制或杀死已经侵入的病原物或作用于病原物的致病过程,使植物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的药剂。该剂特点是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对侵入寄主体内的病原物有效,可治疗已经感染或发病的植物。内吸治疗剂兼具保护作用,由于受植物吸收量和传导性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治疗剂对于发病植株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多数情况下还主要利用其保护作用。免疫剂指药剂进入植物体后,能诱发植物产生某种抗病性的药剂。作用机制为诱发寄主产生植保素杀死病菌或改变寄主的形态结构抑制病菌的侵染或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