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情绪调节策略是近年情绪和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研究认为 ,情绪调节策略对于个体是一个必需的社会技能 ,从认知加工资源的视角 ,情绪调节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因而不会对认知过程发生影响。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情绪调节和认知过程高度相关 ,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把注意指向来源不同的信息 ,致使记忆质量受到影响 ,为此 ,情绪调节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它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 ,对后期认知任务产生影响。 Gross 等人基于其所提出的情绪调节过程模 型 ,该模型将情绪调节过程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和与之相对应的
2、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 ,认为反应调节需要持续的自我监控和不断的自我矫正行为 (表达抑制 ),会持续地消耗认知资源 ,减少了在完成记忆任务上的认知资源 ,导致记忆准确性降低。相反 ,原因调节发生在情绪过程的早期 (认知重评 ),由于在情绪反应发生之前就预先构建了一个较理性化的情境 ,这种较理性化的情境能够预先应付由情绪事件所产生的持续情绪反应 ,因此不需要持续的自我调节 ,减少了由于持续的自我调节所消耗的认知资源。 另一方面,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Allport 提出人格特质的概念和理论以来 ,经Cattell、 Guilford、 Eysenk 等很多先驱者的努力 ,至六十年代
3、人格特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格心理学的主流 ,人格特质的测量也成了心理学界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1968 年Mischel 在其人格与评估一书中提出“特质测量无法预测行为” ,“行为没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引发了“人 情境”的大讨论 (决定行为的是人格还是情境 ),由此而极大地刺激了人格心理学从理论到应用各个方面的研究 ,人格特质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包括三个因素:神经质、内外倾、 精神质。艾森克的三个因素模型有着明显的生物倾向,它的这一倾向为 Zuckerman 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颇有影响的 Zuckerman 人格生理理论模型。由于艾森克人格问卷在诊断神经症和
4、病态人格方面有着良好的 ixndu,因此在各个国家有着广泛应用。本研究就采用了该量表作为测定人格特质的工具。 1 在 Izard 的情绪人格理论中,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情绪在这六部分中起到动力作用,是人格系统的核心部分。由此可见,具有不同人格的个体 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未必相同。因此,研究不同人格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含论文提纲) 本研究考察了 200 名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旨在发现不同人格特质的中学生采用
5、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其启示不仅为中学全面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切入点,而且为具体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了实施干预的参考依据。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3 结果分析 3.1 中 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3.2 中学生人格特质特点 3.3 中学生群体间情绪调节策略比较 3.4 中学生群体间人格特质比较 3.5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关系 4、讨论 4.1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4.2 中学生人格特质特点 4.3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关系 5、总结 参考文献 2 致谢 附录 三、拟
6、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 ,在杭州市高中、初中随机抽取一所,然后按年级随机抽样。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问卷采用 艾森克人格 问卷,该问卷基于 英国心理学家 H 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是一种自陈量表 ,有成人和少年两种形式 ,各包括 4 个量表 : E内外向 ; 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 ; P精神质 ,又称倔强 、讲求实际 ; L谎造或自身隐蔽 。经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计算,前 3 个量表代表人格结构的 3 种维度 ,它们是彼此独立的 , L 则是效度量表 ,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质 ,也表现社
7、会性朴实 、幼稚的水平 。另一问卷是情绪调节习惯问卷 ERQ-R。 本研究采用了艾森克量表的 E、 N、 P 分量表测定被试的人格特质。采用情绪调节习惯问卷测定被试所习惯的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数据用 SPSS 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中学生不同间情绪调节策略比较和中学生群体间人格特质。用方差分析检验中学生不同年级间情绪调节策略比较和中学生群体间人格特质。用积差相关分析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和人格特质关系,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方程。 四、参考文献 1、 Davidson,R.J.,Putnam,K.M.,&Larson,C.L.(2000)Dysfunction in the Neural Ci
8、rcuitry of Emotion Regulation Possible Prelude to Violence.Science,289,591594. 2、付祉云 ,佘双好 .(2010).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 . 当代青年研究 .2.22-29. 3、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8 (2): 271-299. 4、 Gross J J. & John O P. Individual d
9、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ell-being. Copyright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c. 2003(85): 348-362 5、姜媛 ,沈德立 ,白学军 .(2009).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4,75-80. 6、姜媛 ,白学军 ,沈 德立 .(2009).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 .心理科学与研究 .
10、7(3),188 192. 3 7、姜媛 ,白学军 ,沈德立 .(2008).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 .31(6),1308-1312. 8、李中权 ,王力 ,张厚粲 ,柳恒超 .(2010)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33(1),165-167. 9、 John,O.P.,&Gross J.J.(2007).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Links to lobal trait,dynamic,and social cognitive constructs.In:Gross JJ,ed
11、itor.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New York:Guilford Press,351372. 10、李静 ,卢家楣 .(2007).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1084 1092. 11、刘志军 ,白学军 ,刘旭 .(2009). 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 .心理研究 , 2(5),65-69. 12、杨海燕 ,姜媛 .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5(4): 109-114. 13、张敏 ,卢家楣 ,谭贤政 ,王力 .(2008).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 .心理科学 ,31,805 8
12、08.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 (内容、步骤、时间) 第一阶段( 1 月 1 日 1 月 10 日)相关文献搜集和整理 第二阶段( 1 月 10 日 1 月 15 日)确定研究假设、方法和思路 第三阶段( 1 月 15 日 1 月 25 日)问卷的编写和施测 第四阶段( 1 月 25 日 1 月 30 日)数据分析及验证假设 第五阶 段( 2 月 1 日 2 月 28 日)论文撰写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间的关系。以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情绪调节策略与认知间的关系,并没有着眼于与人格的关系。而根据 Izard 的情绪人格理论,情绪是人格的核心。对于不同人格下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否相同还是个未知数,本研究主要就该问题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