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杭州市 80后青年社会责任感剖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改革开放后, 80 后群体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 80 后频频出现于社会媒体大舞台,成为耀眼的族群,对于 80 后的研究也炙手可热。尤其是在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门事件”后, 80 后的社会责任感开始引起社会关注,令人担忧。 近几年对 80 后群体以及其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点: (一)关于 80 后群的研究 1、 80后概念界定 王效仿“ 80 后 ” 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认为 “ 80 后 ”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少年作家恭小 兵于 2003 年提出,它本来是对文坛 80 年代
2、出生的年轻写手的统称 。 包括春树 、 韩寒 、 许佳 、 郭敬明等等在内的一批 1980 年 1989 年出生的少年作家,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与大胆直接的表达方式引起文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 后来,这个概念放大到体育界的运动员 、 演艺界的艺人,借助互联网的高频使用,“ 80 后 ” 成为对 1980 年至 1989 年出生的一代人的代际表达符号 。本文研究对象正是出生于 80年代时期的青年人。不少人把这代人 描述成 “ 享乐一代 ”、“ 迷茫一代 ”、“ 垮掉一代 ”, 用“ 新人类 ”、“ 新新人类 ” 、“ 另类 ” 来界定他们,也有不少人以 “ 小资 ”、“ 愤青 ”
3、、“ 啃老族 ” 来形容他们。 2、 80后现象 钟晓华在 80后价值取向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认知 里, 对 80后现象作了一个界定,他认为 80 后现象是由 80 后群体的思维方式 、 行为方式以及这一群体的社会效应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 80后现象不仅指一代人造就的特定人群的社会现象 , 也可成为对当前社会的一个剖析角度 , 改革的特征与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在这一代人身上几乎都有体现 , 透过 80 后现象进行社会批判和社会分析 , 不失为一个特殊的研究进路 。 80后现象目前研究较为火 热,正是因为 80后这一时期特定的行为方式与思想所致。 3、 80后社会责任感现状 对于 80后群体
4、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学者虽提出各种观点,但具体表现形1 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 1)重个人前途 ,轻社会理想 ,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是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陈 强 高职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认为这些 80后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 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所以才会导致主人翁意识不高,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社会的一员来看待。 ( 2) 重个人价值 ,轻社会价值 ,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在
5、经济快速发展 、 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却日渐严峻和突出,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心理承受力越加脆弱 。 一些人在学习 、 生活、工作中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如考试不及格 、 失恋等,可能会做出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 。叶礼群 “ 80 后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有研究,在高校自杀率统计中,大学生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由此可 见, 80后群体心里脆弱,经不起生活的摩擦和打击,抗挫折能力低。在挫折面前,至考虑自身,未对他人、集体和家庭负责,价值观导向有误。 ( 3) 重个人利益 ,轻社会利益 ,一切以“我”为中心 林建辉在 “ 80后 ” 大学生思
6、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认为 80后 高度关注个人价值 ,人生追求趋于现实,在他开展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 80 后 ” 大学生认为自己 “ 上大学最根本的目的 ” 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 被选率 60. 3% ) 、 “ 将来获得更体面的工作 ”( 被选率 29. 7% ) 、 “ 报答父母、亲人 ”( 被选率 27. 2% ) ,排在末尾的是 “ 振兴中华 ,服务人民 ”( 被选率 10. 5% ) 、由此可见, 80后群体出生于和平年代,为祖国为社会为集体贡献风险自身的价值观念日益萎缩。 (二) 80后青年社会责任淡薄对策 大多数学者学者对于其中导致这些表现的原
7、因以及解决对策都大相径庭。大致都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归纳: (1) 从社会环境因素看 (2) 从大学生自身原因看 (3) 从高校教育管理看 主要都是从这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王效仿 “ 80 后 ” 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中提出五点创造性方法:( 1)参与体验式( 2)多元互动式( 3)隐性渗透式( 4)启发诱导式( 5)咨询疏导式。 通过以 80后群体为治疗中心开展各种模式的方法,由各个层面的群体组织通过各种细致入微的方法开展,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方2 法,他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最后一点 咨询疏导式,他表示通过个别或团体咨询或者由社工介入的方式来来解决
8、这一群体的问题。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者都只是笼统的对 80 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都停留在理论这一层面,实际可操作的层面非常少,而且对于有可实际解决型对策的研究也较少。基本上对 80 后群体和社会责任感的 分析并没有清晰的地域限制,由于农村与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经济运作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与家庭影响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社会责任感分析上农村与城市的 80 后群体必然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的原因。本次论文之所以将目光聚焦在城市,也是对城市与农村的研究有一个较为清晰地界定和更细致的分析。 回顾前面所提到研究成果,发现这些研究都是采用了一种外在于 80 后群
9、体的研究方法做的研究,也就是说研究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去探讨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没有从 80 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因而本次论文在研究 的过程中是由笔者深入到当地 80 后群体所在的高校与单位中,通过访谈与互动,去实地感受 80 后的责任意识与行为状况,在此基础上获得一手资料从而分析 80 后群体的社会责任感状况。 参考文献 1 许振华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百色学院学报 , 2009,(2) :132-134. 2 崔乃鑫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 .现代教育管理 , 2010,( 5) :111-113. 3 刘洋,韩雪峰 .“ 80
10、 后 ”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刍议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9,(1) :62-63. 4 王雪莲 .试论“ 80”后大学生责任意 识的弱化及教育培养对策 .高校教育, 2008,( 1): 48-50. 5 李洁芳 .青年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调查与研究, 2003( 2): 3-6. 6 于娜,杜天骄 .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 培育社会责任感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2): 268-269. 7 叶礼群 .“ 80 后”、“ 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科技信息, 2010( 5): 113-115. 8 王效仿 .“ 80 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创新 .
11、青年探索, 2009( 1): 36-39. 9 林建辉 .“ 8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钦州学院学报, 2008( 5): 84-86. 10 冯霞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 .学术论坛, 2009( 2): 185-189. 11 陈丹 .浅谈 8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28-29. 12 朱晨静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河北科技示范学院学报, 2010( 3): 93-95. 13 李平 .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71-74 . 14 李上献、王媚媚
12、.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1):3 144-145. 15 杨秀英 .从知、情、行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教书育人, 2006( 9): 10-11. 16 Dalglish Carol L. Is the provision of micro-credit socially responsible.J.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 Changing Climate,2010,16:1275-1278. 17 Copyright Content Management Pty Ltd.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social service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A theory practi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10,16: 656 676.Res,2008,17:823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