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599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对策思路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选题依据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重要草原区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中广泛分布着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植被,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原总面积约 7880万公顷,占中国草地面积的 1/4。 1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是内蒙古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著名四大优良草原之一。这里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北方草地资源科学研究的典 型区域。锡林郭勒草原地处华北地区西风带,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不

2、亚于三北防护林的第二生态保护带,对维持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南端距北京仅 180 公里,海拔高出北京 1000 米左右,是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当然,严重沙化和退化的草场也是华北、尤其是京津地区沙尘暴肆虐的主要沙源区。 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养殖基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然而,在近几十年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一系列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遭遇前所未有的破坏。锡林郭勒 草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而且,随着近年来牧业人口不断增加,牲畜头数也迅速增长,人均拥有草场资源不断减少。长期的过度放牧,导致

3、草场压力不断增加,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场生产力逐年下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减弱。自从 2001 年起,锡林郭勒盟开始有计划地对草地资源过度开发予以补偿,旨在建立一种环境管理机制来调整相关利益主体的环境利益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从而激励生态保护行为,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 (草 )”、“围封转移”、“禁牧舍饲”等一系列生态补偿 相关政策的实施,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问题。近年来,经过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资助和支持,锡盟地区通过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部分草原得以恢复,但情况很不稳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情况 ;而且在补偿过程中牧民们

4、也不满意。 因此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国家与政府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将其完善。 (二)选题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2 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 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 , 与“ 污染者付费 ” 原则并存 , 基于 “ 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 ” 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体系不完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和破坏程度都比较大,造成了在经济

5、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生态环境的恶化,反作用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 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民素质,使公民自觉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更可以使企业在发展建设的同时,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国际上“

6、生 态补偿” 比较通用 的概念是 “生态或 环境服务 付费” (PES, Payment for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Services)。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福利经济学家阿瑟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1920)中著名的“庇古税”,即“谁污染、谁付费”。国外的生态补偿以直接公共补偿、限额交易计划、私人直接补偿和生态产品认证计划四个方面,主要围绕森林的生态补偿、同时针对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内容、流域保护服务、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多数国家,产权制度比较完善,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补偿 ;法律法规也比较完善,很多资源开发的外部成本都能够内部化

7、;政府的支付能力也很强,能够对重要的生态服务进行购买,补偿资金能够得到 及时有效配置,使生态补偿的投入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参与和协商机制较为成熟,能够在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真正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立场等。目前,很多国家正在努力研究怎样才能通过建立各种生态服务市场来提高生态补偿的实施效率,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激励机制。 国外比较成功的生态补偿案例有: 美国退耕保护计划中,土地休耕补偿计划为农民提供土地休耕的年度租金和特定活动的激励金,还有在适宜土地上种植被批准的保护层的成本补偿。国家以向农民支付租金租用土地的形式来支付土地休耕的补偿,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农 民建立永久性

8、植被,如草原、灌木丛或者矮树林等保护层,以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德国易北河贯穿两个国家,上游在捷克,中下游在德国。 1990 年德国和捷克达成共同采取措施治理易北河的双边协议,成立双边合作组织,由两国专业人士组成,目的是长期改良农用水灌溉质3 量,保持两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流域两岸排放污染物。易北河水源生态补偿案例的成功,不但为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做出卓越的贡献,也为国际间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积累了实践经验。 巴西成功地发挥经济激励手段的积极推动作用,其运用 的典型的三种经济激励手段是 :生态增值税、永久性私有的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建立和森林储藏量的可

9、贸易权。通过使用对能源、交通、通讯等商品和服务的商业交易所征收的税款中的部分钱款根据生态指标来进行分配,充分体现了“谁破坏谁补偿,谁保护谁收益”的原则。巴西的法律规定在亚马逊河流域范围内任何土地所有人必须保证在其所拥有的土地上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 80%以上。对于超过 80%森林覆盖率的土地所有者,政府允许其在保持 80%覆盖率的要求下通过向国家购买的方式开采森林。这种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态效益,而且交易成本很低。 2.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一些科学研究人员借鉴国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不同尺度上的各种生态系

10、统的服务功能进行定量估算。虽然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解释了生态系统在生态与环境服务方面的巨大价值,证明了单纯以 GDP 为核算标准的现行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和环境生态效应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从而从理论上阐明了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为生态补偿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在不同尺度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中,进行了许多针对生态补偿的探索性尝试 ,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与自然保护区、流域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方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甚少。 我国政府在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中最有影响的生态补偿政策就是“退耕还林”过程中对退耕农户按标准进行的经济补偿,即要求农户将原本不适宜开垦的耕

11、地,恢复为适宜的林地或者草地,并按相应的标准给予现金或实物等经济补偿。这项工程标志着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西部森林植被对于全国生态功能具有的巨大价值,也标志着中国在跨区域生态补偿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理论界,学者们对生态补偿也有一定的探讨: 在生态补偿理论研究方面,王丰 年认为生态补偿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和生态功能的补偿,狭义的生态补偿指生态功能的补偿 ;毛显强、钟瑜等认为,生态补偿就是通过对损害 (或保护 )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 (或补偿 ),提高该行为的成本 (或收益 ),从而激励损害 (或保护 )行为的主体减少 (或增加 )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 (

12、或外部经济性 ),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沈满洪等认为,自然资本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生态补偿的三大理论基石 ;许连忠等对生态补偿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解释,认为生态补偿平衡了社会个体成员对于环境公用品的享有 权,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或者财政等方法调剂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 ;李克国具体剖析了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目前我国现行主要的补偿政策,包括财政补偿、流域内补偿、征4 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等 ;蒋天中等提出对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同时提出“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对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方面,蔡邦成、陆根法对生态补偿机制和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生态建设补偿的

13、基本模式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准市场模式和市场化模式三种,蔡邦成还提出分阶段补偿模式 ;尚洪群等人研究了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 资源和资金,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例如通过项目和工程注入资本与技术、降低生态建设者的初期成本等多样灵活的方式进行生态补偿 ;孙新章、张其仔等人总结了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生态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渠道单一、补偿标准不合理等。 在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方面,李博、刘钟龄、徐凤君等探讨了内蒙古草原草地退化原因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李笑春等阐述了锡林郭勒草原恢复退化草地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意识 ;仝川等根据草原优势种的变化来划分退化

14、等级,结合退化面积建立了草原退化指数 (SDI),并对锡林河 流域草原退化状况进行了退化程度分级 ;李青丰、胡春元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认为粗放型的放牧畜牧业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国在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中对生态补偿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规定,生态补偿机制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法律制度比较完备。并且各省市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和财政支持力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尚未建 立有利于转变我国粗放型

15、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增长方式、财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地区的扶持尚不完善、资源和环境的廉价和无偿使用普遍存在,造成经济社会主体缺乏珍惜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和动力。这些,都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生态补偿的定义、原则和方式 2.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补偿现状和效果 3.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完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5 1.建立和完善生 态补偿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2.从法律制度上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完善 3.从程序操作上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完善 三

16、、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本研究论文初步计划从 2010 年 10 月 14 日至 2011年 5月底结束,历时 8个月时间。 1.准备阶段 (2010.10): 召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2.启动阶段 (2010.1020 10.11): 选题及收集相关资料并 撰 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 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 方案 。 3.实践研究阶段 (2010.1120 11.5):进行实证研究。 依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并交老师指导, 进行多个轮回的 指导 研究 ,完成了最终 定稿 。 4.答辩阶段 (2011.5 2011.6):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

17、 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二)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 (三)研究措施 以网络 资源 、 图书馆电子图书 、 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 作为研究 的主要来源 ,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参考文献 1 康爱民 .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 的思考 J.水利发展研究 ,2002(2) 2 毛显强 ,钟瑜 ,张胜等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4). 3 王丰年 .论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机制 .自然辩证法研究 J.北京 :法律

18、出版社 ,2006(1). 4 沈满洪 ,陆菁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J.浙江学刊 ,2004(4). 5 李克强 .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 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3). 6 李笑春,仝川,陈智等 .恢复退化草地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发展 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 J. 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 ,2004,(3). 7 李博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李博文集 M.科学出版社 ,1999(3) 8 王清军 ,蔡守秋 .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研究 J.南京社会科学 ,2006(7) 9 仝川,杨景荣,雍伟义等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分析 J.自然资源学报 ,2002(5) 10 张树川,左停等 .关于退耕还林 (草 )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 J.经济问题 ,2005(11) 6 11 洪尚群 ,马丕京 ,郭慧光 .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 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5) 12 美保罗 R伯特尼,罗伯特 N史蒂文斯主编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 (第 2 版 ),穆贤清、方志伟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年版。 13美 A.迈里克 .弗里曼著 :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一理论与方法,曾贤刚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