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余姚海塘文化散论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 , 海塘文化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塘 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 , 亦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 。 海塘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 。 从汉唐以来,历代王朝都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来固堤御潮。筑塘技术从土塘发展到石囤木柜塘,屡建屡毁,屡毁屡建,高大的石砌海塘蜿蜒于几百公里长的海岸上,蔚为壮观 。 余姚具有七千年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 勤俭质朴的 余姚 先民 运用智慧 创造生产生活。 历史文献中 有“ 旧有长堤,蔽遮民田 ” 的记载
2、 。海浸时期,姚北诸山皆孤悬于海中,因山溪冲刷的泥沙以及海水带来的淤泥堆积,逐渐形成了姚北平原。后海岸线离开山麓地带并逐渐北伸到山会海塘和大古塘一线,海岸潮流一度增强,造成海岸内迁,经堤防抢救,才逐渐稳定。海涂的不断淤涨,北伸,为筑塘创造了条件。余姚人民通过 筑塘围涂,开垦种植, 创造 浓郁 的海塘 文化。 余姚海塘,历史悠久,出土的一 唐代墓志铭中明确有“其墓地北去海塘一百余步”的话语,虽然唐宋以来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墓志所称海塘的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但是 ,至少表明唐代余姚人民就通过筑塘围涂,开垦种植,从而兴起平原聚落的有力佐证。 余姚海塘 绵延百千里,历来都受到重视和保护。海塘关系
3、到国计名生,所以在新建后,历代官府都重守护,勤修筑,不时立禁牌,发告示,每年冬春,聚民修堤,县令每季巡视,平时遣兵巡逻,分员管理,。但由于技术落后,又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塘身单薄矮小又多土塘,经常发生潮水进顶,以致冲缺,农田受淹,庐舍飘荡。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组织群众岁修海塘,采用加土护塘,种植塘草,海涂种大米草保滩和塘坡抛石、砌石、建坝保滩,建造标准塘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海塘抗御 台风大潮的能力。 海塘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涌现了诸如谢景初、叶 恒 、岑安卿等一批建塘名人 。他们作为余姚围垦历史的忠实实践者与倡导人 , 对余姚围垦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余姚海塘文化研究,对于余姚 具有重要的存史
4、和地方文史研究价值。 千百年海塘的发展,不乏文人墨客留下筑塘颂曲 、 诗词碑文。一部海塘史,实际上就是劳动人民向江潮作斗争的历史。 余姚 海塘历经沧桑,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吟唱歌颂,从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如 余姚县海塘记 海村竹枝词董役 海堤行等等,都是咏叹赞誉建塘 领导者的丰功伟绩以及百姓勤劳执着精神 的 诗词文赋。 海塘的修筑,意义重大而深远,给人民带来了福祉。 一方面海塘修筑促成了人工河的开发。乾隆余姚县志卷八中收录明嘉靖余姚县志记载,嘉靖年间,为防倭寇,“于古塘下开新河以防倭,东自观海,西达临山,相距百余里,阔二丈,深一丈许”。二塘河、三塘河 等等 都是在 筑塘、防潮工程中开挖
5、的,形成一个人为的水网。 另一方面,大大发展了工农业,改善了人们生活。 清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说:“沙滩渐长,内地渐垦,于是同一荡地,有西熟,有长荡,有沙头之异。西熟、稍熟可植五谷,几与下田等。既而长荡亦半堪树艺,唯 沙头为芦苇之所,长出海滨,殆不可计。萑苇之外,可以渔;长荡之间,可以盐。” 海涂围成 用来 海水制盐、种植、养鱼和蓄水抗旱灌溉等。唐宋时,余姚沿海海水制盐已具相当规模,清代遂成“浙江盐仓”,后来地老涂淡, 盐分较低, 便 大量 发展垦植业 。 种植 面积最大的是 棉花、 其次是水稻、桑树,也有蚕豆、蔬菜等。近年来榨菜种植成为泗门、临山沿海农户一大宗生产项目,并在沿海建有水库,掘塘精
6、养 ;总之,千百年来,一系列海塘工程节节修筑,滩涂也节节成陆,海塘面貌焕然一新,经历了多次超历史纪录的洪潮考验,老海塘有险无灾。并最终围垦出了万顷良田 。 海 塘工程的发展,反映了当地人民与潮灾斗争的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海塘的修建,对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都是有力的保证。使这一带地区成为了富饶的鱼米之乡。 余姚 海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极富文化价值 , 它的价值既是历史的,记载着钱 余姚劳动人民抗御潮患的英勇斗争历史,记载着劳动人民的历史足迹和奋斗精神 , 凝聚着 余姚 人民与潮患奋斗的智慧结晶,传承着 余姚 人民抗御潮患的文化遗产。 海塘的修筑,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
7、是沿海人民在经济开发中智慧的结晶 。 修筑海塘捍潮,是人与自然的大搏斗,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还 比较低下的当年,这场搏斗的艰巨程度是可以想见的。往往是成千上万的人花了几年工夫才修筑起来的海塘,在几个小时里就会被汹涌的潮水冲毁。海塘屡修屡毁,屡毁屡修,沿江两岸的先民自强不息,前仆后继,锲而不舍,众志成城,修筑海塘的技艺也在这样的反复较量中得到了一次次的提高,这一带因此而形成了修海塘捍潮的独特传统,史料记载之多,令人瞩目, 可见 海塘景观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内容。 海塘的修筑 又是现实的, 只有 了解欣赏它,大大有利于知识的增长和文化的修养,大大有利于人们爱乡土,爱祖国情操的提
8、高。这种 文化价值无疑是很高的。 海潮 固然是大自然的胜景,但是也对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时至今日,海塘仍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沿海屏障。 因此, 研究海塘文化是有十分必要的。 国外对于海塘的研究寥若星辰,国内 对海塘的研究则集中于 钱塘海塘 ,表现其 历史价值、现代价值等方面 ,而对 余姚海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考证 , 研究 余姚 海塘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 本 课题 试对余姚海塘 的 历史文化 、 海塘称名文化、 民俗文化 、 审美文化 、 旅游 价值 文化等方面 做一浅析 ,以全面了解余姚海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状况 。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 本内容 1.研究余姚
9、 海塘的 历史文化 2.研究余姚海塘 称名 文化,包括海塘 塘名 文化 和海塘 地 名文化 3.研究 余姚海塘 的 民俗文化 4.研究余姚丰富的 海塘审美文化 ,包括 建塘 历史故事和 传说 和 关于海塘的文学作品 5.研究 旅游 价值 文化 (二)拟解决主要问题 1.余姚海塘反映的余姚历史价值? 2.余姚海塘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3.余姚海塘所体现的民俗价值? 4.余姚海塘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5.余姚海塘 当 代 旅游文化 价值 ?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本研究论文初步计划从 2010 年 10 月开始至 2011 年 1 月初结束,历时 4 个月时间。 1.准备阶段
10、(2010.10 2010.11.15): 召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2启动阶段 (2010.11.15 2010.12.15):选题及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 (2010.12.15 2011.1.9): 进行实证研究。依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并交老师指导,进行多个轮回的指导研究,完成了最终定稿。 4.答辩阶段 (2011.5 2011.6.10):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二)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三)研究措施 以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
11、刊论文 、 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观察、 实地走访、 对比分析、总结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四、 参考文献 1余姚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余姚市志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12月第一版 . 2干凤苗 . 姚江志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3 年 12 月第一版 . 3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姚市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月第 1版 4徐长源 .慈溪县志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 6诸伯钧 .余姚境域县政汇编 .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6年 . 7季学原主编 .姚江文化史 宁波:宁波出版社, 1988年 8徐惠钊主编 .慈溪水利志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 . 9王清毅主编 .慈溪海堤集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4 年 . 10戚建江主编 .百年新浦 .河北:新华出版社 .2007年 . 11方柏令主编 .十里 长街 坎墩 .河北: 新华出版社 .2006年 10月 12洪焕椿 .浙江方志考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