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选题 1全科医学学科是: A A 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源的新型二级临床专业学科 B 正式建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新型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C 各门临床医学学科的综合体 D 包含了“六位一体”服务所有内容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科 E 以内科服务为主的综合临床学科 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E A 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 B 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C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D 提供 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E 提供以家庭病床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 3全科医生是: D A 全面掌握各科业务技术的临床医生 B 提供 “六位一体” 全部服务内容的基层医生 C 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2、的基层医生 D 经全科医学专业培训合格,在社区提供长期负责式医疗保健的医生 E 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医生 4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D A 以门诊为主体的照顾 B 为个体提供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照顾 C 为服务对象协调各种医疗资源 D 提供以急诊室和家庭病床为主的服务 E 提供使社区群众易于利用的服务 5全 科医疗作为一种基层医疗保健,它不是: C A 公众需要时最先接触的医疗服务 B 以门诊为主体的医疗照顾 C 仅关注社区中前来就医者 D 强调使用相对简便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大部分健康问题 E 强调在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提高医疗的成本效益 6全科医学 “连续性服务”体现在: D A 全科医
3、生对社区中所有人的生老病死负有全部责任 B 全科医生在患者生病的过程中均陪伴在病人床边 C 对患者的所有健康问题都要由全科医生亲手处理 D 全科医生对人生各阶段以及从健康到疾病的各阶段都负有健康管理责任 E 如果全科医生调动工作,就 必须将自己的患者带走 7对“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描述正确的是: C A 对辖区内全体居民进行健康登记 B 在居民社区内设立全科医学诊室 C 以一定的人群健康需求为基础,提供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服务 D 对社区内所有居民的进行健康状况普查 E 组成医 -护 -公卫团队每日巡回于居民区 8对“以家庭为单位照顾”描述最佳的是: D A 全科医生将家庭访视作为其日常工作中的
4、最主要内容 B 全科医生必须为社区内所有家庭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C 全科医生负责管理每个家庭所有成员疾病的诊疗及康复 D 全科医生应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健康与疾病的 管理 E 全科医生在接诊病人时首先应了解并记录其家庭情况 9以下何种属性不是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 C A 对服务对象责任的持续性与间断性 B 处理疾病的轻重、常见与少见 C 对服务对象的责任心 D 是否使用高新昂贵的医疗技术 E 服务人口的多少与流动性 10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不包括: D A.以人为中心提供照顾 B.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照顾 C.提供机会性预防服务 D.主要提供急诊和住院服务 E. 以团队的形式提供所需服务 11全科
5、医疗中病人管理的原则不包括: E A 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对病人进 行合理的处置 B 向病人详细解释病情、治疗的内涵和预期的结果 C 治疗要考虑副作用和花费 D 考虑伦理学的相关问题 E 不使用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法 12全科医生有关转诊的责任不包括: A A 对于住院病人,每隔三天到医院看望病人一次 B 病人转诊后继续保持与专科医生的联系,了解病人的情况 C 对专科 /顾问医生提供有关病人的详细资料 D 为病人选择转诊的专科或顾问医生 E 病人转诊后继续保持与病人的联系 13理想的医疗保健体系意味着: C A 所有病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和医生 B 大医院的规模与科室设置 能够满足全体民众的
6、卫生需求 C 由基层医疗提供首诊服务,基层医疗与大医院各司其职 D 医院的门向任何就医者开放,所有的病人都能在水平高的大医院就诊 E 政府负责向公众提供高福利的医疗保健服务 14培训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的场所不包括: B A 全科医疗 诊所 B 专科医院 C 综合性医院 D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 三级 医院 的综合科 15“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不包括 : D A 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发挥团队合作的功效 B 重视疾病的同时,更重视病人的患病感受和价值观 C 满足病人提出的各种要求 D 尊重病人的权利 E 注重提供临床预防服务 16全科 /家庭医学被批准为美国第 20 个医学专
7、业是在: A A 1969 年 B 1986 年 C 1972 年 D 1993 年 E 1997 年 17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于: D A 1969 年 B 1986 年 C 1972 年 D 1993 年 E 1997 年 18世界全科 /家庭医生组织 /学会( WONCA)成立于: C A 1969 年 B 1986 年 C 1972 年 D 1993 年 E 1992 年 19全科医学概念引入中国是在: B A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 B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C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D 19 世纪 80 年代后期 E 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 20促使全科医
8、学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E A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B 人群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C 医疗费用的高涨 D 健康观的变化 E 环境污染的加剧 21全科医生应诊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E A. 确认并处理现患问题 B. 提供机会性预防 C. 改善病人的就医和遵医行为 D. 关注病人的慢性健康问题 E. 对家庭功能进行常规评价 22. 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要求不包括: E A. 以 病人的健康和服务需求为导向 B. 以预防为导向提供服务 C. 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 D. 以病人为中心组建照顾团队 E每个病人每次应诊时间不得少于 20 分钟 23.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不意味着: A A. 重视病人的主观医
9、疗服务需求永远甚于客观需要 B. 在治疗期间与病人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C. 为病人部分家庭成员提供健康咨询 D. 为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顾 E. 教育病人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必要知识 24.以人为中心处理现患问题时,不需要: E A. 清楚地解释病情 B. 鼓励病人承担治疗和康复的责任 C. 针对所患健康问题为病人开治疗处方 D. 与病人一起制定干预计划 E. 把病历交给病人保管 25. 以下哪个不是病人管理的基本内容?: A A. 门诊统计数据上报 B. 转诊 C. 处方 D. 支持或解释 E. 预防 26.全科医生的诊疗模式是: D A. 以疾病为中心 B. 以家庭为中心 C. 以社区为
10、中心 D. 以病人为中心 E. 以社会为中心 27.全科医生的问诊应采取: B A. 封闭式问诊 B. 开放式问诊 C. 一次性问诊 D. 间接式问诊 E. 诱导式问诊 28.在全科诊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重要 临床决策最终需要: D A. 由全科医生决定 B. 由病人家属决定 C. 由病人自己决定 D. 由大家讨论决定 E. 由会诊来决定 29.常规了解病人的就医背景时不包括: E A. 个人背景 B. 家庭背景 C. 社区背景 D. 社会背景 E. 司法背景 30.以下何种措施不利于改善遵医行为 : C (与顾老师处有重复) A.加强医患沟通 B.简化药物处方 C.缩短医生接诊时间 D.开
11、展病人小组活动 E.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31.下列哪项 措施能促进 病人的遵医行为 ?: B A.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制定治疗方案 B.让病 人复述医嘱的 主要 内容 C.支持病人自己四处寻医问药 D.开大处方 E.开最贵的药 32.全科医生 “以人为 中心 “的照顾并非是 : E A.应同时重视 “疾病 “和 “病人 “范畴 B.要区别 “疾病 “、 “病患 “和 “患病 “三个词汇 的内涵 C.把病人看成是完整的人而不是疾病的载体 D.以 病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E.坚持全人照顾的理念 33关系健全的家庭应包含的关系以下哪个不是: D A血缘关系 B感情关系 C经济关系 D朋友关系 E社会化
12、关系 34由二对已婚子女及其父母、未婚子女所构成的家庭称为: B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传统家庭 E现代家庭 35通常来讲,以下哪类家庭的关系最复杂: D A. 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E 单身家庭 36一般而言,哪类家庭对儿童成长最不利: B A. 核心家庭 B 单亲家庭 C 主干家庭 D 联合家庭 E 群居家庭 37图中虚线内 3 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 B A核心家庭 B单亲家庭 C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 E混合家庭 38图中虚线内 4 人组成的家庭属于哪类家庭 : A A核心家庭 B单亲家庭 C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 E混合家庭 39家庭的
13、内在结构不包括: B A家庭角色 B家庭人数 C权力结构 D沟通类型 E价值观 40一般发生在家庭功能不良晚期的沟通障碍是: B A情感性沟通 B机械性沟通 C掩饰性沟通 D代替性沟通 E直接性沟通 41某家庭历来都由男性掌握家政大权,这个家庭属于哪种权力结构: D A. 工具权威型 B. 感情权威型 C. 分享权威型 D. 传统 权威型 E. 转换权威型 42. 决定家庭成员的就医、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等的是: D A家庭评估 B家庭照顾 C家庭功能 D家庭健康观 E家庭访视 43哪项不是家庭的基本功能: E A抚养或赡养功能 B满足情感需要 C社会化 D经济功能 E预防 疾病 44一个 5 岁男孩,一向受到家里父母、祖父母的宠爱,他一不称心就大发脾气、打人、摔东西,家人也只好多哄哄他。如今,他在幼儿园里也常常大闹,致使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该家庭哪项功能最成问题?: A A社会化 B满足情感需要 C抚养或赡养 D满足生殖和性需要 E赋予成员地位 45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不包括: C A疾病遗传方面 B儿童发育方面 C血液类型方面 D疾病传播方面 E.生活方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