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究竟如何 ?未来的走向又怎样 ?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走向 ?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以独特的视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形成了这个具有标本意义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1. 独特视角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 “怪 ”现状 3月 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泽炎博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提到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过去很多 经验 上的观点已经被推翻了,有很多东西都出乎我们意料 ,这些看似奇怪的结论并不奇怪。 ”谈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林博士认为,这是我们对目前
2、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了解的缘故。这些 “奇怪 ”的结论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正在发生着变化。 “怪状 ”之一: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大过东部 在常人看来,西部地区的企业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的企业的变动幅度正越来越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 -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之二: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
3、务型企业 一个做 IT的企业与一个采矿的企业相比,谁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呢 ?结果恐怕有些出人意料: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务型企业。 从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对岗2 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讯与信息技术( IT)、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服务型企业对岗位分析 的认知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之三: 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外企 ”好像经常与 “白领 ”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和外资企业大学以上学历(大学和
4、研究生)的比例分别都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前者比例分别是 15-18%(大学)和 3-4%(研究生),而后者比例分别是 23%(大学)和 7%(研究生);集体企业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对应的比例分别只有 10%(大学)和 0( 研究生)。 之四: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吹嘘的 “绩效考核 ”,其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让人大吃一惊: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
5、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 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 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 力资源管理工作。 之五: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高于国有企业 在常人看来,国有企业的考核效果应该高于私营企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私营企业有 “定期考核制度 ”的比例( 62.3%)和 “实行人员绩效考核 ”的比例( 62.4)最低,而 “执行不力 ”的比例( 33.3%)却排在第二。但从实施效果上看,私营企业收到的效果却很好,回答考核效果 “很好 ”( 19.
6、5%)和 “非常好 ”( 2.0%)的比例排在前列。 “私营企业 ”的考核频度较高,其采用 “月考核 ”的比例( 42.6%)3 较高。 之六: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高于东部企业 东部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要高于中、西部企业吗 ?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 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 3.7%)。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 72%;东部企业 68%)。 之七: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 别以为东部地区的企业员工比西部地区的 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更高。调查表明,从不
7、同的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比例分别是 71.6%、 75.8%和 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 “非常满意 ”或 “很满意 ”的比例最高。 之八:东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如中部地区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总体情况,就企业所在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其平均数分别为 42.76和 43.21。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在 岗位管理办法、人员招聘录用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定期考核制度、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
8、薪酬制度、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员工手册(除东部地区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比较差。另外,中部地区企业在员工手册和培训制度两方面与东部地区企业相比略显差一些;西部地区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 划方面十分缺乏。 4 之九:大多数企业都是选择 “自己建立 ”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各种咨询公司盛行的今天,借助 “外脑 ”已成风尚,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调查表明,不同背景(
9、地区、性质、行业、是否上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途主要还是 “自己建立 ”。 之十: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在常规看来,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也就越少,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内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 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 100名员工配置 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 2. 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关键模块现状调查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对构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 10大关键模块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0、统计。下面是他们向记者提供的调查统计少部分结果摘要: 1. 岗位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 1883家企业中, 92%的企 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 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 41.4%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 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 81.7%的企业对自身组
11、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 60.4%,调整较大的企业占 21.3%,没进行调整5 的企业仅占 18.3%。有 76.3%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 10.1%;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 66.3%;另有 23.7%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 36.2%、招聘的占 34.3%、薪酬设计的占 33.3%、人员岗位调整的占 31.5%;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
12、规划的仅占 23.1%和 10.9%,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 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 9.4%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 31.7%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 46.3%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 10.1%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 2.2%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2.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
13、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组织者与指挥者,承担着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和责任。围绕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 ”、 “有无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 ”和包括高层管理人员 “薪酬项目 ”、 “考核主体 ”、 “考核内容 ”、“培训方式 ”及 “薪酬收入水平 ”等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是由董事会聘任和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 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逐渐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
14、高。 3.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6 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 100名员工配置 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本次调查中涉及到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规模、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比例、年龄及学历结构,高管平均年龄,离退休人员比例等;其中几个方面还有女性的状况。本 报告根据样本中的有效数据 进行分析。 企业人员规模平均为 2447人,其中女员工人数 912人,占 37.3% 。 年龄和学历方面: 20岁以下 9%; 21-30岁 34%; 31-40岁 29%; 41-
15、50岁 17%; 51-60岁 7%; 60岁以上 1%。初中及以下 1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 35%;大专 25%;大学本科 21%;研究生及以上 6%。 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方面: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为 69%,其它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为 20%,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给其它公司的为 0.5%,其它则 没有回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平均为 15人,占员工比例 0.61%;其中女性 7人,占 47%。总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平均有 8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20岁以下 1%;21-30岁 43%; 31-40岁 33%; 41-50岁 15%; 51-60岁 6%; 60岁以上 0.
16、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初中及以下 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 9%;大专 37%;大学本科45%;研究生及以上 8%。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教育背景的比例为 32%;工作后接受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 学等)培训的人数比例为 67%。 企业高层管理方面:平均高层管理人员 18人;其中女性人数 6人,占 30%;高管人员平均年龄 39;本科以上学历人数 16人,占 89%。 企业离退休人员负担方面:离退休职工(含已办内部退养人员)占在职员工比例 10%以下为 61%; 10-20%为 9%; 20-50%为 5%;
17、50-70%为 2%; 70%以上为 2%。 4.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 “奖金分配 ”和 “调薪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7 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
18、例为 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 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考核效果也不理想, 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 59.1%的企业选择效果 “一般 ”,选择 “非常好 ”和 “很好 ”的比例合计才 20%,选择考核效果 “非常好 ”的企业只有 18家,占 1.7%。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企业人员考核的周期主要是 “年度考核 ”、 “月考核 ”,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1.6%、 40.1%;季度考核约占四分之一。
19、 企业最常用的三种考核方法对应着三项考核内容: “业绩 ”、 “能力 ”和 “态度 ”,其中 “量表法 ”可以笼统的理解为 “考核表格 ”而涵盖 “民主评议 ”、 “关键人员绩效指标 ”、 “综合评分卡 ”等方法。 79.2%的企业将 “业绩 ”作为首要内容, 10.7%的企业选择 “态度 ”, 7.7%的企业选择 “技能 ”,另有 2.5%的企业将 “出勤情况 ”作为首要考核内容。 5.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
20、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 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 77.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招聘制度,但 24.4%是执行不力的;83.0%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用工管理,但也有 18.1%没有严格执行。 8 6.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 ,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
21、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除此之外, 还有保障性、互助性、长期性的住房储金,即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界往往与社会保险合称 “五险一金 ”。根据对 188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
22、基本养老保险 92.5%、基本医疗保险 78.9%、失业保险 75.5%、工伤保险 65.8%、生育保险 36.5%、住房公积金 49.5%。另外,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为 16.6%,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为 22.1%。 参加社会保险和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人力成本,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有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高参险率、低社会化率,另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低参险率、高社会化率,这说明在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不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人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推进,这一
23、优势会逐步丧失,甚至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障碍。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 薪酬管理现状 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 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 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9 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
24、、企业人工成本、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 占 72.7%,回答 “不满意 ”或 “非常不满意 ”的占27.3%。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比例分别是 71.6%、 75.8%和 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 “非常满意 ”或 “很满意 ”的比例最高。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非常满意 ”
25、的比例为 82.1%,高出总体水平 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它们回答 “不满 意 ”或 “非常不满意 ”的比例分别是 28.9%、 28.5%。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 “基本满意 ”、 “很满意 ”或 “非常满意 ”的为 73.9%,比总体水平仅高出 1.3个百分点。 8.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26、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 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10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 8.7%,而占销售收入 0.5以下的企业有 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 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
27、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 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 3.7%)。 9. 制度建设现状 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 “人的管理 ”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 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 “关心员工职业发展 ”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28、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方法,对中国境内不同地域、性质、行业、销售和资产规模以及是否上市等不同背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涉及( 1)员工手册、( 2)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 3)岗位管理办法、( 4)人员招聘录用制度、( 5)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6)定期考核制度、( 7)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 8)培 训制度、( 9)奖惩制度、( 10)薪酬制度、( 11)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 12)职工社会保障制度、( 13)干部竞聘上岗制度、( 14)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15)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16)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 17)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等内容,并对有效样本企业数据 进行了统计处理。 10. 信息化现状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流程。一般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 到高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