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商法 独立经营 拒绝宁静的生活 消灭世间的贫困,就是生产者的使命。 松下电器公司名列世界最大的 50 家公司以内,拥有职员 20 万人(包括附属公司员工),工厂分布于 130 多个国家。但 70 年前,它还是一个只有 3 人经营的小电料行,而创造这神话般奇迹的就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办人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生于 1894 年,幼年家境贫苦,读到小学四年级即辍学,随后便到脚踏车店做学徒。 1918 年他与其夫人及内弟 3 人创设了 “ 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 ” ,即 “ 松下电器公司 ”的前身。松下电器公司的杰出成就 ,主要得力于松下幸之助出色的经营管理艺术。 70 年的经营实践
2、使松下幸之助形成了一套 “ 奇正互变之道 ” 、 “ 与自然法则相合 ” 的经营哲学,其所思考的不仅是企业的经营策略,还涉及了国家、人生、正义等广泛的内容。他不以短期的财政成就作为目标,而以消除人类的贫穷,建立人间和平幸福之道为 己任。正因为如此,他被誉为日本的 “ 经营之神 ” 。 二十三岁时白手起家 23 岁的松下是电灯公司的检查员。工作是每天用两三个小时对配线员前一天的工作跟踪检查,非常轻松。以前,松下曾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灯座,但却遭到了公司的否定。松下发誓一定要把这个 设计付诸实施。松下提出了辞职,离开了工作七年之久的电灯公司,去独立经营,自闯天下。当时,松下 只有不足 100 元钱,又
3、从朋友那里借来 100 元,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人手不足怎么办?好在有过去的同事林君和内弟并植岁男(后任三洋公司总经理)鼎力相助,松下终于迈出了独自经营的第一步。 那时,他只有两间小平房,一间 3 平方米,一间 6 平方米。他和妻子住在小间,而将稍大的那间改装成工厂,并很快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谁料出师不利。对这几个门外汉来说,掌握制作插座主体材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简直象上天揽月。大家一筹莫展。后 来经过以前专门研究这种材料的同事 T 君的指点,终于研制成功,并在同年 10 月生产出第一批插座。到了产品销售阶段,没想到几乎所有的电器商都对这种插座的市场前景表示怀疑。他们所到之处无不遭到拒绝。他
4、们东奔西跑,竭力推销,但在 10 天内仅卖出 100 个插座,销售额不到10 元。有人提出各人自谋生路。最后只留下了松下和井植。 经营上的失败使松下全家陷入窘境。为了维持生计,他和妻子把衣服一件件地送进了当铺。凄风苦雨送来了隆冬。一份意外的订单使松下绝处逢生,一家电器公司要求用合成材料制造一千个电扇底盘。松下他们日以继夜地 赶制样品。几天后,样品顺利地通过了鉴定。当时他只有一台压型机和一只煮锅。就是靠如此简陋的设备,却赶在新年之前将 l000 只精美的电扇底盘如期交了货。他第一次获得了 80 无盈利。接着,松下发明了双向插座,这个成果受到了很多顾客的好评,大阪一个叫吉田的批发商要求包销双向插座
5、,并以 3000 元保证金同他签订了合同。松下将这笔款项用于扩建工厂,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料,东京某些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突然采取大减价的策 略,迫使吉田商店不得己中止了同松下签订的合同。松下一点也不气馁、他不但在大阪找到了取代吉田的批发 商,而且首次赴东京,把产品打入了东京市场。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在这严峻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松下工厂,尽管仍是个街道小厂,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立了职工联谊会;耗资 7000 多元,修建了 230 平方米的厂房。同年,松下开始制造和销售自行车灯。它为后来成立的松下电器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自行车照明用的是蜡烛灯和气灯。
6、这两种灯具既不方便,又不经济,因此几乎无人问津。另一种电池灯,因其耗电大、结构不完善;也未能普及。 经过半年左右的近百次试验,松下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故障少、寿命长、构造简单的电池,并制成了与之相配的炮弹型车灯。松下对这种新型的自行车车灯充满了自信,于是着手安排生产。 电池很容易地找到了生产厂家,但车灯的木制外壳却无人愿意承接。无可奈何,他冒险与一家木器行签订了每月订购 2000 个车灯外壳的合同。不可思议的是,产品制成后竟无人订货。他连续十几天在大阪和东京的批发商店和自行车店进行推销,结果一无所获。车灯的生产则因木器行履行合同而不能停下。生产一个月,存货已有 2000 个。更令人心痛的是,电池的
7、寿命也在与日俱减。松下心急如焚。他决定背水一战。为了让人们了解这车灯是货真价实 的,他雇了 3 名外勤人员,要求他们给大阪的每一家零售商店免费送去两三个车灯,并当即点亮。这种销售方式无疑是拿松下电器厂的命运作赌注。 此后几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一心搜集市场反馈信息。很快,新车灯的市场打开了,一个月就卖出了四五千个。接下来零售商们便纷纷前来订货。 逢凶化吉的经营决断 1927 年日本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意外的是,这次危机竟成为促使松下电器公司与住友银行结合的契机。当时,松下主要同十五银行有业务往来,期票贴现达七八万元,定期存款也有 3.5 万余元。松下对全国五大银行之一的十五银行深信不疑。不
8、料 21 日早晨,报纸上赫然登上了 “ 十五银行停止支付 ” 的消息。沮丧之余,松下不得不重新开辟金融渠道。两个月前,他同住友银行西野田分行签订了往来合同,正是这一纸合同,使他得以渡过难关。 1926 年底,西野田分行有个叫伊藤的职员第一次来劝他与该行建立业务关系。松下是主张 “ 一行主义 ” 的,自然不愿采纳伊藤的建议。热心而执着的伊藤不厌其烦,先后十几次前来游说。松下终于同意,但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即业务往来之前要先签订 2 万元的随时贷款的合同。这是松下的一个经营谋略。他认为,做交易首先要有信用,象住友这样的大银行,不 先签订贷款合同是很难表明其诚意的。住友银行从无先贷后存的先例,伊藤一
9、时无法接受他的条件,只好将此事向西野田分行行长作了汇报。该分行行长认为他的意见不无道理。经过资信调查,在征得住友银行总行的同意之后,西野田分行破例同他开始了以 2 万元贷款为前提的业务往来。此时正是金融恐慌到来之前二个月。十五银行停止支付的事发生后,松下立即想到了与住友银行的合同,为了慎重起见,他进行了试探。住友银行答复: “ 请随时来贷款。 ” 在那严峻的困难时期,正是有了住友银行作后盾,松下公司才得以渡过难关。 1929 年,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 下,松下从住友银行得到了15 万元贷款,修建了占地面积 1650 米 2 的厂房。 同年年底,由于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经济界越来越难以开展活动。松
10、下公司每况愈下,销售额减半,库存已达极限,加上刚刚扩建厂房,资金十分匮乏。那天松下卧病在床,有人来问是否可裁减一半职工。他说: “ 从即日起产量减半,工作时间减半,但职工一个不减,工资一文不减。 ” 松下认为,在困难的形势下,只有依靠全体职工大力推销积压产品,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等待时局好转。从长远观点看,损失半天工资事小,促使职工以厂为家事大。松下的意见立即被传达给全 体职工,得到了人们的一致拥护。 大家齐心协力从事推销,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仅两个月,库存产品销售一空,工厂开工率也恢复到了原有的水平。所有这一切,都为日后松下电器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生产者的使命是消灭
11、世间的贫困 1929 年前后,松下公司已打入收音机行业,直接经营干电池。到 1930 年,电池的销量骤增到每月 100 万节。但松下公司的生产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大阪寻找合作伙伴势在必行。松下找到以往的竞争对手小森干电池公司。小森接受了合作建议。此后,电池销量一增再增,价格却一降再降。 小森不愿 承担降价带来的风险,要求松下买下他的公司。 1931 年 9 月,松下正式收买了小森干电池公司,作为他的第八工厂。他常常们心自问:我们生产者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从自来水的问题上得到启发。自来水是人加工而成的,本应有其价格,但任何人在路旁随意饮用都不会被收费或被指责,这是水资源丰
12、富的缘故。那么,生产者不正是应该尽力使这个世界的物质像水一样的丰富起来吗?松下心中豁然开朗,由此领悟到经营的真谛:消灭世间的贫困,就是生产者的使命。于是,松下将幡然醒悟的这一天,即创业 13 年后的 1932 年 5 月 5 日 确定为公司的命知日,即创业纪念日,并当众宣布了这一决定。 松下还设计了公司的远景规划:今后以 25 年为一阶段,用 10 个阶段即 250 年的时间最终实现使命。靠着这种正确的经营信念牵引,松下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松下是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政府实行紧缩政策、日本经济极不景气的时期,他也极力主张不要自己勒自己的脖子,而应积极去创造繁荣。他首先做到的是使自己繁荣。那时恰巧有人
13、推销汽车,因萧条时期销路不好而以五折出售。他便不顾身份是否相称,毅然用 5800 元购置了一辆标价为 15000 元的汽车。买下这辆车真是一举多得,不仅节 省了开支,而且以车代步四处做生意,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益。 1934 年年后,关西地区的川北和粤村两家重型电机公司宣布破产,大阪一带的电机产业便出现了空白。松下为填补空白,满足社会需要,便设立了 电机部门。有人担心地说,松下公司虽兴盛发达,但涉足电机行业未免大冒 险。松下认为:要生产的是家用小型电机,目前没有一个家庭使用电机,这 就意味着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松下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电机研制工作,并同 住友公司合作,以 100 万元的投资建立
14、了子公司 电动机公司。这公司乘 家庭电气化热的东风,很快就实现了每个 厂月产 5 万台电机的大规模生产。 这件事是松下经营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 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商法勇于求索 开创经营的佳境 1958 年 6 月,在松下 63 岁生日时,荷兰政府为奖励他对荷兰与日本友 好关系和经济交流所作的贡献,授予他一枚勋章。 让技术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 真正的日本经济恢复期始于 1950 年, 1950 年 7 月 17 日,松下召集了一 个 “ 紧急经营方针发布会 ” ,向公司全体干部发表了振兴宣言:我们这一代 经营者,应该通过产业的复兴完成振兴祖国的大业。在过去的五年中,松下 作为总经理,可谓竭尽全
15、力 ,尽职尽责。但每当思考振兴,准备大干时,总 要受到制约,善意总是被曲解。现在不同了,松下面前出现了曙光。1951 年 初,为了从世界的角度重新探讨经营问题,松下要求全体员工做好重整旗鼓 的准备: “ 今后必须要以一个国际经营者的身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当务之急就是以谦虚的态度向外国学习。 ” 于是,他在 1 月 18 日踏上去美国的旅程,目的是为了学习美国最先进的 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美国,他每天独自在街上徜徉,一天看一场电影。 银幕使松下从更广的角度了解到了美国人的生活。一天,松下去看美国严冬 的海水浴场。 海滩上空无一人,浴场的各种设施却是整齐有致,厕所清洁得 令人难以置信。松
16、下感叹道: “ 真干净啊! ” 向导解释说: “ 当然干净,我 们都是为此纳了税的。 ” 只此一句话,便给了松下极大的启示。松下感到第 一次发现了美国繁荣的原动力。日本人向政府纳税只认为是自己的义务,而 不关心政府如何使。美国人则不然,他们认为纳税是为了让政府从事一些与 纳税人生活和事业相关的活动。发现美国人的纳税意识后,松下强烈地感到 当国际人、与各国经济往来的重要性。 对美国的繁荣与富裕,松下早有所闻,但亲眼目睹之后,感受便更为深 切。以通用电器公 司为例,该公司制造的标准型收音机的零售价为 24 美元一 台,而制造此机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平均为 1.5 美元,一天干 8 小时就可得 12 美
17、元,两天工资就可买一台收音机。日本则不然。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收音 机约为 9000 元一台,工人的平均工资每月才 6000 元左右,即一台收音机的 价格相当一个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松下的这次美国之行,虽然是走马观花, 但却大开了眼界,促使他下决心争做国际经营者。回到日本,他立即在公司 提出了 “ 奋起直追,赶超美国 ” 的口号。 1951 年 10 月,松下再次访美,并于 10 月底直飞欧洲 。此行的目的是, 寻找一家能在电子技术方面合作的外国厂商。松下最终选中了荷兰菲利浦公 司。松下觉得,菲利浦公司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而且在经历和形态乃至作 风上都与松下公司相似,同菲利浦公司合作,不但有益于
18、松下,而且有助于 日本的繁荣。松下派高桥荒太郎君(专务董事)负责与菲利浦公司谈判。 1952 年 7 月 13 日,高桥君从东京羽田机场起程,前往荷兰,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同 菲利浦公司负责人的谈判。由双方投资在日本合办企业的方案很快取得了一 致意见,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提成的问题上,谈判陷入了僵局。菲利浦的条 件是, 他们在合资企业的总资本额中占 30,首次出资 55 万美元,同时收 取 6的技术指导费。松下认为前两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最后一条 6 的技术指导费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倘若是单纯引进技术,那么自然要为此 支付费用,但现在是办合资企业。如果说合资企业也支付技术指导费,那么 日方也应收取
19、经营指导费,因为合资企业是由日方经营的。就这样,高桥君 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双方各执己见,寸步不让。最后,菲利浦公司干脆表 示: “ 若无法取得进展,索性中断谈判。 ” 然而高桥君仍然耐心而又不失原 则地按松下的意见向对方解释,终于说服了 对方支付经营指导费。谈判圆满 结束后,高桥君回到了日本。提成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是,菲利浦公司方面 得到 4.5的技术指导费,松下公司获得 3的经营指导费。那时,日本国力 贫弱,谈判能得到这个结果,已令人心满意足了。菲利浦公司为遇到这样强 硬的谈判对手和这样坚决的主张而惊讶不已,并感到松下公司是一个可以信 赖的公司。 1952 年 10 月,松下第三次出国,与
20、荷兰菲利浦公司正式签署了技术合 作协定,同时,日荷合资企业 松下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于同年 12 月诞生了。从 1951 年松下访欧第一次与菲利浦公司接触 算起,到各项条件具 备,合作协议正式签订为止,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松下电子工业股份有限 公司在大阪兴建了一座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世界前列的新型工厂。新厂于 1954 年投产,主要生产电灯泡、日光灯以及真空管、晶体管、电子管、半导 体等产品。从那以后,松下电器公司全部使用这个工厂的电子管、半导体零 件来生产收音机和电视机等电子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水平。 1967 年,松下 电器公司与菲利浦公司的合作,顺利地进入了合同所规定的最后期限,经双 方
21、协商,合同延期 10 年。在过去 15 年间,双方对提取技术指导费和经营指 导费的比例曾作了调整,分别改为 3承 2,合同续签时,这两项费用拉平 为 2.5。同菲利浦公司的合作,对松下来说是同外国公司合资办企业的初 次尝试,由此松下也得到了在世界范围里重新思考经营价值的宝贵机会。 对于经营价值,日本人过去看得很轻。自松下开始才得以升值。松下认 为: “ 不能认为经营是无偿的,事实上经营与技术是等量齐观、缺一不可的。 ” 在同菲利浦公司的合作中,松下让对方承认了经营的价值。日本电子工业的 迅速发展,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松下公司同菲利浦公司的合作。 走向兼收并蓄的跨国公司 1952 年 2 月的一 天
22、,老朋友久保田四郎先生来松下家做客,与他同来的 还有一位中川电机公司的总经理中川怀春君。据久保田先生介绍,中川在 1939 年靠自己的力量创建了中川机械公司(即中川电机公司前身),战后一 直为盟军生产冰箱。盟军撤走后,中川打算面向国内生产冰箱。为此,他去 向久保田请教。久保田告诉他,要想成功,就必须请松下先生把公司接过去。 中川这时向松下简明扼要地谈了他的公司情况。当时,中川电机公司的流动 资金虽只有 5000 万元,但固定资产却达 3 亿元以上。看到他对自己公司的情 况了如指掌,松下不禁感到中川是个优秀的人 才。中川说: “ 如果松下先生 接收我的公司,我将不提任何条件。我愿无条件地把公司托
23、付于您。 ”松下 听后,感动不已。凭经营者的第六感觉,松下认定接受他的公司一定能成功。 于是,松下连工厂也不看,当即答应了下来。中川电机公司后来改为松下冷 冰机械公司,一手承揽了 “Naiional” 牌电冰箱的生产,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中川也不负众望,他刻意进取,勇于磨炼,认真学习松下电器公司的经 营方法,从而在松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得以大显身手。这件事使松 下感慨万千,而与胜利公司的合作则在另一种意义上也令松下终生难忘。日 本胜利公司是由美国胜利公司于 1927 年创立的,后来吸收了日本的资本,发 展成为日美合营公司。后因日美关系动荡。美国公司于 1938 年收回了在日本 胜利公司的全部资本。当时的胜利公司深受战争之灾,负债累累,其资本额 仅有 2500 万元,而债务额却已高达 4500 万元。该公司的主要往来银行日本 兴业银行希望松下接管其经营权,但按照常规,谁都不会去接收这个烂摊子。 在此之前,松下并不太了解胜利公司的状况,他只是认为,胜利牌产品以狗 形作商标一向赫赫有名,在日本国民中妇孺皆知,若任它自行消失,无疑是 日本产业界的 一大损失。于是,松下毅然做出决定:尽管胜利公司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