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物学 学科 ( 0901)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的高层次人才 。 1政治思想 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业务水平 掌握 本 学科某一领域
2、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 本 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中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 具备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是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对研究所涉及的 作物学方面 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和解决;具有较强的 通过自学、交流和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 , 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 本 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
3、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 , 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身心素质 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 学术 方向 作物学从基因型和环境两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等角度上阐明并揭示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理 论、方法和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学。通过理论与技术及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拓展,作物学一级学科建立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方向。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是研究作物生产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学
4、科方向以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区域布局、资源配置、精准设计、个体培育、群体优化、系统调控、集成示范等为技术手段,进行作物生产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并进行技术模式的区域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是特别注重生产实践的应用性科学。 2 作 物遗传育种学 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理 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研究方向以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基因重组、人工诱变、杂种优势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重组技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田间试验与测试等技术为手段,进行作物遗传理论创新和育种技术研发,并开展新材料创造和新品种培育,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科学。 3 种 子科学与技术 是研究作物种子生产
5、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研究方向以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基础,以传统种子繁育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为手段,研究作物种子发育生理与化学调控、种子 生产、加工及贮藏、种子质量控制与检验理论与技术,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三、学制、学习年限 及 总学分 硕士毕业后考入的博士研究生 基准学制为 3 年,最长可延长至 6 年( 3 年后需办理学籍延长手续)。总学分不少于 2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 16 学分,培养环节 6 学分)。一般课程学习 1 年(课程学习兼顾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前期工作),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 2 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制
6、为 5 年,最长可延长至 8 年( 5 年后需办理学籍延长手续)。总学分应不低于 51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 45 学分,培养环节 6 学分)。一般课程学习时间 1.5 2 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 3 年。 博士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 3 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教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 须 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
7、及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 文的指导等。入学 3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离校必须向导师请假,严格执行研究生日常管理办法,超过 2周,按学校管理规定处理。 2加强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校内,同时加强与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联合,以此提高我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3课程学习 以自学为主,按时修完所规定的课 程 ,并取得学分。 4学术活动 3年内,每位学生须按学科方向或学术方向 至少 做 5次学术报告,即:一年级上学期做读书报告、下学期做综述报告,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做读书报告 或研究进展报告 ,
8、三年级 上学期做研究结 果报告。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研究生要 至少 做 8次学术报告。 学术 报告作为研究生班讨论课列入成绩考核。( 2学分 ) 5实践教育 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教学实践一般从 一年级下学期 开始,主要承担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试验、实习或指导论文(设计)等,或辅助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生产和社会实践可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及结合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技术咨询服务等。博士生应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实践环节的总工作量不少于 20标准学时。( 1学分 )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 教学进度按 3 年基准学制安排。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 至少
9、 达到 22 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必修课、学位限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学位课程必须达到 13 学分, 选修课 3 学分以上, 培养环节 6 学分。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不要求必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除必修该语种外, 须 必修英语。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2 门,考试及格,记成绩,但不计算学分。 硕博连续研究生在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应修本专业博士 除外国语以外的 课程。 作物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 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 必修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全校
10、博士生必修 第一外国语 72 3 1 全校博士生必修 一级学科 必修课程 作物超高产理论与 品质改良 32 2 1 作物学博士生必修 作物学研究进展报告 48 3 1 学术方向 限 修课程 作物学专题 48 3 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方向 耕作学专题 48 3 1 作物育种专题 48 3 1 作物遗传育种学方向 种子科学与技术专题 48 3 1 种子科学与技术方 向 选修课程 公共与基础选修课程 英语二外 32 2 2 专业 选修课程 作物生理学专题 48 3 1 作物分子生物学 32 2 1 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 32 2 1 必修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2, 4* 中期考核 1 2 或 3,
11、 4 或 5* 研究生班讨论课 2 5, 8* 专业外语阅读报告 1 5, 7* 实践学分 1 2-5, 4-9* 补硕课程 作物生态学 跨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 ,依研究方向必选 2 门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高级作物育种 说明: 1.硕博连读生免修博士期间开设的外语课。 2.*为对硕博连读生的要求。 六、考核方法 1 成绩考核 课程考试可采用不同方式,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重 点 考察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60 分为及格。 2 文献综述
12、和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 第 二 学期 末 完成开题,硕博连读的博士生在第 四 学期 末 完成开题。 要求查阅文献资料 100 篇以上,其中最 近 5 年内的文献应占 50%以上,外文文献不少于 60%,并根据综述内容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选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并由本学科 5 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1 学分 ) 3 专业外语 导师指定 20 篇外文专业文献,撰写阅读报告。阅读报告要在第 五 学期提交,硕博连读生在第 七 学期提交。( 1 学分 ) 4 中期考核 在 第 二 学期末或第 三 学期初进
13、行中期考核 ,硕博连读的博士生在第 四 学期末或第 五 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由二级学科组织。中期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状况、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细则 执行。( 1 学分 ) 5 外语水平考核 通过学校研究生外语水平考试或通过国家 外 语六级考试。 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基本要求 1 选题 入学第一学期,在导师 和指导小组 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 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要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选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等把关。 学位论文
14、选题力求与导师 承担 的省部级以上课题接 轨 , 选题内容应体现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和国家农业生产的技术发展要求和需要,解决重要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现实价值 ,其基本观点、预期研究结论或成果应在学术上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 博士生必须掌握 本 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明确所选题目的重要研究价值,清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试验、实践技能。 学位论文正式投入研究之前需进行开题报告论证。研究过程中如遇具体情况和问题,可适当调整和改变研究内容,但调整 和改变研究内容较大时,必须重新进
15、行开题报告论证。 2 撰写研究综述 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技术发展类研究课题需有一定专利文献,其中包括国外专利文献。综述应不少于 5000 字,参考文献 须 在 100 篇以上,其中最近 5 年内的文献占 50%以上,外文文献不少于 60%。 综述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详尽的分析、阐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科学问题或技术创新突破点。综述应包括如下几部分: 所述问题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价值; 所 述问题的研究历史或背景; 所述问题的研究进展; 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 进一步研究的目标、思
16、路、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及技术路线等。 3 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遵守国家和沈阳农业大学规定的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详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同时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 1)文字、图表、引文标注等符合相应的撰写规定和规范。 ( 2)所有研究和分析必须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操作程序,所用化学药品必须标明试剂纯度级别,所用仪器必须标明型号;环境样本分 析必须配有标准样品内标和分析质量控制说明。 ( 3)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 ( 4)应采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或显著
17、性检验,所有结论必须有统计显著性结果支撑;文中的计算式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 ( 5)涉及研究区域、采样或试验布点空间分布的内容,需要满足农学农艺学科的相关要求。 ( 6)除了 本 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可列在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 ( 7)学位论文各章应配有图 表若干,并附有中英文图表 标 题。 ( 8)应有专门的一章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提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信息,供后人参考。 ( 9)由其他人完成的工作必须明确说明,并且给予恰当的致谢。 4成果创新性要
18、求 ( 1)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本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2)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以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为第一单位、本人为 第一作者 至少发表 1 篇 被 SCI 收录的非会议、非增刊的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 1.0 及以上 ;或不少于 3 篇 被 EI收录的 非会议、非增刊的期刊论文 。 论文质量以作者接收时该期刊实际水平为准。 2)“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研究生, 在满足 上述 条件的基础上, 还须在学校认定的“权威期刊”或更高级别期刊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且为第一作者。但若发表的论文被 SCI 收录,且影响因子大于 3.0 或在区以上,可不用再满足条件
19、 2)。 具体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评审的规定 。 八、 学位论文 答辩与学位授予 1 学位论文提交时间 申请夏季答辩 的 博士研究生 须 在当年 3 月 1 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 4 月 15 日前向学科秘 书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申请冬季答辩的博士研究生 须 在当年 10 月 1 日前向导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在 10月 15 日前向学科秘书提交 沈阳农业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审批表 和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纸质版),由学科秘书统一提交给学院学位分委会。 2 学
20、位论文提交程序 向学院学位分委会秘书提交的论文必须有导师亲笔签名 “ 同意提交 ” ,学院学位分委会组织各二级学科带头人(负责人)对论文质量进行初审,并由二级学科带头人签名同意方可进入质量审 查程序。 3 学位论文质量审查 提交的正式论文必须通过质量审查方可参加答辩。首先是查重审查,查重合格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其次是校外专家盲审,盲审中只要有一名专家结论为不同意答辩,则取消该论文本次答辩资格。 4 学位论文答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博士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位外语水平考试合格,学位论文质量审查通过,可向所在院的学位分委会提出答辩
21、申请,学位分委会上报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由所在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论文答辩。答辩 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 2 名以上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论文答辩过程面向师生开放。学生论文宣读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5 毕业与授予学位 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博士学位授予要求 者 ,填写 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申请表, 经 农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讨论决定,授予博士学位。 九 、必读文献 作物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1 Science Amer
22、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2 Natur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English 3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PNA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nited States 4 The Plant Cell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y 5 New Phytologist Ali
23、stair M. Hetherington 6 Agronomy Journal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 7 Field Crops Research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etherland 8 Crop Science Crop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9 Soil & Tillage Research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etherland 10 Genetics The 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24、11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Springer Netherlands 12 Molecular Breeding Springer Netherlands 13 Plant Science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Group, etherland 14 科学通报 (中、英文版 ) 中国科学院 15 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 16 中国农业科学 (中、英文版 ) 中国农业科学院 17 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 18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9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中、英文版 ) 中国科学院 20 遗传 中国遗传学会 21 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22 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 23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4 植物营 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25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 执笔人:徐正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