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2296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铸烨,中国药膳理论与实践药膳基本理论和技能,第一节 中医药膳理论药膳:在配伍组方、临床施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尤其辩证施膳的应用。中医学:认识疾病、解除病痛过程,讲究理、法、方、药,治病要求:“组药有力,方必依法,定法有理,理必有据”。药物和食物的选择上亦如此。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整体观:始终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之中。(1)在结构上不可分割,(2)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3)在病理上相互影响;(4)机体内在生理、病理变化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药膳学:将其融合到自身的理论体系,认为膳食既可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又可协调机体与

2、自然界的关系,并以这种观念来认识病证、组方施膳。,二、以辨证论治为施膳原则,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获取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然后对其复杂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就是辨证;进而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论治。辩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着眼于证的分辨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辨证施膳是辨证论治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疾病证候诊断明确后,确定治疗原则,选选择药膳食品,针对性治疗。辨证施膳是中医理论和药膳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药膳普遍应用的施膳规范。辩证施膳的过程,就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是药膳治病、

3、健身、抗老的一个重要环节。,三、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一)以阴阳平衡为中心的生理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满着阴阳对立、依存的关系。(二)以阴阳失衡为核心的病理观人体病理变化: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相对平衡被打破。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都导致机体发生病变。 (三)以调整阴阳为根本的药膳观生理状态:阴阳变化动态相对平衡来维持。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即物质与功能间的动态失衡,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与消耗之间的动态失衡。中医药膳学:以调整阴阳,使其变化趋于动态平衡为根本目的。对阴阳偏盛表现为实证,泻其有余;对阴阳偏衰表现为虚证,补其不足。,(四)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施膳观,1.五行的概念五行:木、火、土、

4、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2.五行学说基本内容(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五行学说指导药膳学:如酸入肝属木等五脏在生理上既相互资生又相互抑制,方能生化无穷;病理上太过与不及,均可为害。五脏相互补充,可祛疾延年。施膳原则,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如木克土,肝有病易伤及脾胃,凡见肝病患者,常宜治肝兼以补脾健胃的药膳,以防传变,旨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四、气血津液学说与药膳,气: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源:父母精气;水谷精微之气、自然界清气。 气的生成,与先天之精气、饮食营养、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特别是饮食伤人,脾胃先受其害,在临床施膳中,特别强调调

5、补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健旺,则元气充足而病不生;脾胃受损,则元气不足,易生疾患。,血和津液均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提供营养物质,是脾胃受纳水谷而化生的精微。血、津液属阴,主濡润;气属阳,主温煦。气与血、津液之间又可以相互滋生,功能上亦相互协调。施膳原则,“补气生血,气血双补”。,第二节 药膳应用原则,辨证施膳、三因制宜、以脏补脏、应用药食性能等。一、辨证施膳: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根据不同人体质、病症情况的差异,对药膳的具体施法方面应有所区别(一)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二)根据所病脏腑、部位施膳 饮食:酸、辛、甘、苦、咸五味。五味入胃后,各归所喜脏腑和部位,滋养脏腑之气 不同部位和脏

6、腑之病,要根据脏腑和部位所喜所克的规律调节饮食。病在筋,无食酸不同的病证,所食药膳本着彼此相资生,相制约,补偏救弊的原则。,(三)根据正气损耗情况施膳 病证:正邪相争。正气会遭到不同程度 损耗。需要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用 药膳调补法 。(四)病后饮食调剂恢复期,(1)顾护正气外,(2)疾病可因饮食不当而复犯,或数犯并发,或留下后遗症。既考虑饮食或药膳的营养价值,又须顾及已衰的脾胃功能,给予有营养易消化药膳,并少吃多餐,避“百日功效,毁于一餐”。,二、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一)因时施膳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特点以减少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药膳。如:长夏易感受湿邪,要注意“春夏养

7、阳”,药膳用解暑汤为宜。冬天易感受寒邪,药膳则宜遵“寒则温之”的治疗原则。,(二)因地施膳 东南潮湿炎热,多湿热-清化之品; 西北地高气寒,多燥寒宜辛润。温里回阳药膳,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宜轻。 (三)因人施膳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不同,在组方施膳时,就有区别。胖人多痰湿,宜清淡化痰,忌肥甘滋腻;瘦人多阴亏津少,应滋阴生津,忌辛温燥热。妇女有经期、怀孕、产后等,常用八珍汤、四物汤等,组方配膳;老人血衰气少,生理机能减退,多患虚证,宜平补,十全大补汤;小儿生机旺盛,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常不足,调养后天,八仙糕,三、以脏补脏,1.概念:以脏(形)补(治)脏(形):动物脏

8、器补养或治疗。2.以脏补脏理论:(1)前人认为:外部形状、解剖结构上、功能上与人脏器近(2)近代研究:生化特性、成分构成上与人体相似之处,四、应用药食性能(一)药物、食物的四气、五味 四气(性):寒、热、温、凉。寒凉和温热:从药或食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并经过反复验证后归纳起来的,是与人体或疾病寒热相对而言寒凉药或食:纠正热性体质,主用热性体质和热性病证;温热药或食:纠正寒性体质,主用寒性体质和寒性病证。平性: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寒热之性不明显。平性药或食性平和、养生多用,药膳上广泛应用或配伍使用,仍归属于四性。,五味:药或食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它是药或食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

9、并经反复验证后归纳出来的。辛味药或食发散、行气、行血、健胃,多用于表证,如生姜;甘味药或食滋养、补脾、缓急、润燥,多用于机体虚弱或虚证,酸味药或食收敛、固涩、止泻,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精不内藏的病证,如乌梅酸敛固涩以涩肠止泻。苦味药或食清热、泄降、燥湿、健胃,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如苦瓜壅塞气逆病证,黄芩湿热病证。咸味药或食软坚、润下、补肾、养血,多用于廮疠、痰核、痞块等病证,如海带;淡和涩,淡味药或食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证,如茯苓、薏苡仁、冬瓜等;涩味药或食收敛固涩,与酸味药或食作用相同。药膳中以甘昧药物或食物最多,(二)药物或食物的升降浮沉1.人体升降、浮沉协

10、调平衡生理过程,反之病理变化。 当升不升泻痢、脱肛与下陷; 当降不降呕吐、喘咳之证; 当沉不沉多汗等向外病证; 当浮不浮肌闭无汗等向内病证。2. 改善、消除升降浮沉失调病证药或食,具升降浮沉3.药或食升降浮沉作用与其本身性和味有着密切的关系。 升浮药或食性属温热,味属辛甘; 沉降药或食性属寒凉,味属涩或酸苦。李时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4.药或食升降浮沉是相对的两种作用:升:上升或升提,上升病邪在上病,如涌吐以祛邪外出;升提病势下陷病,如补气升阳止泻止痢,补气升提治内脏下垂等。降:下降或降逆病势向上逆病,如降逆以止呕。浮:外浮或发散外闭在表病,如发汗以解表。沉:指收敛或泻

11、痢,收敛外脱病,如补气固表止虚汗;泻痢内积不泄病,如泻痢以去里邪。5.升降浮沉的作用并非所有药或食都有的。多数药或食具双向作用,如生姜既发汗解表,又降逆止呕。6.药或食的升降浮沉与炮制和烹调有关,如酒炒升,姜汁炒散,醋炒收敛,盐炙下行等。药或食升降浮沉可转变,(三)药物或食物的归经1.归经:药或食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是根据药物或食物作用于机体脏腑经络的反应而总结出来的。如梨能止咳肺;山药能止泻脾。2.药或食的归经与其五味理论有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芫荽等食物治疗肺气不宣的咳喘,苦瓜、绿茶等食物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第三节 药膳炮制,一、炮制的目的 1.

12、除去杂质和异物,保证药膳食品纯净。药和食带泥沙杂质和皮筋、毛等非食用部分。在烹时有利于工业化生产。2. 清除药或食的毒性或刺激性和涩味,减少其副作用3. 转变其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调4. 增强药效:川芎用酒炙5.利于工业化生产:十全大补汤中当归、白术、肉桂用蒸溜法制成芳香水,银花制取银花露、冬虫夏草提汁、鸡提取成鸡精等。,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有:净选、浸润、切制、炮制(一)净选1挑选或筛选:泥沙、杂质,除去虫蛀、霉变。2刮:刮去药物和食物上面的附着物和粗皮。如杜仲、肉桂刮去粗皮,虎骨刮去筋肉,鱼刮去鱼鳞等。3火燎:将药或食在火焰上短时烧燎,使药、食表面绒毛迅速受热焦化,而药物内部不受影响,

13、再刮除焦化的绒毛或须根。如狗脊、鹿茸火燎后刮去绒毛,鸡鸭禽体烧掉细毛等。4去壳:去壳确保药物、食物用量准确,常在临用时砸破去壳,以净仁投料。如白果等去壳取仁,乌梅去核取肉,动物去蹄壳爪掌等。5碾:是碾去药物外表非药用部分,如刺蒺藜碾去刺,(二)浸润洗、泡、润、漂、禅 1.洗:除去泥土或其他不洁物。 2.泡:将质地较坚硬的食物或药物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达到软化的目的。,3.润:指不宜水泡的药物、食物采用水润使之软化种方法,(1)水润:清水润燕窝、贝母、虫草,温水润发蘑姑、银耳。(2)奶汁浸润:牛奶、羊奶等奶汁浸润药或食。如用牛奶润茯苓、人参等。(3)米泔水浸润:米泔水浸润药、食

14、去燥性。如米泔水润苍术、天麻等。(4)米汤浸润:米汤浸润药、食。如米汤润天冬、茯苓等。 (5)药汁浸润:是药和食结合制膳的方法。如山楂汁浸牛肉成山楂牛肉干,吴萸汁浸黄连等(6)碱水浸润:用5碳酸钠溶液或石灰水浸泡。如碱水润发鱿鱼、鹿筋、鹿鞭等。,4漂:减低毒性和异昧,水漂使在水中停留时间较长或加其他辅料。如漂半夏。漂的时间和换水次数据药、食性质及季节气候不同而定,冬春:1次/日,夏秋:23次/日,一般漂3-10天即可。,5燀:1.去药、食的种皮的方法:杏仁等。2.去血水,使食品味鲜汤白:去鸡鸭、肉类血水等;熊掌、鹿筋、牛鞭等用葱叶、酒料、生姜同煮,可除腥、臭味;用柏木块、蛋壳或麦草适量,同牛肉

15、、羊肉煮沸,除去腥膻臭味等。,(三)切制: 净选软化后药、食,据其性质,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块、丁、节、丝等。切制要求: (1)刀工技巧,适合烹调需要 (2)块、片、丁、丝整齐划一,粗细均匀厚薄一致,长短相等,以致菜肴有好的造型。,(四)炮制炒制、煮制、熬制和炙制等。 1炒制: (1)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将药、食炒黄的一种方法 a.炒黄:表面淡黄色、体松脆利粉碎,并矫味。如炒鸡内金 b.炒焦:外焦褐色。如焦山楂等。 c.炒香:有爆裂声和香气。如炒芝麻、花生、黄豆等。 (2)麸炒法:炒至表面微黄色或较原色稍深为度。健脾益胃,降低药物、食物中油脂。如炒白术等。 (3)米炒法:炒至米炒黄色为度,增强

16、健脾和胃。如米炒党参等。 (4)砂炒:使骨质、甲壳、蹄筋、干肉或质地坚硬药或食经过砂或盐炒,除去腥气或使药物、食物酥松,如砂酥鱼皮等。,2煮制:清除药或食毒性、刺激性和涩味,减少副作用据其性质,与辅料放锅中加水共煮,煮至水尽透心或反复煮制等。煮制时间:一般至内无白色,刚透心为度。加辅料目的:转变性能,便于二次炮制或烹调。如鱼翅、鱼唇、龟皮,在锅内煮沸约10分钟后,改用焖的方法,保持一定水温继续焖34h,体质柔软时,捞出。如远志同甘草水同煮,水以淹过药物为度,煮至水干,拣出甘草,取出远志,干燥即可。,3蒸制:将药、食置适当容器中蒸至全透心或规定的要求,如熊掌刮去绒毛洗净后,入容器中加适量酒、葱、

17、姜蒸2h取出,再洗净除去骨和脚底毛皮,洗净备用。,4炙制:蜜炙:润肺,如炙甘草、炙黄芪,炒至不粘手,呈深黄色光泽为度。酒炙:黄酒与药、食同炒,炒至变色,如酒炒白芍。盐炙:药与食同盐水拌,待盐水被吸尽,晾至微干,炒至微黑为度,如盐炒杜仲,有入肾、补肾作用。油炙:植物油和药、食同炒,炒至酥脆,易打碎和烹调增强其功能。醋炙:加强活血、理气镇痛的作用,如醋炙元胡,三、药液的制备,(一)药液制备原则 (1)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2)良好的稳定性,不与药物的成分起化学变化,无毒副作用。(二)提取方法 煎煮法:用水作溶剂,将药物或食物适当粉碎或切片,加水煮,提出有效成份的方法。蒸馏法:挥发油的提取,第四

18、节 药膳配伍,一、药膳配伍原则1.药膳配伍:中医基础、药膳学理论指导下,两种以上的药膳物料配合应用,相互协同。2.按一定原则配方:主(君)、辅(臣)、佐、使。3.药膳配伍有定法,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阴阳偏胜、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大小以及方土习惯不同,可灵活加减。,二、药膳配伍的具体方法,(一)“七情”学说单行:单一物料的独立使用。如独参汤。相须:相似功能物料的联合使用,以互相增强作用。相使:两种以上的物料同用,以一种物料为主,其余的为辅。相畏(相杀):两种物科配伍时,一种物料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物料的副作用。如螃蟹配生姜。相恶:两种物料配伍时,一种物料能降低另一种的作用,甚者相互抵消。如

19、人参恶萝卜。相反:指两种物料相配伍时,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是在配膳时应加以利用的,相恶、相反配伍禁忌。,(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发物禁忌、疾病禁忌 配伍禁忌:两种药或食在配伍,可降低药或食治病效果,甚至产生有害的影响。主要相恶和相反。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敛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膝,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第五节 药膳烹调,药和食经药膳炮制、配方

20、制成具药效的药膳全过程。一、药膳烹调的特点 (1)形式:以“汤”为主,占总药膳50,如十全大补汤、八宝鸡汤等。 (2)加工方法:以炖、煮、煎为主(3)药膳的调味:保持本身鲜美味道,不用调味品改变或降低原来的鲜味,有的必须调味才为人们乐于食用,如盐。 (4)药膳烹调总的特点:保持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为主。适当佐以辅料调色、香、味、形,做到既有效用,又有色、香、味、形。,二、药膳烹调的要求 1. 人员:药膳调制人员精于烹调技术,而且要具有中医药理论知识 2.制作:药膳的烹调制作,须配制合格的药、食基础上,按制作工艺烹调制作,保证药膳制成之后质量符合标准,色、香、味、形并茂。 3.卫生:药膳烹调制

21、作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工作。 4.原则:综合利用、提倡节约,保证药膳的质量,充分利用原材料,尽量降低成本。,三、药膳烹调的原则:(一)原则:如何将药、食结合起来使药膳具有一定的性味、功效且色、香、味、形齐全。(二)形式:药食共烹和药食分制后再合成(三)药食共烹:分席上见药和不见药1.席上见药:名贵药材和气、色、形美的药材。如天麻鱼头、田七炖鸡、虫草鸭子等。2.席上不见药:药和食仅在烹调过程中相结合,在“膳借药力”之后,就将药渣除去,仅以膳食供人们食用。如十全大补汤、八宝鸡汤。,(四)药食分制:先将药和食分别提取和烹制,再组合成药膳。(1)含药物太多,如妇科保健汤、十全大补汤、八宝鸡汤;(2)含不适

22、气味、色泽或形态不佳的药,如川芎、乌梢蛇;(3)药膳中药和食不宜采用同一方法进行烹调,如杜仲腰花中的杜仲、首乌肝片中的首乌、山楂核桃茶中的山楂等。,四、药膳烹调的具体方法 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烧、烤、粥、饮料。(一)炖:药、食加水同煮,入调料于武火上烧开去浮沫,后于文火上炖至熟烂的烹制方法。方法:1.食物先焯去血污、腥味,后入炖锅; 2.将药包好,用水浸后入锅内; 3.再加姜、葱、胡椒及水适量,武火煮沸,去浮 抹,改文火至熟烂。时间:23h。特点: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雪花鸡汤、十全大补汤等,(二)焖:将药、食用油炝后、改文火添汁 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方法:1.将原料洗净,切块,热

23、锅倒入油炼至油温适度; 2.入食物油炝; 3.入药物、调料、汤汁,盖紧锅盖,文火焖熟。特点:酥烂、汁浓、味厚。如枣杏焖鸡、参芪鸭条等(三)煨:用文火或余热对药和食进行长时间的烹制方法。方法:1.将药和食经炮制后,置容器; 2.入调料和定量水慢慢地将其煨至软烂。特点:汤汁浓稠、口味肥厚。如川椒煨梨、萸精煨肘等。,(四)蒸:用水蒸汽加热烹制的方法。方法:1.将药和食经炮制加工后置容器内; 2.加调味品、汤汁或清水,待水沸时 3.上笼蒸熟,火候视原料性质而定。特点:温度高,加热及时,利保持形状的完整。 (五)煮:将药和食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武火煮沸, 后文火煮熟。方法:1.将药和食经炮制加工后置

24、锅中; 2.加调料和适量水或汤,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煮熟。特点:口味清鲜,煮焖的时间,3小时,汁稠味浓,多适于胶质重 (七)炒:先用药液调拌食或将药液直接入锅成膳后勾汁。方法:1.用油滑锅后,注入适量油烧至温度适度; 2.入原料翻炒,断生即好。如杜仲腰花、枸杞肉丝特点:鲜香入味,或滑嫩,或干脆。,(八)卤:先将食物与药结合,再入卤汁中用中火加热烹制,使其渗透卤汁,直至成熟。特点:味厚气香。卤汁:沸水10kg、酱油2.5kg,绍酒250g,冰糖500g,大茴50g,食盐25g,草果50g,桂皮50g,甘草50g,花椒25g,丁香25g。上药装入布袋扎紧口,入沸水中,加酱油、酒、食盐、冰糖等调料及姜

25、、葱,用文火煮沸,待透出香味,颜色成酱红色即成卤汁。如丁香鸭、陈皮鸡的制法(九)炸:武火过油的烹调方法方法:将药制成药液或打成细末,调糊裹食物再入油锅内加热至熟。要求: 武火、油热,原料下锅时有爆炸声,掌握火候,防止过热烧焦。如山楂肉干、淮山肉麻元的制法。特点:味香酥脆。,(十)烧:食物经煸、煎、炸后,调味调色,再入药和汤或清水,用武火烧开,文火焖透,烧至汤汁稠浓。特点:汁稠味鲜,如参杞红烧熊掌的制法,注意掌握好汤或清水适 量,一次加足,避免烧干或汁多。 (十一)粥:用中药和其它的米谷之物共同煮制而成的。特点:吸收快,不伤脾胃,制法简易,服食方便,老少皆宜。长期 可滋补强壮,疗病抗衰、延年益寿

26、。方法:(1)药、米同煮:与药、食共制相似,同锅煮制成粥,如莲 实粥、薏仁红枣粥。 (2)药、米合制:是先将药物打细粉或提浓汁,再同米、谷 之物同煮成粥,如生地黄粥、荜茇粥的制法。,(十二)药膳饮料:以药、水或酒、糖等为原料作成的含有有效成分和具有某种效用的液态食品。方法:1.将药以沸水冲泡法、蒸馏法制成药液,过滤; 2.加冰糖或蜂糖调味分装;或药用白酒浸制 成澄清液体制剂。如双花饮、人参枸杞酒。特点:解凉消渴、清心润燥。,各种烹调方法的比较,第六节 药膳治法,一、汗法药膳 即具有疏散外邪、解除表证作用的一类药膳,又称解表药膳。主要用于外感初起,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疼痛、无汗或有汗等表证

27、。具体又根据表寒证、表热证,分为辛温解表药膳和辛凉解表药膳两种。1辛温解表药膳: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感冒风寒初起,发热、头痛、体痛、无汗,食欲不振和恶心等症。如姜糖饮,由生姜、红糖组成煎汤热服,盖被取汗。2辛凉解表药膳: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症见外感风热初起,身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口渴、咽痛、目赤等、如桑菊竹叶饮,方药组成:桑叶5g,菊花5g,苦竹叶、白茅根各30g,薄荷3g,白糖20g,用沸水冲泡、浸10分钟或置火上熬2分钟即可,加白糖频服。,二、下法药膳 指具有通下大便,以排除肠内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的一类药膳。药膳所用下法多为润下法,用于肠道枯燥所致的便秘。由于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

28、,津枯肠燥,大便艰难。常用桑葚糖,处方:白糖50g,桑葚末200g,加以白糖用文火煎至较稠时,加干桑葚碎末调匀,煎熬至铲挑起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倒于涂食油的盘中,冷后割成条,即可用。有补肝肾、滋阴液之功,经常食用可治阴血亏虚便秘,兼治肝肾阴虚之消渴、耳鸣等症,三、温法药膳 指具有温中祛寒作用的一类药膳。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肢体倦怠,饮食不振,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常用砂仁牛肉。处方:牛肉l500g,砂仁5g,陈皮5g,生美25g,胡椒10g,葱、盐适量。上药、食物同煮、先用武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熬,牛肉熟后取出切片食用四、消食法药膳 指具有消除食滞作用的一类药膳。用于饮食太过,以致脾胃失运、

29、消化呆滞引起的嗳腐吞酸、痞胀恶食之症。常用三消饮,方药:麦芽炒)10g,谷芽(炒)10g,焦山楂10g,白糖30g同熬15分钟、纱布过滤取汁,下白糖趁热顿服.,五、补法药膳 指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作用的一类药膳,适用于切虚证。在辨证施膳时,还应辨清证候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补法。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补阳等。补法药膳因其性味平和,多可长期服用,且其既可扶正以治疗虚证。又多可补益强身,男女老少皆宜,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故药膳以补法药膳应用最多。 1补阴药膳:指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药膳。适用于阴虚证,症见形体羸瘦,头昏眼花,口燥咽干,虚烦不眠,便燥溲赤,骨蒸盗汗,两颧赤红,五心烦

30、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如枸杞肉丝药膳等。 2补阳药膳:指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药膳。用于阳虚证,特别是肾阳虚证,症见腰膝酸痛,腰以下有冷感,下肢软弱,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溺后余沥,或小便频数,或阳痿早泄,或赢瘦消渴,脉细弱等。如用双鞭壮阳汤等 3补气药膳:指具有补益作用的一类药膳。适用于气虚证,症见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动则气喘,面色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脉弱或虚大,甚则虚热自汗。如人参鹿尾汤等。,4补血药膳:指具有补血作用的一类药膳。适用于血虚证,症见头昏目花,神疲乏力,肢体麻木,心悸失眠,面色少华,唇舌淡白,脉细数或细涩等症。如红杞田七鸡等。 5气血两补药膳:指具有气血双补作用的类药膳。

31、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症见少气,懒言、乏力、眩晕、心悸,面色苍白等症,如八宝鸡汤等。 6抗衰老药膳:人到老年,气血虚衰,抗病力弱、往往产生种种疾病,而且容易传变、恶化,故老年当未病早防。衰老宜患疾病,疾病促进衰老,而虚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因素。因此,药膳抗老,主要着眼于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立足于补虚。中藏经说:“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说明培本固元,调和气血又是抗衰老的一个原则。,六、理气法药膳1行气药膳:指具有流通气机作用的一类药膳。主要用于气机郁滞证,症见胸脘痞满、胀痛,胁胀、腹满等症,常用陈皮鸡块。方法是:陈皮25g,嫩公鸡一只,生姜10g,葱10g,

32、食盐5g,花椒2g,冰糖25g,芝麻油3g,菜油1000g,姜、葱、花椒、食盐一起入锅并加适量清水,火上烧沸,下鸡、陈皮再煮沸30分钟。捞出鸡晾凉,然后下卤汁卤熟捞出,用冰糖加食盐调成的浓汁抹在鸡的上面,然后把鸡放在热油锅内反复淋烫两遍,颜色红亮为度,再抹上芝麻油即成。 2降气药膳:指具有收降气机作用的一类药膳 用于气逆所致的呃逆、呕吐、喘急等症。胃气上逆,用和胃降逆法;肺气不降,咳逆作喘,用降气平喘法。如和胃降逆法常用五香槟榔,方法是槟榔200g,陈皮20g,丁香、豆蔻、砂仁各10g,食盐100g,一起放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冷后将槟榔用刀切成黄豆大小的碎块即可。本品有健

33、脾、宽胸、降逆、顺气、消滞之功。饭后口含少许,可助消化和消除呕酸、闷胀等症。,七、祛湿法药膳指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一类药膳。临床上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淋雨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以致体表感受湿邪所引起,症见寒热起伏,头痛重胀如裹,肢体疼痛、沉重,或身面浮肿等症,药膳常用祛散外湿法;内湿多因长期嗜酒好茶,或过贪生冷,以致中阳不振所致。症见胸痞,腹痛、食不消化,泻痢癃闭,甚则水肿,药膳常用燥湿化浊,清热除湿或利水渗湿法。 1.清湿化浊药膳:适用湿滞中焦,胸脘痞闷,食欲不振之症,常用陈皮鸡块,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治胸腔胀满。 2清热除湿药膳:用于湿热两盛,或湿从热化,以及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病症。常用苡仁土苓粥,处方:苡仁50g,大米150g,土获苓10g。将土获苓布包,二者同煮至米烂粥浓,去土茯苓吃粥。可清热祛湿,用于湿热引起的疾病。 3利水渗湿药膳:用于水湿雍盛,小便不利,或水肿,心腹胀满等症。常用苡仁粥,苡仁50g,大米150g,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稠即可,有利水祛湿消肿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