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6798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油气储运工程 加油站安全安装工艺设计 前言 加油站是为汽车或船舶加注燃油的设施,因它也提供清洗保养、小修、润滑和小卖等服务,国外常称为服务站( Service station)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汽车也急剧增加,加油站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地扩大,相应的火灾规模和负荷增大,火灾复杂程度和扑救难度大大的增加,对加油站安全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防火是加油站头等大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为减轻或防止因各种灾害或事故所产生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的 泄漏等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加油站安全工艺是势在必行。 主题 舟山市定海区环城

2、南路加油站位于 舟山客运中心附近 、 水果批发市场旁边 ,所在交通主干道位置上,非常便捷有利,与此同时周围存在大量的建筑物及行人,又因为油品属于易燃易爆类物品,危险系数比较大,所以安全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尤其在加油站运油车向油罐泄油、加油机向汽车的油箱注油等操作,要严格控制明火源及防静电。加油站 安全安装 设计具体要求必须全面。 1. 加油站的平面布置与防火墙 记载油站应设在符合防火要求、交通便利,远离宾馆、饭店、商场、学校、邓人员集中的地方。加油站包口加油去核辅助设施。由的加油站设有配电室、锅炉房、发电机房、厨房、员工值班休息室等,要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将辅助设施尽可能远离散发油蒸奇的油罐、

3、加油机等,并不旨在上风向。新建加油站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建设规划,留出足够的防火间隔。 2. 油罐地基处理 由于直埋式油罐一般不容易发生火灾时事故,即使发生油光火灾事故,也比较容易控制和补救。与地上式油罐相比,安全系数较高,加油站在储存油罐通常采用直埋式钢罐。但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区或地下水水位不易确定的地区,油罐有被浮起的危险,必须在罐的加强环下做与油罐外 壁相同的圆弧,用不小于 95mm*10mm 扁钢将油罐固定在基础上,以防止空罐上浮或错位。在水源保护区的油罐应采用混泥土罐室保护,罐内壁应做房渗处理,然后再油罐周围回填干净的细沙或细土。 3. 油罐与输油管的防腐处理 油罐和输油管线在埋地前

4、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防腐等级在应该低于加强级。加强级防腐图层的结构为:沥青底漆 -玻璃布 -沥青 -玻璃布 -沥青 -玻璃布 -沥青 -玻璃布 -沥青聚氯乙烯工业膜,每层厚度约 1.5mm,涂层总厚度大于等于 5.5mm。而有些加油站只图省工、省钱或有短期行为,不顾安全,不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有的甚至 未经任何处理直埋地下,其后果必然省大大缩短了油罐和输油管线的使用寿命,给集邮展遗落留下难以整改的隐患。 4.油罐、输油管线、加油机防雷静电接地装置的设置 油品在流动过程中记忆产生静电,如不能及时导除,静电放电产生的火花极易英法火灾爆炸事故。为了避免静电积聚发声放电现象,油罐、输油管线、加油机必须设

5、置防静电接地装置。油罐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点不得少于两处接地极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 2m,两根接地极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2.5mm,接地线应用 40mm*40mm镀锌扁钢或直径不小于 6mm的圆钢,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10。输油管线的始末端应设置防静电和防雷应雷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加油机的静电主要来自于偶了从管线带来的静电、加油机本身因油料流动和皮带轮摩擦产生的静电,以及加油员人体带给加油机的静电,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5. 油罐仅有管的工艺要求 为了避免油品喷溅产生静电,进油管从油罐入口孔盖上部进入,其末端必须伸入灌内灌底 0.2m 出,并设有弯头。接卸油品时要释放出大量

6、油蒸气,是加油站火灾危险性最大的操作过程,进油管应设快速接头,使用密闭方式卸油或密封油气循环方式卸油。由于使用密闭方式卸油时,还不能避免油蒸气 从放散管中逸出,而应使用密封油气循环方式卸油,对油罐车的加油站油罐进行简单改造,在油罐车和加油站油罐之间加设一根气相管线,时油蒸气在油罐车和加油站的油罐内循环,可以大幅度减少油气的挥发量。 6.输油管线与电力线路的设置 输油管线与电力线路应直接埋地敷设,当需要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沙填实,管沟进入其他建筑物、防火提处时必须设置密封隔断墙,电力线路严禁与输油管线同沟敷设,穿越行车道时,应穿钢管保护。 7.加油机底阀的设置 在吸油管上安装底阀的目的在于当加

7、油机停止工作时,油品不致于倒流灌内,以免加油机下一 次工作时还要抽真空才能工作。凡是油罐底部比加油机油泵中心低的油罐,加油机供油管上应设置底阀,吸油管一般距灌底 0.154m 左右,过高会有大量油品不能抽出;太低会使灌底的积水和污物吸入泵内。 8.油罐同期安全装置的设置 为避免油罐相互连通、在清洗油罐时相互影响及冒罐时油品经过通气管留到相邻罐,在每个埋地油罐都要单独设置通气管,在通气管的管径不能小于 50mm,通气管管口与加油站围墙的距离不得小于 3m。由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只对土壤深度大约 0.5m 以上的土层发生影响。地下卧式罐的覆土深度一般都不小于 0.3m,罐内气 体空间温度比较稳定,

8、昼夜之间的温度无明显变化,补习考虑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时呼吸阀对减少油品损耗不起作用,因此不必安装呼吸阀,安装呼吸阀反而增加了卸油时的阻力,延长卸油时间。通气管的管口必须装设阻火器损耗为了 防止外面的火源引入罐内,造成事故。汽车加油站直埋地下的汽油、柴油储罐的通气管管口必须安装火器,但不得安装呼吸阀;设在地上的汽油,柴油罐,应安装呼吸阀,阻火器。 9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的选择 要严格按照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等级选择相应电气设备型号,禁止在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器设 备,禁止在加油岛等爆炸危险区域内安装使用微机,饮水机等非防爆电器。 10 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的控

9、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严格,含铅汽油逐渐被汽油代替。无铅汽油以高辛烷值的醇类化合物或醚类化合物为抗爆剂,添加量一般为 5%-10%。但醇、醚类添加剂属极性溶剂,由于这些极性溶剂的加入,使无铅汽油发生火灾时与含铅汽油相比,难于用普通泡沫灭火剂扑救。按照美国 NFPA(美国消防协会)消防法规的建议:无铅汽油中含有醇,醚类添加剂的量(体积分数)大于 10%时,其灭火措施应按极性溶剂来对待,应配置干粉灭 火剂或抗溶性泡沫灭火剂。加油站除配备灭火器外,还应配备石棉被。消防沙,消防锹,消防桶等消防器材。灭火器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每座加油站 8KG 干粉灭火器的数量应该为以下两项数量之和:一是每座加油岛应设

10、置 8KG 干粉灭火器 2 只;二是每台加油机设 8KG 干粉灭火器 1 只,加油机超过 6 台的,应该按 6 只配置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第 3.6.2 条规定油罐应设置 70k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1 只和 100L 推车式高效化学泡沫灭火器 1 只,值得商榷。由于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与蛋白泡沫、化学泡沫不相容,又加上泡沫灭火器使用起来既不方便 又不经济,应配置同一类型干粉灭火器,可以配置 35Kg干粉灭火器 3 只。对于地上式油罐的加油站还应当设置防火提,设一座 50m的消防池或 1h能供 50m水量的水源,至少设 1 台消防水泵,配备相应的消防水带、水枪。 总之,加油站的设计必须

1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立足于实际和长远,抓住设计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确保不留隐患。 总结 加油站属于油品销售链中的末端,它的位置举足轻重,它是油品销售的终端,提供了一个广大的消费平台,它的安全及服务直接影响到的是整个销售流程的速度,同时也是油品最后的储存基地,它的位置在 整个过程就尤为重要,从另一方面看,它是一个消费的平台,司机选择的来加油,它是一个群体的需求,提供的是便捷和安全。因此加油站的安全安转设计更是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选民,论加油站设计与管理 石油库与加油站 1999 年 4 月出版 2. 庞建军,论加油站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6 年 6月出版 3.

12、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中华消防网 2006 年 9 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GB50156 92 5. 竺柏康等,油库加油站设计与管理 浙江海洋学院教材 2009 年 6. 冀蓉 , 宝钢技术 , BAO STEEL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00 年 04 期 7. 徐武歆 ; 加油站设计规范之研讨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 FIRE TECHNIQUE AND PRODUCTS INFORM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0 年 08 期 8. 伍和员 , 油库和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 ,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9.

13、 /杨槐青,郭建新 , 加油 (气 )站安全技术与管理 ,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6 10. 马秀让 , 加油站安装与管理 ,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8.11 11. 范继义 , 加油站百例事故分析 ,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4 12. More Activity in the Oil Sands Patch, Canadian Mining Journal Volume 2002 Issue Oct 2002-10-1 13. New Oil in an Old Reservoir: Prize From a Comprehensive, Multidisciplinary Reservoir-Management Approach,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Volume 2006 Issue Jan 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