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34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清代顺康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 )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稼轩词也是中国古代词坛里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词人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历代的许多词人继承稼轩词的风格,次、和稼轩词的韵和体。 近几年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稼轩词的学者,其中关于稼轩词接受情况研究也不少。 第一 ,关于个别词人对稼轩词接受情况的研究。 1、 李春英的志同道合者的唱和与推尊:论龙川词的稼轩接受 ,论述了南宋词人陈亮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辛弃疾登上词坛以后,雄踞于

2、词坛峰巅,南宋诸词家多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中,陈亮作为稼轩的好友及志同道合同志,也以表达“经济之怀”的词作,与稼轩声气相亲,陈亮对稼轩词的接受,表现在题材、风格、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受到稼轩词的影响。他认为,陈亮对稼轩词的接受是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既包含对稼轩人格的推崇仰慕,也包含对稼轩词的欣赏与模仿,在促进词体充分发展的同时,陈亮从内容、风格等方面推崇、接受稼轩词,又注重发挥创造,形成自己的特色。陈亮对稼轩的人格魅力推崇备至,这是他对 稼轩词欣赏和接受的基础。陈亮对稼轩词的接受表现在题材、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上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其词多抒发抗金复国的爱国理想,同稼轩一样,在他手

3、里,词这一诗体形式也已成为表达爱国热情、进行政治斗争的武器。将抗金复国的题材引入到原本狭窄温婉的词这种文体中,是南渡之后开始的,辛弃疾将之发扬光大并进一步开拓了词境,陈亮则继续引着稼轩开拓的道路走下去。具体在选题类型上,龙川词也与稼轩词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一,赠答酬唱之作,其二,登临述怀之作。其次,龙川词对稼轩词的接受还表现在风格上,即继承了稼轩词的豪迈奔放 ,并且更加恣肆淋漓,其词在稼轩“以文为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呈现出“政论”的特色。在与稼轩唱和、交游的过程中,受稼轩词和时代风气的影响,龙川词也表现出了豪放不羁的特色,特别是那些抒发“经济之怀”的爱国主义篇章,更加雄放恣肆,痛

4、快淋漓,具有强烈的股东精神,被认为是最类稼轩者。再次,龙川词在语言运用上也和稼轩相类似。龙川词同稼轩词一样都喜欢运用典故,这样可以使情感的表露直率中蕴含蓄,更加耐人寻味。龙川词对稼轩词的接受还表现在遣词造句中流露出的对稼轩词的模拟。 2 2、 朱丽霞的论刘须溪对辛稼轩的接受,论 述了宋代词人刘辰翁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她认为在辛稼轩之后的次史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她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两方面接受辛稼轩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方面,朱丽霞认为须溪现存的词多作于宋亡之后,其词旨是为南宋的灭亡而招魂以示其亡国

5、之悲。以“春”喻国事感怀的表现的手法源自于稼轩,在须溪词中,题咏“送春”制作,屡屡可见。须溪与稼轩的时代不同,稼轩时代恢复尚有“希望”,稼轩所吟叹的是英雄无路之悲,是报国无门之愤,是在那个有希 望的时代里个体的希望破灭的吟叹。而须溪的时代,国破家亡,已经是江山易主,他所持的理想已经破灭而毫无任何“希望”,所以须溪的“暮春”情怀当与稼轩的“启示作用”不谓无关。朱丽霞认为须溪将稼轩所首创的词中驱使比兴和象征的手法用之于节令词的创作中。吸收楚骚笔法入词始于稼轩,因而须溪以骚体填词也不能不追寻到稼轩那里。另一方面,朱丽霞认为,须溪词流露出明显的散文化的稼轩“痕迹”,除了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手法以增加词的

6、内蕴外,熔铸经、史、文、赋入词,也是须溪词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以散文句法入词。其次,浑融自如的驱 遣经、史,驱使典故成语。这一“策略”源自稼轩,须溪于此亦出神入化。其三,须溪词大量地运口语、俗语入词,部分词作,极似稼轩词中之“诙谐”之作。须溪随心所欲地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犹如己出。须溪钟情于稼轩,在其词中,稼轩之“声”则是随处可“闻”。须溪不仅行云流水般的化用稼轩词句,而且有整首和稼轩韵之词作。其四,将古典小说之情节和唐宋诗词名句入词,且浑化无迹。开启其端者亦稼轩也。此种笔法所给予须溪之影响既深且巨。 3、 朱丽霞的论陈迦陵对辛稼轩的接受论述了清代词人陈迦陵即陈其年对辛稼轩的接受情况,她的主要观

7、点是, 在清初词 坛上 ,伴随着易代鼎革的风云 ,在以陈迦陵为宗主的阳羡词派那里又鼓荡起 “ 稼轩风 ” 的洪音巨响。迦陵以稼轩为旗纛而纵横于词坛 ,充分显示了 “ 中兴 ” 的清词那旺盛的生命活力 。她 从生命际遇与词风 、 词风之渊源 、 语言和笔法三个方面探讨了迦陵对稼轩的接受 :一、生命际遇与词风 。陈迦陵和辛稼轩有着相似的生命际遇,他们都有怀才难舒、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明王朝灭亡时,陈迦陵以家世贵公子的身份突遭忘国之巨变的打击,而变得迷惘、痛苦、那种国破家亡的痛难以言表。当年稼轩面临困境时的矛盾心情完全被沧桑巨变的痛楚和恢复无望、报国无路的 迷茫所取代。陈迦陵有着恶惨苦痛的经历,孕育

8、了其胸中的激愤之情,加之他宣泄胸中胸中所形成的稼轩般的“狂”的个性,于是汇聚成极富冲击力的剽悍之气,贯注词的创作之中,发出了稼轩词所包蕴的那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纵横之势。同时稼轩词中那大量存在的抚时感事的词篇和那众多的对军旅生活的抒写在陈迦陵词中又“重见桃源”。 二、词风之渊源 。陈迦陵继承了稼轩词的“豪爽”特征,然而在继承的同时也体现出迦陵词自己的个性,也就是说,迦陵词是从“变”的过程中体现出对稼轩词风的继承。在陈迦陵的湖海楼词中所用最多的词调为体现豪放词 风的词调,同时迦陵多用“旖旎妩媚”、“凄怆怨慕”的蝶恋花,“感叹伤悲”的望江南,“健3 捷散袅”的采桑子诸调,从中可看出迦陵词将豪

9、放词风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择韵方面他们也保持着一致性。同时迦陵词中的纵横千古的气概从稼轩处直承而来,他所反复强调的“气”正是稼轩在其九议、十论中以“气”、“势”倡言其恢复之策和稼轩词中所充斥的那股磅礴之气回应。另一方面承认迦陵词的抒情力度较稼轩词稍逊一筹。 三、语言和笔法。 迦陵词融经融史入词之散文笔法亦源之于稼轩,迦陵词中所喜用的夹叙夹议的笔法,其始作俑者亦为稼轩。 4、 朱丽霞、孟虹的晚清云阁词对稼轩词的接受,论述了晚清词人文廷式即文道希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其认为晚清词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稼轩风”在经历清中期的寂寞和孤独后的重新扬帜。其中,文廷式诸词坛大家的词体救赎成为晚清“稼轩风”扬帜

10、的重要机缘。文廷式的生存背景、生存环境和个人胸怀襟抱与辛稼轩为隔代知音,因而其词作无论是情感抒发、模写规范,还是典故驱遣、语言组合方面,皆可看出稼轩的深远影响。从文道希学辛稼轩、似辛稼轩的两方面来论述文道希崇尚稼轩词,其一,情感与神韵。道希与稼轩有着相似的身份、经历和学术修养,又遭遇 相似的国难和家难,共同怀有相同的报国壮志却都遭遇抑制,因而他们词中的情感都是反复倾诉“士不遇”的悲哀。其二,技法与语言。文道希词之艺术尤其是语言方面亦受稼轩沾溉良多,灵活的化用稼轩之成句以扩大词作的意境是道希词引人注目之处。将口语运用到词中,以文为词等,都是从稼轩词中习得。其认为文道希和辛稼轩成为隔代知音的必然的

11、因由缘源是词学旨趣相近和相似的出身使得他们把功名、英雄、宝剑、神州作为屡屡吟咏的主题。 第二 ,关于后世各个朝代总体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研究。 1、 李春英的宋元时期稼轩词接受研究,论述了宋元两个朝代 ,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首先,他论述了稼轩词的艺术特质,作为宋元稼轩词接受研究的前提和论述基础。其次,主要论述宋元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在全面把握宋元各时期词人和词论家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的前提下,突出重要接受者的理论接受。在这里,先论述南宋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分为推崇与批评两个方面。以范开的稼轩词序、刘克庄的辛稼轩集序、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为例,阐述了南宋大多词人对稼轩词持肯定态度,同时

12、以骚雅派词人张炎为例,论证词坛上也有对稼轩词的批判声音。再论述金元词坛对稼轩词的理论接受。金元词坛对稼轩 词的理论阐释变现为压倒多数的认同和追慕,对稼轩豪迈奔放的风格极为推崇,元好问就是推崇者中的代表人物。再次,论述宋元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在全面描述宋元各时期词人对稼轩词接受情况的前提下,突出重要接受者的创作接受。在这里,他先论述南宋中期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以陈亮、刘过等人为例,阐述了于稼轩同时代的词人大都与稼轩往来唱和,并从稼轩词中汲取营养,成为稼轩词派的一员。再论述南宋后期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接受。以刘克庄、陈人杰等词人为例,表现了大多数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同时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的

13、婉约派词人的创作, 也受到稼轩词的影响。接着论述了金元词人对稼轩词的创作研究,以元好问为代表,明显的表现出了对稼轩词创作上的接受。最后,主要从词4 集入手考察宋元稼轩词的社会接受情况,得出了了三个结论:其一,宋元时期,稼轩词的社会接受与传播主要依赖于文本,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通过歌女、乐工传唱而进行的。就其应歌而言,稼轩词在南宋中期不甚被欣赏。其二,稼轩词在宋元时期的社会接受情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就其选集而言,稼轩词的接受接受在南宋中后期更显活跃,宋末元初陷入低潮,体现出宋元各时期审美观念的流变。其三,南宋、金元时代刊刻和流行在稼轩词 版本大约有十种,其数量在两宋词人中是比较多的,说明稼轩词在宋元

14、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消费需求量大,流传广泛。 2、 程继红的“稼轩风”中的明词主要论述稼轩词对明词造成的影响,其认为在明初,“稼轩风”是词坛主要的生态特征之一,明初词坛仍为元代词风的延续,而元词的风尚中,“稼轩风”是主流,因此,明初词坛普遍存在着“稼轩风”的生态特征,再以邵亨贞为例,论证明初词风总的趋向还是豪放的,对于稼轩而言 ,从南宋历元至明 ,其接受链条是延续的 ,而且在明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接受群体。在弘、嘉时期,“稼轩风”又深刻影响了明词的中兴姿态, 以杨慎、陈霆、夏言为例,论证弘治到嘉靖近八十年的明词的中兴时期,便是在这时期有“稼轩风”的到来,论述了明词在弘、嘉时期的中兴姿态 ,具有鲜明

15、的稼轩色彩。近年来有学者注意到在明清时期 ,西南边陲的云南省竟有不少词人的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稼轩风韵。在晚明及明清交替时期 ,“稼轩风”成为词人的一种精神身份 ,使明词品位与境界有了极大的提升。 明代后期,稼轩风的流行更多与时代的因素相关,可以说,本阶段是时代和词人共同选择了稼轩,使得明词和稼轩的关系多了一层社会意义。谭元春、王屋、彭孙贻、吴熙、易震吉、金堡、王夫之这些词人为例, 论述了“稼轩风”是明末词人的一种精神风尚,使得精神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3、 唐先进的晚明词中的“稼轩风”,主要论述“稼轩风”在晚明时期词坛的动向。其认为,明末词人对稼轩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有着事实上的发展和继承,是清词

16、中兴的前奏。他们的创作扭转了明中叶的词风,不仅爱国主义在作品中得到宣扬,词风豪放,而且风格耶更趋向多样化。明末词人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对“稼轩风”的振兴,第一方面,以陈子龙、王夫子的词为例,论述晚明的词中多宣扬爱国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也有作品开始反思亡国的原因。第二方面,词风豪放。生活在明末的志士 们 ,面对国家民族的危难 ,都有过纵横沙场的经历 ,词作就能更多的着重于爱国情思 ,自然是随处辄发。而且与辛弃疾极为相似的地方在于 ,在亡国之痛的重压下 ,他们的豪情也总是一次次被现实的失败所打击 ,他们的豪放风格自然是与生活在繁华盛世的词人之作中的心盛气豪有很大的出入 ,他们的豪放更多的是杂糅了悲、

17、思、愤的复杂情绪。以金堡、张煌言为例,论述了明末词人面对河山的破碎景象 ,心中所受到的强烈震撼和谴责是前代知识分子都不曾经历和体验过的。他们的作品中追求的是心胸与志气的豪 ,而不是气势与形式的豪放 ,词句中流淌更多的是悲痛的豪放意味 ,反映出时代的动荡和强烈。第三方面,题材范围扩大,风格多样。明中叶以来 ,词作题材狭窄 ,所咏内容仍没有超“风花雪月”的范围 ,这和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是极不相称的 ,明末词人一扫明中叶的5 词风 ,题材多样 ,豪放之外同时也不乏婉约佳作 ,思想内容更趋多样化。晚明词人群体人品与词品 ,极其崇高 ,可歌可泣。其为人 ,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德 ;其为词 ,发

18、扬了两宋尤其是辛弃疾以来密切联系现实的自抒胸臆的传统 ,或风格高 ,或雅韵欲流 ,使一度衰微的明词重新振起 ,发出耀眼的光辉 ;其对后 ,影响了清初数十年的词作风格。 4、 程继红的全明词对 稼轩词接受情况的调查分析,其认为,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首先以全明词为中心,以全明词中拟、和稼轩词为对象来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得到定量的结

19、果。再分别从明词个阶段拟、和稼轩之作的词人分布,明词与宋、元词拟、和稼轩之作比较,明人拟、 和稼轩词与草堂诗余选稼轩词比较,全明词拟、和稼轩之作与古今词统所选辛词比较,明人所拟、和的稼轩词内容分析这五方面,对全明词中稼轩词被接受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最后论述了明代词人对稼轩词接受的原因是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时代因素的影响。其还认为若对全明词中拟、和稼轩词的那些词人作进一步全面系统的分析,则将看到受草堂词余影响下的明词,仍保持着向上一路的词风。尤其是到了明代后期,追步稼轩的词人增多,创作亦与时代贴近。 5、 陈水云、张清河的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论述了在清初的词坛上 ,稼轩词被主动接

20、受的情况。其认为,在清初词坛,“稼轩风”有一种回归的走向,它主要表现为主体尚气、题材内容的拓展、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清初词坛对“稼轩风”的主动接受,这一发展走向,与明末清初特定的时代环境有密切关系,也是明末清初词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认为“稼轩风”在清初的历史巨变里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和声音的“共鸣点”,一时间“稼轩风”在江南地区蔚然而起,特别是经过阳羡词派的鼓荡和张扬,在清初词坛出现了“稼轩风”回归的发展走向。从清初词人主体的“尚气”;词作内容“博大”,把诗文经史内容引入词;词的艺术风格 多样,兼容豪放清刚与绮媚婉错之美三方面来论述稼轩风的回归,最后以陈维崧为例,统计出清初词人追和稼轩韵的

21、有很多,而且清初词人酬和用韵与辛词在用韵上的近似情况也很多,通过比较,清初宋词选本中稼轩词的量很多,因此从量的方面,论证了“稼轩风”在清初回归的事实。 6、 刘尊明的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其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全清词 (顺康卷 )等历代词总集的检索与统计 ,我们获取了从南宋中后期至清康熙朝约 500 多年间历代词人次韵追和稼轩词的作品数据 ,共计有 135位词人创作出 384首次韵词 ,涉 及稼轩词凡 50调共 103 首作品。宋代以 15人 28 首作品 ,拉开了次韵稼轩词的绚丽序幕;在金元只有 1 人 2 首次韵词的低潮之后 ,明代则以 31 人 97 首的数量将次韵

22、稼轩词的创作推上个一个小高潮;清代顺、康两朝6 更是蔚为壮观 ,共有 88 人创作次韵稼轩词凡 257 首。通过对历代词人次韵稼轩词的定量分析 ,我们不仅对稼轩词的名篇杰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获得了一个新视角的体认 ,而且也得以进一步确证了辛稼轩在词学发展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不朽地位。从次韵的定量分析,考究历代词人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 (二) 清代词人,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寄托在了他 们的词中,用语言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风尚,要了解清代词人的情况,一定要研究他们的作品,即清词。清初顺治康熙时期的词人,他们所做的词,经程千帆和张宏生整理编制成了全清词顺康卷和全清词顺康卷补编。 第一 ,对全清词这

23、本著作的研究也很多,但大部分是对其的补充遗漏的词篇遗和之处存在的瑕疵。 1、袁美丽的 指瑕和补遗,其认为全清词顺康卷的编撰涉及到众多的遗民词问题。其围绕遗民词的取舍,论述了全清词顺康卷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取舍标准不明确 ,认为 全清词 顺康卷 在对待明遗民问题时 ,出现了同是遗民有的录了有的未录的矛盾。词人词作漏辑较多。词人生卒年讹误等。 2、陆勇强的 拾遗,其认为全清词顺康卷收录的词家之众、作品之多,均属前所未有。但由于散见之词章寻检不易,故也有相当数量的侠词有待收罗。他从总集、词话、笔记、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样录全清词顺康卷未收之侠作 40 首,并对顺康卷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性氏、字

24、号、里籍、生平事迹等。 3、王纱纱的 失收词别集补遗,其总共补遗了余为霖撰的石松堂集附词 、张习孔撰的诒清堂集附词、吴雯撰的莲洋集附词、谢乃实撰的山人集附词、陈梦雷撰的香叶词一卷、张振撰的松鹤山房集附词一卷、杨万基撰的西亭集附词这七个别集。 4、潘承玉的 指瑕,全清词顺康卷的出版被誉为学术界与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但巨璧之瑕 ,在所难免 ,主要表现在明人误作清人、一人前后两处著录、词人生卒年不确等事实讹误 ,及误收南明反清烈士、特别是大量著录明遗民之作等体例乖违诸方面。 第二 ,以全清词 顺康卷中的某些词篇作为对象的研究。 1、胥 洪泉的 “竹枝词”的几个问题,就是以全清词 顺康卷中的“竹枝词”

25、为研究对象的。其认为全清词顺康卷是继全宋词、全金元词、全唐五代词之后最大的断代总集,是近几十年来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然而,其中所收毛奇龄的竹枝词一首,七言八句,根据体式、内容和押韵,应分为两首;有的竹枝词带有和声“竹枝”、“女儿”,但“女儿”不应在下句的开头,应在上句第七字之后;所收焦袁熹的竹枝两首,不应把七言句式点断为四三句式。 7 2、刘夕媛的董元恺 研究,是以全清词 顺康卷编录的苍梧词词目为依据,对董元恺生平进行了考述。主要论述了奏销案对董元恺前程与思想的影响以及董元恺对词艺精心研习的艺术化人生。还阐述了苍梧词基本内涵,主要阐释其作品的题材内涵与文化意蕴。最后论述了苍梧词艺术成就,论述作

26、品在词牌选用、艺术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 ,以顺治康熙时期的词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1、胡小林的清初词人张丹卒年考,以全清词 顺康卷为参照资料,考证清初词人张丹的卒年,结果发现张丹卒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全清词 顺康卷关于张丹于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尚在世的论断有误。 3、承剑芬的陈维崧词风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以陈其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背景、时代烙印、地域文化和个人性格几方面的考察 ,试图还原词作者的文化生态环境 ,以求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阳羡词派宗主陈维崧 这个中国词史上“填词之富 ,古今无两”的词人通过作品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的幽微情思 ,从而理清陈维崧词风形成的

27、原因。 第四 ,以整个清初词坛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1、卞茉的“秋水轩倡和”与清初词坛风会,其认为,清代被认为是词“中兴”的历史时期而清初由于其特殊 的历史背景,词坛百派竞出、词风胚变。相对于清代中后期词坛定于一尊的气象,清初词坛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其从“秋水轩倡和”这样一个群体倡和的特殊现象入手,从词人、词作、词学观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从而窥见清初词坛流派纷呈的整体面貌,把握清代词坛的流派消长,厘清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词风指向。以“秋水轩倡和”为主体研究对象,对“秋水轩倡和”的词人、词作以及词学观进行系统分析,考察“秋水轩倡和”群体力量对于个人创作的影响以及个人的词学观对于群体创作的导向作用

28、。主旨在于以“秋水轩倡和”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酬唱活动为参考, 观照一个时代词风的消长和演变。 2、翁容的曹贞吉词及清初词坛,其研究对象曹贞吉 (1634 一 1698),康熙三年的进士,是康熙年间的词人。其认为清初词坛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曹贞吉的词学观念与清初的词学思想有紧密的联系,创作实践独立于各大流派之外,在清初词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曹贞吉推尊词体,重视兴寄托。他的词宗南宋,词风偏向于豪放一派。仕途的坎坷、亲族的变故使他的词形成含蓄隐曲、寄托遥深的风格。曹贞吉的词学主张和词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清初由尊北宋转向崇南宋之词风,在词学的尊体说中以其创作和理论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他所倡导的

29、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词家。 3、艾立中的清初词坛的词曲之辨,其认为清初词学的中兴 ,首先在理论上经历了一个拨乱反正的过程 ,即肃清明代词曲二体混杂的观念 ,改变以曲为词的创作面貌。词人从词的语言风格、词韵、格律方面严辨词曲二体 ,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词体观 ,为清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8 4、张玉龙的怀古与经典 清初怀古词与清词复兴,其认为怀古题材受经典的影响很深 ,在诗词怀古经典都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 ,清初词人仍然对经典在创作上作出自己的回应。无论是利用历史时段的模糊 将明朝加入怀古对象 ,通过群体性唱和以及自我经典化创造新的怀古地点 ,还是利用大型组词进行怀古形式上的

30、探索 ,都反映出了清初词人力图超越怀古经典所带来的种种限制 ,将时代融入怀古题材的努力。这些对经典的反应成为清词之所以实现复兴 ,建立起自身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 5、丁放的试论清初“婉约派”的词学理论,其认为,清朝词的创作与词学理论,都呈现出中兴的局面,清代初期的词论,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婉约派”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核心论点 :一、以“婉约”为正宗而不废“紊放”,主张融合两派之长,另创新体;二、重“自然”、“本色”,严诗、词曲之界限;三、对词中感情之作用及其它创作规律进行了有益探讨。清初“婉约派”的词学理论,为清代词坛的繁荣局面开了个好头。 6、陈友康的清词中兴论,其从作者作

31、品数量巨大 ,作者地域分布广阔;内容丰富 ,境界拓新 ,功能增强;流派纷呈 ,风格竞出;理论发达 ,词话勃兴;清词研究的现状和深化研究的设想这五个方面,论述了清词的中兴。 7、邱阳的清词中兴原因再探,其认为清词中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 ,自明代实已开启词的复兴之端。政治因素只是诱发词的复兴的一个“契机” ,词的内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才是 清词中兴的更重要原因。晚明云间派的理论对清初词坛及这一时期词的理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 ,满足文化的形成、发展对清词中兴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可忽视。人口的激增与出版业的繁荣同样为词的中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只是对近几年一些学者关于稼轩词的接受情况和

32、清初词的相关研究做了粗略的举例阐述。 依据和意义: 至于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要联系前面的阐述做一些说明,近几年对于清初词坛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词的“中兴”上,虽然有涉及到清初词坛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例如陈水云、张清河的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但也是 不多。尤其是对全清词 顺康卷的研究,多集中在拾遗补遗以及指瑕方面,针对全清词 顺康卷中稼轩词的接受情况的研究很少很少,几乎只有刘尊明的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刘尊明的分析是定量的分析,其中没有详细的标注次韵辛稼轩词所在全清词 顺康卷的具体位置和词人的资料,以及没有阐述出现次韵辛弃疾词现象的原因等,重点在于对各个朝代次辛稼轩词韵的数量进行比

33、较,从而清楚地看到辛弃疾词在各个朝代被接受的定量情况。本课题不仅仅是要对数量进行分析,还要分析次辛弃疾韵的词人的情况以及出现次韵辛弃疾词的原因。基于 以上几点,本课题的开题就有了自身的依据和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9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以全清词 顺康卷及其补编为研究对象,整理罗列出全清词 顺康卷及其补编中与辛弃疾有直接关系的词人和词篇,以及次稼轩词韵的词篇以及词人。 2、 根据全清词 顺康卷及其补编,分析清初顺康年间词坛“三大历程”( “云间词派”的消化、“阳羡词派”的崛起、“浙西词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对辛稼轩词的接受情况 3、 根据全清词 顺康

34、卷及其补编,分析清初顺康年间词坛上三大著名倡和活动(“江村倡和” 、“广陵倡和”、“秋水轩倡和”)中,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1、阅读文本,收集资料 2、参考相关研究资料 3、大纲写作 4、完成初稿 5、与指导老师交流、修改 6、定稿 研究方法:文本调查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研究措施: 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相关书面资料。 2、进行文献检索补充,列出大致提纲。 3、反复比较、研究资料,修改提纲。 4、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5、与 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认真校对论文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

35、中华书局 2002 2 张宏生 全清词顺康卷补编 第一册到第四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刘尊明 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第 30 卷第 2 期 2010 4 陈水云 张清河 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第 6 卷 第 4 期 2004 5 程继红 全明词对稼轩词接受情况的调查分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第 23 卷第 1 期 2006 7卞茉“秋水轩倡和”与清初词坛风会 吉林大学 2009 年 4 月 8张玉龙怀古与经典 清初怀古词与清词复兴 社会科学 2010 年第 5 期 9刘尊明 .历代词人次韵辛弃疾词的定量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第 30 卷第 2 期 2010 10 10孙克强阳羡派词论及其影响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l 期 11黄士吉论浙西词派大连大学学报 第 4 卷第一期 1994 年 3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