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胡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9 刘胡兰是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以人物对话刻画英雄形象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其中的对话部分,既有助于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根据本文的特点,我把文章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教时重点教学第 2自然段及有关字词,初读第 3 自然段有关句子,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训练,落实本课阅读训练的重点。第二教时学习 1、 4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再深入地研读一
2、下,总结全文,完成有关作业。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和人物的特点。由于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因此要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刘胡兰的所作所为和她的心情是一个难点。好在这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因此学生还是比较乐于去研读的。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书声朗朗,依据新课程有关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则是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为主线,注意渲染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
3、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熟读中积累语言,在比较中理解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刘胡兰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在思想产生共鸣。特别是我在揭题后播放了电影刘胡兰的片段,通过 画面再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合作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同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师生共同配合,分享合作,感受交流。 三、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通
4、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围绕中心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进行初读、细读和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学生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图片获取一些有关刘胡兰的信息,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产生解疑的渴望。 第二步安排学生感受故事的情境,使远离学生生活的这个故事形象起来,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情感铺垫,把握住本课的情感基调。 第三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即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刘胡兰的英勇不屈。首
5、先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在读的时候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人物 的感情,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并鼓励人人参与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课的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读动情,以读育人,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发现刘胡兰与敌人作斗争的三个回合有什么异同点,这个环节的意图是让文本回归整体,因为开始的个性体验,自主发现使得文
6、本有点支离破碎,有了这个环节保证了文本的连贯,也使学生的 体验更趋完整。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使文章的条理一目了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 六、思考的问题 1、三年级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可在本堂课中识字教学没有落实到位,这个问题我在试教时是发现的,可如果识字教学花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朗读训练就显得仓促了,如何恰当又有实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2、课文背景离学生遥远,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忘我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对教材理解不深,对新课程理念学得不够扎实,在上课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能干的钟点工教学反思 胡话清 能干
7、的钟点工这篇课文写了机器人到汤姆家做钟点工干家务活的事,显示了机器人的能干和神奇,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带给人们的生活便利。课文重点写了机器人外型和能干的特点。 教学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自己边读书边做“老师”设计问题,帮助大家阅读理解课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的读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变死读书变成了边思考边默读。“钟点工是谁?钟点工长什么样?钟点工都干了些什么?钟点工为什么这么能干?为什么说钟点工还是个绅士?”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基本涵盖了整篇文章。 此时学生思维极其活跃,我顺势安排了一个小组交流合作,让孩子们把大家的问题整理
8、一下,把相似的问题合并,然后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很快,学生根据课文重新整理出了问题的顺序。其实 ,教学活动进行到这里,学生对课文已经基本把握。之后在学生交流质疑的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性进行朗读,目的就更明确。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梳理,自己阅读,轻松的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交流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课堂气氛活跃但结构松弛的现象,一节课的内容三个课时才完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小组交流展示的方法 一、小组交流展示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师台上站着讲,学生台下坐着听”的“填鸭式”讲授方法是新课改中我们要摒弃的,这种老旧的讲课模
9、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比较大的弊病。小学生本来就对生活没有太多感悟,语文学科理解性的内容又比较多,教学任务较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来,进行小组交流展示形式的教学。 运用小组交流展示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肯给学生这种机会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学生会有强大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一群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会互相讨论,会考虑到在 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那么小组内的学生就会自己先把能想到的问题解决掉,以确保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壳的问题。这样,当学生站在小老师的角度去准备课程时,他就会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都了解清楚透彻,对学生自
10、身来说是最好的铭记知识点的方法。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作为一种机智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极致,让每一朵小花都有绽放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多主导,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组交流展示的具体方法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小组交流展示的第一步就是由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般来说一个小组以四六个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按照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等来进行优中差的组合搭配,并且选出小组长、记要员、对外交流专员等。小组长的选取原则是能够领悟、传达教师的任务,并且为组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记要员需要较强的总结、记录能力,对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内容进行及时整理记录,向
11、组内成员重申重点内容;对外交流专员需要将本组讨论的大致方向与其他组别的交流专员进行沟通,防止组别之间的讨论内容雷同,失去展示意义。 进行组内交流时,小组长是掌舵人,负责把握 总体走向;记要员需要记录重点内容并不时地就重要内容提醒大家;组员对各个问题展开逐项讨论,一项完成后再讨论下一项,条理分明。 2.组内成员人人参与一个一个话题的交流 组内人员齐心协力将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将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问题反映给本组每一个展示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可以请教老师、家长,也可以查阅文献资料,用尽各种办法在本小组内部先将问题解决。然后在老师专门开辟的小组交流展示平台上进行比赛。每组的基本展示内容和展
12、示时间基本一致,由老师和台下同学的反应来进行比评。比评结果优秀的小组会有集体荣 誉感,因为展示内容是小组内成员积极研究的集体成果,而较差的小组会争取在下一次评比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3.耐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上文提到每个小组都有主要的展示人,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要积极挖掘、培养更多的展示交流能手。其实,除了让学生能熟练地解决书本问题和试卷问题以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且能够用知识为生活服务。小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渴望被夸奖的心态,渴望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在适宜的时候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筛查或 者要求学生主动
13、展示交流成果,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点拨,不要怕浪费课堂时间,并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给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告诉学生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4.小组之间互通有无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在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时,教师要注意把握组别之间互相较劲的程度,防止组别之间出现敌对情绪。小组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时,各个小组的对外交流专员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本组的展示内容向其他组别做一个大致分析,提一下重点,组别之间互通有无,可以防止组别之间的展示内容过于相似,还 可以激发更多的灵感,找到展示切入点。如果说组内讨论是一个点的话,组别间的交流就是从点向面扩展,拓展思维的效果更明显。在正式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同样需要小组间的鼓励和建议,比如一个小组讲解完毕,其他小组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讲出人家的优点和缺点,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运用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讲授能力、交流能力的小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团结,为班级整体学习气氛的形成以及友谊的增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