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三国演义人才观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三国演义这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是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体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 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历史人物,其中吸引我的不仅仅只是雄伟壮观的战争场面以及以奇制胜的谋略,还有政治首脑鲜明的人才观。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常年战乱,民不聊生。但是,三国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一个时期。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纵观三国时代, 英雄豪杰纵横四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猛将和谋士等,如同天上繁星,灿烂生
2、辉。三国时期是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国家四分五裂,诸侯割据。许多诸侯为了获取天下,成为王者,就想方设法地去笼络人才,正所谓 “ 得人才者得天下 ” 。但是,不同的诸侯在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的差异,造成了三国英主各自成就的分水岭。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巨作,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并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三国演义版本、作者及文本主题等问题的研究较多。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围绕三国演义中的民本思想、三国演义中的人才问题 、三国演义与诸子思想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 对三国演义人才观抑或用人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荀子认为,人才是路线、政策、法律这一国家的根本的“总要”,
3、“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墨子认为,尊重人才是为政之本。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深知人才的重要,因为千方百计网罗人才,使之为自己建立霸业服务。周国平在船山学刊上发表的 的用人艺术中指出,三国之善于用人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视同手足,珍重人才;二、不拘一格,发现人 才;三、广开渠道,罗致人才;四、不惜代价,保护人才;五、知人善任,使用人才。刘敬圻在求是学刊上发表的 首脑智慧的深层较量 用人之道比较谈 中指出,曹刘孙三人实行着独具魅力的人才政策 ,为他们吸引了足够三分天下的忠勇智慧之士 ,还为后者的建功立业提供了宏大辽阔的舞台。他指出曹刘孙三方用人政策的显
4、性特征有五:其一,用人不论资考;其二,举才不论亲疏;其三,举才不论长幼;其四,举才不论急缓;其五,举才不念旧恶。清朝史家赵翼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 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刘孙三人虽对人才都很重视,但其所用之法概不相同,曹操用权术,刘备用性情,孙氏兄弟用意气,同样的一个内容,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而,我选择了研究人才观,确定论文题目是 人才观研究,这一论题主要是针对三国演义中人才观的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探究,对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人才观进行比较详细的总结概括和呈现。 前
5、人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有些观点也已比较成熟,虽然前人对三国演义的人才观抑或是用人方 面已有相对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更多的是研究比较单一,本文试图对三国演义人才观有一个总的把握,能够使我们很清晰地了解到作者赋予并从三国演义中体现出来的人才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研究三国演义的人才观。针对小说文本当中,魏蜀吴三国政治首脑(刘备、曹操和孙权)在“选人、育人、待人”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的做法,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分析加以说明,并概括分析三国演义的人才观。魏蜀吴三国鼎立几十年,蜀国吴国最终被灭,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政治首脑对于人才的态 度及其人
6、才观的不同。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位政治首脑由于对统一大业的需要,对人才都十分重视,但其所运用的笼络人才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刘备“ 唯德是用 ”,曹操“ 唯才是 举”,孙权则更多的是继承江东的基业(包括人才),对待人才“有礼有加”。通过分析,对三国演义的人才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概括,并得出吴蜀被魏所灭的涉及人才观方面的原因。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1、确定选题方向; 2、资料的收集整理; 3、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4、执笔撰写; 5、反复修改; 6、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 例证法; 3、归纳法 研究措施: 1、图书馆查阅资料; 2、网上搜索资料; 3、资料整理; 4、老师的指导 四、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毛评本)北京:中华书局, 2009. 2陈其欣 .名家解读 三国演义 .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3朱一玄 .三国演义资料汇编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4冯世斌 .三国用人艺术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0. 5沈伯峻说三国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 6李炳彦说三国话权谋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4 7陈寿 三国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