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9643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对约瑟夫 奈软权力理论中国化的探讨 一、引言 80 年 代末期 耶鲁大学保罗肯尼迪教授在其 著作 大国的兴衰中 写道 :“在这种令人担忧的环境中 ,大国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以比两代人之前多得多的费用用于国防 ,但仍感到国际环境不够安全 大国走下坡路时的本能反应是 ,将更多的钱用于安全 ,因而必然减少经济投资 ,从长远看 ,使自己的处境更为困难。” 他 从 军事、经济等 这些 可见的实力竞争为主 要视角 ,认为美国在与苏联的大国争霸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竞争中因为巨大的国防开支而必然衰败。 而 为了“反驳当时 流行一时的美 国 衰败论” ,1990 年哈佛大学教授约

2、瑟夫奈发表 了 谁与争锋一书 ,“明确指出 ,美国不仅是军事和经济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而且在第三个层面上 ,即在软力量上也无人与之匹敌。”这样 ,奈首次提出软 权力一词。 此后 ,软 权力 一词在国际政治理论和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 ,而 软 权力也 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维度。 软权力 传入我国 之 后 ,也逐渐 成为研究热门 ,我国学者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概念阐释、软 权力 与硬 权力 的相互关系 ,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等这三个方面 。 于是 ,从 不同视角 对奈的软权力理论 的解读 ,以及 该理论 在不断的国际流动 中 而产生的 新的 国别语境 含义 ,导致了 学 者

3、们 仁者见仁, 各抒己见。 二、 主题 ( 一 ) 对软权力概念的认识 软权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 1990 年提出 , 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较早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一般将软权力的概念 , 阐述为文化。譬如王沪宁 , 他发表在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3 年第 3 期的论文 , 题为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 : 软权力一文中 , “把文化看作一种软权力” 。 近些年来的学者 ,尽管也把文化归属为一种软权力 , 但增加了较多的内容。如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 系研究中心的教授刘德斌 , 他将 这个概念表述得比较全面和具体 , 即“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

4、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朱峰在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一文中 , 对软权力的界定是 :软权力是和硬权力相对而言的 , 它是一2 个国家通过吸引而得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 , 它是通过说服其他国家追随或使它们赞同可以产生出期望的行为的制度的能力。软权力的资源包括 : 文化吸引力 , 意识形态吸引力 , 制度化的国内体系和竞争性的领导 , 适当的国际战略 , 确立国际机制的能力。张小明在重视软 权力因素一文中 , 对约瑟夫奈的观点重新进行表述 ,“奈认为软权力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文化、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念 )、国际规范与制度。”祁迹、卢德焕在“软权力”

5、与中国国家利益实现一文中 , 认为软权力概念除了包括上述三个要素外 , 还认为经济和文化构成了软权力的主要来源 , 并重新对软权力进行界定 , 认为在信息时代 , 一国通过自身的吸引力 , 而不是强制力在国际事务中实现预想目标的能力。李晓明在国家形象与软权力 论运用非军事手段维持增进国家的对外影响力一文中 , 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奈的软权力概念 , 认为软 权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 , 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它是通过使别人信服取决于你的或使别人同意那种能够产生你所需要的行为的准则和制度来起作用的 , 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 而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软

6、权力包含三个要素 : 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西方文明。张小明 的观点较具有总结的意味,他 认为软权力就是吸引力 , 主要包括 : 文化吸引力 ; 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 ; 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 上述专家学者对软权力概念的认识大同小异 , 认为软权力主要包括文化、意识形态、价 值观念、社会制度、国际规范、经济体制等因素。 ( 二 ) 软权力的特征 软权力与硬权力相比有 其 独特的特征 : 第一 , 软权力具有非垄断性和扩散性。对 该 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王沪宁 , 他认为文化和知识是不能垄断的 , 文化和知识越是传播 , 软权力越大 , 越垄断 , 力量越小。软权力的力量来自其

7、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 , 软权力才会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而如果封闭或垄断一种文化 , 那么就不能使它构成软权力的基本的支柱。 第二 , 软权力具有非强制性和吸引性。软权力往往是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 引力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而不是军事和经济制裁的强迫来起作用的。例如 , 每年 50 万外国学生留学美国 , 就是缘于美国教育的先进性和培养人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吸引力 , 在这些留学生中 , 很大一部分精英最终都选择留在美国 , 也是缘于美国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 ,而这无疑又使美国在人才资源争夺中占据了优势。而那些回到自己国家的美国留学生也将成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者。由此可见 , 吸引

8、力在软权力资源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 , 软权力具有非物质性和无形性。它可以通过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吸引 , 彻底同化一个国家。软权力发挥作用 通常是一个长期而无形的过程 , 它不会像军事征服等来得那样简单和直3 接 , 但往往这种无形的影响是更加难以防范的。 第四 , 软权力不是独立存在的 , 它与硬权力具有相关性。尽管软权力是与硬权力相对的 , 但两者也是有联系的。软权力的有效运用需要硬权力的支持。在全球化时代 , 软权力越来越重要 , 但是软权力不会独断专行。国家在自己的对外政策中 , 常常是软硬兼施 , 共同为国家利益服务。 三、总结 软 权力 理论引入国内后 , 学界对其理论价值普遍评

9、价较高。如陈玉聃认为 , 约瑟夫奈的贡献在于促使人们对冷战后美国领导世界的 能力和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同时 ,学者们也指出了约瑟夫奈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观察到有西方学者指出该理论“存在过于肤浅无深刻内含等缺陷 , 约瑟夫奈所流露的大众化的情绪虽然使得软实力理论十分易懂 , 同时却给其学术性打了折扣 , 使其缺少严谨的逻辑结构”。刘见林等人还指出 , 软力量作为一个涵盖全部非官方资源的概念有其缺陷 , 民族精神和理念等概念既含糊又无法预测。刘德斌也认为 ,尽管人们难以忽视软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 , 但又难以像对硬力量那样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诠释和判断 ,约瑟夫奈还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张小

10、明 同样判断 ,约瑟夫奈的软力量理论存在无法解释清楚软力量与硬力量之间的相关系、其大小难以被测定和衡量的局限性 ,虽然奈本人认识到了自己理论存在的问题 ,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姜奇平甚至认为 ,约瑟夫奈谈的软力量只是其表象 ,而查尔斯 J福克斯和休 T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 话语指向中论述的“话语正当性” ,也就是符合真诚、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和具有实质意义的贡献这四个标准的价值认同才是软力量的本质问题 ,并提出软力量还可以从产业和管理等层面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 ,刘志强建议 , 我国学者若想将软 权力 研 究引向深入 ,有必要引入新的角度 ,把软 权力 和国民凝聚力综合起来进行研

11、究 , 同时考虑中国的 独有因素 , 体现中国软力量的特色。 而 门洪华认为 ,尽管人们对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的认识 ,但并不妨碍战略界对此做出基本的评估。战略界普遍性的观点是 ,中国软实力的现状和未来均令人忧虑。这样 ,软实力研究既具有学科的理论意义 ,也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在以往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中 ,人们较多看到的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内容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使人们看到了实力的另外一方面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内容 ,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国家 竞争力和国家实力的认识。从国内来看 ,尽管中国领导人已经明确意识到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尽管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硬实力发展受制于

12、软实力支撑不够的窘境 ,但国家建设模式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战略调整的滞后性 ,不重视软实力建设的情况依旧比比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政治或文化会在社会整体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与经济相同 ,甚或比经济更重要的角色。因此 ,软实力研究的重大实际意义就在于改变我们固有的习惯思4 维 ,将软实力建设置于一个战略高度 ,重视政治体制改革、政府统治与管理能力以及公民素质的改善与提高 ,以便培育与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政 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沪宁 .作为国家实力的 : 软权力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3.(3). 2 刘德斌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4

13、). 3 朱峰 .浅议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软权力” .国际论坛 ,2002.(2). 4 张小明 .重视软权力因素 .现代国际关系 .2004.(3). 5 倪世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祁迹 /卢德焕 .“软权力”与中国国家利益实现 .党政干部学刊 .2004.(3). 7 李晓明 .国 家形象与软权力 论运用非军事手段维持增进国家的对外影响力 .太平洋学报 .2004.(4) 8 张小明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 .美国研究 .2005.(1). 9 刘德斌 .软权力 : 美国霸权的挑战与启示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3). 10 宋效峰

14、 .试析中国和平崛起中的软权力因素 .兰州学刊 .2005.(3). 11 龙小农 .外交构想力与软权力的形成 .国际观察 .2005.(5). 12 陈玉聃 .论文化软权力的边界 .现代国际关系 .2006.(1). 13 张晓慧 .“软实力”论 .国际资料信息 .2004.(3). 14 刘见林 /金龙鱼 . 约瑟夫奈与 . 信息空间 .2004.(8). 15 姜奇平 . 软实力的文化分析 .互联网周刊 .2004.(8). 16 刘志强 . 软权力研究的角度及中国特色探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1). 17 门洪华 . 中国软实力报告上 .国际观察 .2007.(2). 18 郑永年 /张弛 .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