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 一、引言 我国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目前年销售规模达到 25 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约 2.2 亿美元;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约有 500 余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不锈钢保温杯(壶)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经济特征。主要集中在浙江永康、武义和广东潮安、揭阳、新会。永康作为全国主要五金产业基地,现有不锈钢保温杯(壶)生产企业 300 余家,年产值 1000 万元以上的约有 30 余家,年产值5000 万元以上的有 10 余家,企业规模上 亿元的有先行、南龙、刚自达、哈尔斯、保康、美特
2、6 家。永康生产不锈钢保温杯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保温杯原材料不锈钢带的拉管到塑料开关、橡胶密封圈、杯盖、杯底、电解、喷砂,各配件厂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永康目前不锈钢保温杯的产销量已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产品 70%以上出口。永康的不锈钢保温杯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特征。 二、主题 (一 )、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迈克尔 .波特 (2002)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集群聚集离不开许多本地公司在激烈的同行业内的竞争,集群聚集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 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聚集能够改善创新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的企业的形成。这是个
3、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集群内的企业的战略竞争,同时也刺激集群集聚本身的竞争力,这些过程部分的依赖于人际关系、社会网络、面对面的交流、社会资本。 Barabbas L, Jenna H(2002) 在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一文中提到了:欧洲集群政策功能目标的设定较为系统化。具体而言 , 集群政策中的经纪人型政策通过搭建合作对话平台等机制来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集群内外各方协作 ; 需求方政策倡导运用公共采购等刺激需求的手段促进集群成长 ; 培训政策着力2 于利用培训项目等方式提升集群内企业
4、的技能和能力 ; 国际政策通过举行国内外参与者交流等途径力图增强集群的国际联系。 R.Gulatiete.Guest( 2000)在 Introductions to the SPeeial Issue: Strategies Networks一文中提出:市场推广效应。与企业品牌相同,区域品牌也是一种基于顾 客认知的产品形象和价值维度而这种认知的基本构成显然是该区域产品在产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特性和优劣势,说到底是该区域品牌为顾客创造的价值。 以上的提到了企业集群的功能和作用,同时提出了经纪人型政策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地方性和国际性意义,以及区域品牌形成的必然条件。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周
5、五七( 2010)在 民营中小企业集群演进困境与政策促进 一文中阐述了关于 中小企业以其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和富于创新的优势,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在资源获取、研究开发与市场 开拓等方面处于劣势,不少中小企业自发地走上了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王缉慈 ( 2008)在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 一文中提到: 虽然中国的产业 集群 已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同国际先进的产业群相比 (如: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德国的巴伐利亚;以及美国的硅谷等地 ),我们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现有的大多数由相关中小企业集聚所形成的产业群并不是真正
6、的产业群,而真正有外部经济而又有集体效率的产业群在我国还非常少,能促进技术创新的更少 。 “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群基本都是建立在劳动力密集型基础之上,而发达国家的 产业群则较多以创新机制为基础,通过高信用体制不断促进企业的合作创新,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我国产业群的基础低主要表现在:低价格竞争、充足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原材料采购等方面。 仇兴保( 1999)在 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 :过度竞争的“柠檬”市场 一文中提到: 由于信息不对称,低质量的商品把高质量的商品逐出市场。实际上,任何小企业集群对某类产品的生产都是竞争性的,一旦在某个小企业集群中出现 “ 柠檬市场 ” 效应,最后都将使自己蒙
7、受伪劣商品制造者的恶名,其结果会使经销商和消费者最终转向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或集群。这 就是永康的小五金企业集群屡次出现产品生产大起大落的原因 吴 瑾 , 刘会武 , 王胜光( 2008)在欧美产业集群政策的比较研究与思考一文中提到:明确政府作为扶助支撑者的角色定位 , 避免政府对竞争过程进行直接及过度干预 ; 明确政策实施进程中能够对政策对象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因素 (比如市场、企业等 ), 运用政策力量促3 使其对集群发挥积极影响 , 加强政策效用 , 促进集群发展 ;同时 , 政策还应具备有效的协调性 , 使各级政府能够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 共同促进集群成长。此外 , 要基于区域、产业
8、特点灵活操作 , 使政策发挥出积 极作用 , 实现预期目标。 李学军,王松峰( 2010)在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策略 .改革与战略一文中提到了中小企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繁荣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企业集群的发展能够提升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而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企业集群品质与信誉的标志,有力地推动区域市场扩张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 赵丹洁( 2009)在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文中提出 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也提升了行业协会、商会服务会员的能力。在中小企业间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是市场经济 条件下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规范行业有序竞争,扶优
9、扶强,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聪群( 2008)在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官产学研联盟一文中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共性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创新需要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官产学研联盟是产业共性技术合作创新的组织载体。官、产、学、研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利益的交集和优势的互补是形成战略联盟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了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创新机制。 高文兵 (2010)在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 的问题研 一文中提出了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具有自增强的根植性与网络结构刚性,系统内长期的共同学习和持续的知识积累,可能使集群锁定于既有
10、的技术轨道,削弱集群的持续创新能力 。 因此,对于传统的地方中小企业集群,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来提高集群网络的开放度,建设一个高度弹性的集群网络,以减少技术的不连续性与市场需求突变对集群发展带来的威胁。 孔丽霞( 2010) 在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探析 一文中提出了 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在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 推进技术创新、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愈加明显。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其发展。 以上纵观国内外对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特点以及解决的
11、方向进行论述。本文旨在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希望从永康不锈钢保温杯产业为突破口,阐述中小企业集群行业结合地方实际因素的发展战略。 三、 总结 4 通过对永康保温杯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并重点分析永康保温杯行业的前景与风险。发掘 保温杯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大背景下的永康保温杯企业来说, 保温杯 行业协会是促进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不锈钢保温杯(壶)行业扶优扶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永康保温杯协会将始终致力于推进实施行业名牌战略,进一步倡导不锈钢保温杯(壶)生产
12、企业抓质量创名牌,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提高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把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响,力争早日在国际著名不锈钢保温杯(壶)品牌中出现更多永康企业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周五七 . 民营中小企业集群演进困境与政策促进 J. 经济管理, 2010(3):2-5. 2王缉慈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集群面临升级压力 J.中国报道, 2008(2):3-4. 3仇保兴 .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 :过度竞争的“柠檬”市场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9(1):1-2. 4吴 瑾 , 刘会武 , 王胜光 .欧美产业集群政策的比较研
13、究与思考 N.科研管理 , 2008(1):4-6. 5李学军,王松峰 .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策略 J.改革与战略, 2010(9):7-9. 6赵丹洁 .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J.中国中小企业, 2009(12):5-6. 7张聪群 .基于集群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载体:官产学研联盟 J.宁波大学学报, 2008(5):4-8. 8高文兵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6-7. 9孔丽霞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探析 J.金融经济, 2010(6):10-12. 10美 迈克尔 .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46-78. 11 Barabbas L, Jenna H, Nelda Zen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J. Physical, 2002(11): 590-614. 12 R.Gulatiete.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s to the SPeeial Issue: Strategies NetworksJ.Strategies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