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82431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应用心理学 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1 概述 1.1 情绪和情绪调节策略的概念与提出 Campos 认为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而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情绪调节神经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个体通过一定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关于情绪调节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 Gross 的情绪调节理论,即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调节策略 。 Gross 提出以下五种情绪调节策略: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

2、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调节策略为五种策略中的后两种:认知重评( 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 expression suppression)。根据Gross 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认知重评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 antecedent-focused strategies),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早期,主要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来降低情绪反应。表达抑制是一种反 应关注策略( response-focused strategies),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晚期,主要是通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从而降

3、低主观情绪体验。 1.2 人格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Allport 提出人格特质的概念和理论以来 ,经 Cattell、Guilford、 Eysenk 等很多先驱者的努力 ,至六十年代人格特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格心理学的主流 ,人格特质的测量也成了心理学界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1968 年 Mischel 在其人格与评估一书中提出“特质测量无法预测行为” ,“行为没 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引发了“人 情境”的大讨论 (决定行为的是人格还是情境 ),由此而极大地刺激了人格心理学从理论到应用各个方面的研究 ,人格特质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艾森克认为,虽然人格在行为上的表

4、现形式是多样的,但真正支配人行为的人格结构却是由少数几个人格维度构成的。艾森克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提出精神1 质、外倾性和神经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这里,人格维度代表着一个连续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三个维度上的特征,但不同的个人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测量可以在这些维度上找到受 测者的特定位置。 E(内外向 )量表:获高分的被试者表示其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喜欢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好交友,渴望刺激,喜冒险,情感易冲动,情绪易失控,办事可能不够实在。 获低分者人格内向,好静,善于自我反省,不喜广交朋友,不喜欢寻找刺激,而喜欢生活有规律,情绪较稳定,较踏实可靠

5、,但可能魄力不够。 N(情绪稳定性 )量表:高低分两个极端表明情绪的两个极端,即神经过敏和情绪稳定。高分者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易于激动,喜怒无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行为有些异常。 低分者可能是情绪反应缓慢而轻微,易恢复平静,善 于自我控制。 P(精神病态 )量表:该量表测定心理变态倾向,这种倾向本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有程度的差别和持续时间的差别。该量表得高分者表示其心理变态强烈和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较冷酷,对事麻木不仁,与别人不友好,甚至对人常抱敌意,喜欢恶作剧,不考虑安危后果。 1.3 情绪调节与人格的关系。 在 Izard 的情绪人格理论中,情绪是人格系统

6、的组成部分,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情绪在这六部分中起到动力作用,是人格系统的核心部分。由 此可见,具有不同人格的个体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未必相同。 2 研究概况 2.1 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背景 情绪调节策略是近年情绪和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一些研究认为 ,情绪调节策略对于个体是一个必需的社会技能 ,从认知加工资源的视角 ,情绪调节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因而不会对认知过程发生影响。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情绪调节和认知过程高度相关 ,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会把注意指向来源不同的信息 ,致使记忆质量受到影响 ,为此 ,情绪调节不是一个自动化的

7、过程 ,它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 ,对后期认知任务产生影响。 Gross 等人基于其所提出的情绪调节 过程模型 ,该模型将情绪调节过程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和与之相对应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 ,认为反应调节需要持续的自我监控和不断的自我矫正行为 (表达抑制 ),会持续地消耗认知资源 ,减少了在完成记忆任务上的认知2 资源 ,导致记忆准确性降低。相反 ,原因调节发生在情绪过程的早期 (认知重评 ),由于在情绪反应发生之前就预先构建了一个较理性化的情境 ,这种较理性化的情境能够预先应付由情绪事件所产生的持续情绪反应 ,因此不需要持续的自我调节 ,减少了由于持续的自我调节所消耗的认知资源

8、。 2.2 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方法 认知重 评的评定方法主要分为指导性的认知重评和自发的认知重评。指导性的认知重评是用指导语的方式 . 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比如让被试在认知重评指导语的条件下,观看厌恶的电影片段。被试自我报告。自发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主要考察使用不同策略的个体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比如用情绪调查问卷检验出经常使用认知重评的个体,考察其情绪调节的影响 表达抑制的评定方法主要也分两类:一类是按表达抑制指导语进行调节,一类是自发地采用抑制策略调节情绪。 2.3 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现况 2.3.1 国内研究现况 (1).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过程的关系。 姜媛等人采用实验法比较了考察了不同情

9、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表达抑制策略下 ,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 ;认知重评策略下 ,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 ;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 ,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 ;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记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达抑制降低了总体记忆水平,降低对客观细节的记忆水平,尤其会降低听觉记忆水平和语言记忆水平,而认知重评对总体记忆和视听记忆都没有影响。 (2).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张敏等人研究使用两 种推理题作为实验材料 ,比较了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

10、 ,认知重评组的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 ,存在显著差异 ;表达抑制组与无调节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 ,在表达抑制组上 ,男生的图形推理成绩好于女生 ,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 ,个体不同推理任务的成绩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使用什么策略及性别有关。 (3).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的关系。刘志军,白学军等人探讨初中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男生情绪调节类型以消极型和灵活型为主,3 女生的以积极 型和弱势型为主;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学生在各种行为适应不良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灵活型、积极型与消极型、弱势型之间;重新评价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存在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与

11、大部分行为适应不良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行为适应不良均具有较强的预测力。因此,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其学校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密切。 (4).不同年级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姜媛,白学军等人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性别、学业水平发展特点。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性别差异 ,有年级差异 ,有学业水平差异 ,高年级较低年级、 高学业水平较低学业水平更倾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 ;在表达抑制策略上无年级差异 ,无学业水平差异 ,有性别差异 ,男生较女生更倾向采用表达抑制策略。 2.3.2 国外主要研究现况 (1)、情绪调节策略与对认知的干扰。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时间进程和认知资源分配

12、两方面来说,认知重评策略在情绪产生之前,即为情绪调节早期认知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旨在选择其中一种认知策略对情绪事件的意义进行解释,这个过程并不需要持续的认知努力,继而分配到其他认知任务的资源就不会减少,因此也不会干扰其他认知活动完成。而表达抑制则相反,它是在情绪产生之 后使用,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自我行为,即需要持续的认知努力来抑制情绪反应,使表达受限,这样就会影响认知资源的可利用性。由此可以推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对认知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调节策略对记忆和推理的影响。 Richards 等人的研究支持了表达抑制降低了总体记忆水平,降低对客观细节的记忆水平这一观点。这些研

13、究都表明了认知重评几乎不需要耗费持久的认知资源,因此对认知任务不会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需要耗费认知资源,从而使分配到其他认知活动的资源减少,干扰认知任务的完成。从这点来看,认知重评策略 是优于表达抑制策略的。 (2)、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反则会破坏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了这一点。Gross8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 ,降低相关的情感体验 ,从而减轻如焦虑等的负性情绪对个体的不良影响 ,也就是说它有利于身心健康。而Cynthia A. Stifte 等人的研究发现 ,过度哭的婴儿显示出高

14、水平的消极活动 ,他们表现出更低水平的自我情绪调节。因此 ,可以看到 ,只有适当的情绪调节才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 (3)、情绪调节策略的临床意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常人都能够有效地控制情绪4 表达的冲动,采取符合社会期望和规范的行为。而腹内侧眶额叶( MOFC)和前额叶皮层( PFC)受损的病人,因其无法控制其情绪冲动,极易产生攻击性和冲动性行为。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与精神病理学相结合可发现,惯性地压抑情绪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症状。相较而言,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会使人们的抑郁相对较少,负性情绪体验也更少,生活满意度增加。因此从临床病理学上来说,表达抑制策略更易产生情绪调节障碍,而认知重评则

15、能很好地降低情绪调节,使得主观幸福 感更高。 情绪调节策略特点以及不同优势比较。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都能够降低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认知重评策略不会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而表达抑制却干扰了认知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知重评策略更加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更加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2.4 情绪调节策略和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概述 情绪调节上的差异,可以从内部来源( internal sources)和外部来源( external sources) 来考察。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有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来源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养成个体调节的技能。根据 Calkins 的看法 ,在影响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各种因素中,个

16、体的气质、神经生理的成熟、信念的形成、认知能力的提高和个体与照料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地对他们人格特质与社会适应的发展产生影响。对于个体在情绪调节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差异, Eisenberg( 1994)提出了儿童早期的情绪调节模式,认为要预测儿童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需评估两个重要的气质维度,即情绪强度的高低与调节程度的高低。 Rubin( 1995)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不良的儿童表现出较 多的焦虑行为,他们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以及父母消极的评价,这不利于儿童社会性以及人格特质的发展,那些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的

17、儿童,可能出现退缩。而情绪调节能力强的儿童可能表现出的仅仅是安静,而不会有社交焦虑和退缩性行为。 3 小结与展望 纵观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集中于探讨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脑机制。总体看来就是认知重评策略更加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更加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但是如何能够很好地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等策略的神经机制以及其与人 格其他成分的关系程,从而能够更好的训练个体采用合适的策略对负性情绪进行调节,培养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达到行为和心理体验的内外和谐统一。介于此,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以下展望。( 1)5 对情绪调节策略研究的实验

18、仅仅是局限在采用指导语来进行策略上的区分,并没有将这个过程在外显的实验任务上体现出来,可能是由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过程不是很清楚,因此发展一个成熟可行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实验范式是将来研究的另一方向。( 2)对一些对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仅仅给予一个描述性验证,一些对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积极影响的 变量有待心理健康工作的实践去进一步证实,新的影响变量也有待实践工作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Davidson,R.J.,Putnam,K.M.,&Larson,C.L.(2000)Dysfunction in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motion Re

19、gulation Possible Prelude to Violence.Science,289,591594. 2、付祉云 ,佘双好 .(2010).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 . 当代青年研究 .2.22-29. 3、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998 (2): 271-299. 4、 Gross J J. & John O 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

20、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mplications for affect, relation-ships, and well-being. Copyright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Inc. 2003(85): 348-362 5、姜媛 ,沈德立 ,白学军 .(2009).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4,75-80. 6、姜媛 ,白学军 ,沈德立 .(2009).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 .心理科学与研究 . 7(3),188 192. 7、姜媛 ,白学军

21、,沈德立 .(2008).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 .31(6),1308-1312. 8、李中权 ,王力 ,张厚粲 ,柳恒超 .(2010)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33(1),165-167. 9、 John,O.P.,&Gross J.J.(2007).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Links to local trait,dynamic,and social cognitive constructs.In:Gross JJ,editor.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351372. 10、李静 ,卢家楣 .(2007).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1084 1092. 11、刘志军 ,白学军 ,刘旭 .(2009). 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 .心理研究 , 2(5),65-69. 12、杨海燕 ,姜媛 .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5(4): 109-114. 6 13、张敏 ,卢家楣 ,谭贤政 ,王力 .(2008).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 .心理科学 ,31,805 8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