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37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词花意象的三重奏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意象,一般蕴涵某种习惯性的意义和情感,成为一种有指向性的历史积淀。而花,素来代表最美的事物,最美的生命形态,亦是诗人吟咏最多的自然原型。“一代词宗”李清照一生爱花,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存世的 68 首词里咏花词占 37 首。这些咏花词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和楚辞美人香草的传统,风骚并用,媚而能刚,婉而多讽,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正宗范式。体态典雅、神韵脱俗的花意象选取凸显时代的变数与词人“花 仙子”本真,纷繁密丽、别具一格的花意象创作使李清照闪亮中国古代词学殿堂。通过花意

2、象的选取与创作,李清照向世人呈示了花海洋的万种才情,标示了闺阁生活的自我抒怀,透视了生命历程的情感风波及国家的兴盛衰亡。 从宋代开始,人们对李清照的研究 已非常重视,随着研究领域和空间的拓展,对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也逐渐成熟。 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 国内 至 今 已 约有七八十篇 关于李清照 花意象 的研究论文及百篇涉及咏花词的 词评。 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多 ,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也 远播海外 , 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文学成就 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 价 。特别是 50 年代以来,李清照词作的译本, 分别 在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 德国、 罗马尼亚

3、等国出现,扩大了中华诗、词精品的世界影响。如 1958 年东京新闻社出版的花崎采琰的日译本新译漱玉词。 1970 年莫斯科文艺社出版 的 巴斯马诺夫的漱玉 词 俄译本。 1977 年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译本李清照诗词全集。 1979 年 纽约新闻书局出版的 以美国人 肯尼思 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 的 英译本 李清照诗词选 , 等等。此外,世界各国的百科全书如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书、法国的基耶百科辞典、日本大百科事典等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成就的有关部分中,都列有李清照的评述文字或专门条目 ,其中就 涉及多篇咏花词作。 在诸多研究中,其中对李清照咏花词进行评述

4、的有:许隽超唐宋诗词赏析、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黄念然及胡立新、管春蕾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张培恒及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汪龙鳞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胡云翼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文学评价编辑部文学评论丛刊、 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沈祖芬宋词赏析、靳极芬唐宋词百首详解、唐圭璋及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选注、徐培均李清照、徐育民及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罗立刚玉楼明月长相忆、王延梯李清照2 评传、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张仲谋宋词欣赏教程、木斋宋词体演变史等。他们分别就单一的一首咏花词做细致到

5、位地评述与鉴赏,描述当时所处的背景及意境。此外,还有不少研究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李清照词的花意象作出综合性地阐述,如成明明从咏花词看李清照创作的忧郁特性 、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李先秀李清照咏花词特色之分析、张纹华及林伟论李清照词的花意象 从唐宋文人审美、女性情感审视李清照词的花意象、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 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刘宝侠论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张丽娜试析易安咏花词生命意识的演进等,都独具见解,发人深思。 自古有“女儿如花”之说,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自诗经以来,以花草树木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俯拾皆是,而李清照是

6、词坛女杰,素有“巾帼不让须眉 ”之称,她对花意象的把握,正如古人所说:“李清照的词委曲精之,含蓄无穷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藻思矣”,亦是十分恰当。因此,怀着对李清照的敬意和她的词所来给人们不尽的审美享受,将其词中的花意象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深入地阅读词评和参考大量的研究成果后,最终我以李清照的咏花词为线索,追寻“花”意象背后蕴涵词人的审美情趣、婉约词风及其人格魅力、身世命运和故土情结、国仇家恨。 李清照的词在文坛上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词的花意象及其蕴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前人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揣摩的观点。但大多数是众说 纷纭,我 打算就 此课题将一些资料 做 系统地 梳理, 通

7、过更细致的思考,归纳总结,对花意象背后的意蕴提出概括性的结论。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此次研究以李清照的咏花词为线索,将花与词人本身的生活经历和当时宋代的社会政治背景结合起来,把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背景、心境联系起来,追寻“花”意象背后蕴涵词人的审美情趣、婉约词风及其人格魅力、身世命运和故土情结、国仇家恨。把花作为个人悲欢和时代盛衰的见证者,花开花谢,绽放着词人的花意人生及国家的颠覆命运。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观点,系统地进行归纳 总结,希望对李清照所构造的花意象所折射出的意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通读李清照、李清照词赏析中的咏花词,熟悉李清照生平

8、及理解咏花词的主要意思。 2、阅读对咏花词单首词的评点赏析,归纳并记录相同点及不同点。 3、查阅大量有关花意象的研究论文,记录不同研究者所主张的不同观点。 4、对所记录的要点做综合性地归纳总结,得出反映的主题思想。 5、选定咏花词这一研究线索,根据相关的参考资料及自己总结出的内容,动手写稿。 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整理法、经验总结法 3 四、参考文献 1、许隽超唐宋诗词赏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2、霍松林名家讲解宋词之百首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8 1 3、黄念然、胡立新、管春蕾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4、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北京人民文学

9、出版社 2007 11 5、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6、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合肥黄山书社 2008 10 7、汪龙鳞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北京蓝山出版社 2008 2 8、 胡云翼宋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7 9、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1981 1 10、文学评价编辑部文学评论丛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 10 11、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0 12、沈祖芬宋词赏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 13、靳极芬唐宋词百首详解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2 3 14、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

10、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 4 15、徐 培均李清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2 16、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 8 17、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9 18、罗立刚玉楼明月长相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4 19、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4 20、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4 5 21、张仲谋宋词欣赏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 22、木斋宋词体 演变史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8 4 23、成明明从咏花词看李清照创作的忧郁特性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1999 第 1

11、 期 24、周尚义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25、李先秀李清照咏花词特色之分析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0 26、张纹华、林伟论李清照词的花意象 从唐宋文人审美、女性情感 27、审视李清照词的花意象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6 12 28、边露从写花词看李清照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29、吴梅芳变“闺中闲吟”为“破国亡家之低吟” 试论李清照前后期间的变化宁德师专学报 1994第 2 期 4 30、刘宝侠论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6 12 31、张丽娜试析易安咏花词生命意识的演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1 32、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 1997 2 第 17 卷第 1 期 33、周世伟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时代文学杂志社 2008 第 1 期 34、吕维洪愁 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 第 5 期 35、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8 36、郭慧英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女性意识船山学刊 2007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