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根生财富心经 作者:魏昕 前言 第 1 节:引子 牛根生凭什么 引子 牛根生凭什么他是一个孤儿,却赢得了众人的心;他是一个粗人,却将每一个点滴都做到了极致;他更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人,却在 6 年内营造了百亿财富,也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 他就是缔造了蒙牛帝国传奇的牛根生。 第 2 节: 1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1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来自大草原的民歌已不知道唱醉了多少国人,并将蓝天和白云、牛羊和绿草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直至今天,我 们仍然能不经意间听到它那动人旋律。难怪人们都喜欢的腾格尔才在后来将这个大草原称为“天堂”。 如今,正是来自这个天堂的一群牛
2、,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在全国、乃至全球乳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牛风暴”。之所以称其为风暴,是因为这群牛“跑出了火箭一样的速度”。 它创立六年多来,就迅速完成了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中国乳品制造业巨头的飞跃。 这个企业就是蒙牛集团,这群牛就是牛根生带领的“蒙牛”,这场风暴就是当前备受瞩目的“蒙牛现象”。近几年来,这头“蒙牛”以自身传奇般的成长已经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牛根生 1958 年出生在中国北部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境贫困,被一家姓牛的农民收养,后来进入内蒙古伊利乳业集团,从洗瓶工做起,最后做到伊利乳业集团的经营副总裁。 1999年牛根生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蒙牛乳业集团,一个生
3、机勃勃的草原企业就此开始成长。 于是乎,牛根生也成为了近些年中国商界中的又一个焦点人物,并被冠于“中国十大创业人物”、“中国企业新领袖”等多个称号。 2003 年,牛根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并给予了“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的颁奖辞。 2004 年牛根生还获得了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牛根生在带领蒙牛集团屡创佳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亿万财富。早在 2005 年,牛根生就登上了新财富劳斯莱斯 500 富人榜。不过,他的与众不同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将自己在蒙牛集团的股份全部捐出,成立“老牛基金”。牛根生后来说,捐出了财富以后他跟家人感到轻松快乐
4、,而让老牛最开心的还是带领蒙牛集团为“世界牛”的梦想再次点燃了创业的冲动。 再来看看牛根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所取得的“六个一”: 2006 年初,牛根生辞去蒙牛乳业总裁一职,将其称为“一个分离”; 当年 ,牛根生提出了“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的目标,将其称为“一个中心”; 在第 27 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成为百年来亚洲地区第一次获得世界乳业的最高荣誉“产品创新奖”的企业,牛根生将其称为“一个高峰”; 当年,蒙牛液态奶销量达到全球第一,牛根生称其为“一个冠军”; 同年,蒙牛向全国 500 所小学免费赠奶一年,牛根生称其是“一斤奶运动”; 还是在这一年,“老牛专项基金”的总体制度确立 股份所
5、有权归基金,表决权归蒙牛董事长,收益权归基金管理委员会。牛根生将此定义为,开辟了股权设置上“三权制衡”的 “第三种制度”,是“一个制度创新”。 而牛根生自己认为, 2006 年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致力于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 第 3 节: 2“火箭牛”背后的大思维 2“火箭牛”背后的大思维 在中国企业家中,牛根生非常独特。他不像有海外背景的 CEO们那样,以洋教士的虔诚散播了西方管理经典,却无法将两种根本对立的文化兼容。牛根生似乎对西方的营销和管理的玄机有着一点就透的精明,但在适可而止的同时,只一个“仗义疏财”就将企业弄得铁桶一般众人眼里的牛根生更像一个“大哥”,一个值得尊重的“乡绅”,一
6、个 不折不扣的中国“商人”。 蒙牛乳业集团是中国企业短期内做大甚至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跟蒙牛集团的领导班子经营思路密切相关,牛根生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守住中国市场就是打进世界市场。而牛根生本人则认为,蒙牛集团的发展是“地利人和”的结果:“蒙牛所处地域是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地方出的产品品质好,另外企业文化也做得非常到位,品牌竞争也好,资金竞争也好,从管理竞争也好,包括文化的竞争最后到现代化的企业。” 我们还是来看看舆论界对影响牛根生成功的个人思维所做出的共有评价吧,即“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和中庸的几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追求“和谐”。“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
7、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牛根生如此诠释。 其次是笑看财富。只要看看“中国第一捐股人”就可见一斑。 第三是讲道理。牛根生的每次发言,都没有那么高深但却发人深思,没有那么堂皇但却非常漂亮,没有一点点隐晦而是特别阳光,没有一丁点儿做作而是十分的诚恳。 第四是不专权。做一个“养牛种草的工人、农民的儿子”和“全体健康乳制品消费者的仆人”,是牛 根生目前的追求。 第五是大智若愚。以区区一千万创业基金在短短五年后博得了100 亿元的增长,牛根生将“土气”和“流行”诠释得完美无缺。 牛根生常会动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给我一两毛钱,我乐意分
8、给小朋友们花,结果大家都听我的话,甚至可以一起教训欺负过他的混小子,这时候,我就第一次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我相信地位也会提升人格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道理的,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理想。我现在房子已经换了,面积大了,环境也美了,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 “金钱能使人生而 复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复生。我们家庭成员四个人商量过,富贵不过三代,给后代留下有形资产不如留下无形资产实际上,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都幸运。” 牛根生还说,“大概在全国的民营企业中,蒙牛也属特
9、例,我们是真正的新型公有制企业。” 牛根生坦言:“我喜欢哲学。我评价事物,没有参照物的不作评价;我听取汇报,没听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不作表态;我看人生,就是浮中有沉,沉中有浮。我被免职,并不完全是被动的结 果,也有我主动选择的成分,是我说不的结果。一方面,辞职是我主动提出过的;另一方面,如果我想在原企业里苟活的话,也不是全无办法。”牛根生引用了哈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生中最严重的失败,都是因为本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牛根生避免了这样的失败。 牛根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发出了心底的感叹。“人生的低谷能不能捱过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就会患得患失
10、;如果是以社会责任、社会理想为中心的,那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我们不是伟人,但我愿意做和林格尔人 民的儿子、呼和浩特人民的儿子。” 牛根生把竞争对手创造性地称为竞争队友。他对此解释说,“从现象上看,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蒙牛恰恰被逼成了后一种。过去讲鲇鱼效应,讲怠鹿现象,其实都是讲的孟子的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常想,蒙牛刚出生时,如果不是被强大的竞争队友逼着赶着,我们究竟能不能发展这么快,还真是个问题。实际上,队友每进攻你一次,如果你没死,那你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是竞争队友为你敲响了警钟,帮你修改了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让你变得越来越完美。” 牛根生也用
11、了中国最为传统的思维来解释自己创造的称谓:“自古有哀兵必胜的说法。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哀兵,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全力以赴,冲出去。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尽问题。我们发展了,原来低层次的问题自动就被高层次的境界给消除了,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速度快了反而稳,速度慢了反而不稳。” 有次,牛根生在媒体上谈到了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他认为,“好的品质不嫌多了,要我说呢,还是踏实、坚忍不拔、能吃苦、有耐心,而且要正直,有原则。” 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对于身边的人来说,牛根 生给了所有人如下的信念:“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会如草原般广袤和充满绿意。而世上堪称伟
12、大的东西,也往往不是指体积而是指精神!” 第 4 节: 3“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锐变 3“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锐变如今的牛根生正在迅速地完成自我角色的再次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战术的事少了,战略的事多了,家里的活动少了,门外的活动多了,操作层面少了,精神层面多了也就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种转变,他的解释又有着其独特之处。“辞去总裁只当董 事长,不是减负而是换场,做企业的人就像穿上了神话中所说的那个红舞鞋,一旦把它套到脚上,那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的。” “企业家毕竟不同于政治家、作家、教师、学者,如果不能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善,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即
13、使让人眼花缭乱,也是华而不实的,不能算作有真正的影响力。”而企业家的道德影响力,“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企业家是运作财富的,所以,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往往与他处理财富的方式有关。”这是牛根生按企业家的作用和企业家的影响力来进行自我定位的。 牛根生认为,企业的影响力包括 经济、文化和道德三个层次,而经济影响力是最基础的。 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牛根生也谈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说自己的企业不仅要像一只强劲的蒙牛驰骋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更希望成为一只踏进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牛”。对于蒙牛乳业集团既定的在2010 年进入世界乳业前 20 强的目标,牛根生胸有成竹:“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如果我们实现不
14、了,当时就不定了,但是有信心不一定能赢,没有信心肯定是输,我们蒙牛的企业文化造就了蒙牛这几年定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还是实现的居多。” 牛根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践行,来不断地诠释他所信奉的“大舍之后大得,大得之后又大舍”的为人之道。而他在捐献出全部股份的时候,也已经把人生都参悟透了。 一个七年前还在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中年人,七年后却奇迹般地成为中国商业领袖的代表,熟悉蒙牛的人都说,牛根生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传奇,而在这个掺杂着恩怨情仇和资本财富的故事中,牛根生的个人魅力也一次次地被渲染和拔高。 “蒙牛奇迹”是属偶然,还是市场的必然?蒙牛在 6 年间快速成长奇迹背后的动因何在?还是让我们一起来
15、用心品味,牛根生是怎样用自己的胆略与气魄,渲染着一个非同一般的财富传奇故事吧 附:牛根 生简历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 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 年至 2006 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6 年至今 辞去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务,专职董事长一职 第一部分 第 5 节:第 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 (1) 第 1 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 要想品味牛根生,读懂他的
16、财富心经, 就不能绕过他的第一桶金。如同其他财富人物一样,牛根生与蒙牛的成功,第一桶金同样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也是普通大众对一个企业标杆人物的重要视角之一。 牛根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也被舆论界称之为“同心钱”,只不过,这笔“同心钱”的背后确实有着许多不一般的谜。 一 “孤儿”到副总裁 牛根生进入乳业是从伊利开始的,确切地说,伊利是牛根生在乳业取得成功的摇篮。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 1983年, 20 多岁的牛根生进入这个厂子做一名洗瓶工人。凭着一股猛牛的精神, 10 多年间,牛根生从洗瓶车间的工人成 长为伊利举足轻重的副总裁,曾经濒临倒闭的厂子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奶制
17、品领军企业。 然而,走上伊利二号人物位置上的牛根生,也没能逃脱“一山不容二虎”的古谚,在“将军”的位置上不得不离开了热情战斗过的伊利。 1“吃着黄连长大的”孩子 自古英雄多磨难。如果说牛根生也是一个英雄,他同样也没能逃出这个潜规则。其实,如同许多民营企业家一样,牛根生也有着一段“血泪史”。 年轻时的牛根生甚至连他来自哪里、究竟姓什么、亲生父母是谁,都无从考起。用一个看着牛根生长大的老人话说:“这孩子是吃黄连长大的。 ” 1958 年,一个孩子出生后不到一个月,来不及将父母的面容看清,贫穷而多子的二老无法养活他,就以 50 元的“天价”把他卖给了一户老实巴交的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
18、,这个由养父和养母抚养的孩子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养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所以给这个苦命的孩子取名为“根生”。这个孩子就是牛根生。 牛根生从小就尝尽了世间冷暖。据公开的资料透露,牛根生的父亲解放前被抓过壮丁,有过一段从警经历,且在国民党逃离大陆前,阴差阳错,文档上给了他一个虚拟的头衔 警长;而养母曾是国民党高 官的姨太太。这两个“特殊”的人物,在那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牛根生的遭遇可想而知。 解放战争期间,牛根生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送了人,一部分是寄存在别人那里。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生活困难,养母领着牛根生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东西,人家不仅不承认,还把母
19、子俩给轰了出来。 不过,正是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对牛根生后来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候的牛根生也初次体会到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就是深受这种影响,后来在回想年少往事时,牛根生才说:“母亲嘱咐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 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离开了我,我差点饿死、冻死。是共产党救了我。我对党的认识全是体会的,不是背会的。” 1978 年,牛根生继承父业,开始了养牛。复杂的经历也造就了牛根生一生的品质:容忍、刚强、独立、不屈不挠 2一个卑微如斯的小人物 牛根生无疑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而命运也似乎在特别地和他开着玩笑。牛根生 8 岁
20、时养母去世;养母去世后,养父又续继母; 16 岁时养父去世。从此牛根生彻彻底底变成了孤儿,而牛根生自己则说,当时小混混干的事情他也都干了。然 而,正是在这个时期的每一次变迁与酸楚,在牛根生的脑子里注入了大彻大悟的思想根源。 牛根生后来在回首这段岁月时说:当初跟养父母在一起生活时,吃什么总是分成三份,一家三口人一人一份,买东西也买成三份,这个习惯多年不改。 随着养父母的离世,牛根生有幸进入了伊利的前身 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 做了一名洗瓶工。即使在这个时期,贫困也一直伴随牛根生到结婚,甚至在婚礼上,他都没穿过新衣服,买过新鞋。 与生俱来的颠簸,让牛根生对贫穷有了切实的体会和惧怕,也使他对成功产
21、生了比谁都深刻的向往。因为没有家,童年 牛根生心里便少了一份自私,以每一个宽容接纳自己的人心为家;因为没有兄妹,牛根生便以儿时的所有玩伴为兄弟姐妹。牛根生自己也说:小时候都尽量让别人满意,因为要看人眼色啊。 在后来谈到谁对他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最大时,牛根生回答说,论私,自然是养父养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 38 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多想想别人的疾苦难处,你就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事;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大家。”论公,他觉得自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理论对他影响最大,“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牛根
22、生和蒙牛 ?” 第 6 节:第 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 (2) 3从“洗瓶工”到“副总裁” 自进入伊利的前身 回民奶食品总厂后,卑微的小人物 牛根生 就十分珍惜这份被别看来很卑微的工作。不过,“孩子王”的经历,却使他“散财聚人”的一招一式在伊利很快就派上了用场。不久,牛根生就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的副总裁。 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1987 年,工厂为新出的雪糕搞调研,牛根生拿给 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到了地上。他没有怪儿子,而是反思自己的产品: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理会,更何况消费者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
23、牛根生发誓要把伊利雪糕做成中国第一! 为了做出品牌,牛根生去求教一位非常著名的策划人。牛根生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三番五次登门拜访,但是人家一次又一次地推掉我。我跟策划人说,我虽然是卖冰棍的,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他问:你表哥是谁?我说: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是卖汽水的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 几 年后,牛根生真地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 1987年的 15 万元增长为 1997 年的 7 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 80%。然而, 1998 年,牛根生就突然被免职,只能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
24、遗憾离开了伊利。 如今,作为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面对众多媒体,已不愿再多说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 16 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第三只眼看牛】 笔者在牛根生的博客中看到了如下的这段话:“我对抱养是这样理解的:如果没生没养,都待你这么好,那应该比生的养的还要亲。前后算起来,我共有七位爹娘,生父、生母、养父、养母、继母、岳父、岳母。七位老人中,养母对我影响最大。” 英雄莫问出处。连两千年前的陈胜、吴广都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历史上的“贱民”刘邦、“丐儿”朱元
25、璋也都成了开国大帝。如今的现实中,多少成功的企业家也都经历过草根生活。所以,成功的基因也可以孕育在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公的待遇,也是在教育自己要尽量使别人满意。 富有大智慧的 人,其实都视逆境为一笔大财富! 二 副总裁的成长 成功后的牛根生有两句经典的话,一句是说给失意者的:“别人从零起步,而我是从负数起步”;一句是说给得意者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走在副总载位置上的牛根生,也开始了自己另类“财富”的积累。 1从心灵开始:诚信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牛根生在伊利的成长,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厂长孙有亮。个中缘由从下面这个故事中即可见一斑。 1981 年,牛根生准备结婚。此时他
26、的养父养母都已去世,“有一毛钱散俩五分”的牛根生则身无分文。距 离婚礼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厂长孙有亮把他叫了过去,对他说如果有困难就说。 年轻气盛的牛根生想都没想,就当场拒绝了。然而,下班的路上,牛根生反复思忖:我本来就没有钱啊,没钱干嘛还要嘴硬 ?后来牛根生回忆说,当时嘴硬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谁会借钱给我这个连父母都没有的人呢 ?第二,当时想,老领导大概只是卖个人情,他估计我不会要才佯说借钱的。 不过,嘴硬的牛根生也太需要钱了,其实很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想到不好意思直接回去找,便打了个电话给孙厂长,理由则十分坦率:对领导有看法,认为你借钱是假的。 孙有亮听后, 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过来拿吧
27、。”为了不让别人看见,保护牛根生的自尊,孙有亮就有意避开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私下把存折交给了牛根生。“拿去用吧,看够不够,用完了你再给我存上就行了。” vxD久 E久 E 电 E子 S 书: HOUHOU 网络收集提供下载,更多精彩请关注 久 S 久 T 电 T子 T书 WWW.99 121.COM SDAxc 第 7 节:第 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 (3) 从没见过存折的牛根生打开一看,也不知道是多少,斗胆问:“是50 块钱吗 ?”当得知是 500 元时,心中不觉一怔。回去的路上,他翻来覆去地把存折看了又看 。要知道,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就 20 块钱啊。他心里还是在琢磨:我与他不沾亲不带故,没
28、有任何背景,他甚至连借条都不让我打,到底为什么 ? 从小就受尽歧视的他,那时总认为这世上没什么好人了。后来在面对不少人的疑问时,孙有亮回答说:“我非常相信他,他是一个视信誉比金钱更重要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朋友呢 ?”这话也传到了牛根生的耳朵里,深深地触动了这个内心冰冷如铁的年轻人, 23 年来社会上终于还有人认为他牛根生是个值得相信的人 正是老厂长对牛根生的这种信任,导致了牛根生对整个社会的信任,从心灵深处 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时至今日,每每提及此事,牛根生眼里总还闪着感动的泪花:信任是最大的无形资产。 于是,牛根生更加努力工作,并成了老厂长手里的一张“王牌”。等老厂长 19
29、84 年退休时,牛根生已经负责整个车间了。对此,牛根生认为,他因为一个简单的“报答老厂长”的动机,最后不仅报答了全社会,最终也“报答了”自己,老厂长是引导他步入正轨的领路人。 孙有亮退休后,牛根生开始服务于第二个老板 郑俊怀。凭借自己的能力,再加上郑俊怀的不一般眼光,牛根生从最基层一直做到了郑俊怀副手的位置上 伊利副总裁。在这个位置 上,牛根生一干就是八年。 2散财人聚,成功众人推 在养父母家里,牛根生就已经有了“财散人聚”的初步体验,到了伊利,这种体验越来越强烈地感染着他。 不过,牛根生的散财,初期颇有“勒紧裤带”的味道:当他的副手买五毛钱的饭的时候,他买的却是一毛五的饭;家里的孩子喝牛奶都
30、得斤斤计较,仍抠出钱来给弟兄们买月饼 牛根生还有一招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急吾急及人之急。如:为属下亲人戴孝帽子送过亡灵;当车间主任时,曾给多个班组长解决过后顾之忧 和过泥、抹过房、送过料;通勤车司机有事时,身 为副总的他也代过劳,而一位新来的工人则评价说:“这个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 我们还是来看几个鲜活的事例: 其一: 1990 年,年轻的杨文俊刚刚结婚,需要拿出 4000 元购买住房,对于这个来自偏远农村、当时月工资只有 40 元的年轻人来说,这相当于他不吃不喝 10 年的工资,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举目无亲的杨文俊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他送来了 2000 元钱
31、。“要知道,牛根生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这 2000 元钱是他一大家子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更何况,以我当时 40 元的月收入,他简直看不到我在短期内还钱 的可能性。”杨文俊在后来说,牛根生的这 2000 元钱,把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深深铭刻在了自己的心底:“我们虽然身为企业的领导,但和普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者。劳动者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受此影响,后来的杨文俊本人也成了一个关心下属的散财者。 其二:当伊利已经拥有 3000 员工、牛根生掌管的冰淇淋销售额过亿的时候,他仍然坐着一辆破旧的天津大发。这背后的故事,媒体上有相关的报道:企业曾拿 18 万元要给牛根生买一辆桑塔纳,但他想到开发区离市区较远,员工上下班交通太困难,就用这 18 万元给员工买了一辆旧东风大客车,一辆华西中 客车,一辆天津面包车和一辆大发小货车。 坐在副总位置上的牛根生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的员工太辛苦了,他们几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伊利事业中了,甚至没有时间去尽一位父亲、母亲、妻子、丈夫、儿子、女儿应尽的义务,企业对不起他们。”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位工人需要救治,牛根生带头捐出 1万元;有一年,他将自己的 108万元年薪分给了众人至于其他的小额分配、救助,则不计其数。 第 8 节:第 1章 第一桶金的财富之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