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9643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对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 毕淑敏用独特的笔触汲汲于“生命关怀”和死亡意象的探索,体现出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不断反思。她在小说创作中 对人物死亡运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了描写刻画,那么作者仅仅是描写这些死亡现象吗?作者所要带给我们的更是死亡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她执着地、深切地关注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珍视生命。字里行间升腾起来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和达观,从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深刻启迪。她从作为女性作家的真挚细腻,到作为学者的睿智深刻,这期间,理解生命,继而感悟生命的轨迹和印痕在她 的作品中表达得相当鲜明。本文将试着整理归纳当代以来人们对毕淑敏小说死亡意识的各个观

2、点,从而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小说,加深对小说深层次意识上的认识。 一、死亡的描写是为了强化作品的主题意蕴。 贾丽萍认为:“在毕淑敏笔下,我们很难发现严格意义上的生命的自然死亡。深刻的反思精神和现实意识使得作家不断把眼光投向 10 年“文革”那段错误的历史,力求 从历史的深处来看取生命的毁灭意义,并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中进一步探求人的生存问题。因此,对于主人公们来说,他们的生存悲剧首先体认为一种时代的悲剧和政治的悲剧。 1 张德丽认为 :毕淑敏对死亡的思考是深刻的。“昆仑殇里写了女兵肖玉莲、男兵金喜蹦、号长李铁的死 , 可以说他们是政治和权力的殉葬者 , 让人叹惜 , 尤其是参谋郑伟良的死更令人扼腕。

3、” 2 二、死亡意识所体现的是人的尊严 。 陈鸿这么写到:“随着这条条例掷地有声地出列,我们看到的是人在权利下的渺小,行使条例者与行使对象同样可悲,他们都是条例的奴隶,区别在于自觉与不自觉。不论是肖玉莲还是郑伟良都是为追求军人的尊严而死的,他们渴望自己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尤其是作为一个军人的尊严获得实现,得到认可。” 3 而 在陈善珍看来:“毕 淑敏的小说分为军旅小说和新体验小说 , 军人和普通人的死亡是毕淑敏小说的重要内容 , 而这些人的死亡都是因为人的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损害 , 他们1 都到了必须用生命来捍卫尊严的程度 , 他们的死亡都具有不可逆转性 。” 4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 姚莫诩

4、:“纵观毕淑敏的作品 ,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作家对于尊严问题的关注。她作品中的人物 ,很多都与尊严有关 ,他们的行为都在追求和保持着某种尊严 ,他们的心态都以尊严的得失沉浮而喜怒哀乐 ,在毕淑敏直抒胸臆的散文作品中 ,尊严更是经常谈论的主题。”“ 在小说阿里中 ,一个边防女兵 ,只因与自己的 男朋友夜间外出 ,竟被人误认为是关系不正常、企图偷越国境 ,在这样的外界压力下 ,年轻的女兵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 ,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 ,竟然跳井自杀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就这样夭折了。”5 三、文本中的死亡意识实质上是对生命的关怀 。 彭彦录这么写到:“什么是生命关怀呢?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极度

5、关怀,对生命本身关心和对生命本质的逼近,具体包括对生命诞生、死亡这些主题的探索和思考,对生命意义或生命灵魂的关注和拷问,对生命个体生存环境的关照和体验。 毕淑敏正是有了生命关怀为依托, 才使其小说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才是其个性和价值得到极大的凸显。” 6 李倞认为毕淑敏小说创作在题材上“大致分为两类 : 一类是军旅题材 , 另一类是医务题材。艰苦的高原生活和从医的经历使她对生命和死亡体味得更加深刻。所以,不论是在哪一类题材的作品文本中 ,生命和死亡都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和文本中心内涵的支撑 , 对生命的呵护与思考成为毕淑敏艺术创作的最重要主题。”“ 作者希望通过死亡 , 及其突然降临的可能性 , 唤

6、醒潜藏在人们心底的最本色、最真挚的爱 , 呼唤人们热爱、珍爱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每一种生命。 ” 7 鞠晶晶认为:毕淑敏对生命具有强烈的悲悯之情。她“ 对生命充满了深深的爱。她试图以科学的人道的伦理的现实态度,努力建构死亡及其文化。她把死亡视为生命存在与消亡的物质现象,用客观的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它。如此热切地关注死亡,建构死亡文化,这在当代文坛上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生命个体必死的悲剧性成分,毕淑敏没有采用乐观主义哲学去回避死亡的消极意义,夸大它的积极作用。她把死亡作为生命历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客观地呈现,冷静地正视,理性地约定,剥去那些包围着死亡的不健康文化还死亡一个本真的面孔。毕淑敏用

7、医 学与文学合二为一的死亡叙事,引导人们以超然的心境和科学的态度去审视死亡,培养健康的死亡情感,消解传统文化影响,用科学的人道的艺术的方法建构死亡及其文化。面对死亡,不是虚妄的迷信幻想或者病态的悲观恐惧心理,而是以诚实而勇敢的态度来对待死亡。这样人们才能够从精神上安于死亡,从容地面对死的苍凉。人和人其实2 相像,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血污,死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抽噎。明晰地知道这个过程,该是人类文明的需要。这表明毕淑敏探求死亡之谜决不是出于好奇。死亡与生存都是自然的存在,健康自然又不乏诗意的死亡及其文化,就是毕淑敏文本 中死亡意境的最高美学追求和文化建构。这也是她对当代文学最有益的贡献。” 8 高丽华

8、认为:毕淑敏的死亡意识是一种珍爱生命的思考。在毕淑敏看来,“在她看来 , 死亡虽然不可抗拒 , 但可以超越 , 人是有理性的万物之灵 , 因此 , 人就不应该像无知的动物那样浑浑噩噩地、张皇失措地和令人恶心地去死。一个人如果在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时 , 能够做到勇敢、坦然、安详 , 那么 , 他就维护了人的尊严 , 让自己生命的整个过程得到更加完善的呵护。毕淑敏的本意也正是要我们读者更好地活下去 , 活得舒服、无虑。她写 昆仑殇 就是想向读者传达 她对生命的体验 : 亘古的大自然与生命本身相比 , 人生许多不可逾越的痛苦都变得根本不算什么了 , 人们应该好好地珍惜生命 , 好好地生 活 , 这也

9、正是毕淑敏在作品中要向人们传达的关于生命的全新思考。” 9 四、段旭宏认为: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是逐步深化的。 在军旅题材的小说中 ,“ 死亡被涂抹上了浓重的悲壮色彩,不单单是可以用崇高所能解释的。这种突然间降临的死亡以它足够的分量和冲击力惊醒了读者心中那块久已尘封的对于死亡的记忆,文本中传达出的生命的悲剧意识深深地使读者的心灵颤栗。一些蛰伏,与作家惊悸的心灵产生了持久的 共鸣。但这种死亡在以它的悲壮和崇高震撼人们 ,惊醒人们,引发人们对死亡一命题关注和思考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使作品中的死亡显得遥远陌生。由于这种死亡是在青藏高原这个特殊自然环境下,特殊时代里,特定人群中发生的

10、,有着不可知的外力因素,这使得这种死亡不具有普遍性。在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震颤后,显得遥远而陌生。不能更深一步地引发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于死亡这一命题的思考,使人们能够正视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普遍的死亡,并且最终达到对于死亡的超越。毕淑敏在随后的创作中不断地探寻着这一死亡主题,并且有了更 深层的思考。” “ 预约死亡正是通过对死亡的正面对视,来让人们正视死亡,学着快乐,为自己的生命画一个完满的圆。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因为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陌生到真切,从死亡中反观生,提炼出快乐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以较前一时期有了更深一层的深化。” 10 阅读毕淑敏的作品,参考各类文献后,笔者

11、认为毕淑敏的小说是 通过对死亡的描写,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生命的关怀。 注释: 3 1贾丽萍 .论毕淑敏小说的死亡观念与生命意识 2张德丽 .毕淑敏创作中生命意识的多层蕴含 .延安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9 3陈鸿 .“夸父”们地尴尬 解读毕淑敏的小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4陈善珍 .从红处方看毕淑敏的生命观 5姚莫诩 .毕淑敏作品中尊严观的解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5 6彭彦录 .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意识 .理论观察 .2005.3 7李倞 .毕淑敏小说创作分析与研究 .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 .2007 .3 8鞠晶晶 .直面死亡珍爱生命 论毕淑敏小说对生命的关爱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8.12 9高丽华 . 快乐地生 , 尊严地死 试论毕淑敏的生死观 .长江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段旭宏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 .河南大学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