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对雄安新区中国创新发展模式问题的思考 陈玉荣 清风吹拂,碧波荡漾。春天的白洋淀,到处是生机勃发的景象。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又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加强顶层设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经过 3 年多扎实谋划、积极推进,京 津
2、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也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区域发展的一种中国创新发展新模式。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许多国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有力推动 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设立雄安新区,既贯彻了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思考,也吸收借鉴
3、了国内外有益经验,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铺就一条新路。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营造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制度环境;从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到打造扩大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都需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趟出一条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新路来。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雄安新区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区、城
4、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据台湾旺报 4 月 4 日报道称,雄安新区从设立开始就具备极高的战略定位,代表着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中国社科院工业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当年说浦东新区是一个政策最优惠的地区,“比特区还特”,所以雄安新区很可能按照“特区”的模式来发展。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4 月 4 日报道 称,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中国国家发
5、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雄安新区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联合早报援引新华社报道称,何立峰表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是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二是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三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何立峰表示,在规划上,雄安新区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同时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
6、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 此外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4 月 3 日报道称,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雄安新区的位置就配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而言是最适合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为雄安新区送上由衷的祝福,希望它在国家当前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中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希望它能够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起到新龙头的作用,希望它能够为京 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融合作用。 当然,中央如此重大的举措,一定有它的深刻理由。目前关于雄安新区,我们恐怕还没有掌握更多的可靠资料,做深入评价和分析有点为时尚早。但是,既然它已经横空出世,必然会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所以
7、,就想把一些想到的可能性和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分享探讨,我想这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 首先,关于雄安新区性质定位和产业发展问题。我们看到,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是非常高的,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还 有一个提法,就是打造“首都副中心”,以区别于通州的“北京副中心”。但是,在这些高大上的提法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实际的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就是把首都北京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已经成为北京巨大负担的“非首都功能”,放在河北省保定市所辖的雄县、容城、安新及周边其他区域,方圆 2000 平方公
8、里,并表示,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的引擎。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实际上是中央最初计划设定雄安新区时的战略考量,也就是为北京解困、解围,而北京要疏散的“非首都功能”显然最主要的是那些国企、特别是央企 ,以及属于这些企业的传统中低端产业链。这个量非常大,如果把这些产业企业都直接疏散到雄安新区,意味着新区变成了北京传统产业、中低端产业甚至一些落后淘汰产业以及体制臃肿的央企、国企的集中地。这种格局显然与新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产生重大矛盾。尽管可以说,这些产能导入新区过程中,可以实施体制改革,可以实施产业升级,但是,这些产业和企业在北京盘根错节多年,进行改革困难巨大,一下规模化
9、地进入新区,很难出现重大变革。这种局面必然拖累雄安新区发展的步伐。总之,在性质定位上,我们看到的正是这样一 个矛盾现象:一方面雄安新区要接纳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显然是排斥新区的首都定位,另一方面又提到建设“首都副中心”,这又是首都定位。如何化解这个矛盾 ?需要有权威解释。 其次,关于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发展状况对雄安新区的启示问题。在京津冀地区开发一个国家级的新区,其实并不是新鲜事了,多年前,在中央直接扶持下,天津成立了滨海新区,希望其成为天津乃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领跑者。十几年过去了,滨海新区的确发展为天津在经济发展领域的领跑者,但是,在体制改革和促进京津冀区域发展方面,滨海新区显然没有达到
10、中央最初设想的战略目标。至于位于唐山的曹妃甸,当年中央决定设立时,也有疏散北京不合适的产业如把首都钢铁公司等工业企业转移过去的构想,当时整个唐山、河北乃至京津冀地区对其寄予厚望,各路投资纷 纷加盟,整个曹妃甸热火朝天。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曹妃甸的区位劣势、人口劣势、资本劣势、产业结构劣势、运营机制劣势均明显显现出来了,导致曹妃甸这样的国家级开发区很快陷入困境。滨海新区和曹妃甸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对当下正在趋热的雄安新区的发展应该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价值。雄安新区的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于,习近平亲自赴实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亲自提出建立新区的重大决策,中央的部署是有坚实的考察和研究基础的。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雄安新区在当今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转型升级压力的时刻诞生,是有着重大的、关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责任 的,所以,还是应该深刻总结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发展的经验教训,真正走出一条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成功道路,避免虎头蛇尾,避免国家级新区地方功能化,避免平庸化。 第三,关于对标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的问题。我们注意到,雄安新区的起点非常高,只提到两个对标点,都是大名鼎鼎,一个是深圳经济特区,另一个是浦东新区。我们还注意到,在这个重要的关口,深圳市委书记许勤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很快将担任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