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 ( 届 ) 论文题目 试析张贤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兼及张贤亮的精神世界 所在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1 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 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或者他人为获得高等院校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如论文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 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_ 日期: _ 2 摘 要 张贤亮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性格
2、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分析张贤亮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并 通过 人物形象兼及对张贤亮精神世界的分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张贤亮小说中的落难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分析了他们非人的生活境遇,以及从中显现出张贤亮对知识分子身份的坚守;第二部分分析张贤亮自叙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认为她们都是一些勤劳善良的贤妻良母 形象 ,从这些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张贤亮的补偿心理以及男权意识。第三部分以男人的风格为例分析张贤亮小说中的硬汉形象,认为具有一往无前的战士品质,这一形象透露出了张贤亮的男性价值取向。 关键词: 张贤亮 小说 人物形象 精神世界 3 Abstract Zhang Xianliang is on
3、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writer in the 1980s , his novel portrayed a series of different kinds charact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 which Zhang Xianliang created, and understand his spirit through the character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
4、st part is talking about the intellectuals who are in distress, and the non-human life they were situated, that shows Zhang Xia nliang holds his own intellectuals idea.;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males in his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s. they are some diligent and kind understandin
5、g wife and loving mother image, from these female images we can see Zhang Xianliang compensation psychological and 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third part , from the . From thar image we can get his value orientation of men. Key Words: Zhang Xianliang novel characters Spiritual world 4 目录 一、落难知识分子形象 .
6、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非人的生存境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对知识分子身份的 坚守 . 3 二、女性形象 . 4 (一)勤劳善良的贤妻良母 . 4 (二)补偿心理及男权意识 . 5 三、硬汉形象 . 7 (一)勇往直前的战士 . 7 (二)男性价值的呈现 . 8 参考文献 . 9 5 试析张贤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兼及张贤亮的精神世界 张贤亮,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知名作家,早年深受文革残害,遭遇了长达 22年的非人生活,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视角,积累了大量写实的素材,他的精神世界历来是学术界津津乐道的研究课题。他执笔用血泪的文字描写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用自己的人生经
7、历阐述在社 会的大环境下,各类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面貌。张贤亮在回忆时曾说过:人,经过炼狱和没有经过炼狱是大不一样的;从炼狱中生还的人总带着鬼魂的影子。由此可见,这段经历对其日后的创作与生活都影响甚深。在我的倾诉中也曾透露到:我为什么要写作?我就是要向亲人倾诉我过去没有机会倾诉的感受、想法和心里话。长期压抑的环境中,张贤亮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来自肉体的痛苦和内心的苦闷是不言而谕的,所以阅读他的小说时,我常常分不清这是虚构的人物还是作者的自我传记。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论是粗野莽夫、文人学士,还是思想先进的改革 者都带着浓重的伤痕色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承受命运的各种戏谑,悲伤永无止境。
8、 一、落难知识分子形象 张贤亮曾说:用文字记录我们走过什么样的路,是作家的使命。文革获得平反后,作者就开始提笔写作。与其说他是文学创作倒不如说是文革回忆录,小说以文革时期为背景,借主人公之口来发泄作者心中的愤懑之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面临的生存环境。上世纪80 年代是张贤亮自叙传小说创作的高峰期,期间著有名篇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一系列的小说都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尤为典型的有章永璘、许灵均等一类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物质匮乏的年代遭受着来自身体本能引发的饥饿和在思考反省中渴望超脱。 (一) 非人的生存境遇 1984 年发表的绿化树使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一
9、个名字:章永璘。 文中章永璘是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官僚家的孩子,后因为大风歌被打成了“名副其实”的右派,开始了他多年的改造生涯,劳改的条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物质极度匮乏,每时每刻都能威胁到人的生存,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又使他几近崩溃。小说对他外貌体型有一段描写: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 公斤重,可以说是皮包骨头。劳改队的医生在6 我走下磅称时咂咂嘴,这样夸奖我:“不错!你还是活过来了。”他认为我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他有权分享我的骄傲。 俗语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只有经受过饥饿的人才能体会到饥饿的可怕。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在 1943 年提出层次需要理论,人的需求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生理的
10、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当人生存都受到危险,吃饱穿暖成为一种追求时,其它的需要都不能起到激励人的作用。绿化树中作者大篇幅地描写饥饿的场景:饼子约摸有一两重,由于放得太久,表面上竟有一层暗淡的光泽,很像一块硬巧克力 。它旁若无人地、藐视一切地坐镇在我的草铺上,使我非常的困窘;我那“把荆棘当做铺花的原野”的精神也受到了挫折。剩下的黄萝卜在昨天回来后就煮着吃光了,没有一点东西可以抵挡从心底里,而不是从胃里猛然高涨起来的食欲:没有一点东西可以把我汹涌澎湃的唾液堵塞住。由于委屈,由于受到这种残酷的作弄,由于痛恨自己的生理需求,由于蔑视自己精神的低劣,由于那种“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的哀叹我眼眶里饱含泪水。
11、“对于我来说,休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吃的。平时干活的时候,饥饿还比较好忍受。什么活都不干,饥饿的感觉会比实际的状态更厉害 。”文中主人公章永璘始终无法摆脱饥饿带来的疼痛感,身为知识分子的他竟常常盘算着如何可以更巧妙的得到炊事员更多的稀饭汤汁,怎么跟摆摊的老头斗智斗勇换取更多的萝卜此时,知识的价值抵不过两个稗子面馍馍,一碗清菜汤。人与人之间各使本领看谁有本事弄到更多的救济粮,维持生存。俗语有云: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那个时代处处充满了灾难,但死亡没有真正来临时,人通常愿意选择苟活。章永璘被划为右派后,除了无限制的劳动外其余的人生权利基本都被剥夺了,每天接受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而粮食的补给却远远不及这种
12、体力的透支,以至于他曾因饥饿 差点死亡。通过计算,你可以了解到环境的严苛:当时一个月的供应粮是二十五斤,七扣八扣真正吃到嘴里的最多二十多斤,而且没有一点副食、油脂、菜蔬,一九六零年定量更低,每月只有十五斤,人人厌恶的 老鼠、癞蛤蟆、蜥蜴这些肉类食物 , 在那时只要能捉到 , 不管有毒无毒 , 都会被当作为美味填充入腹 , 甚至在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 , 抓一把虱子撂进嘴里也能解馋 !这种看似不可思议、常人无法体会的状况就是真正的饥荒年代,由此可见,人在 长年累月的饥饿中瘦成皮包骨是必然的,那么章永璘处心积虑想要得到更多的稗子面馍馍、稀饭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样我们在读作品时,也似乎可以理解和原谅
13、章永璘隐藏在内心背后那些无奈的、狡黠的想法。 如果仅仅是身体的饥饿并不是唯一难以忍受的,至少你每天都可以吃到稗子面馍馍,有时还可以去地里挖几个胡萝卜,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抓个老鼠但长时间的监禁而导致的性 张贤亮 .张贤亮精选集 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1. 张贤亮 .张贤亮精选集 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35. 7 饥渴则难以排遣,在那个闻性色变的年代,作者毫不掩饰,用最柔美的语言描写人与人之间爱的美好。对性的需求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本能,既然是本能自然无需遮遮掩掩,所以张贤亮的小说中不乏对性的描写。而正常的生理需求被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给彻底打压否决之后,性就跟
14、资本 主义一样不被接受。他们教条似地照搬照抄沿袭苏联老大的那一套社会主义制度,却忘了马克思曾说过:吃、喝、性肌能等等,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肯定了人是有性需求的。显然这样的需求在当时是被社会所不容的,以至于被活生生剥夺了。张贤亮坦言:自己三十九岁时,还纯洁的像个天使。文中大量的性描写也证实了是张贤亮对性存在幻想,以这种方式来弥补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1980 年灵与肉中,许灵均的遭遇也是如此,小说中对他的右派生涯有一段含泪的描写:一匹马吃完了面前的干草,顺着马槽向他这边挪过来。它尽着缰绳所能达到的距离,把嘴伸到他头 边。他感到一股温暖的鼻息喷在他的脸上。她看见一匹棕色马惞动着肥厚的嘴唇在他头边寻找
15、槽底的稻粒。一会儿,棕色马也发现了他。但它并不惊惧,反而侧过头来用湿漉漉的鼻子嗅他得头,用软乎乎的嘴唇擦他得脸。这阵抚慰使他的心颤抖了。他突然抱着长长的、瘦骨嶙峋的马头痛哭失声,把眼泪抹在它棕色的鬓毛上。然后,他跪爬在马槽里,拼命地把槽底的稻粒扒在一起,堆在棕色马面前。 这种孤独、无助、绝望估计是张贤亮曾 亲身经历过吧,在劳改时期 ,牢狱中那种饱含着血和泪、生死无定的生存恐惧,愤激而又无处述说的孤独痛楚,使他身心俱疲,正如他自己 所说的这不是一群人的不幸,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他身为一名知识份子有责任将这种不幸与悲哀展现出来。 (二)对知识分子身份的坚守 张贤亮小说塑造了落难的知识分子形象,是对
16、他 20 多年坎坷生涯的记录,是对一个时代的控诉,同时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在记录自己的人生遭遇,控诉一个时代浩劫的时候,依然坚守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这可以说是他精神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他小说人物的人生选择和精神思考就可以捕捉到这一点。 1980 年灵与肉的发表在文坛引起轰动,作者以“他是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为前言塑造了一个热爱劳动,热 爱人民,热爱国家的知识分子,许灵均童年没有受到父亲的疼爱与教诲,反而因为父亲身份的牵连,被打成了右派。一个被父亲遗弃,母亲死后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唯独留下他的人,本该心怀怨恨,却靠着人民助学金,共产党学校的教育走出阴霾,成了一个无私奉献,爱人民爱
17、劳动的无产阶级劳动者。就像许灵均自己说的“惟其有痛苦,幸福才更显出它的价值。”经 张贤亮 .张贤亮精选集 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264. 8 历过苦难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能体会什么是幸福,越是痛苦的回忆就越会懂得感恩。许灵均这个人物多少有张贤亮自己的影子,正因为他自身坎坷崎岖的经历才会有这样震撼的作品。他说过:写文章没什 么诀窍,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品不过是作者人格的外化。小说中的许灵均并没有因为受到不公正的迫害而消极、怨恨,反而通过劳动扩宽了他的心胸,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勤勤恳恳的底层劳动人民,热爱挥洒他汗水的土地在外来的诱惑面前,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他热爱的黄
18、土地上。在今天看来许灵均的爱国情感过于理想化,但是他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一个国家的忠诚。 体现张贤亮知识分子身份坚守的还有小说中写到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在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中的章永璘,在非人的境遇中一直没有停止他的 思考。他在万般绝望中通过阅读资本论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进行着思考: “我意识到,我才二十五岁,又没有器官上的疾病,却如此虚弱的时候,我真有些万念俱灰。有的人万念俱灰会去皈依佛教,有的人万念俱灰会玩世不恭,有的人万念俱灰会归隐山林这都是有主动性的万念俱灰,他本人还有选择的自由。已经失去主观能动性的,失去了选择的余地的万念俱灰才是最彻底的。这种万念俱灰不是外界影
19、响和刺激的结果,是肉体质量的一种精神表现死,并不可怕,尤其在我这样的时候:可怕的是我非常清醒的看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的全过程,看着生 命怎样如抽丝一般从我的躯壳里抽尽” 鲁迅说过: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那个动荡压抑,没有自由可言的年代,人就更加渴望重生,渴望超脱自我,章永璘在绝望无助的时候,幻想通过与宋江、庄子、马克思的谈话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张贤亮 90 年代习惯死亡等创作中更是恢复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更加冷静清醒地聚焦建国以后的那段历史,对那段历史以及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思。 二、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也是张贤亮 自叙传类 小说中非常富有光彩的人物,给人留下了难
20、忘的印象。在张贤亮小说中女性形象也存在着一 些共同的特征:她们美丽与善良并存,是对丈夫温柔呵护的妻子,同时她们又扮演者母亲的角色:无私的自我奉献,勇敢的自我牺牲。为那些不得志落魄的男人提供了一个身体和心灵的避难所,安慰心灵、抚慰创伤,是精神的拯救者。 (一)勤劳善良的贤妻良母 鲁迅曾言 : “女人天性中有母性。” 张贤亮的女性人物最先打动读者的便是母性的宽爱。 张贤亮 .张贤亮精选集 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25. 9 她们没有超凡脱俗的美貌,也不是窈窕淑女,但是她们温柔贤惠、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让我们留恋赞叹不已。她们的爱纯洁而又伟大,让男主人公觉得像母爱一样温暖。 绿化树中马樱花对
21、章永璘的爱就像是母亲对 儿子的关怀,给予他很多精神上的支持,用米粮喂饱他的身体,强健体魄,为他缝制绒裤、帽子,给他温暖。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不也是这样体现的嘛,所以连章永璘自己都分不清这算不算朦胧的爱情。爱情是需要双方共同付出的,而马樱花这种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只有母爱或父爱才能做到。她对章永璘的爱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读者之所以喜欢她,可能就是被这种刚烈的性格,但又不乏让人怜爱的一面所征服,她对爱情的忠诚令人叹服。再如李秀芝,一个只在小学读过两年书的文盲,吃红苕长大的女人却凭着她的乐观、勤劳 给了许灵均温暖幸福的家。面对问题,她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大智若愚的
22、智慧,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知识分子的觉悟有时比不上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例如:当许灵均问题得到改正,领着政府给予的五百块补助金回家时,不同于许灵均的欢呼雀跃,李秀芝的反应是:“啥子政治新生、政治新生!在我眼里你还是个你唦!过去说你是右派,隔了大半辈子说把你搞错了;说是把你搞错了,又叫你二天莫再范错误,晓得搞得啥子名堂呦!到底是哪个再犯错误唦?我们过去啷个子过,二天还啷个子过。有了钱才能安逸。你莫要吵我,让我再好好数数。” 她不懂什么是政治,但她懂得 怎样过日子。这种没有任何虚假的言语方才显得人的质朴。作为一名劳动者区区五百块让她喜极而泣、情难自禁,可听到许灵均的有钱资本家回来时,却只字不提一个“
23、钱”字。贫贱不能移,她不会因为他有一个资本家的父亲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他以前是政治犯而看不起他。落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富有的时候也不得意忘形。李秀芝这种纯朴、踏实的品格才是许灵均对故乡和她一种深深的迷恋和感恩,也是他战胜物质诱惑的根本原因,心甘情愿回到黄土地上,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没有你侬我侬的甜蜜,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就是生活上得互相关怀,心灵上得彼此安慰, 她渗 透的母爱色彩的爱抚给予自小失去母爱的许灵均以极大的精神抚慰。可 以说李秀芝就是张贤亮心目中理想的女人形象。他渴望身边有这样的女性陪伴他、安慰他,治疗心理创伤,用母性来使他们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安慰。 (二) 补偿心理及男权意识 佛洛伊德曾经断言: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上,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欲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 张贤亮 .张贤亮精选集 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