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按:应作次指外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注释】,頞:音遏,指鼻根凹陷处。约:原误作“纳”, 此之与足太阳经交会于睛
2、明。却循颐后:却,退却;颐,指口角后, 下颌部。客主人:即上关穴。 额颅: 至前额正中部。 (即前额骨部,在发下眉上处),【注释】,气街:指经络之气通行的径路,此处之气街,是指气冲部,当股动脉博动处。胃下口:即幽门部。髀关:股外为髀。足跗:即足背中指内间:指应作趾,足经均同;內间指中趾与次趾间以下入中指外间:“以”字据甲乙、脉经、太素、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引文补。,循行小结:,头面部: 主干:起于鼻-頞中-鼻外-上齿中-挟口-环唇-交承浆-颐后下廉-大迎-颊车-耳前-循发际-额颅 支脉 (面部):从大迎-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络脾、属胃。 躯干部:主干:从缺盆-乳-脐-气街中。 支脉 (腹部
3、) :起于胃口-腹-气街- 髀关-伏兔-膝膑-胫外廉-足跗-入中指内间。 支脉 (胫部):下膝三寸-中指外间 。 支脉 (足部) :跗上-大指间。,胃足阳 起于鼻 下循鼻外承泣 循发际 至额颅 会神庭明之脉 交頞 迎香 巨了 头维 旁约太阳之脉 入上 齿中 上耳前 过客主人 睛明 还出 挟口环唇 下关 上关等 地仓 会水沟 出大迎 循颊车 下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 其支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咙, 入缺盆,下膈 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 其支者 下挟脐, 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入气街中 以下髀关, 抵伏兔,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 下膝膑中 ,下循胫外廉 下足跗 以下入中
4、指外间 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循行小结:,1联系脏腑:络脾、属胃 2联系器官:鼻、口齿、耳、喉咙、膈 3交接经脉: 大肠经(迎香)、脾经(隐白),二、经脉病候,是动则病: 洒洒振寒,善伸,数欠, 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 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 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 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 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灵枢经脉,【注释】经脉病
5、候,1、牖:音“忧”,指窗口。2、上:素问阴阳脉解作“登”,素问脉解作“乘”。3、贲响:当治胸膈肠胃部作响,肠鸣之症均属此。4、骭厥:指胫部气血阻逆。骭音“干”指胫骨。5、温淫:指热性病症。6、唇胗:胗与疹通,指唇疡。7、主血所生病者: 胃为水谷之海,化生精微之气而为血, 其经脉多气多血,故主血所生病。,【讲解】1、是动则病(本经经气异常则发生下列病症): 洒洒振寒,阳明经证。 常见于外感热病。形容病人恶风寒时好像被冷水喷洒在身上,或被雨水所淋的感觉。 善伸,数欠:经气不利颜黑:面黑,阳明气血虚少。 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人) ;中医称之为癫证。 相当于现
6、代医学的忧郁症、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抑郁型) 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中医称之为狂证。 相当于现代医学躁狂型精神分裂症。,贲响腹胀:此为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于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麻痹的病症。是为骭厥:还可发为小腿部气血阻逆而致的厥冷、麻木、酸痛等症。多见于周围神经、周围血管疾病。概括:外感热病、精神分裂症的神志病、胃肠病、周围神经、周围血管疾病。,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 则消谷善饥,溺色黄;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 胃中寒则胀满。,是主血所生病者: 主治与血有关的病症。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疟,温淫,汗出,外感热病。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
7、 头面五官病症大腹水肿,腑气不通,或水液代谢失调所致。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 概括:本经经穴能治疗, 胃腑功能失调所致的气血化生不足有关的病症、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症(脾胃失调,水湿内停);阳明经气失调所致的外感热病;经脉循行部位病症。,二、足阳明络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瘖。 实,则狂癫; 虚,则足不收,胫枯 取之所别也。 灵枢经脉,二、足阳明络脉,分两支:1)横穿胫骨后,与内侧的表里经脾经相衔接,构成表里经的经气互相交流的通路。2)沿本经经
8、腹胸上行至颈部,会大椎, 与诸阳经之脉气相会合,向下联络喉咙和 咽部。,三、足阳明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 出页, 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 頞 -鼻根出页-目下,颧上,别-在大腿前面上别出;入-在气冲处进入腹腔;(属于胃腑,散布到脾脏,向上联通心脏)出-沿着食道,经过人迎,浅出于口腔上达于鼻根和頞 出页下部,回过来联系到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目系),合-与相表里经的经别会合,仍合于足 阳明经。,四、足阳明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 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
9、于外辅骨,合少阳。 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前。,其病:足中指支,(脚趾病) 胫转筋,脚跳坚(麻木?) ,伏兔转筋,髀前肿,颓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 卒口僻(口角歪斜), 急者目不合; 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灵枢经筋,临床相关病症,以神经科疾病,特别是周围神经病变为主。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 伏兔转筋, 缺钙,坐骨神经痛等。 髀前肿,软组织损伤颓疝,疝证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局灶性癫痫?)卒口僻,急者目不合;(面瘫
10、)热则筋纵、目不开。(眼睑下垂目下纲)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 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第六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第六章第二节足阳明腧穴,第六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足阳明胃经穴名,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行;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头维下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 诸穴相隔一寸接。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条口是,下巨虚上络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终。,一、概述,(一)腧穴分布规律 左右各45个腧穴。分布情况 头面部(8穴):瞳孔直下及下颌骨周围。
11、 颈部(4穴):胸锁乳突肌附近。 胸腹部(18穴):在第二侧线上。胸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下肢(10穴) :大腿部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部外侧端连线上;小腿部在胫骨前缘(前嵴)外侧1横指。足部(5穴)在足背部。,一、概述,(二)重点穴 共45个穴位。重点穴位18个 头部:(6穴)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胸腹部(3穴): 梁门、天枢、归来。下肢(6穴) :、 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3穴): 解溪、内庭、厉兑。 起:承泣;止:厉兑。,(三)主治概要:1治疗所属脏腑的病症:(1)脾胃病。(2)治疗中医辨证与脏腑有关的病症。如:由于气血化生不足所
12、致的病症。 2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治疗经脉所过处的病症-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穴位所在,主治所在。(1)头面、目、鼻、口齿病。(2)胸痛、乳房疾病。(3)下肢痿痹瘫:中风后遗症、风湿关节痛、脉管炎 3、其他:神志病。,瞳孔直下经穴的定位与取法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行;,【面部腧穴的操作】,承泣: 瞩病人向上看,以左手向上轻推眼球, 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四白: 1.向眶下孔方向直刺0.3-0.5寸; 2.向睛明方向平刺0.5-0.8寸,治疗眼病; 3.向颊车穴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牙痛等; 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承泣四白巨髎行;,
13、巨 髎 1. 直刺0.3-0.5寸地仓: 1.斜刺或平刺0.5-0.8寸. 2.治口歪向颊车方向透刺, 亦可向水沟方向刺。,瞳孔直下经穴的临床应用,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的经穴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头维下人迎.,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的经穴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头维下人迎.,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的经穴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头维下人迎.,颊车: 直刺0.3-0.5寸, 咬肌痉挛; 平刺:向地仓方向透刺1.0-2.0寸治疗面瘫 下关: 1.直刺.寸,针感传至下颌; 治疗下颌关节病,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经穴的应用,的,下关穴 *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主治: 1.下颌关节紊乱2.三叉神经痛3.耳
14、聋耳鸣,一、概述,(一)腧穴分布规律 左右各45个腧穴。1.分布情况头面部(8穴):瞳孔直下及下颌骨周围。颈部(4穴):胸锁乳突肌附近。胸腹部(18穴):在第二侧线上。胸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10穴) : 大腿部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部外侧端连线上; 小腿部在胫骨前缘(前嵴)外侧1横指。足部(5穴) 在足背部。,一、概述,(二)起止穴及重点穴名称 共45个穴位。重点穴位18个头部:(6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胸腹部(3穴): 梁门、天枢、归来。下肢(6穴) : 伏兔、梁丘、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3穴): 解溪、内庭、厉兑。 起:承泣; 止:
15、厉兑。,(三)主治概要:1治疗所属脏腑的病症:(1)脾胃病。(2)治疗中医辨证与脏腑有关的病症。 如:由于气血化生不足所致的病症。 2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1) 头面、目、鼻、口齿病。(2) 胸痛、乳房疾病。(3) 下肢痿痹瘫: 中风后遗症、风湿关节痛、脉管炎 3、其他:神志病。,瞳孔直下经穴的定位与取法,瞳孔直下经穴的临床应用,要点:避免刺伤眼球;避免造成血肿。四白.巨髎:直刺0.30.6寸 ;地仓:直刺0.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50.8寸。,【面部腧穴的操作】,承泣: 瞩病人向上看,以左手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四白
16、: 1.向眶下孔方向直刺0.3-0.5寸; 2.向睛明方向平刺0.5-0.8寸,治疗眼病; 3.向颊车穴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牙痛等;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地仓:1.斜刺或平刺0.5-0.8寸. 治疗流涎向承浆方向斜刺;2.治口歪向颊车方向透刺,亦可向水沟方向刺。颊车: 直刺0.3-0.5寸,治疗腮腺炎,咬肌痉挛;平刺:向地仓方向透刺1.0-2.0寸治疗面瘫。向下关方向斜刺0.8-1.0寸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下关: 1.直刺针尖略向下刺入寸, 针感传至下颌;治疗牙关开合不利,口眼歪斜, 三叉神经痛。 2.斜刺:针尖向后刺1-1.2寸,针感传至耳。,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的经穴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
17、头维下人迎.,以下颌骨为取穴标志经穴的应用地仓大迎颊车穴,下关头维下人迎.,的,下关(ST7):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主 治】1.面瘫,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牙痛(上牙),三叉神经痛。2.耳聋,耳鸣,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刺入1寸左右)【操 作】 直刺0.5-1.2寸,可灸。,头维(ST8):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定 位】 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主 治】 1、偏正头痛,头晕目眩。2、目疾: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目赤肿痛。3、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操 作】 向后平刺0.5_1.0寸, 或向下平刺,不宜灸。,颈部经穴的定位 水突气舍连缺盆,,
18、人迎(ST 9)*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解剖要点】 深层邻近颈总动脉分岔处,有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操 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 (左手拨开动脉,右手进针,然后放开左手)【主 治】1、眩晕、头痛。高血压。 配太冲、曲池、足三里,有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的作用, 主治高血压。2、甲状腺:配天突、合谷、内庭,有祛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3、咽喉肿痛,饮食难下。4、胸满气喘。【古代文献】 甲乙经:禁不可灸,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缺盆(ST 12),【定 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要点】 深层邻近肺尖!一般情况下,左右肺尖高出锁骨内侧半以上2-3
19、厘米。深层有臂丛神经。【主 治】 止咳化痰,祛风通络1、咳喘、咽喉肿痛。2、瘰疬,颈肿。3、缺盆中痛,肩臂疼痛【操 作】 直刺或向后背横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胸膜引起气胸。【古代文献】1、素问:泻胸中之热。2、 图翼:孕妇禁针。,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胸部经穴取穴要点:以胸骨角和肋间隙作为取穴的标志。解剖要点:深层有心肺。气户(ST 13)当锁骨中点下缘库房(ST 14)当第一肋间隙,屋翳(ST 15)当第二肋间隙,膺窗(ST 16)当第三肋间隙,乳中(ST 17)当第四肋间隙, 乳头,乳根(ST 18)当第五肋间隙, 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胃经胸部经穴刺法,【操 作
20、】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宜直刺或深刺,以免刺伤心肺。 乳头的乳中穴只作为取穴标志【主 治】1、咳喘,胸痛。 支气管炎、胸膜炎; 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2、乳房疾病。缺乳,乳腺增生,乳腺炎。,胃经腹部(脐上6穴)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四寸,上腹部经穴的临床应用不容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ST 25) 大肠募穴,【主 治】 1、作为大肠的募穴,治疗以腹胀、腹痛、肠鸣、腹泻, 或便秘为其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配上巨虚,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配足三里,主治小儿腹泻。配上巨虚、阑尾穴,主治急性阑尾炎。配大肠俞、足三里,主治肠麻痹。现代针刺研究证明,天枢对肠蠕动有双向调
21、节作用,所以,既可以治疗肠痉挛、腹泻,又可以治疗肠密闭、便秘。,2、理血调经,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配中极、三阴交、太冲, 疏肝理气,通经止痛的作用,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操 作】 直刺0.5-1.2寸针灸大成:妇人女子癥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现代研究】 1、举报到针刺家兔“天枢”,针后1小时白细胞的吞噬活动开始增强, 4小时达到高峰。此作用是针刺治疗阑尾炎的作用基础。2、针灸天枢穴为主,在治疗子宫颈癌时发现,针或灸产生不同的作用。在针刺天枢穴127次治疗中,有111次针后的第二天发生血崩现象;在灸天枢穴197次治疗中,次日发生血崩者仅有3次。,脐下部分6穴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
22、归来气冲穴.,下腹部针刺方法:直刺1-1.5出寸气冲穴临近股动脉针刺时应避开血管,下腹部经穴的定位和取法,下腹部经穴的临床应用以补肾调经为特点,髀关伏兔走阴市,当髂前上棘,髌底外侧端,下肢大腿部经穴的临床应用:,梁丘(ST 34)郄穴 【操 作】 直刺 0.8-1.2寸 【主 治】 1、治疗急性胃脘疼痛。 该穴有压痛时针刺效果好。 2、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配曲泉、阳关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治疗膝 关节屈伸不利。 3、乳痈:乳腺炎。,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条口是,下巨虚上络丰隆,,小腿部经穴的定位和取法,小腿部经穴的临床应用,足三里 ST36(合穴,下合穴、四总穴) 主治 1、胃脾肠疾患:四
23、总穴 “肚腹三里留” 配穴 配中脘,内关,公孙等治疗胃脘痛 配天枢,上巨虚治疗急慢性泄泻,便秘 2、保健作用:虚劳羸瘦 配关元、气海 3、下肢疾患:膝关节疼痛、足趾病 操作:直刺寸,稍偏向胫骨方向, 针刺得气时,感到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向足背放射。,足三里现代针刺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如下作用: 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既可以治疗胃痉挛,又可以治疗肠麻痹。既可以治疗便秘,又可以治疗腹泻。 对胃酸分泌有调节作用,所以可以治疗消化性溃疡病。 对胃蛋白酶及消化液的分泌有调节促进作用,所以可以治疗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上巨虚 ST37(大肠下合穴)定位 足三里穴下寸主治
24、 大肠病症;下肢痿痹。 (1)配天枢,足三里,合谷,曲池,治疗腹胀,腹痛,泄泻,痢疾; ()配天枢治疗肠痈(阑尾炎), 实验证明上巨虚穴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效果好。操作 直刺寸,丰 隆 ST40(络穴)定位 外踝高点上寸,条口穴外寸主治 1.痰湿引起的诸证;癫狂痫; 配穴 配尺泽,太渊,肺俞,天突治疗咳嗽痰多; 配风池,上星,头维治疗风痰所致头痛,头晕 2.下肢痿痹肿痛。操作 直刺.寸,因痰病多实证,宜用泻法,上巨虚 (ST 37)大肠的下合穴,【主 治】 大肠的下合穴,常与天枢相配,以治疗腹痛、肠鸣、腹 泻、便秘为其临床表现的疾病。例如:急性痢疾、肠炎、单纯性阑尾炎、肠麻痹等。【操 作】 直刺0
25、.81.5寸,可灸。【现代研究】 1、便秘,配大肠俞,埋线治疗顽固性便秘29例,有较好疗效 2、肠痈,配足三里,手法以强刺激为主, 治疗165例,对瘀滞型、蕴热型效果好,对热毒型效果欠佳。3、急性腹泻,穴位注射注射用水12毫升(左右交替), 每日一次,连续3次为1疗程,治疗35例,效果较好。,足部经穴的定位与取法,足部经穴的定位与取法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终。,足部经穴的临床应用,主 治 共 性: 治疗头面五官疾病 治疗阳明头痛、牙痛、面痛,癫狂特殊治疗:冲 阳-原穴, 治疗 脉管炎解 溪-经穴 ,治疗局部病症陷谷 -输穴内 庭-荥穴, 以清泻胃火为擅长厉 兑-井穴, 开窍醒神,治疗梦魇不宁。,内庭 荥穴【主 治】 “荥主身热”1、头面五官疾病。 阳明头痛、牙痛、面痛、面瘫。 以治疗胃火上炎所致的病症为特点。2、胃肠实热所致的口渴、消谷善饥、便秘或腹泻。3、局部病症。【操 作】直刺或向足心刺 0.5-1寸。【现代研究】 腹股沟慢性疼痛:用30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厉兑 井穴【主 治】1、作为井穴,以镇静安神为主, 配脾经隐白相治疗梦魇不宁。2、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头痛牙、肿痛。【参考文献】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操 作】 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