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与工艺 海水淡化中的传质传热分析 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 脱盐 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 电渗析法 、蒸馏法、 反渗透法 ,目前应用 反渗透膜 的反渗透法以其设备简单、易于维护和设备模块化的优点迅速占领市场,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地球表面 2/3 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水 储量 的 97为海水和苦咸水,这些
2、水是很丰富的。但是,要利用海水必须经过淡化。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海水或 苦咸水淡化 技术取得淡水。据统计,海水淡化系统与生产量以每年 10以 上的速度在增加。亚洲国家如 日本 、新加坡、 韩国 、印尼与 中国 等也都积极发展或应用海水淡化做为替代水源,以增加自主水源的数量。 海水淡化的技术主要有蒸馏、冻结、 反渗透 、离子迁移、化学法等办法。海水淡化虽然耗电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义重大。有人估计,海水淡化可能是 21 世纪诞生出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淡水的未来水产业。就目前经济技术水平而言,海水淡化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 1954 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得克萨斯
3、的 弗里波特( Freep-ort)运转着。 佛罗里达州 的基韦斯特( 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城市用水。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 蒸馏法 ,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 水蒸气 冷凝为液态淡水。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两种方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病。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很不划算的方式。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 能源,得到的
4、淡水却味道不佳,难以使用。 1953 年,一种新的海水淡化方式问世了,这就是反渗透法。这种方法利用 半透膜来达到将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半透膜允许溶液中的溶剂通过,而不允许 溶质 透过。由于海水含盐高,如果用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 隔开,淡水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的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产生压力,使淡水不再扩散过来。这个过程是渗透。如果 反其道而行之 ,要得到淡水,只要对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压力,就会使海水中的淡水渗透到半透膜外,而盐却被膜阻挡在海水中。这就是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仅为蒸馏法的 1/40。因此,从 1
5、974 年以来,世界上的发达 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反渗透法。 在新兴的反渗透法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古老的蒸馏法也改弦易辙,重新焕发了青春。常识告诉我们,水在常温常压下要加热到 100 才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传统的蒸馏法只考虑了通过升高温度获得水蒸气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 真空蒸馏 室中,海水中的淡水会在瞬间急速蒸发,全部变成水蒸气 。许多这样的真空蒸馏室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如果海水淡化工厂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给海水加温,成本就更低了。 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
6、在 西亚 盛产石油的国度,往往土地 “ 富得流油 ” ,却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贵的现实,使海水淡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亚的海岸线上。 1983 年,西亚第一大国 沙特阿拉伯 在吉达港修建了日产淡水 30 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在另一个西亚国家 科威特 ,现在每天可以生产淡水 100万吨。 波斯湾 沿岸地区,有的国家的 淡化海水 已经占到了本国淡水使用量的 80% 90%。 所以热法有相当大的意义让我们去研究,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分析海水的各项基本指标确定海水的一般性质。 2、海水淡化过程中传质传热的原理。 3、海水淡化过程中换热器的设计。 4、对
7、海水淡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5、论述海水淡化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意义。 三、研究步骤、方 法及措施: 1.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确定选题范围及论文题目。 2.通过指导老师指导,结合调研和资料整理分析、撰写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 3.根据开题报告写作思路草拟论文提纲。 4.对海水淡化进行实验测定。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海水淡化过程出现的问题 6.根据分析指标进行论文定初稿。 6.根据论文初稿,收集的资料,修改成稿。 四、参考文献 1Malic M A s, Tiwari G N, Kumer A, et a1 Solar DistillationJ Oxfor
8、d:Pergamon Press, 1982 8一 l7 2Sotefis Kalogirou Survey of solar desalination systemsand system selectionJ Energy, 1997, 22(i): 69 81 3Cooper P I The maximum eficiency of a single efectsolar stillJ SolarEnergy, 1973, 15: 205_217 4郑宏飞,葛新石太阳能蒸馏器中一组传热传质关系式 J太阳能学报 , 2000,21(1): 95 99 5Kudish A I, Evseev
9、E G, et a1 Simulation study on a so 1ar desalination system utilizing an evaporator condenserchamberJ Energy convers Mgmt,2003, 44: 1653 1670 6郑宏飞,葛新石多级降膜式太阳能蒸馏器的模拟实验研究 J太阳能学报,1999, 20(4): 370-376 7张连英,吴裕远, 等降膜蒸发内回热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实验研究 J水处理技术, 2005, 31 8朱跃钊,蒋金柱槽式聚光型热管式太阳能锅炉装置 P中国: 200610040139 4,2007 9王世
10、昌,周清,王志 .海水淡化与反渗透的发展形势 .膜科学与技术, 2003, 23(4)162一 166 10王世昌 .对发展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几点考虑 . 2004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中国天津, 2004 11王世昌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为沿海经济区提供补充水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3, 9(2)73一 75 l2王越,徐世昌,王世昌 .国外反渗透系统余压回收技术研究概况 .化工进展, 2002, 21(11)868一 871 13苏保卫,王志,王世昌 .采用纳滤预处理的海水淡化集成技术 .膜科学与技 术, 2003, 23(6)54 一 58 14httP:/ 15http/ww.sciPW/ater.html 16httP:/ 17http:/ PhP?id=44694 18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