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穴位注射疗法,定义,即水针疗法 利用针刺作用和药物作用相结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应的腧穴和药物 ,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特点,操作简便实施安全节约药物效果明显关键:采用各种针具,对人体经络腧穴进行良性刺激,激发脏腑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作用,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止痛作用防御作用调整作用,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
2、针头。,常用药物,(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雷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适应症,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
3、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注意事项,对于过于紧张,疲劳
4、,饥饿的患者不宜立即注射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且刺激不宜过强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严格检查穴位注射工具,注射器漏气,针头有钩,生锈等不能使用严格用药。注意药物作用,计量,禁忌,试敏,毒副作用,有效期等,躯干部穴位不宜过深,应注意角度和深度,以免刺伤内脏孕妇下腹,腰骶部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等穴位不宜注射眼区穴位注意角度和深度,亦不宜提、插、捻、转药物不能注入血管、神经干、关节腔、脊髓腔等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部位不宜注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骨科常见疾病的治疗,防止意外的方法,晕针 处理:立即停止注射,将针迅速抽出,让患者平卧,头稍低,松开衣带。轻者静卧片刻,饮温水或糖水一杯
5、即可渐渐恢复;重者配合捏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或配合其他急救措施。弯针 处理:立即停止注射,如果是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应让患者恢复原位,若因肌肉过度紧张,嘱患者肌肉放松,然后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慢慢退出。,断针 临床很少发生断针现象,但注射前仍应仔细检查针具。血肿 处理:局部小瘀块,可自行消退。若瘀肿较大,疼痛较剧者,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瘀血消散吸收。感染 处理:若感染较轻,局部消炎处理;若感染较重,局部消炎同时服用消炎药;若感染严重,请外科医生协助治疗。,创伤性气胸 处理:立刻采取卧位休息,轻者可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给予抗菌药防止感染,一般休息1周左右即可痊愈。若症状严重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吸氧,抗休克。未避免上述意外发生,在实施穴位注射时,一定要掌握进针深度、角度、方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