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516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 院: 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 专 业: 行政管理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1 前 言 . 2 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2 (一)电子政务表层发展的极速态势 . 3 (二)电子政府运行的空洞化 . 3 (三)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 3 (四)各地方政府网站的互联互通程度低 . 4 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障碍 . 4 (一)自主性上的障碍 . 4 (二)观念上的障碍 . 5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 . 5 (四)人才“软件”的约束 . 6 三

2、、扫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障碍之对策 . 6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 . 7 (二)“软件”完善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 . 7 (三 ) 政务现代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 . 7 (四)优良的发展环境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 8 四、结束语 . 8 参考文献 . 8 后记 . 15 无页码 1 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在现今科技迅猛发展的 21 世纪中, 电子政务无疑是当代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的崭新途径和必然趋势。在扮演这一重要角色之时,电子政务也大 大地改变着政府管理的观念、方式和内容,促使政府公共管理产生质的转变。但是,这一势态所潜伏的问题以及或多或少已显现的

3、敝处已引起关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更是引人担忧。在障碍性的因素作用下的电子政务如何持续地发展以及针对障碍性因素而提出的解决之道,已成为电子政务学界研究探讨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为写作的切入点,以我国地方电子政务的发展态势为对象,在观察、研究其从兴起到至今发展的轨迹后,剖析了在该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性的障碍性因素,反思问题症结并进行归因分析后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地方政府发展电子 政务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发展 问题 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cal E- government Development AbstractT

4、he 21st centur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i-tech. There is no doubt E-government should be the very new way and dominated tendency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overnment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E-government changes the conceptions, methods and content and prompt qualitative prom

5、otion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as well when playing such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the defects emerging from this interactional way more or less. Its been the main popularity to study and seek out the solution accordingly under the f

6、unction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as writing base and focuses on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developing trajectory, and then discomposes the typical obstacl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his

7、 development. Finally it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cruxes and include the cause of the obstacle. Only then will the conclusion come about appropriately. Key wordsE-governm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2 前 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发达的网络设备 ,用以支持部门工作的快速开发、灵活部 署和高效安全运行,从而可以实现政府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面向社会的信息

8、共享和业务联动 ,并以此改变政府传统而又落后的办公、管理和决策模式 , 建立起办事高效、政务公开、决策科学、行为规范、全天服务的现代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1 。当前 , 电子政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气势磅礴 , 相较之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起步时期。本文试图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并探讨: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二)地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显现的几类问题及其出现的因素分析 (三)针对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所提出的看法和对策 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为背景的学术研究是学界的热门项目,而此文也以此为对象亦是出于相同的目的:本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代,信息

9、技术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侵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支持者 执政者更是亟需将高新技术引入以达到更好的执政效果。高新的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管理这一领域中的运用,即电子政务便是首当其冲的发展和研讨对象。 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源于办公自动化。 20 世纪 80 年代起 , 管理信息系统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 到90 年代 ,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 术的发展 , 使得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几乎渗透到政府工作的所有方面。至此以后 , 电子政务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渐趋成熟。自从 1993 年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以来 , 电子政务迅速地被提到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中

10、 ,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影响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排行的重要因素。作为世界性国际竞争主要参与者之一的中国也一直深受世界性的电子政务浪潮的影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自上世纪 80 年代伊始,起步于办公自动化 , 逐步用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手动操作。在逐步的发展中,电子政务的运用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入 90 年代后 ,随着信息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网上办公模式及核心政务的信息化程度、政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网上流转性和共享程度都大大提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06 年 6 月,使用“ ”域名(代表该网站属性为中国的政府组织网站)的网站总数已发展到近 1.2万个

11、2。大部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已经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页 ,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应用建设已趋于成熟。但是 , 对于有些地方政府而言 , 电子政务的运用及其发展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较为不平 衡 ,发展程度较不统一,总体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在该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也不少。 (一)电子政务表层发展的极速态势 根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可知,在 03 年 3 月时,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是 8600 个左右,但是到 06 年中旬时已超 1.2 万个,平均每年的增长率高达 13%。这种表面的数字化增长带来的一时效应反响巨大。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只看见表层的这种增长而

12、忽视了其内在的真实效果,导致有些政府机构为求这种“看得见”的效果而盲目推进电子政务的建3 设。如果只是从表象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确是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在此 借用 1993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有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强调重点 :电子政务概念的推广一为减少“橡皮图章”,加速政府对国民需要的响应;二为重塑美国政府的运行系统,使之更富效率,运作成本更低,并“彻底扫除美国政府的官僚作风” 3。借鉴于此来看待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他们把发展电子政务作为一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一味只求数据的增长,寻求急速的表面发展而背离了发展电子政务的本来目的 促进政府行政的 办事高效、政务公开、决策科学、行为规范

13、。 (二)电子政府运行的空洞化 我国地方政府为发展电子政务所建立 的政府网站有一大非常具有典型的特点,就是“华而不实”。打开该类政府网站,率先映入眼帘的是设计繁芜的页面。一般有许多模块介绍、功能选择,有的甚至还有开设在线客服,可以随时服务于网站访问者。但是一旦点击某些模块或者是需要某些在线支持时,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建设得完备的网站无法帮上忙:不是链接不存在就是以相同的内容来填充所有模块。当然有些网站并非全是空洞的内容,但是往往这一部分的地方政府重视了网络建设而忽视了网站维护、更新,即使有些网站信息是有用的单页也由于长期不更新而成了无用的摆设 4。据北京时代计世咨询对包括北 京在内的全国 36个直

14、辖市、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网站进行的调查显示,总分为 10 分的公众评分, 36个政府网站平均得分为 5 分,属较差;内容服务指标平均为 5. 9 分,及格以上的仅占 67%。“网上办公”、“公众反馈”等功能指标则更差,总平均分仅为 3. 5 分,及格以上的仅占 16%。此次统计的均为一线大城市,该类政府网站尚且如此,更毋庸说大量基层地方政府网站了,“空洞”已成为政府网站的一大典型特征和病症。 (三)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根据一项针对国务院各部委、部委所属国家管理局、各省级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共 计196 个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仅 7. 6%的政府网站有 1 项或 1 项以上政府表格下

15、载功能,6. 4% 的网站可实现网上提交申请与申报, 2. 3% 的网站可以在线查看处理结果,但仅限于一定范围;尽管有 18 6的网站具有在线投诉和举报的功能,却只有 2. 2% 的网站具有反馈功能, 21. 5% 的政府网设有“办事指南”,而这一服务是公认的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发展程度仅为 22. 6%,东部与中西部、省级以上政府与市县乡政府之间差距更加明显,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 5。 (四)各地方政府网站的互联互 通程度低 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计划中理应包括有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受传统“部门行政”思维的影响,在发展

16、电子政务之时,受该思维影响各个地方政府网站的条块分割性较大,联系程度较低。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网站建设数量而忽略了所建设网站的质量。如此发展就形成了这种局面:各部门顾自唱“独角戏”,积极建立自己的网站,忽视了纵向和横向的联网建设。这就导致了无形网络世界中新的政府机构“诸侯割据”。 4 二、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障碍 从联合国于 2002 年公布的 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电子政府基准全球透视)可得知,目前全球各国电子政务的能力分布如下: 已经形成高层次电子政府能力( HIGH E-GOV CAPACITY( 2.00

17、分 -3.25 分)的国家有36 个,其中包括:美国( 3.11 分)、新加坡( 2.58 分)、韩国( 2.30 分)、日本( 2.12 分)等;现位于中层次的电子政府能力( MEDIUM E-GOV CAPACITY( 1.60 分 -1.99 分)的国家代表有俄罗斯以( 1.89 分),马来西亚 以 1.63 分跟随其后;印度( 1.29 分)和中国( 1.04 分),现处于低层次的电子政府能力( MINIMAL E-GOV CAPACITY( 1.00 分 -1.59 分)的国家行列;刚果( 0.94 分),乌干达( 0.46 分)等亚非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属于电子政务政府能力不足层次(

18、DEFICIENT E-GOV CAPACITY( BELOW1.00)的国家行列 6。由此,横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已在这个排名上清晰地显现。从这些数据观察我国,无论是中央抑或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障碍性显现明显,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一) 自主性上的障碍 1.外力推动,“内力”不足 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的一开始就是由外力推动 ,缺乏内在动力 ,导致的结果就是 : 电子政务在其纵深方向上发展受限。登陆不少政府网站,你会发现或网站内容长时间没有更新 , 类似于“死站”;或网站上只有简单的信息介绍,如本区概览、领导人介绍、部门通讯方式等简单无用的信息 ,相当于“空站” 7。类

19、似于这些“空站”、“死站”的政府网站,其所表现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就只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并且发布的这些信息大多是对于浏览者毫无帮助的内容。这还只是浅层面症结 , 更大的病症还在 于设计中的政府与政府、政府与老百姓的交流和沟通尚没有实现。 2.政府管制加诸电子政务发展之上的压力 电子政务发展是基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之上的 ,而目前我们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层面上。如果发展电子政务并以此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 90 年代 ,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上前行中,首先倡导的便是发展的目的: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政府走出传统官僚体制 , 改变运作方式 ,

20、 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型政府的效率。但是习惯了通过调控和管制来进行公共治理的中国政府 , 尚未准备好变成 一个公共服务者 , 又如何能够实现已服务型政府为基础而建立的电子政务呢?抛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等软硬件的制约,单纯从目前政府对电子政务高压管制的角度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自由空间相当狭隘,在发展中逐渐完善的可能性也因此被消磨。 电子政务作为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信息化挑战而倡导的信息化五大领域之首要领域 , 对于促进管理创新 , 提高公共行政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发展电子政务不可回避。但是 ,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现状 , 包括地方政府自身“内力”不足以及体制下的政府管制均成

21、为阻碍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因素 之一,并且在国情的作用下,这种障碍性的因素是难以避免的。 (二)观念上的障碍 5 任何的体制创新过程尽管牵涉众多,但最终还得依赖于人的活动。如果推行此种创新建设的政府官员不首先在观念上彻底转变 ,我国的电子政务推行这一重大举措是无法实现的。假使说技术上和体制上的障碍是相对容易跨越的 ,那么由人们观念上的障碍是最难跨越,因为这种思想上的概念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存于改革推行者的思维中 ,并强烈地影响着其的行动力。 首先,电子政务一经产生便成为了传统的行政理念传统的挑战者。特别是对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在传统行政体制中 所形成的“官僚理念”这一权威的巨大对冲。“官僚

22、理念”和“控制行政理念”在中国传统政府科层制下历经数十载的实践已成为其最根深蒂固的思想产物。而实现政治控制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垄断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或政治统治的信息 , 控制具有强大“软实力”的媒体从而有选择地发布经事先筛选过的信息以制造舆论 , 并以此来强化和维持自身的合理性统治。从古至今 ,政府一直是信息的掌握者 ,对信息的处理便是进行单向的选择、传送和灌输。信息处理另一端的公民便一直是作为“受众”而存在着,从无权利来进行对信息获取的选择。而且在庞大的政府官僚体制内部 ,各层官僚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 ,经过层层筛选 ,信息的绝大部分(并且往往是攸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信息)滞留于各级官僚之手 ,导

23、致政府对社会管理现状掌握的严重迟钝。然而由于信息的双向流动性,上层官员对信息的不合理控制致使下层公民对官僚的监督愈显困难重重。如果政府还是抓有大量信息不放松 ,并且在政府体制内部信息流通不畅 ,而信息对社会的输送又不及时、坦诚,那么电子政务就仍然是个“空架子”。 其次,除了改变“官僚理念”, 电子政务的发展亦会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更高的透明度、完善的行使规范等。电子政务的运用给 人们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 ,就是更广泛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而这些信息在之前往往是被政府遮掩或控制而不为公民所知。使公众更接近信息、更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 ,这一改变的结果便是促使政府对信息的“黑箱操

24、作”进一步转变成 “ 白箱操作” 向公众公开更多信息,揭示更多的政府“秘密”。正是这一更透明化 ,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由于电子政务的实物 “电子政府”的推行,更显著的透明度和更规范的公权力行使,政府的很多工作中的“泡沫”便被大大压缩, 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府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并积极投身于电子政务模式下的公共管理,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严峻考验。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 其一,信息化标准尚不统一。 信息化标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编码、网络通讯协议、操作系统、网络结构等复杂的技术细节 , 由于各级各类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 , 另外发展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25、 , 因此对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务信息化的实施标准产生了影响。并且,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和政务信息平台发展不足。 8网络硬件设施和政务信息平台是电子政务信息载体和资源中心 , 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 , 政务信息平台为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 , 政府与社会之 间的沟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普遍存在宽带偏低、信息堵塞的现象 ,无法满足政务信息化的要求 , 多数政府的网站访问的速度比较缓慢 , 访问的效率不高。 其二,公共财政支持不够到位。其实,这一点中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观念导致。一6 旦执政者有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正确理念以及态度,财政支持是可行的。当然,在电子政务发展初期,需要较多的高

26、规格硬件投入和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补充,同时网站运行和维护又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丰富、整合的信息成本 ,尤其是对地方财政状况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我国公共财政框架 尚未建立,现行财政支持能力单薄,投入比重偏低,严重制约政府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从而成为电子政务发展又一障碍性因素。 (四)人才“软件”的约束 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能够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公务员数量有限,专门从事网络维护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更加缺乏,政府信息人才的匮乏客观上阻碍了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在政府机构服务的公务员,其掌握的信息知识、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以及公共管理的理论水平,从总体上说处于普遍较低的水平,难以适应电子政务

27、发展对人才这一块的要求。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的欠缺尤其体现于在中西部绝大多数地区工 作的公务员身上。而且,如果电子政务要逐步向成熟阶段过渡,还需要政府自身能力的支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采集等能力。 据国家行政学院对司局长培训班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 20% 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 9 不仅公务员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对公务员的培训状况亦是令人担忧。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公务员的知识培训、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引起了较大重视并已积极投入 ,使公务员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这些进步仍然不能满足政府信息化发展对公务会员提出的要求。政府信息化

28、过程 及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 ,公务员的整体素质 ,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仍是一大障碍。 三、扫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障碍之对策 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无论是对抗“外患”还是整顿“内忧”都是必要举措。正由于这一领域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不仅学界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期待有所学术成果的展现,政治上层的国家政府亦是积极推动,望其功效得到真正发挥。而扫清这些障碍应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10。 (一)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 如上所述,我国电子政务有一大特点就是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区、各层级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在追求电子政务发 展与时俱进的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应该把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扫清电子政务发展

29、道路上障碍的前提。首先,各级政府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其中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等,科学制定该级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不仅要看清自身电子政务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起步阶段这一事实,而且要本着“诚实以待、不急不躁”的原则推进,不盲目跟风、攀比。其次,中央以及每一级地方政府的上一级单位,层层嵌套,监督部署。我们应建立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并可以长期坚持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道路。但每一级单位制定自身规划时总免不了从自身另一角度 出发或盲目或自利,这就要求相应的上级单位切实履行监督之职。确保每一级的规划合理有序。最后,关于电子政务发展方向的规划亦是至关重要。如今发展电子政务应改变原先

30、的“面子工程”的观念,要以“实用、便民、高效”为规划主旨,致力于建立起为人民办事,方便大众,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7 模式。 (二) “软件”完善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 对于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相较于建立政府网站、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层面的“硬件”改善,解决好官员和行政人员对政府管理理念的“软件”更新问题更显重要。 随着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它在国 际社会上拥有的地位真是展现了其作为政府治理变革的一个利器。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操作和网络办公,这就要求此次电子政务发展变革的主角 公务员具有符合发展变革的公共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也就是说,在解决

31、电子政务发展中障碍性因素、推动电子政务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公共管理操作的复合型高级公务员。一旦公务员队伍中关于信息技术和公共管理的“软件”配备不齐,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硬件设施也难以得到理想的发展结果。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人才储备”,坚持硬件 设施更新的同时更好注重工作人员所具有“软件”存储。首先,要严格把好公务员的选拔和晋升关。在进行公务员的选用和升迁中, 增加对其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以及公共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其次,要严格执行考试标准,严格依据测评结果办事。未通过者坚决不予录用、晋级或提拔。再次,要重点培养公务人员学、用计算机的自觉意识。可以采取

32、“集中培训、岗位练兵、个人自学”等多种方法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开展“进修课程、专家演讲、西学东渐”等活动确保公务员的公共管理技能的不断提高。只有在“软件”和硬件上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政府工作人员的网 上办公服务能力。只有公务员队伍的网上服务能力的提升才有可能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 政务现代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 当今的电子政务已不是原有的管理体制加电子化和自动化 , 也不是单纯地提高工作效率 , 而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因此 , 在电子政务中 , 电子与政务之间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 1+ 1= 2,既非电子决定政务也非政务决定电子 , 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1+ 1 2。 这是在信息科技发

33、展态势下的一种新的政务形态 11 。其中,政务是关键、本质 ; 技术是先导、支撑。电子政务如要发展,必须要使其在政府中的应用 工作方式、作业 流程甚至组织机构发生变革后才会真正发挥功效。在现有条件下 ,阻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障碍性因素并非技术方面而是体制方面的政府革新。因此 , 在发展电子政务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注重技术开发和政务重塑 , 并结合 二者, 从而引起电子政务内外的整合和一体化。 (四)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在扫清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之时,确保其发挥环境的优越亦是重中之重。毕竟,只有在优良的环境和稳定的支持性氛围的保证之下,才有发展的空间。建立优良的发展环境可

34、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注重舆论环境的建设。制造舆论一向是执政者控制信 息流动以保证自身统治的合理性的强大工具。但当政府要发展电子政务之时,对于可控制的舆论这一工具应转变看法。在此时,应利用舆论的强大力量宣传电子政务,把执政者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计划通过舆论工具深入社会大众生活之中,起到耳濡目染之功效 12。 8 其次,重视政策环境的建设。以扫除电子政务发展障碍、促进电子政务发展为核心,根据现实需要,及时积极地颁发和调整相关政策、方案。在政策制度的角度上,为电子政务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除此之外,积极推动具有强制力的相关法案出台。赋予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各项内容发展以法律 保障,

35、制定出规范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法规条文,使电子政务发展拥有必要的法律保证为后盾。 四、结束语 在科技革命高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本世纪,世界各国都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电子政务可以是也应该是解决政府体制弊端的良方。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确,电子政务只是改革政府体制的一个手段,它为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正因如此,一旦有识之士在体制改革道路上前行时,阻碍电子政务的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便成为改革大业中的重点整治所在。与此同时,经由分析归因后,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障碍性因素是清晰可见的,这就为我们 在理性分析电子政务发展 障碍性因素基础之上,探讨克服和消解上述阻碍因素,并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加以科学设计提供了可

36、能性。鉴于此,对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显现的难题,保证合理规划并加强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同时赋予其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政务这一衡量国家政治实力的利器,必会对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只有在电子政务发挥其高效之时,我国的政府机构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重塑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立丽 .对发展电子政务的几点浅见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3,5( 4): 40-43. 2 周玉蓉 ,陶维兵 . 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冷思考 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1:51-53. 3 Darrell M. West. Global E-Go

37、vernment,2005 R. United State: Brown University, 2005. 4 畅享网 . 计 世 资 讯 : 中 国 政 府 网 站 “ 爬 坡 EB/OL http:/ , 2005-02-09 5 张丽娜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J. 甘肃农业 ,2004( 6), 72. 6 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and Public Adminishtr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htration.EB/OL http:/ 2011-0

38、6-21 7李妙颜 . 电子政务跨越式发展中的障碍分析 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48:5-9. 8 盛辉 , 成良斌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 2004,5:18-21 9 俞华 , 苏新宁 , 胥家鸣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J. 情报科学 , 2004,(2) : 133-137. 10 熊澄宇 . E-Government in China, Present and Future A.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 E-administr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citizens” , 北京 : 熊澄宇 ,2002. 11 方忠 .浅析新时期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的新内涵 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 10) :81-83 12符晓薇 .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若干障碍剖析 J.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5:4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